罗震东: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全文字数 | 5382
阅读时间 | 17 分钟
2018年8月21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小城镇城市化协同中心、台州市天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共同承办的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浙江天台基地)正式启动。应台州市天台县干部讲堂邀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震东教授做题为《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天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凯丽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邹海燕,根据会议速记稿及主讲人PPT整理,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开卷有益
主讲人
罗震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一个在信息时代下的新乡村现象。它是好还是不好,没有明确定论,但是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这种现象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困境,同时也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出路。
一
信息社会与网红村的兴起
在做了一些研究之后,我对网红村的界定是:在互联网时代依赖视觉景观被网民大量关注而走红的乡村空间。
现在大家都上网,获得的网络信息非常多,能看到大量的网红现象。比如一个美女,通过一些特立独行的言行以及在网络上大力推介,拥有了一群庞大的粉丝,并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网红经济。根据这样一个网红的概念,我们确定了网红村的定义。
浙江这几年做的非常好的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号称有最美的乡村复建房。这样一个村庄,它的图片传到网上之后,迅速被很多人转发,一些从事乡村规划、建筑设计的朋友,彷佛看到了吴冠中画里的乡村。东梓关村迅速成为了网红,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旅游景点,现在却变成了很多搞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参观访问的基地。
浙江杭州富阳东梓关村
从2017年开始,一个很厉害的网红现象就是抖音。跟抖音非常相关的一个城市现象就是西安。这座城市在2017年就莫名其妙的红起来了。
为什么红?前几年,西安打造了永兴坊,那里曾是唐朝时魏征府邸所在之处。西安将永兴坊打造成了一个以“魏征故居”历史文脉和陕西美食相结合的空间。开始并不火,自从出现了“摔碗酒”——有人喝完酒之后把碗摔了,并拍了一段15秒的视频传到抖音上,西安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火了。因为这个视频很火,很多人都到永兴坊,就为了拍一段“摔碗酒“的抖音视频。
西安永兴坊
摔碗酒
为什么要举这个案例呢?其实互联网以及很多新兴的科技现象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和乡村的生活。
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所有的民宿都把wifi号贴在房间里,互联网其实已经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乡村。那么,我们在做新一轮的乡村规划、乡村发展策略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些问题?
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梳理了近两年因为网络而走红的乡村及其特点,可以看到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现象:因为便于网络传播,很多是一种视觉消费,包括照片、视频等,都是人们对于视觉景观的一种消费。
网红村的出现,是空间视觉化过程不断加深的必然产物,体现了新时代新经济所推动的这一进程的特征和趋势。
但是突然红起来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网络的传播力量是非常大的,突然间大量流量过来之后,有没有接待能力,有没有转化能力,乡村的可持续能力怎么样,景点或者设施有没有相应的抗压能力?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部分网红村一览表
二
一个网红村的故事
宁波奉化区尚田镇王家岭村,与天台县相邻。这个村庄很普通,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相对薄弱,他们的80后村书记胆子很大,和当地的艺术家以及资深的电台记者,策划了一个3D壁画村的项目。
这个项目在2016年完成之后,被纳入到中央电视台的视频中。每年国庆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有一段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王家岭村在其中有几秒钟的画面,它的壁画得以被全国人民看到。这时,很多信息和概念就串联起来了,比如国庆节、美丽中国、3D壁画、乡村建设、创意、儿童参与、新闻联播,当这些要素串联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网红现象。
宁波奉化王家岭村
这个村的壁画不是粗制滥造的,由奉化当地一个非常有想法的艺术家创作而成。比如用一个老的解放鞋做成各式各样的人脸,用墙壁脱落的斑驳青砖做成人型的形状,同时根据房屋的走向去绘画。
这些精心的设计,让第一次看到这些壁画的人都惊叹于乡村居然有如此有趣的东西。于是很多人开始传播,同时地方上也有一些创客集体开始利用壁画的基础条件,举办一些与亲子、儿童有关的活动。
解放鞋人脸
人形墙壁
王家岭村的村书记说,2016年的国庆节他忙死了,没有想到来村子里看壁画的人那么多,整个村子的街道全部停满了车,一直停到村外的农田里。2017年依然是这样的现象,这个村庄已经迅速的成为了网红。成为网红之后,他们就开始研究新的村庄规划要怎么做,不仅是我们规划设计团队,一些壁画团队以及其他团队也都进入这个村庄,共同来推动乡村建设。
王家岭村的格局很简单,一条山溪,一条主街,老村在下面,新村在外面。我们根据现状条件,提出以下设计理念,包括:
①
尊重现有条件,将村内既有的开敞空间(荒地 or 大片菜地)和小空地加以利用,改造成可供活动的空间和小景致。
②
发掘既有资源,通过设计手法将隐没的潜力资源(如小溪、大石头)加以充分展现。
③
延续地方智慧,空间的改造和建造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如竹子、石头、青砖),并请地方的师傅施工,传承地方性。
④
注重实施成效,提倡低施工难度、低成本投入、低影响设计,用简单的手段解决空间问题。
⑤
以儿童友好为特色理念,在艺术为吸睛点的基础上弘扬乡村文化和山水自然的教育价值,面向周末家庭出游群体。
王家岭村公共空间节点
原来的广场,是老祠堂坍塌之后,新建的祠堂依水推平的,一直推到了溪边。因为有高差,所以溪边从最初的跟地平相接近到最后形成了两米的高差,既不安全也不友好,如果将这样一个广场做成的话,背后的那个溪坑就会变成一个非常消极的排水沟。
因此,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几项措施:
①
通过层层台地处理高差问题,转变原来的被高台封闭的空间为开放流动的空间;
②
向山向水,增加与山水自然的互动性;
③
增加绿化,并结合绿荫设计休憩空间,以提升可停留性。
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设计方案:将广场分成几个板块,最后一个广场深入到溪坑里面,然后把溪坑局部扩大,作为亲水空间,便于儿童游玩,吸引更多的孩子来,也和3D壁画村童趣的定义结合起来。
王家岭村公共广场改造前
王家岭村公共广场设计图
王家岭村公共广场改造后照片
后续的实施我们也全程参与。从2017年的9月开始,到国庆节期间,第一个阶段基本完工。现在这个广场成为村民很喜欢的一个放电影、跳广场舞的地方。后面我们还给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村标的设计。因为村子叫王家岭且竹子很多,我们希望以山岭的格局为素材来设计村标,设计方案最终也得以实施。
王家岭村村标施工过程
事实上,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①
乡村主体性缺失
之后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村里买什么材料做什么东西基本上全部要靠我们参与。尽管当时教了村民很多东西,但最后他们反倒越来越依赖外来的力量。
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很困惑,毕竟我们这些团队终归是要离开的,所以进一步应该怎么做?其他一些团队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一个村庄来说,当外来的团队和力量加入到这个村庄并为之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就形成了依赖性,这种对于资金、技术、人力以及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依赖性一旦形成之后,村庄自身的主体性就缺失了。
那么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村庄的治理结构,我们发现这个村庄其实是一个非原生权威的村庄。一个80后的村书记自身并没有很强的社会资源和资本。大家肯定都清楚,在浙江,家里没有百万、千万的资产是不敢做村长、村书记的。而王家岭村这位80后的村书记,他有激情却没有资源,这种情况下就会受到多方面的掣肘。
同时,王家岭村也缺乏乡贤,在决策的时候,村书记找不到更多的帮手,很多时候他的决策依靠于外来力量,比如艺术家、电视台记者、规划师以及创意公司等。但是,这些人在这个村并没有根本的利益,也没有话语权。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民,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讲你的意见。而作为规划师,没有决定权,虽然村民已经非常尊重我了,但是我讲的很多意见他们也只是听。当外生型的力量不能和乡村内生力量发生整合,内生力量又不够强大的时候,推动力就不足。
②
滑向“无序型治理”的风险始终存在
这涉及到村两委、外来团队和村民各自的处境和关系问题。后来我们跟很多专家学者探讨过这个问题,大家也提出了在实践中的体会,即村委班子的战斗力是很重要的,村两委如果没有很强的权威性,自身又没有企业家的能力,这个村庄是很难搞好的。
这也说明,人很重要,如果村两委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无法通过村两委——村庄自身的力量,推动并形成村庄自身真正的主体性去发展的话,即使在短时间内因为偶然事件成为网红,后期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可持续的问题。因为村民在大多情况下会持一种观望态度,当外来力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观望情绪也会越来越高,会觉得自己游离于这个事情之外,没有参与感,甚至某种程度还带有一定情绪,认为被边缘化了。
这些非常微妙的情况,在我们研究村庄发展的时候,都需要考量。乡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只有把这个“社会”研究清楚了,乡村振兴才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
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
在第一个网红村做了很多工作之后,有不少杭州、南京的朋友希望去这个村投资,想找一些村里的资源。但事实上,谈了半年,连一个宅基地也没租下来。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这个村拿什么发展?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是人、地、钱,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还是人、地、钱。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土地如何集约,都是核心问题。这两个核心问题在城镇化里面没有回答清楚,在乡村振兴里面如果还无法回答清楚的话,振兴的基础和根基在哪里?
我们常讲,乡村振兴不能只靠情怀,情怀能抵一时却不能长久。如果乡村振兴要持续到2035年甚至2050年,未来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怎么可能在没有非常清晰的制度设计的情况下推动呢?
同时,乡村主体性的建构,乡村经济如何可持续,乡村空间如何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形成精明收缩,都是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如今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
精明收缩与乡村复兴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考察过东梓关村,虽然拿到了它的设计图纸,但并不清楚运作过程中的资金平衡。然而东梓关村给了我一个启发:重新建设一个村庄,如果有足够好的设计,这个村庄既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又能够获得村民的喜爱。
过去我们总说把一个村庄推平重建是不对的,但在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可能也是一个途径。该保护的一定要严格保护,但事实上很多乡村的建筑到底有多少保存的价值?与乡村现代化以及进一步推动乡村新兴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吻合?
我们现在看到的,特别是80年代以来建造的那一批乡村建筑,个人认为大部分都没有保存的价值,而且改造所花费的成本比重建要高得多。如果能够把更好的设计植入这些建筑,其实也是在为这些村庄未来20、30年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鹊岙村规划设计
后来有一个机会,我们做了宁波奉化区尚田镇鹊岙村的规划设计。当时我跟镇、村书记探讨,发现他们也希望利用土地增减挂钩的指标节约土地来推动新村的建设。并且,他们的村两委班子比较齐,能够说服老百姓把旧村全部拆掉。于是我们把旧村的大礼堂以及几栋老的建筑、院子保护起来,其它统统拆掉,并做了测算。
当时我想,经过设计的新村,最后总的建设面积一定会集约下来,因为现在的村庄或者老的村庄,是没有经过规划建设的,姑且不谈原来的宅基地占地面积有多大,村庄、房屋之间的空地闲地以及废弃地,都不节约。
于是我们设想,通过新村的设计,包括建筑、景观设计,使乡村的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其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和乡村的富民生活也都有好处,能不仅实现乡村空间的收缩,又能为老百姓带来福利的正增长。
福利无外乎两方面:第一,过得比以前更好;第二,赚钱的机会比以前更多。新村建设之后,一方面,住宅环境比以前更好了,完全是按照现代的标准去建设。另一方面,如果这个村通过设计又能成为一个网红村,村民就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不是福利双向的正增长?在这个理论假设基础上,我们就正式开始去实施。
鹊岙村在王家岭村旁边,规划综合考虑了山势、跟山的落差、村里面的溪坑以及要保护的建筑,重新进行了房屋排布,大多是行列式,比较集约利用土地。最后,150亩的建设用地只用了90亩,大概节约了60亩。奉化的土地增减挂钩比较便宜,每亩约50万,即60亩的建设用地节约了3000万的资金,这对于新村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支持。
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鹊岙村示范乡居规划范围
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鹊岙村示范乡居设计平面图
东梓关村的建筑平面也是行列式。因为户型不同,大概有四种,稍微做一些错接和建筑上的转换,就能形成传统乡村参差错落的建筑布局。
我们在鹊岙村也做了同样的工作,保留了溪坑。不同的节点经过设计之后,尽管民居采用了行列式,但空间的意象非常不错。景观重新规划设计之后,整个街巷统一建设,为村庄增添了很多景观,也为它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东梓关村平面图
设计过程中,我们跟村里、镇里反复沟通交流,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非常慎重,毕竟要把原来的村全部拆掉。拆掉之后的安置、建设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之中。目前这个方案仍在实施过程中(报告时为2018年),等到真正建成了且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与大家探讨交流。
重要节点效果图
四
结语
中国的现代化是城市的现代化和乡村的现代化,乡村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如果在这一轮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去解放思想,不能有更多的创新去为乡村谋求更好的发展,还是固守过去的理念,那么乡村振兴将会面临很大困境。
在这里,以两句话作为结语:
1.
设计改变中国
未来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果没有想象力,对未来没有更多的创造,那么中国不会变得更好;
2.
制度振兴乡村
如果乡村振兴还停留在理念、口号等层面,没有在土地、资金以及人的方面有大胆的、突破性的制度设计的话,乡村振兴依然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对于我们这些在一线进行乡村振兴的同志来说,大家都知道困难非常大,乡村工作真的想做下去也不是非常的顺利。
谢谢大家,愿中国城乡更好!
图文 | 赵天舒、范凯丽、邹海燕 整理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79. 吴小平:海南省美丽乡村规划与若干政策【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8. 陈耀: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7. 宁志中:从全域旅游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6. 万艳华:乡村环境景观与山水美学【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5. 冯长春:加强要素流动,促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4. 万艳华:休闲养老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3. 周建军:中国美丽乡村海岛样本——舟山新建社区绿色发展实践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2. 徐煜辉:共治视角下乡村历史民居修缮资金渠道研究【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1. 周安伟:形而下学——乡村规划建设中的政府作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0. 柳肃: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防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9. 敬东:乡村振兴 流与留【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8. 范凌云: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7. 宁志中:趣谈乡村聚落称谓【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6. 张佳:重塑经济地理,助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5.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4.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3.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2.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1. 魏春雨:另一种乡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