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的话: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本号开辟的“知青”栏目,将重点分享知青朋友的纪实性文图稿件,期待您的支持。本号对知青朋友“不堪回首”或“青春无悔”的争论不持立场,只愿提供一个网络平台,供大家回忆、再现、追思、反省那一段以身相许的苦乐岁月。
本文作者
王红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后返城当工人,1977年考入北大经济系,1982年分配到黑龙江省计委,1987年参与组建黑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外派到香港,1994年移民瑞典,任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现已退休。
原题
兵团往事
金银患难救命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在餐桌上主菜的地位已被众多的绿色细菜所取代。可四十多年前那颗大白菜却令我们这些兵团战士终生难忘。
那是1970年的冬天,在中苏边境上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里,我和许多战友在远离人烟的大山里采石头。睡的是在雪地上搭起来的帐篷,吃的是极其单调的伙食,白面,大豆,豆腐,一碗豆芽汤就算是菜了。
有一天我晚上出去撒尿,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我试着用手在眼前晃了晃,什么都没有。我急得哭了起来,当时我只有十七岁。
岁数大的战友把我扶回帐篷。没过几天,又有几位弟兄得了和我一样的怪病。有个外号叫百事通的老知青默默地说了一句:糟了,你们怕是得了夜盲症!探险小说里的探险家就得过这种病,病因是缺乏维生素C。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多吃蔬菜。可是在那个年月,不要说我们那个采石头点上,就是整个连队也找不到一片菜叶啊。
那里的老乡冬天根本不储菜,多少年都是靠豆腐豆芽炖萝卜过冬。可这病得治,要不苏修特务半夜摸上来怎么办。我偷偷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不敢说得了夜盲症,就说在这里吃东萝卜吃腻了,想家里的大白菜了,想办法弄来一颗尝尝。
过了十几天,我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除了有我爱吃的香肠外,还有一颗很大、心抱得很紧的大白菜。按照知青堆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规矩,我双手捧着大白菜,把它郑重地交给了排长。
我们花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讨论如何利用这棵大白菜。最后还是排长拍板定下菜谱:第一顿,用半棵白菜煮一锅汤,有病没病的都得吃到菜叶。大家过把菜瘾。剩下的在一个星期内慢慢吃。炊事员负责保管好白菜。不能冻,不能烂。
那是一锅什么样的汤啊!菜叶切得很细很细,漂在上面;金黄色的黄豆芽沉在锅底,油珠在沸腾的汤水里闪亮。一个弟兄给他起了一个很漂亮的名字:金银患难救命汤。一锅汤没用十分钟就被我们喝个精光。那剩下的半棵大白菜真让我们整整吃了一个星期。
当然靠着唯一的一棵白菜不可能立即治愈我们的夜盲症,但是它给我和我的同伴带来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支撑着我们捱过了那漫长的冬季。
春天终于来了,我们像小鸟一样扑向石缝,疯狂的搜寻那些刚刚冒出绿芽的山野菜。当我们的眼睛恢复正常后,我们最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钻出帐篷,望着满天的繁星,争论哪一颗星离家乡最近,因为那里是捎来大白菜的地方。
四十多年过去了,吃不上大白菜的年代在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也经历了返城,做工,上大学,当干部下海经商的人生历程。为了应酬,上等的鱼翅汤燕窝粥我都喝过,可是在我看来,那味道却总也赶不上四十多年前的“金银患难救命汤”。
文字由作者提供,图片选自网络。
知青阅览室
朱维毅:三次插队的人生
周恩来侄女周秉建的特殊家信
肖复兴:北大荒知青生活回忆
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初步回顾与思考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忘不了台风中牺牲的36位知青战友
老鬼:姜傻子一定要在草原咽气
马晓力:北京知青陈丽霞,永远留在北方的草原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陶海粟:我在陕北接受“再教育”
陆文宪:苦中有乐的下乡趣事
美国90后女孩寻访中国知青"赤脚医生"
刘晓阳: “知青”李三友个案
纪敦睦:一位本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王宗禹:谷前堡纪事
李大同:草原归去来
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
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
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
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
王虹:插队的日子
梅长钊:苍凉的归途
揭秘上山下乡时期知青的三种婚姻恋情
孙春龙:遗落陕北的知青爱情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唐燕:下乡插队时,我们不懂爱情
我的疯娘痴父: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嫁给深山农民女知青:"我没后悔过!”
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
孙立哲:生命烈焰,在压力中爆发
陶海粟:知青“青春无悔”辩
冯骥才:那些上山下乡的女知青
梅长钊:30年后我回乡下设宴感谢乡亲们
陈凯歌:下乡时我带了十管特大号牙膏
明瑞玮:社员忆苦思甜不忘“三年困难时期”
朱志宏:我在木瓜会种瓜看瓜偷瓜
曹建国:沉重的道别
于慈江: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陶海粟:北京知青重返延川回馈父老乡亲
刘晓阳:上山下乡,我有自愿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赵凡: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关键人物
邓贤:知青大返城,竟因为一个女知青的惨死
叶辛: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落幕
陶海粟: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
陶海粟与习近平的一幅合影及其他
习近平忆延安插队:它教了我做什么
青年王岐山的陕北插队岁月
李克强与他人生途中的七个引路人
程虹:遇到李克强之前的知青岁月
朱志宏:插队返城房东差点把我当小贼
知青时代的革命化元旦
马晓力的草原情:蒙古额吉没有白疼你们
季&袁:女生给男生送饭票被拒之门外
季思聪:这次不是学农,是真的插队当农民了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刘晓阳:插队朋友顾家錡和他的母亲
冷明:火勒旮弃,一个北京知青的命运
清秋子:老三届1960年代的青春记忆
王洛宾儿子王海成与罗哲毅的过命交情
许晓鸣:我为什么嫁给内蒙古草原牧民
郭爱平:村里有个姑娘叫春香
蒋蓉:下乡第一晚,六个女孩和衣同床而睡
蒋蓉:小狗赛虎幸运与不幸的一生
蒋蓉:哥哥的小芳
蒋国辉:我在嘉陵江上当纤夫
蒋国辉:一个煤黑子的高考逆袭
张晓岚:历尽沧桑,今天她在哪里呢?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过政审关
冯印谱:在“李善人”大院批林批孔
冯印谱:农业学大寨,越学越贫穷
冯印谱:我在样板戏里“跑龙套”
冯印谱:毛主席像章做了定亲礼品
梁志全:上山下乡与知青定律
吴畏: "半夜鸡叫", 为了那一碗美味的"米干"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卜新民: 认命当农民
卜新民:我在乡下的两次辞“官”
珊伊:被放逐的红卫兵女孩
吴思:我在乡下的极左经历
姜和平:夜搜苏修特务记
马小冈:当知青遇见司马迁
李霄霞:满山跑“落草”黑山寨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王世浩:北大荒的第一天
王世浩:兵团老战士肖竹文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