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物权法》第184条第2项表述质疑 | 民商辛说

2018-03-13 辛正郁 天同诉讼圈

作者按:《物权法》施行后的十年多时间中,第184条第2项似未遇文义理解面的疑惑。但细究起来,其表述似有值得商榷之处。



辛正郁: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20余年,曾任民一庭审判长,2016年3月加入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日本九州大学法学硕士。


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及司法解释、政策制定等工作:审结各类民事案件近千件,近20篇裁判文书(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获评年度十大民事案件、精品裁判文书;执笔或负责起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权法等4部司法解释,参与民法总则、物权法等法律制定、修订工作,参加近20部司法解释论证研究工作。


2006年起担任《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一书的编委(至2009年兼任执行编辑);在各类学术书刊中发表文章、撰稿百余篇次;为各地法院、法学院校、行业协会等授课、讲座数十次。


农村土地


《物权法》第184条第2项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作为前述各类土地的上位概念,所谓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其理解重点有二:


  1. 权利主体,即“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


  2. 土地用途,即“依法用于农业”。


除“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两种情形(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均属农民集体所有;耕地、四荒土地等既有可能是农民集体所有,也可能系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其他权属类型土地,如国家所有但并非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国有农场、垦区及兵团土地等),并非当然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乃至《物权法》,按《物权法》第134条规定,“国家所有的农用地实行承包经营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


“依法用于农业”,不限于耕、草、林地,还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4条所称“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至于自留地、自留山,按其实际用途,即可独立看待,也可归为“耕、草、林地”。


禁止抵押的农村土地


立法者言,《物权法》第184条第2项之本旨,在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农民生活[1]。据条项文义并结合第134条规定,禁止抵押的特定农村土地,不论是耕地、宅基地,还是自留地、自留山,土地所有权人均为农民集体。按《物权法》第184条第1项,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


在耕地,国家实行承包经营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保耕者有其田;在宅基地,国家实行一户一宅制度,确保居者有其屋。国家亦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加以规定和保护。进而,这两类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已非作为所有权人的农民集体。就自留地、自留山而言,不论使用人是否享有用益物权性质的使用权,都可确定,其权利主体也不是农民集体(要么属于农民,要么不存在使用权)


准此,《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所称“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非指农民集体享有的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而是交由农民集体使用,但按照法律和国家政策由农户或者农民依法享有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之意。


进而,《物权法》第184条第2项所言“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之“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存在与否,疑问乃生。若否,该表述就不准确;反之,所有权人有无必要有无可能为自己设立一项具有用益物权性质的“农地使用权”。


表述建议


笔者认为,依立法目的,《物权法》第184条第2项之相关表述应由“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修改为“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假使,前所述及对“国家所有但并非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乃至“《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所称‘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含义的理解有误,表述为“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或更周延。


注释:[1] 具体可参见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402-403页。


《民商辛说》由辛正郁主笔/主持,我们希望借此搭建民商法律理论与实务完美衔接和自洽的平台。如您有任何想法、意见、建议,欢迎点击文末右下角评论留言


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民法总则》第196条第2项之理解与疑问——以登记动产物权人返还原物请求权切入

董学立:抵押权概念的演变及其法体系效应

陆青:离婚协议中的“赠与子女财产” 条款研究

冉克平:夫妻之间给予不动产约定的效力及其救济——兼析法释〔2011〕18号第6条

章恒筑、楼颖:论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时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适用 | 民商辛说

韩世远:重大误解解释论纲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本土解决路径——基于理论及实例的分析

章程:法学的敦煌——回眼继受法学史上的1930年

以另案生效法律文书阻却执行时,司法机构审查“冲突”与解决路径

鳥山泰志:顺位升进主义与顺位固定主义的立法论分析

片山直也:物上代位——以收益担保的制度设计为指向

道垣内弘人:日本法中的担保权信托

解亘:再论《合同法》第121条的存废——以履行辅助人责任论为视角

周江洪:《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与适用

解亘:论《合同法》第121条的存废

陈华彬: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研究 

《物权法》中“处分”“转让”之惑

预约制度作用域浅议——以《施工合同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1条为视角

再审裁定中止原判决执行,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应当解除

金可可:《民法总则》与法律行为成立之一般形式拘束力

石佳友: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关于《民法总则》的批判性解读

刍议公司法解释四的修改

龙俊:夫妻共同财产的潜在共有

公司对外担保法律效果之判断——以《公司法》第16条为视角的规范配置思考

对话:陈荣传、常鹏翱、辛正郁《作为“法源”的“法理”》

独家:常鹏翱与谈《侧看民法总则基本规定章》

独家:陈荣传《侧看民法总则基本规定章》

房屋买卖还是民间借贷 ——房屋买卖担保借款合同履行裁判实务综述

朱虎:表见代理中的被代理人可归责性

多维度探析动产所有权归属 ——以一道司考真题切入

债权转让通知能否由受让人作出

周江洪:委托合同任意解除的损害赔偿

常鹏翱:存量房买卖网签的法律效力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权益受损”要件

陈华彬:论意定代理权的授予行为

司伟:债务清偿期届满后以物抵债若干疑难问题

代理手记:商人行为动机的可视化还原

建设工程不宜折价拍卖的,承包人能否优先受偿

对话:姚辉《再论民法的精神——以民法总则为新的起点》

独家:姚辉《再论民法的精神——以民法总则为新的起点》

写在栏目周岁际:于静中思虑,得自在欢愉

探寻疑难案件的裁判之道

常鹏翱: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以预告登记的适用领域为切入点(下)

常鹏翱: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以预告登记的适用领域为切入点(上)

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的回避问题 

《物权法》第31条释义(下)

《物权法》第31条释义(上)

抵押权人与债权人的“真假”分离

论民事权利的内容与行使的限制——兼议《民法总则(草案)》相关规定的完善

“一事不再理”与“新的事实”

杨登峰:何为法的溯及既往?

关于异常公章效力的几个问题

董学立:公报案例“连成贤诉臧树林排除妨害纠纷案”评析

主债权转让,质权是否随同移转?

指示交付中的“指示”和“交付”

特殊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简析

合伙人越权提供合伙企业担保的效力

“借新还旧”中的利益格局与保证责任

对外担保的内涵及效力

合同义务与解除条件

陈华彬:论我国《民法总则(草案)》的构造、创新与完善

特殊动产多重买卖解释要素体系之再构成 ——以法释[2012]8号第10条为中心

交房、办证与诉讼时效

不安抗辩合同解除权之辨析

陈永强:《论中间型物权变动之多元要素解释方法》

以物抵债与保证责任

以物抵债与物权变动 

重温:魏振瀛谈民法“了解实际、研究实际、促进实际” 

以物抵债法律性质刍议 

“天价”约定违约金该如何“适当减少” 

租赁物被转让,预付租金应如何处置? 

大脚革命与意思表示

出质人处分已出质机动车是否构成无权处分

对话:王轶《民法典编纂争议问题的梳理与评价》

独家:王轶《民法典编纂争议问题的梳理与评价》

特殊动产质权与登记对抗

出资行为效力与善意取得

主合同被转性认定时的担保人责任 

最佳证据规则的实践把握

欠缺法定书面形式时法律关系性质的界定

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对话:赵旭东解读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

独家:谢在全《台湾地区“企业资产担保法”草案刍议》

对方同意在合同权利义务转让中的法律效果

“物权法”疑难问题再思考:《物权法司法解释(一)》重点内容理解

“物权法”疑难问题再思考: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登记对抗之理解

“物权法”疑难问题再思考:不动产善意取得中的无权处分

“物权法”疑难问题再思考:该如何“按照约定”申请预告登记

“物权法司法解释”拾遗系列:流押禁止不必如此强势

辛正郁:从最高法院到天同,我对法律的热爱以终为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