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味道|时代星火:湖州第一个党组织诞生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7910字,阅读约40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张守刚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1927年4月下旬,江南水乡湖州,一群满怀救国理想的青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呐喊,他们在一个名叫“海岛”的地方,点燃了湖州革命的星星之火。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那一束光照亮百年漫漫长路!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此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苦难屈辱的一页。
地处东南沿海的湖州是较早受列强入侵的地区之一。《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势力由上海延伸,很快波及湖州。湖丝成为当时西方资本廉价收购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847年经上海出口的生丝为21176包,其中湖丝高达13426包,占比超过六成。然而生丝价格却连年下跌,1847年时一包生丝仅为210元,比1844年360元的价格降低了四成多。同时,“洋布”“洋火”“洋油”“洋钉”等舶来商品大量输入,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另外,西方传教士利用传教特权,占买田地,建造教堂,进行文化渗透。就是在那个时候,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著名的避暑胜地莫干山先后占地1900余亩,兴建100余幢教堂、礼堂以及别墅等。
湖州丝绸装卸码头
外国资本的入侵,对湖州传统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它破坏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经济的根基,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另一方面,由于生丝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的需求刺激了丝织业近乎畸形的发展。1880年前后,浙江全省共拥有丝织机1万多台,湖州就拥有4000台左右,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丝织业畸形发展的背后,是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艰难起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一次发展机遇。在历史的时间缝隙中,湖州丝织业迎来一个黄金期。1914年之后,丽生、增华、达昌、义成、又成、中华、美富、丽华、锦成、广余、祥华等绸厂相继开办。至1922年,仅吴兴县就有绸厂70余家。
随着民族工业的起步发展,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雇佣工人,产业工人队伍逐步壮大。据估算,1920年代湖州产业工人总数已有近万人,其中占比最大的缫丝工人,共计有3000余人。
产业工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他们的劳动条件很差,工作艰苦,工资极低,生活极其贫困。据记载,缫丝和丝织工厂的工人都是早上6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鸡叫出门,鬼叫进门”。厂房内一年四季紧闭门窗,光线暗淡,空气潮湿,平均温度超过40℃,经常有女工晕倒在车间。缫丝女工每天工资三角左右,丝织工人只有二角多,在每月不缺勤的情况下才只有6元至10元,而同期外籍管理人员工资每月则高达数百元。
面对恶劣的生产环境和低廉的工资,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湖州工人自发斗争不断。见于记载最早的一次工人运动,是1906年的丝织工人大罢工。当时,湖州城区丝厂计划削减工资,工人闻讯奋起举行罢工,以示抗议,最后以调解了结。
然而,这种自发、零散的工人运动没有形成规模,斗争效果自然有限。在年复一年悲惨生活压榨下,工人们对不平等的社会现状,普遍存在着麻木的心态,更多地认为是“命运使然”。1925年上海一家报刊记载:“黑暗世界的湖州城……抽大烟的依然如故;摆赌桌的无减有增;似窑非窑的摆荡船,座客常满;醉五醉六的茶馆肆,杯物不空;稍有余蓄的家庭,有一羸弱郎官,年未弱冠,祖老望五世同堂计,加鞭为之早妾……社会既少良好组织,收容游民,闾巷自多宵小。”
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理论,呼唤一种改造旧社会、解放普罗大众的力量。
旧社会的中国,在1919年迎来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为导火索,五四运动风潮迅速激荡全国。
1919年,湖州的中等学校有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省立第三中学、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县立甲种商业学校、海岛中学、浸会中学和湖郡女子中学等7所。其中,海岛中学、湖郡女子中学都是教会学校,收费高昂,校长均由美国人担任,各项规章制度极为严格,严禁学生与外界接触,通信要检查,言论受到监视,崇外思想、封建道德、奴化教育混杂。如,海岛中学规定,平时学生交谈要讲英语,如果讲了一句中国话,则罚款一个铜元。师范类学校免收学费,膳食费免一半,学生大多是贫寒子弟,对社会的不公平有更加深透的了解。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湖州后,各校学生开始冲破束缚,刘于武(三师)、刘藻(海岛中学)、岳锡皋(海岛中学)、毛彦文(湖郡女中)、张晓凡(三中)、蒋锡恩(三师)、黄中美(三师)、许志盈(女师)等人组织成立了湖州学生联合会,领导开展抵制日货、罢课游行等。一位三师学生曾慷慨激昂地用小刀割破小指,血书“良心”两字,表示要坚决打倒卖国贼,坚决抵制日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些实际行动,博得群众极大的同情,鼓舞了民众的斗志。
随着学生运动的深入,湖州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开展罢工、罢市等斗争,支持学生爱国行动。5月下旬,湖州各界召开国民大会,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由于亲日派官僚章宗祥是荻港人,会议决议开除章宗祥乡籍,并查封其家产。
五四运动涤荡之下,新思想、新文化在湖州广泛传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传播的重要内容。不少青年学生通过阅读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步接受革命思想。如湖郡女中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王会悟,读了《新青年》杂志上介绍马克思主义文章后,思想受到深刻影响。毕业后,她赴上海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为党的一大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张寅仲、金鼎、温永之等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就这样,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湖州党组织的创建准备了思想、组织条件。
王会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成立后,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迎来第一次高潮。在此形势下,湖州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罢工斗争此起彼伏。尤其是在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湖州,一批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青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通过不同途径,踏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1月,毕业后赴杭州一所小学教书的张寅仲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介绍同学、湖州城西女校教师金鼎入党。同年11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吴兴千金青年谢庆斋,在陈云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京的湖州青年钱壮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帝国主义巡捕枪杀示威群众的五卅惨案,在党的推动下,五卅运动迅速形成高潮并席卷全国。湖州各地响起“打倒帝国主义”“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怒吼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五卅运动对湖州人民的觉醒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中共著名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曾这样写道:“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一直波及于穷乡僻壤,……江浙则甚至于小小村镇如双林、义乌等处,都起来响应。……这岂不是革命运动深入普遍的群众之明证。”
双林镇七百余民众集会声援上海工人斗争
五卅运动后第二年的清明节,在上海的中共党员谢庆斋利用返乡之际,约请菱湖、练市等地进步青年20余人,于菱湖灵山举行野餐,讲述五卅惨案经过和商务印刷馆罢工斗争情况,宣传革命思想。灵山野餐,播撒的是革命的火种,参加人员如陆思采、李泉生、姚醒吾等,之后都是湖州党组织重要的领导人。
五卅运动后,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合作,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国民党左派组织。1925年秋,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执委的中共党员宣中华,代表国民党浙江临时省党部来湖州筹建国民党组织。在南浔教书的青年温永之受革命形势感召,积极要求进步,宣中华发展他加入了国民党。次年1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直属南浔区党部正式成立,温永之担任常委,这是湖州最早建立的国民党左派组织。
1926年底,安吉青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特派员王宇椿奉命来到湖州,筹建吴兴国民党左派组织。在他的努力下,1927年元旦,在东门二里桥陈果夫堂叔陈鹿萍的家中,以祝寿为名,国民党吴兴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左派)吴兴县党部正式成立。
1927年2月下旬,北伐军克复湖州全境。各地通过召开座谈会、军民联欢会和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国民革命宣传,湖州革命形势迎来高潮。其间,不少共产党人随北伐军进入湖州,发动群众,建立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扩大了党在湖州的影响,发展了进步力量,为湖州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
大革命期间,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员的数量,巩固党的纪律,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
根据党的四大精神,中共江(苏)浙(江)区委加强了党的组织工作。至1926年7月,杭州、宁波、嘉兴等地都已建立党的组织。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江浙区委提出,“浙江之湖州、萧山、台州……等处,当于最短期内设法发展我们的组织。”根据此指示,1927年1月,中共杭州地委召开会议,讨论派人到湖州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问题。会后,杭州地委派遣地委委员张寅仲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州,在城西女校教师金鼎等人的协助下,共同筹备建党工作。
然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时,洪流中包裹的暗流、胜利中暗藏的危机也在酝酿。1927年4月初,得到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蒋介石,在上海召开一系列秘密会议,部署用暴力手段“清党”,对中国共产党发动突然袭击。
国民党中组部特派员王宇椿察觉到蒋介石的阴谋,预料形势将变,即向浙江省党部常委、中共党员宣中华等揭露阴谋,并商议对策,拟就“艳”字通电,发至全省,号召一致起来声讨国民党右派的阴谋。
但是王宇椿等人的努力,并没能阻止革命形势的逆转。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公然举起屠刀,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在参加蒋介石一系列秘密会议后,回到家乡南浔,部署全省开展“清党”。13日晚,“清党”首先在南浔发生,湖州城紧随其后,一时间,白色恐怖席卷全城。此时,回到家乡安吉避居的王宇椿,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遭残忍杀害,年仅22岁。
革命形势骤然逆转,张寅仲、金鼎等人公开筹建党组织的计划已成为不可能。但是,面对国民党右派在湖州掀起的血雨腥风,已经觉醒的进步青年们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退缩,不少人开始对国民党产生怀疑、失望,逐步倾向于共产党。
针对进步青年的这种思想状况,1927年4月20日,金鼎约请在“清党”中受到打击的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进步青年,在双林镇秘密召开座谈会,讨论时局,商议对策。会上,大家都谈了“清党”中遭遇和所见所闻,激烈的言语表达着愤慨的情绪。原国民党(左派)南浔区党部常委温永之斥责一位寄予国民党右派幻想、拥护“清党”的人士,说成是“已推出辕门斩首,还要出来说一声万岁恩”的愚蠢。会后,张寅仲、金鼎先后发展温永之和《湖声日报》记者朱霞春入党。这时,为了加强湖州地区党的力量,中共杭州地委又派遣屠仰慈来到湖州,负责青年工作。
早在1926年10月,随着北伐军攻占武昌,国民革命的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年底,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4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呈现宁汉对峙之势。这时,从国外归来、到武汉不久的汪精卫打着反蒋旗帜,口头上声称要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迅速取得对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领导权。
在武汉国民政府尚未叛变革命的形势下,张寅仲、金鼎等人根据上级指示,准备筹组国民党左派杭嘉湖地区委员会,重建被“清党”破坏的国民党吴兴县党部,继续推动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同时,为了加强对筹备工作的领导,他们决定先成立一个党的支部,作为核心工作力量。于是,在1927年4月下旬,位于海岛广场的湖州城区第一初级小学一间教室内,湖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州支部正式建立,金鼎担任书记,屠仰慈、朱霞春、温永之为委员。
湖城的海岛广场,即现在的全民健身中心,因四周河道包围,故名“海岛”。据温永之回忆,中共湖州支部所在的城区第一初级小学,位于海岛广场东部,与国民党吴兴县党部驻地仅一墙之隔。要进入那所小学,必须经县党部大门,再沿北面小路转侧进去。大门口站着国民党的警察岗位,却好像是替中共湖州支部站岗一样。
就这样,湖州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在工农运动的洪流中萌芽,在大革命的激荡中孕育,在白色恐怖的洗礼中最终诞生。这是湖州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湖州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1927年6月,根据中央决定,中共江浙区委撤销,分别建立江苏省委、浙江省委。随即,以杭州地委为基础,中共浙江省委正式成立。随后,湖州支部改建为中共湖州县委,隶属浙江省委领导。
中共湖州县委建立后,县委书记金鼎、宣传委员温永之赴周边农村,进行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党的组织有了较快的发展。德清、长兴、安吉分别建立了独立支部,菱湖、长超、袁家汇、升山等地,也陆续组建了党的基层组织。另外,为便于工作联络,湖州县委还在城区东街和杨树街的两所小学内设立了联络点。
面对白色恐怖,湖州县委在积极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工人运动上。根据县委决定,县委工运委员朱霞春以《湖声日报》记者身份,打入国民党吴兴县党部内部,取得县党部工人部干事的合法身份,了解、收集湖州工人生产、思想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朱霞春与县委青运委员屠仰慈秘密召开工人运动积极分子会议,发动工人组织赤色工会,发动工人运动。
然而,就在此前后,汪精卫叛变革命,“宁汉合流”,湖州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朱、屠的上述活动很快被国民党当局侦知,两人同时被捕。此时,恰逢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张静江陪同元老蔡元培来湖州视察,吴兴县长龚式农以近期破获共党案件邀功。蔡元培看到两人年纪尚轻,便从旁插话道:“这不是一件孩子误入歧途的事吗?还不如给予教育算了。”就这样,张静江责令好言相劝,送回原籍好好教育。于是,朱、屠二人相继释放。释放后,屠仰慈离开湖州。
在朱、屠被捕之前,张寅仲赴杭州,向省委汇报湖州党员和党组织发展情况。随后,受上级指派,张寅仲赴建德、淳安、桐庐一带,发动农民暴动,与湖州党组织联系中断。
由于张寅仲一去不返,焦急的金鼎孤身再赴杭州,寻找省委。然而,此时杭州的情形比湖州更加险恶,省委组织部、秘书处先后遭到破坏。金鼎在找不到省委的情况下,为了生计,留在杭州找了份工作,与湖州党组织的联系也就此中断。
11月中旬,在张、金二人毫无消息的情况下,温永之冒险赶赴杭州,前往杭州广济医院寻找省委交通联络员。此时,省委遭到全面破坏,杭州白色恐怖愈演愈烈。温永之在广济医院门口,受到严厉盘问,旁边警车呼啸而过。见此情形,温永之不敢在杭州久留,即刻返回湖州。迫于生活无着落,温永之与朱霞春商定,以私人关系保持联系,朱继续在《湖声日报》工作,温永之则转移到乌镇一所小学任教。至此,中共湖州县委解体。
在95年历史的长河中,滚滚洪流,大浪淘沙,一代青年踌躇满志、初试锋芒,冲在时代的前列。历史犹如一卷文书,翻过去就成了档案史料,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追思。
作为湖州党组织主要创建者的张寅仲、金鼎是杭州人,早年就读于湖州的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革命思想。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者。湖州第一个党组织建立时,他们年龄最长,也才27周岁。后来,因客观原因,两人相继离开湖州,随即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县委青运委员屠仰慈是嘉兴海宁人,最为年轻,1927年时仅有17岁。但他却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曾在硖石负责建立了海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硖石支部。离开湖州后,他与党脱离关系,先后在上海《时事新报》、北京《工人日报》工作。
县委工运委员朱霞春于1908年出生于菱湖镇竹墩,1927年时也仅有19岁。他在湖州当学徒期间,受大革命运动影响,阅读进步书籍,在《湖声日报》发表时评文章,并担任该报记者。湖州县委解体后,他留在湖州,但是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此后,他辗转于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报业工作。
从事革命工作时间最久的是县委宣传委员温永之。温永之原名温延龄,1905年出生于南浔镇,早年就读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他到乌镇教书后不久,曾短暂返回湖州,参与中共吴兴中心县委工作。1930年底1931年初,湖州党组织遭到全面破坏,与党脱离关系。抗日战争期间,温永之在湖州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吴兴县政工队队长、地方抗日武装“朱希部队”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温永之在湖州中学工作,担任湖州市政协委员,1985年,病逝于湖州。
纵观湖州第一个党组织创建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95年前那一代年轻共产党人的热血与努力,感受到那一代年轻共产党人的信仰与精神。当然,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之一的湖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组织的建立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历史的“巧合”。
1919年之后,经过五四运动尤其是大革命洪流的涤荡,革命思想在湖州广泛传播,不少进步青年认识到了社会的不公,思想觉悟提升,倾向于革命。当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来临时,他们对国民党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与失望,而转向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年轻的革命者们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屠刀,并不知道如何应对,更不知道正确的革命方向在哪里。他们只能依循,借助国民党“外壳”,继续走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道路。而这种“反差”,只能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而与之对峙的武汉国民政府没有背叛革命的时间缝隙之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缝隙之中,湖州第一个党组织呱呱坠地。
但是这种历史的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迅疾消失。“宁汉合流”之后,湖州城内白色恐怖愈演愈烈,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湖州早期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
面对此形势,早期的党组织尚显幼稚。当时,湖州早期党员的主体来自于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他们依靠职业上的便利,阅读来自上海的《新青年》《向导》等报刊,较早地接触革命思想,加之宣传能力强,又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信,这对湖州党组织的创建和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们虽然举起了革命旗帜,组建了党的组织,但是面对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则显得无能为力,更多是想寻求上级的指导,在上级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则无法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也是湖州第一个党组织仅存在几个月,即遭解体的主观之因。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在湖州,在全省早期党组织中都普遍存在。
不管怎样,革命的火种一旦播下,必将引起燎原之势。湖州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之后,大力发展党员,这批党员是以后湖州革命事业赓续发展的主体推动力量。尤为重要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湖州城内白色恐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党员在城内无法公开活动,则返回乡间,将革命的火种传播到了广大农村,为以后湖州党组织从城市转移至农村,革命星火在农村继续点燃,并形成高潮,做好了准备。
历史从这里走过,五四运动的激荡、大革命的孕育、白色恐怖的催化,95年前,湖州早期共产党员坚守信仰,践行初心,承担起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面对血雨腥风,坚毅笃行,建立起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点燃了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照亮了百年奋进的砥砺之路。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潘美馨编辑:金臻瑶
防控提示
图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