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星火燎原:湖州革命迎来高潮

湖州发布 2023-12-10



播音:王然


全文6304字,阅读约24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张守刚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1927年4月下旬,湖州第一个党组织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诞生。星火点燃,必成燎原之势,在旧时的湖州大地照出片片光明,从城市照亮农村,湖州革命斗争迎来高潮。


大革命失败以后,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还决定调派最积极的、坚强的、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到各主要省区发动和领导农民起义,组织工农的革命军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浙江省委、共青团浙江省委和上海闸北区等地的党组织,把城市中的部分党团骨干转移到农村,组织农民,准备武装暴动。这样,一些原来在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党员、团员陆续来到湖州地区,恢复工农运动,发展党团组织。


与此同时,随着湖州城内白色恐怖加剧,新生的党组织解体,在城内无法立足的中共党员也陆续回到乡间,在农村传播革命思想,推动了党的工作向农村转移。比如,在湖州城内接受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陆思采,于1927年下半年,回到家乡南浔菱湖,传播革命思想,开辟党的工作。


陆思采,又名陆思晖、陆芹生,1908年出生于南浔区菱湖镇商人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希望陆思采子承父业,继续从商,但他接受革命思想,选择了一条革命斗争的荆棘之路。陆思采回到菱湖后,先后发展了姚醒吾、李泉生、江长喜、叶昌林等多人入党,党的工作逐步开展。一时间,菱湖成为党的工作基础最好的地区。


陆思采


在省委的指导帮助下,1928年2月,中共湖州县委在菱湖镇重建,陆思采任县委书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湖州党组织经受住了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党员数量有所扩大。


为了加强湖州党的工作,1928年11月,浙江省委决定,原浙西特委常委、建德县委书记邱福祥调任湖州县委书记。邱福祥到任后,召开党员代表会议,第一次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委员共计11人,邱福祥担任书记。新一届县委成立后,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有关指示,加强各方面工作。至年底,县委下辖2个区委、48个支部,拥有党员500余人,比年初的47人增长了11倍多。


邱福祥


1929年1月,浙江省委在杭州召开扩大会议,邱福祥代表湖州县委出席会议。不料,会议期间,省委遭到破坏,邱福祥不幸被捕,次年8月牺牲。邱福祥被捕后,陆思采继任湖州县委书记。其间,党的工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组织继续得到发展。截至1929年5月,党支部发展到52个,党员共计565人。



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这是党的工作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此后,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恢复和重建党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右派加紧恢复旧秩序,剥夺人民的权利,加重征收苛捐杂税,湖州工人、农民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据一份报告称:“在全省范围钱粮算湖州最重……重利贷也是湖州特别重,月利四分,最高者月利十分……湖州的农村观察起来,没有一处不破产。”受此压榨,农民已是忍无可忍,因此走上极端道路的比比皆是。有一年,前村一户农民面对盘剥压迫,闯入地主的房屋内放火,连同自己也一并身葬火海。


面对人民群众的悲惨困境,根据党的六大精神,湖州党组织把争取群众作为主要任务,把工农运动的重点转移到了细致的群众工作上来,发动工农群众维护自身利益,有针对性地开展斗争。在一系列正确方针的指导下,白色恐怖下沉寂一时的工农运动逐步复兴。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斗争仍然发生在丝织业。


1928年前后,受日本人造丝削价抛售影响,加之国民党政府重税盘剥,湖州丝织在市场上渐失生存之地。上海《申报》报道:“比年舶来品人造丝充斥市场,国产丝绸遭打击,致湖属丝织各厂大半停顿或收歇。”资本家为了转移亏损,普遍削减工人工资,甚至直接开除工人。在这种情况下,1929年1月,经过党组织的秘密发动和组织,湖州城区丝织工人举行大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总数达到1万余人。国民党吴兴县政府出面镇压,工人坚决不退让,坚持进行罢工,最终取得胜利,资本家被迫恢复、补偿工人工资。


在农村,根据湖州县委的指示,中共党员向农民宣传党的纲领,宣传打倒土豪劣绅、抗租减息等口号,恢复农民协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前村一带党组织、农民协会等得到较快发展,党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农村革命形势呈现复兴态势。1928年11月,湖州县委在前村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到会代表有80余人。国民党当局虽然注意到了此次会议,但是因为惧怕农民组织起来的巨大力量,也不敢采取强硬措施。


党组织的重建恢复以及工农运动的复兴,表明湖州党组织初步经受住了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并通过贯彻党的六大精神,努力争取群众,在湖州各地尤其是农村扎根生长,预示着湖州革命形势高潮即将来临。



党的六大之后,全国革命形势出现复兴局面。然而,这一时期处于杭州的浙江省委机关却屡遭敌人破坏,不能很好地推动全省工作的开展。为此,1929年4月,中共中央召集浙江省委及各重要地域的负责人,在上海举行浙江工作会议,通过《浙江问题决议案》,决定暂时撤销浙江省委,建立杭州、湖州、宁波、温州、台州、兰溪等6个中心县(市)委,由中央直接领导,并对浙北、浙东、浙西各派一名巡视员进行指导。


根据上级决定,萧山县委书记瞿绥如化名徐炉,偕同萧山县委委员吴绍通来到湖州,会同陆思采等人,具体负责湖州中心县委筹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29年6月,瞿绥如在菱湖主持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宣告中共湖州中心县委的诞生。当时,位于菱湖镇酱园弄1号的陆思采家,成为中心县委驻地。姚醒吾负责交通站工作,他在菱湖镇上从事水果买卖的店铺——大信青果行,是中心县委交通站之一。


湖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菱湖镇酱园弄1号


湖州中心县委成立后不久,根据中央决定,中共杭州市委书记郑馨担任中央浙北巡视员。郑馨原名郑景柳,曾用名郑撼山,瑞安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温州从事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赴武汉,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厅机要工作。1927年底,受中央指派回到浙江,担任杭州市委书记。


1929年7、8月间,刚刚担任中央浙北巡视员的郑馨第一次来湖州地区巡视。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他先后抵达中心县委驻地菱湖镇和长兴、德清等地,听取各地党组织负责人的汇报,主持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参加基层区委、支部的有关会议,并深入工人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对湖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工农运动和党组织的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郑馨


在此基础上,郑馨对湖州地区党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主要有:一、加强区委工作。吴兴县区一级工作比较薄弱,而中心县委成员偏多,应减少县委成员,健全区委组织,加强区委工作。对前村、织里两区的党组织,要抓紧整顿。二、认真落实有关制度。县、区党组织要定期召开会议,中心县委成员要经常参加区委会议,了解各地工作开展情况。三、要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帮助干部提高工作能力。长兴党组织对“党的组织如何开会,如何工作,可说一点也不懂”,德清县委由于“得不到上级机关指示,每次开会除说了党的纪律以外没有别的”内容,这种状况要加以改变。四、党组织要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湖州的中心工作是大小43个工厂,德清的中心工作是缫丝厂,长兴的中心工作是煤矿、石矿。为了加强城市工作,郑馨还提出中心县委驻地要设法转移到湖州城内,将城内4个党支部改由中心县委直接领导。


在湖巡视期间,郑馨还向各地干部、党员讲解了国内外形势和党的斗争方针、策略等,介绍了浙江省内其他地方革命斗争的情况和经验,对湖州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分析和指导。


在中央巡视员的指导帮助下,湖州各地党组织取得很大发展。7月,中共长兴区委建立,隶属湖州中心县委领导。8月,原来隶属杭州中心市委的德清党组织划归湖州中心县委。中心县委还加强了城市工作,先后在湖州城内组建了鞋业、纹工、小工、店员、省立三师、大丰绸厂和混合(即自由职业者)等7个直属支部。一时间,湖州中心县委下辖的党组织,有1个县委、5个区委、7个直属支部,党员人数达1000余人。


菱湖旧影


然而,在组织迅速发展之际,中心县委领导层却发生突然变化,主要是在1929年9月郑馨第一次巡视结束返回上海不久,县委书记瞿绥如、委员吴绍通擅离湖州,赶往上海。


根据事后郑馨写给中央报告称,瞿、吴两人皆为外地人,在菱湖没有住所,加之口音有异,吃住行都成问题。上级拨付的活动经费,大多用于支付二人租住旅馆、吃饭等费用,引起县委其他成员的强烈不满。在经费告罄的情况下,两人匆匆离开湖州,赶赴上海。


面对主要负责人出走、县委无人领导的情况,中心县委迅速召集干部代表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由陆思采、李泉生、江长喜三人组成的县委班子。同时,此次会议还作出了《湖州党政治任务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草案》《农民运动决议草案》等四个决议案。这四个决议案是湖州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文献,极具标志性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党的会议作出决议案,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湖州历史上是少有的,体现了湖州党组织逐步成熟;另一方面,决议案在政治路线、组织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提出了比较明确意见,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组织发展、领导工农运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29年10月,郑馨第二次巡视湖州。此次巡视期间,他在菱湖主持召开长超、德清等地党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明确了县委每十天召开一次会议、整顿区级组织等要求,并再次改选县委班子,由陆思采担任书记,李泉生、江长喜、叶昌林、沈惟存为委员,同时陆思采、李泉生、江长喜兼任区委书记,以加强区委工作,巩固党的基层组织。


党员召开会议(剧照)


根据郑馨两次巡视的指示精神,湖州中心县委在做好发展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组织的巩固工作。各地通过严格党员登记、加强制度建设、密切党团关系、扩大党的宣传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加党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纵深发展,湖州革命斗争迎来高潮。



1929年6月成立、直属中央领导的湖州中心县委是在浙江省委遭破坏、被撤销的特殊时期成立的。从全省来看,撤销省委,中央直接领导各中心县委,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地域分散、交通不便、各地情况复杂等问题,中央实际上难以实施有效的领导,给革命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从湖州来看,湖州中心县委成立后,得到中央浙北巡视员的两次巡视和直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经过整顿得以巩固,党员数量突破千余人,达到一个顶峰,这既是革命高潮出现的内在动力,也是其最为直接的外在表现。


革命高潮的另一个表现是,党的工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州支部以及之后成立的湖州县委相比,湖州中心县委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级党组织,她不仅负责湖州城区、吴兴地域范围党的工作,还承担着管辖长兴、德清等县级党组织的重任。为了承担起领导革命的重任,在中央浙北巡视员的直接领导下,湖州中心县委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组织架构,会议、纪律等各项制度也初步确立,各项工作能够比较全面地开展。尤其突出的是,湖州中心县委通过会议制度,选举产生领导班子,作出有关政治路线、组织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决议案,这在以后湖州革命斗争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与此同时,革命高潮还表现在发动组织农民上。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湖州中心县委根据城区白色恐怖严重、工作无法开展的新形势,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湖州的探索实践。这一时期,在中心县委的努力下,除了驻地菱湖周边农村以外,德清县农村的革命形势发展也很快,农民被广泛地组织起来,参加农民协会、青年协会、渔业协会的人数达到5000多人,这为后来的德清农民暴动奠定了深厚基础。



革命斗争是复杂的,形势的逆转似乎总是在转瞬间。1929年底,随着一封信件,湖州中心县委遭到全面破坏,湖州革命形势从高潮转入低谷。


12月2日,中共中央寄往湖州中心县委交通站大信青果行的邮件,在杭州被敌人查获。13日,国民党省政府派特务方山会同国民党吴兴县政府,到菱湖实施抓捕。幸好,交通站负责人姚醒吾提前得到消息,他与县委书记陆思采取得联系,迅速部署转移。由于转移及时,中心县委暂时安全。


恰在此时,中心县委交通员钱小丫在送信途中,因与人争执,拉扯过程中,缝在棉袄袖中的信件掉出,当即被国民党警察查获。这是一封团中央浙东北巡视员吴云致湖州中心县委委员、团县委负责人李泉生的重要信件,根据信封地址,正在湖州城内的特务方山迅速出动。在湖州三星旅馆,李泉生被捕,关押在吴兴县政府监狱。当晚,方山伪装成我党人员,与李泉生同囚一室,从李口中诱出县委成员和下属组织情况。几天后,国民党吴兴县当局出动军警,沈惟存、江长喜等25名骨干先后被捕。湖州中心县委和菱湖、长超等地党组织同时遭到全面破坏,很多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湖州党员数量从1000余人急剧降至几十人。


此次事件中,陆思采、叶昌林、姚醒吾脱险,离开湖州,抵达上海,将情况上报党中央。根据中央安排,他们在上海参加训练班,学习三个月。学习结束后,姚醒吾由中央军委分配,参加红军。后来,姚醒吾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湖州唯一一位开国将军。叶昌林则奉命回到家乡绍兴,以行医为名,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姚醒吾


三人当中,唯有陆思采奉命再度回到湖州,负责联络党员,准备恢复党组织。因湖州城内白色恐怖严重,他转移至长兴,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重建中共夹浦独立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同年9月,遭国民党当局通缉,陆思采离开长兴撤往杭州,与党组织脱离关系。


被捕的沈惟存、江长喜,人生的道路也各自不同。1933年,沈惟存、江长喜被释放出狱。抗日战争期间,沈惟存曾参加地方抗日武装——长超部队,为湖州抗战事业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长超山前村小学任教。江长喜出狱后,则离开浙江,返回家乡江西婺源。


此次事件的关键人物李泉生,其人生更为曲折。李泉生又名李哲人、李泉松,1899年出生于长超。早年,在长超东泊小学任教。大革命时期,李泉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路村、长超、菱湖等地发动农民开展斗争,曾参与建立湖州第一个农民协会——吴兴县第一区农民协会。1929年12月被捕,与党组织脱离关系。全面抗战爆发后,出狱返回家乡执教的李泉生,联合当地进步青年,组建长超“中国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长超部队”),打响武装抗日的枪声。1940年2月,部队被国民党顽固派整编,调任桐乡县县长。1945年春,新四军苏浙军区进入吴兴,李泉生先后担任双林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菱(湖)双(林)游击中队队长、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路东办事处主任等职。10月,随苏浙军区主力北撤。解放战争期间,任山东省实业建设厅矿业总公司周村分公司经理。1948年4月,重新入党。1949年3月,病逝于山东,后被追认为烈士。


李泉生


从1929年6月至12月,以湖州中心县委建立、破坏为标志,湖州革命形势走过高潮到低潮的转折。尤其是大批党员骨干或被捕,或撤离,湖州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此后,湖州党组织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频遭破坏,屡次重建,艰难赓续发展,坚毅努力前行。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来源:湖州发布
制图:戴若瑜编辑:柯佳琪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文园春色
摄于南浔文园

南太湖号拍客:林溪钓叟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