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2017-04-06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四、副食菜肴


保德人日常饮食重主食,轻副食。早饭、晚饭主要以烂酸菜佐食。午饭如果吃面,浇点稍子即可,仍以烂酸菜下饭;如果吃米饭,则要配以大烩菜。


山药、倭瓜、豆角、大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茄子为大宗蔬菜,多为农民自家种植,其它蔬菜则要到市场上购买。


鸡蛋、豆腐、豆芽、粉条是大宗副食。


广大农村居民平时很少吃肉,偶尔吃点肉,也得到集市上去买。保德有小雪杀羊、大雪杀猪的习惯,所以,农民吃肉多集中在冬季,主要是春节前后。



(1)肉禽鱼蛋


保德的食用肉品主要是猪肉、羊肉、鸡肉。农村居民不习惯吃大畜肉。


保德位于黄河之滨,黄河里孕育着丰富的鱼类,但旧时,一般人们并不习惯吃鱼,只有沿河村庄的人们在黄河凌汛期和瀑发洪水时,才能捞几条鱼,炖而食之,远河居民并没有这样的口福。近年来,人工养殖,外地调运,市场上活鱼、冻鱼随处可见,们们吃鱼也便较为普遍了。


猪肉大体有四种吃法:


漤猪肉:也称“小炒肉”,将猪肉切片、骨头剁碎一齐入锅煸炒,待本身水湢出,再加入适量水,加入葱、姜、蒜、料酒、醋,文火焖煮,待皮烂肉脱骨时,急火将水份收干,加入盐、茴香面、花椒面、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快速翻炒入味,起锅倒入盛器,放置阴凉处存放。吃时取一点,有油有肉,可烩菜,也可炒菜。


猪肉馅:将猪肉剁碎,加入葱蒜末、调料面、油、盐、醋酱,拌起待用。食时与茴子白或韮菜拌匀即成饺子馅。


红烧肉:将五花肉切成大方块,入开水锅内,加入葱、姜、蒜、调料等煮至八成熟,在皮面上抹上糖色或蜂蜜,在油锅内烧成红色即可。食时切片,可蒸吃,也可烩菜吃。


红烧肉剁成丁,与黄豆芽,细粉条,韮菜拌成包子馅,别有风味。


肉丸子:将猪肉剁碎,加入调料、盐、粉面、鸡蛋、调成稠膏,用手挤成圆球,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可以做汤,也可做菜。


羊肉吃法大体也有四种:


炖羊肉:将羊肉连骨带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急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葱、姜、花椒、醋,文火炖至七成熟,加入胡萝卜块或山药块,撇上盐,燉熟出锅,撒上香菜食用。


俗言:“九十月的羊肉赛如小人参”。


清蒸羊肉:将整块羊肉下锅煮至八九成熟,出骨待用。将熟肉切成约三寸长的薄片,片片有肥有瘦,码入盘内,撒上调和,蒸入味即食用,此种吃法,肥而不腻,清淡醇香。但平时很少食用,只有宴席中才有这道菜。


羊肉馅:做法与猪肉馅雷同,唯作料不放茴香。多与胡萝卜丝搭配作饺子馅。

羊肉稍子:将羊肉切成小丁,肥肉越多越好,煮熟后,湢干水份,加入盐,辣椒面,花椒面等作料翻炒,醋烹出锅,倒入小盆或碗内,晾冷后剥起,即成肉饦子。食时取一部分作成卤汁即可。也可与西红柿或山药丁、豆腐丁搭配作卤汁。蘸莜面,浇面均可,与荞面圪筒儿配吃最好。


鸡肉的传统吃法是酥着吃,酥鸡肉又叫黄焖鸡,在太原和包头享有盛名,是一风味名吃。酥鸡肉的做法是:将鸡肉切块,拌入调味品腌制一会儿,入味去腥,然后加入粉面,鸡蛋拌匀,逐块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将炸过的鸡肉放入盆内,加入葱段、蒜瓣、姜片、辣椒、海带、隔水蒸熟。时食或蒸或煮加热,配以清汤即可。



保德临黄河而居,黄河里有丰富的鱼类,常见的有鲤鱼、鲶鱼、白鲢、鲫鱼、泥鳅、沙椎子等。


黄河鲤鱼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诗经》里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赞美诗句,不少诗人都写过赞美黄河鲤鱼的诗篇,有一首诗说: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门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黄河鲤鱼体态优美,肉质细嫩,鲜美,白居易称其为“龙鱼”。


黄河鲤鱼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是食中佳品。


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7.6%,脂肪含量为5%。含有人体全部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四种鲜味氨基酸。还含有三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铜、锌和大量元素钙、镁、磷。


保德天桥峡河段的石华鲤鱼为黄河鲤鱼中的极品,金鳞,赤眼,赤尾,脊梁上有一条红线,肉嫩味美,品质俱佳,曾为供奉皇帝的贡品。


保德河段,水流湍急,捕鱼不易,今黄河严重污染,野生鲤鱼更难寻觅。今有人用黄河鲤鱼为母本,培育鱼苗,人工养殖,风味犹存。


黄河鲶鱼,体大、肉嫩、味美、少刺,也是优质名贵食用鱼,不仅是食用珍品,也是高级补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保德现在的食用鱼,大部分是市场上的销售品。


鱼的制作方法很多,但保德的传统吃法大体有三种,即:清炖鱼,红烧鱼,黄焖鱼。


保德农家多用剩饭剩菜喂几只母鸡,鸡蛋除自家食用外,还可用于待客、探亲,或卖几个零花钱,今市场上卖的鸡蛋绝大部是饲养场用配制饲料所喂养鸡下的鸡蛋,其品质与农家土鸡蛋相差甚远。


鸡蛋可蒸吃,可炒吃,可作汤吃,也可作卤汁浇面。


(2)粮食制品


用粮食加工制作的副食品,主要有豆腐、粉条、豆芽等。


这三种副食品,家家都会制作。


豆腐是保德较为普遍的副食品。农家将黄豆或黑豆舂去皮,经浸泡、磨浆、滤渣、煮汁、点浆、压制脱水等工序制作而成,营养丰富,软嫩可口,凉拌、热炒、烩菜、作汤均可。


保德豆腐用酸浆点制,保持了豆腐的原汁原味。酸浆就是用捞去豆腐花的浆水,沤酸而成。村中有个习惯,谁家做豆腐谁就就留点酸浆,这样就可以保证村中经常有酸浆。


农村也不是经常能吃到豆腐,只有在节日下,或有贵客临门时,或逢喜庆事,农家才做豆腐,豆腐又不易保存,所以做一次豆腐,三五天之内必须吃完。


冬季,豆腐易于保存,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要做几锅豆腐,用冷水泡在大瓮里,隨吃隨捞。桥头豆腐以细嫩,软筋而小有名气。


今集市上常有卖豆腐的,人们隨时可吃到豆腐。


保德粉面有两种,一种是绿豆粉,一种是山药粉,都可制作粉条,但绿豆粉条要比山药粉条筋道。今绿豆粉已少见,多为山药粉。


山药粉资源充足,制作方便。将山药洗净,用粉礤子擦成糊状(今用擦粉机),加水滤渣,澄淀后即为水淀粉,把水去掉,晾干粉碎即为山药粉面。粉面加白矾用粉芡和成面团,用河捞床或捏钵子挤压成粉条,煮熟后冷水泡凉即可存放。


还有一种宽粉,也叫板粉,是将粉面团擀开,切成长面条,煮熟泡凉即可。

粉条可调凉菜,也可作炒菜。烩菜用板粉,喝汤用细粉。


夏季,还可以用粉面制作粉皮或凉粉。


保德豆芽有两种,一种是绿豆芽,一种是黄豆芽,农家多在冬季制作食用。绿豆芽新鲜脆嫩,黄豆芽耐嚼香醇。豆芽可凉拌、可热炒,可烩菜,也可作包子、饺子馅,既是家常菜,也是宴席必备菜。



(3)蔬菜


鲜菜:保德农家自种的蔬菜有


山药、红薯、倭瓜、南瓜、西葫芦、豆角、茄子、西红柿,黄瓜、白萝卜、胡萝卜、水萝卜、苴莲,菠菜,蔓菁、芥菜、洋蔓菁、地佬儿、油菜、大白菜、茴子白、葱、韮菜、芫荽、辣椒等。


但在保德分布不均衡,有水地或河滩小畦的地方,菜蔬就比较花美,而一般地方,即只有大宗的家常蔬菜,如山药、红薯,瓜类、胡萝卜,蔓菁、大白菜、豆角西红柿等。


其它蔬菜则要到市场上购买。


近年来,有的村子建了大棚,一些反季节蔬菜也能供应上市。


腌菜:腌菜是储菜的一种好方法,为了一年四季有菜吃,家家户户腌菜,每家最少腌两大瓮。腌菜可分为烂菜,长菜和圪瘩菜,从口味上分,可分为酸菜,咸菜和酱菜。


烂菜:将蔓菁、胡萝卜、白萝卜等擦成细丝,再将蔓菁叶或茴子白等切碎,二者混合,拌入粗盐面,入缸内,用压菜石压住,让其自然发醇,盐放多了,味偏咸,盐少放则味偏酸,一般烂菜均酸中带咸,故名“烂酸菜”。“烂酸菜”就蒸山药可以解山药的麻味,和拌汤还可调味。酸菜汤加油煎葱辣子,还可配成蘸汤,可蘸蒸莜面、粉拍子、凉河捞、山药丸子、拿糕等。


长菜:长菜有两种腌制方法:即生煞菜和沤酸菜。


生煞菜:将大白菜(俗称黄芽白)或茴子白一切两半码入瓮内,撒上粗盐面,码一层菜,撒一层盐,码满后用压菜石压住,待渍出盐汤后,将菜拿出,逐个清洗后再入瓮,将澄清的盐汤入瓮继续腌制,随吃随拿,成品为咸菜,多烩菜吃。


沤酸菜。将小白菜在开水锅里烫一下,洗干净,挽住菜叶,码入瓮内,撒入少许盐,用压菜石压住,待其慢慢发酵,成品为酸白菜,用于烩菜。


圪瘩菜。将洋蔓菁、芥菜扢瘩、萝卜、苴莲等切成大块,晾去水份,使其变蔫,加入干辣椒、姜片、粗盐、花椒水、酱油腌制而成,旧时不用酱油而用酱渣,故名“麸酱菜”。吃时切成丝或丁,用来下饭。


此外,常见的还有两味小菜。


西红柿酱:将熟透的西红柿在开水锅内烫一下,去皮,砸成糊状,装入盐水瓶内,放入锅内蒸10多分钟,迅速盖上瓶盖即可,可长期保存,用以作卤汁或煲汤炒菜均可。


辣椒酱:将鲜红辣椒粉碎,拌盐和少许烧酒,装入缸头瓶内,用素油封口,隨时可以取食。


干菜:是鲜菜或腌菜的干制品。鲜菜的干制品有瓜干、瓜条、萝卜干、茄子干、干豆角丝等,可长期保存,缺菜时可救急。瓜条炒肉、干豆角丝炒猪下水风味独待,还可入席待客。


红咸菜丝子,也叫红腌菜,是普通而大宗的日用干菜。它是烂酸菜的干制品。将烂酸菜晾干,再拌上原菜汤入锅蒸,蒸至菜呈红色时拿出,晾干保存,食时用开水泡软即可。既可下饭,也可和汤。



(4)风味菜肴


大烩菜:又叫“一品锅”,是保德人的家常菜品,是用多种原料用烩的方法制成的合菜。因用料不同,档次也就不同了。


大烩菜的常用原料为山药、时鲜蔬菜或腌菜、其它副食品三大类。


最低档的大烩菜,只有山药和腌白菜烩制而成,是日常菜品,比较贫困人家常吃的就是这种菜。


中档的大烩菜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豆腐、粉条。


高档大烩菜又叫汤菜,原料为时鲜蔬菜,如豆角、茄子、黄豆芽、茴子白等;油煎山药,油煎豆腐,豆腐丸子,红烧肉、宽粉、木耳、金针等,用高汤烩制而成,汤宽肉肥,香醇可口。是上等人家的家常菜,也是一道宴席菜和待客菜。



拼三鲜:将煎豆腐、红烧肉、肉丸子或素丸子三样烩制成菜,是一道待客菜品。将拼三鲜浇在大烩菜上叫做“浇头”。


三圆盘是三盘一组的菜,有下三圆和上三圆之分。


下三圆。一盘凉拌豆芽,一盘猪肉炒板粉,一盘羊肉炒细粉。


上三圆。一盘红烧肉,一盘酥鸡肉,一盘蒸羊肉。


三圆盘是上讲究的待客菜品,三圆盘配米饭,配饺子均可。


馂肉:将猪头蹄收拾干净入锅,煮沸后,撇去浮沫和浮油,要多撇几次,尽量将油撇净,加入葱、姜蒜、料酒、大料去腥,中火炖至脱骨后,剔去骨头,捞去葱、姜、蒜、再炖成糊状,舀入盆中冷却即成。吃时切成条块拌入调和即可食用。


也有用猪皮如法熬制的,成品为“皮炖”若将猪皮捞去仅用肉糊制成的皮炖叫“清炖”。


酸辣白菜:将大白菜帮切成菱形块,拌盐渍水,放入带盖的盆中,再加入姜丝和泡软的辣椒。把醋、白糖、盐调成汁,均匀浇在菜上。然后用胡油把花椒炸出香味,连油带花椒浇在菜上,加盖使其入味,一天后即可食用,酸甜微辣,清脆爽口。既是正月间的佐饭菜,也可入席作凉菜。


花菜、豆色:这是两款小菜,但在喜庆和待客时,同时上桌。


花菜:将苴莲或白萝卜切成细丝配入胡萝卜丝和红辣椒丝,也有配芹菜丝的,盐水泡两三天即可食用。


豆色:将黄豆、绿圆豆煮至断生,盐水泡起,取来即可食,有的还要加腐干丁、红色杏瓣和芹菜小段。加醋与香油调制。


这两道菜制作简单,色泽鲜美,清香典雅。


(5)汤食


汤食虽然是一种辅助性食品,但在保德饮食中居于很重要的位置,每餐必有汤。饭前先喝汤,饭后也要喝汤。俗言:“汤水不伤人”、“吃饭先喝汤,不用开药方”。


常用汤食有如下几种:


稀饭:用小米熬煮而成,色泽金黄,口味香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放少许米熬煮成汤叫“米汤”,主要用于解渴。旧时坐月子产妇多以稀粥为主要食品。



小米加入豆类煮成的稀饭叫豆子稀粥,有扁豆稀粥、红豆稀粥,钱钱稀粥、绿豆稀粥。多放绿豆少放米煮成的汤叫“绿豆汤”有清热解毒功效,是夏令佳品。

拌汤:原料用白面、杂面均可,将面盛入碗内,加水拌成小圪瘩,边拌边入锅,最后将面碗涮净,面水亦入锅。水开后加入烂酸菜或红腌菜、盐、油煎葱辣子,汤已作成。


糊糊:在粮食紧缺时,人们多用高梁面或玉米面刷成糊糊,加入菜、盐、辣椒面作汤,名“菜糊糊”。


靠近岢岚的一些村庄用莜面刷糊糊,并在糊糊中煮入山药块,加盐即可食用,先喝糊糊,留下山药拌炒面吃。


面茶:将小米面炒出香气,即为茶面。将茶面制成较稀的糊糊为面茶。面茶配饭即为汤。面茶配茶食吃则是一道高雅的点心。茶食有茶米,醉枣、麻糖、馓子、油花等。


茶米是糜子爆出的米花,类似蒙民吃的炒米,醉枣即酒枣。麻糖是一种米花糖,即将玉谷(又叫千谷子、红汉子)爆成米花,配制炒芝麻和炒黄豆面,与熔化的饧糖混和,并压制成大片,再切成长条形小块,冷却后即可食用。


油茶:将炒熟的白面或米面与熔化的牛油或羊油配合,搅拌成块垒状,盛入碗内,挤压结实,待冷却后剥起即成油茶饦子,食时刀削成沫直接入锅即可。


黄酒:保德黄酒称面黄酒,有别于“清榨黄酒”。


黄酒的做法是,将小黄米(软谷小米)面蒸成素糕,揣入曲面待用。在瓷坛内倒入白酒,将素糕纳入封口,放入开水锅内迅速发酵,如果发酵时间长了,便会发酸。黄酒发好后放凉处,随取随用。食时兑水煮沸即成,也可用箩子过滤去渣。


保德人食黄酒不当酒饮,而当汤饮。黄酒味甜性暖,酒香扑鼻,是绝好的冬令饮品。


粉汤:粉汤是既普通又精细的食品,多配油糕、油饼、烙饼同吃,也可单独食用。


将豆腐丝或煎豆腐丝与西红柿、海带丝炒入味,加入清汤,煮沸后加入粉条,粉条变软即可食用。名为素粉汤。


加入羊肉丝、金针、木耳、虾皮为肉丝粉汤。


将肉丝粉汤盛入碗内,每碗加红烧肉一片,小扁食一个,小油花一个,并用红、黄鸡蛋皮点缀,名为帽汤或元汤。多用作肆筵中的第一碗汤。



羊杂碎:也叫羊杂羹。将羊头蹄及内脏收拾干净,下锅煮熟,出骨待用。煮至水微开时,用筷子将羊脑浆戳捣出来,使煮肉腥汤变白,这是一道关键工序。煮肉汤除去杂质待用。将凝结的羊血块放入开水锅内烫熟待用。


将羊血、头蹄肉、内脏等切成细丝待用。


炒锅内加入羊油,再加入辣椒面、花椒面炸成辣油,用葱姜蒜炝锅,将上述肉丝加盐炒入味,加入煮肉腥汤,煮沸后加入煎豆腐丝和粉条,食时加葱花和香菜。羊杂羹色香味俱佳,是一道地方风味食品。


吉利汤:又叫头脑、蒺藜汤、侯藜儿汤。将白面团擀成薄片,切成菱形小块,将菱形小块的两个对角捏在一起,将另两个对角反捏在一起,成为面蒺藜,下锅煮熟待用。


将白菜丝、豆腐丁炒入味加入清汤,下入面蒺藜即成。


蒺藜谐音“吉利”吉利汤是一道美味素食,只有年节下或喜庆时才食用。


还有蛋汤、菜汤、豆腐汤、玉米羹等。


宴席中的八宝汤系高档名贵汤,用料为海参、鱿鱼、蟹棒、海米、口蘑等。不是民间常食。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