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故事 | 刘文怡:强国有我,走在乡村振兴最前线

【校友名片】


刘文怡,2012年本科毕业于经济管理学院和人文与发展学院(会计/法学双学位),获法学院法学双学位优秀毕业生。中汇智谷(四川)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培训中心总监、四川省税务局讲师+西财校外导师、曾任税务局公务员+多家世界500强税务总监、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高级经济师、资产评估师。



百年渊源,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毓秀芬芳。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友,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农大百廿年的历史,见证了母校的成长与发展,也见证了一代代农大人为国家农业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到中国农业大学的百川归一,我们农大人始终怀揣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使命感,勇往直前,在阳光下成长,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回望我在农大度过的宝贵岁月,我深刻感受到母校的百廿年初心不变。农大人心怀山海,眼有星辰,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不论是在经济管理学院还是法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农大育人理念的独特魅力。教学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刘心怡毕业照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强国有我。如何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问号。偶然间,我走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找到了照亮自己的光明大道。

把根基扎进土地

把敬意献给人民


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之后,2023年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还没有过完年,我就坐上了12个小时的动车,从四川到青海,走过每寸壮阔山河,见证日照金顶,风动经幡,车越山川,冰河融化,活佛圣仪,走进贫困边远乡村,走进了乡村振兴第一线。

“三农问两山,金融活水来”,我们赴青海湟中进行乡村振兴工作。在青海期间,我们完成了对村民的走访调研,对当地乡村振兴情况的深入了解,为更好帮助当地振兴,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在产业振兴的征程上,我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奶牛养殖的直播活动,深入展示了当地奶牛的健康饲养和奶制品的优质生产过程。同时,结合地方非遗特色,我们推介了一系列富有民族风情的非遗产品,直播活动吸引了五万名观众的热烈关注,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我们积极对接外部资源,点对点协助当地光伏产业引入投资及REITs相关资源,助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在人才振兴方面,我们与深圳的中小学生展开联动,共同举办了唐卡(非遗)DIY直播活动。通过互动式的体验,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唐卡艺术的魅力,并与青海当地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种跨地域的教育合作,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为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生态振兴方面,我们深入勘察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民宿旅游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系列既环保又美观的民宿建筑。这些建筑充分融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也有效提振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在组织振兴方面,我们深知要真正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心声,就必须深入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走访团队,踏上了深入村镇的征程。那是一个下午,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蜿蜒的小路上,我们沿着这条小路走进了村庄。我们随机走访了几户人家,每到一处,都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接待。老农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不会说普通话,我们不得不带上了回村过寒假的大学生当翻译,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他们的厕所由旱厕变成了可以冲水的厕所,屋外增加了阳光棚,每隔一段时间有医生上门来体检,暖意浸润在阳光的午后。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此外,我们通过创作小品形式的金融反诈宣讲,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村民们普及了金融知识,提高了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这种贴近群众、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在文化振兴方面,我们深入挖掘藏毯这一民族传统工艺,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平台的推广,这些产品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藏毯文化。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相结合的方式,为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图为采访全国劳动模范(唐卡非遗传承人)合照


图为直播间内我们推介的产品(直播间有草莓 酸奶 青稞饼

还有手工制作的藏毯 银铜器 文创)


第一次带货直播,在那抹冬日的暖阳中,我仿佛也走出了舒适区和行业小圈子,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我记得直播结束时,当我说出“感谢关注乡村振兴、感谢关注大美青海、感谢关注非遗传承”时,内心充满了无穷力量,那个瞬间我个人的前途命运真的和祖国连在了一起。

期间,中央住建部董红梅司长到地视察,我们进行了专题汇报。

图为专题汇报

实践助农

走进乡村振兴

20个小时北京转机从青海到黑龙江,从零度的青海,一脚踏进负十几度的齐齐哈尔,我走进了黑龙江甘南。穿梭在中国乡村的尘与雪,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从西北到东北,去祖国最边远的地方。

甘南,这片位于中国西北的沃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县域。近年来,农产品电商营销在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其市场前景犹如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充满无限可能。然而,当我们深入甘南电商直播间,细心观察时,却发现这片繁荣之下隐藏着不少问题。

首先,甘南电商的目标受众范围过于宽泛,宣传风格缺乏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使得产品在众多竞争者中难以脱颖而出。其次,当地电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初级农产品占比过高,产品附加值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者,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和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严重,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容易感到疲劳和迷茫。最后,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甘南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以上痛点,我们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深入研讨,力求为甘南电商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建议。我们提议开发针对年轻一族的轻食新产品线,以满足现代都市人追求健康、快捷的生活方式。同时,政府可以牵头建立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宣传策略,提升甘南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农产品深加工也是开拓其他品类、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在电商平台的选择上,我们深入分析了各大平台的机制特点,对比了它们的优劣势。针对甘南农产品的特性,我们建议当地主播在视频投放平台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那些用户群体年轻、活跃,且对农产品有较高需求的平台。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平台的特色功能,如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进行多元化的营销推广。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电商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努力,甘南的农产品电商营销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图为参访甘南县文化馆

支教助学

一条温暖他人照亮自己的路

走进黑龙江甘南县第二中学,面对台下几千双充满求知欲的双眼,我仿佛回到了16年前。曾几何时,支教是我一生的梦想,但在日复一日的现实工作中,这个梦想只能被深埋在心底。走出半生,仍然难以熄灭夙愿,回到高中,走上讲台,归来已不是少年,热血却不减当年。


在学习经验分享会上,我们怀揣着热忱与期待,深入探讨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科复习的精髓要点以及专业选择时的深思熟虑。分享会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我们坚信,强国有我,也有大家。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志者,勇攀学术高峰,去见识那世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百年,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要俯下身来,亲近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乡土深藏着民族的文化根脉。”把根基扎进土地,把敬意献给人民,把责任担在肩上,永葆乡土情怀,守望美好家园!

我有幸进入顶尖学府,展望未来,我还将用所学所知,为这个世界全力贡献自己微薄的努力。

文字:刘文怡    

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往期回顾


校友故事 | 邵根伙(88届硕、91届博):在祖国大地播撒农业兴旺的火种

校友故事 | 唐燕平(1992级本):27年,未曾离开

校友故事 | 梅旭荣(84届本):潜心科研 守望初心

校友故事 | “农民教授”朱有勇  “顶天”更“立地”

校友故事 | 马再兴、张桂芬夫妇:执子之手   “田埂”上走

校友故事 | 吕名礼、吴竹夫妇:人生这道数学题,你做对几道?

校友故事 | 逯学军:想唱给你听,老师你好!

校友故事 | 李继扬:毕业五十载,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校友故事 | 杨丽(10届本):推开世界的门

校友故事 | 袁晓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校友故事 | 王思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光绘艺术家的人生之路

校友故事 | 林宝龙、钟虹黎夫妇:爱,让彼此相互成就

校友故事 | 他们,用青春守护国旗!

校友故事 | 陈红涛:长路奉献给远方

校友故事 | 李寰旭:气度非凡的新时代“橄牛人”

校友故事 | 沈庆:民谣诗人,《青春》永驻

校友故事 | 吴桂琴:每次选择都会收获更大的世界

校友故事 | 高福:高考不是唯一起跑线,是不断提升的新起点校友故事 | 刘含:英伦奋勇逐梦,挑战创业人生

校友故事 | 程旭:探寻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校友故事 | 孙文强:当兵就要当最苦的兵

校友故事 | 方鸿:做负责任的人

校友故事 | 阮维斌:遥想农大那几年

校友故事 | 柳鎏:与栗结缘 发展山区

校友故事 | 肖灵艳:用爱心和热情书写当代丹麦童话故事

校友故事 | 刘雄伟:不是白衣天使,却奋勇冲锋在抗疫一线

校友故事 | 初雯雯:自然保护 我们是认真的

校友故事 | 路永强:足踏雪域,心系三农

校友故事 | 张书函:浸在雨水中的赤子之心

校友故事 | 匡廷云:优雅的科学家,一生的追光者

校友故事 | 谢永恒:以自身能力解群众之忧

校友故事 | 吴国强:尽我所能让更多人的脸上浮现笑容

校友故事 |  蔡洁玲:赋予水果第二次生命

校友故事丨杨宁:为帮村子摆脱贫困,她不惜卖掉婚房……

校友故事丨贾先波:农业科技助脱贫

校友故事丨陈家金:躬耕农业气象服务四十年

校友故事丨谢秋霖:学无止境,一直在路上

校友故事 | 洪昱斌:滤除杂质,保留一颗创新之心

校友故事 | 段春祥:初心不改,从心出发

校友故事丨王武杰:人生就是在不断向未知挑战

校友故事丨张宸溦:做一名优秀的“三门干部”

校友故事丨任卫波:匠心做学术,师心承农情

校友故事 | 王婧婧:心头的诗篇——东区那颗白蜡树

校友故事丨张桂杰:用科技力量守护滩羊产业

校友故事丨李平:草业科研二十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校友故事丨李彦晨:1979 乍暖还寒的母校记忆

校友故事丨张帅:追寻风的方向

校友故事丨樊俊杰:尝试,尝试,再尝试!

校友故事丨贾康乐:情系农大,科技兴农

校友故事丨她们,撑起半边天

校友故事丨王文星:雪域高原上乡村振兴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丨占锦川:梦想成现实,勇辟农业信息化之路

校友故事丨徐及:他,来自中国农业外交天团

校友故事丨万丹:奋斗者,正青春,高原水保的巾帼人

校友故事丨刘洋:做一颗“奋斗”的种子

校友故事丨三人行:他们和诗在远方

校友故事丨欧阳克蕙:潜精研思 培育英才

校友故事 | 扎根建三江:“中农三才俊”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张星图:人民的好县委书记

校友故事 | 王文凯:兴滇扎根彩云之南 助农走好扶贫之路

校友故事 | 张巧周:谨怀“民生之艰” 不负选调之名

校友故事 | 石元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校友故事 | 赵禹臣:一张老校门照片背后的故事

校友故事丨王勇:在江淮大地追梦乡村振兴

校友故事 | 刘宁:从中以楼到科技部再到蒋坝村,砥砺初心,见证成长

校友故事 | 王建忠、郑文静:你守望稻田,我守望你——农大伉俪的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王娇阳:用爱与真诚创造永恒瞬间

校友故事 | 秦冲:少年有为志高远 科研为民显担当

校友故事 | 毛建友:勤勉寻所爱,师恩助前行

校友故事 | 张辰亮 : 增长见识,提升自己,把感兴趣的东西玩精玩透

校友故事 | 赵胜利:钟情花草数十载,把论文写在园林绿地上

校友故事 | 马宁:胸怀坚守 不负热望

校友故事 | 师馨一:扎根基层的农大青年先锋

校友故事丨张涛:科技小院 助力成长

校友故事 | 廖峰: 志在兴农,产业报国

校友故事 | 张朝阳:突破专业边界的选调之旅

校友故事丨杜贵才: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校友故事|党建友:风吹麦浪吹来丰收希望,踏实黄牛耕耘为民之路

校友故事 | 杨小丽:乡村振兴的赶路人

校友故事|张龙龙:扎根基层,做乡村振兴的一颗种子

校友故事|唐静:坚定选调之路,绽放青春之花

校友故事丨黄亚祥:选择热爱,执着追求

校友故事|杨颖:“跨界”医生,将热爱融入工作

校友故事|李义平:山那边的渴望

校友故事 | 戴上举:春华秋实——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廿五载

校友故事丨王开:“智志双扶”,讲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支教故事

校友故事|赵英杰:与科技小院的故事

校友故事|刘峻麟:将青春年华留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校友故事丨荆明:法律路上的追梦人

校友故事|刘会峰:向善而行,与善相伴,做唤醒善心的践行人

校友故事 | 郭建民:智耕未来,筑梦田野——爱科农的农业革新之旅

校友故事 | 王永锋:选择大于努力

校友故事 | 一路前行,一路返乡——访吕玉才、张吉萍校友伉俪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