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蒋飞 贺昕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结论 

美国4月份制造业PMI虽然略有回升,但依然是2020年5月疫情后除了上个月之外的最低值。美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21世纪以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互联网泡沫危机和次贷危机,美国已经越来越临近衰退。美国3月份非制造业PMI大幅回落。美国经济迟迟无法进入衰退周期的原因就是服务业需求旺盛,美国非制造业新订单大幅萎缩,带动非制造业PMI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的最后一道支柱也正在瓦解。一旦非制造业也回落至荣枯线以下,美国经济就会转入衰退。


 数据 

美国4月制造业PMI指数47.1%,前值46.3%,回升0.8个百分点。美国3月非制造业PMI指数51.2%,前值55.1%,大幅下降3.9个百分点。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指数45.5%,前值47.3%,下降1.8个百分点。欧元区4月服务业PMI指数56.6%,前值55.0%,上升1.6个百分点。

 要点 

虽然新出口订单增加,但是美国国内新订单继续减少。ISM报告表示“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出口订单改善,但和3月份一样,出口订单依旧疲软”。美国新国内订单45.9%,下滑0.7个百分点。美国3月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1.9%,零售销售同比2.9%,均较前两月下滑。

产成品库存创2016年10月以来最高,说明产出指数回升不具备可持续性。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和订单库存指数下降,这些指标都表明了企业正在计划减少生产。美国经济总体处于去库阶段,叠加经济衰退,制造业产出总体处于回落趋势。产出回升不具有持续性,就业指数回暖也只是暂时的。

国际油价反弹,推动制造业PMI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美联储两难困境。一方面,美国通胀依然高企,回落速度放缓,3月核心PCE同比4.6%。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在即,纽约联储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已经高达57.8%,创40多年以来新高。美联储面临经济和通胀的双重压力,我们认为,5月份结束加息周期,当经济衰退时,需要迅速转入降息。

5月1日,美国加州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由FDIC接管,兑现了我们“银行业危机并未结束”的观点。在之前的报告里,我们指出,在高利率环境下,美联储流动性救市无法解决银行业危机的根本性问题,银行业危机就会继续发酵。

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显示出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欧央行加息对服务业需求的抑制仍旧不足,服务业旺盛而制造业低迷。服务通胀是推动欧洲整体通胀反弹的动力。欧央行只有继续加息,促使经济从滞胀周期进入衰退周期,服务通胀才可能下行,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终点利率,也将导致衰退程度更深。

1

美国制造业依旧低迷,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美国4月制造业PMI指数47.1%,前值46.3%,市场预期46.7%。美国制造业虽然小幅回升,但依旧低迷,47.1%也是2020年5月疫情后除去2023年3月以外的最低值。美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21世纪以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的次贷危机。美国已经越来越临近衰退,我们认为,滞胀持续消耗美国居民储蓄,降低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当发生衰退时,可能快速转入危机状态。

虽然新出口订单增加,但是美国国内新订单继续减少。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新订单45.7%,前值44.3%,虽然边际回暖,但仍不容乐观。拆解订单结构来看,美国新出口订单49.8%,回升2.2个百分点。ISM报告表示“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出口订单改善,但和3月份一样,出口订单依旧疲软”。美国新国内订单45.9%,下滑0.7个百分点。美国3月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1.9%,零售销售同比2.9%,均较前两月下滑。

产成品库存创2016年10月以来最高,说明产出指数回升不具备可持续性。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51.3%,不仅大幅回升2.4个百分点,也是2017年6月以来首度回到荣枯线以上。这也反应了需求疲软,导致产成品库存增加。同时,原材料库存指数和订单库存指数下降,这些指标都表明了企业正在计划减少生产。美国经济总体处于去库阶段,叠加经济衰退,制造业产出总体处于回落趋势。

产出回升不具有持续性,就业指数回暖也就只是暂时的。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就业50.2%,回升3.3个百分点,是拉动PMI指数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已经指出,美国处于去库阶段且需求前景疲软,产出缺乏扩张基础,因此制造业就业仍将会下降。3月份,美国失业率维持在3.5%的低位,就业的主要贡献还是来自于非制造业,服务业需求的旺盛支撑着美国经济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际油价反弹,推动制造业PMI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美联储两难困境。4月份,美国制造业PMI原材料价格53.2%,前值49.2%,大幅反弹4个百分点。这可能是OPEC+宣布减产后,国际油价大幅反弹导致。一方面,美国通胀依然高企,回落速度放缓,3月核心PCE同比4.6%。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衰退在即,纽约联储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已经高达57.8%,创40多年以来新高。美联储面临经济和通胀的双重压力,我们认为,5月份结束加息周期,当经济衰退时,需要迅速转入降息。

美国3月份非制造业指数51.2%,前值55.1%,大幅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非制造业新订单52.2%,前值62.6%,大幅下降1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就业51.3%,前值54.0%,下滑2.7个百分点。美国经济迟迟无法进入衰退周期的原因就是服务业需求旺盛,美国非制造业新订单大幅萎缩,带动非制造业PMI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的最后一道支柱也正在瓦解。一旦非制造业也回落至荣枯线以下,美国经济就会转入衰退。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业被接管,兑现了我们“银行业危机并未结束”的观点。在之前的报告里,我们指出,在高利率环境下,美联储流动性救市无法解决银行业危机的根本性问题,银行业危机就会继续发酵。5月1日,美国加州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关闭第一共和银行,由FDIC接管,后宣布决定由摩根大通银行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的全部储蓄存款和剩余资产。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第一共和银行总资产2329亿美元,资产规模比3月初被关闭的硅谷银行更大。

2

欧洲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显示出经济的结构性矛盾。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45.5%,前值47.3%,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创2020年6月疫情后新低。4月欧元区服务业PMI指数56.6%,前值55.0%,大幅回升1.6个百分点,创12个月新高。服务业回升带动综合PMI回升至54.4%,也创11个月新高。欧洲和美国一样,经济呈现出分化趋势,这是由于不同部门对利率敏感性不同导致。但是,欧央行加息周期尚未结束,银行业危机的警报尚未解除,欧洲经济衰退风险依然存在。

欧央行加息对服务业需求的抑制仍旧不足,服务业旺盛而制造业低迷,欧洲经济分化加剧。欧元区2023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1.3%,前值1.8%,经济增速自去年一季度后持续降低,表明经济的停滞趋势。但是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6.6%,创历史新低,2月份依然维持在历史最低位。原因就是服务业需求依然旺盛导致失业率创新低。2023年4月,欧元区服务业信心指数达10.5,而工业信心指数只有-2.6。

服务业旺盛导致欧央行不得不延长加息周期,以更高的终点利率来结束滞胀。2023年3月,欧元区核心通胀5.7%,自2022年11月后持续回升,欧央行加息抑制需求的程度仍旧不足。从通胀结构来看,3月份欧元区商品HICP同比8.1%,呈现明显的回落趋势。但是服务HICP同比5.1%,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服务通胀是推动欧洲整体通胀反弹的动力。欧央行只有继续加息,促使经济从滞胀周期进入衰退周期,服务通胀才可能下行,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终点利率,也将导致衰退程度更深。

风险提示 

金融风险集中爆发;欧央行加息超预期;国际局势恶化;欧洲通胀反弹
证券研究报告: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美欧4月PMI点评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5月2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贺昕煜(研究助理)S1070122050027 hexinyu@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