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

新冠肺炎 离床医学 2023-11-22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呼吸道病毒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部分病毒性肺炎可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病毒的快速复制以及免疫失控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导致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同时存在使病毒清除延迟、继发感染等风险,因此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议。为进一步梳理GCs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现作如下综述。

1 病毒性肺炎的炎症反应机制

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3个连续阶段。

(1)启动阶段:

病毒入侵后,固有免疫应答即刻被启动。首先气道上皮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直接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识别病毒,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等)、Ⅲ型干扰素[IL-29(IFN-λ1)、IL-28A(IFN-λ2)、IL-28B(IFN-λ3)]、IL-1β及其他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并激活炎症小体。Ⅰ型干扰素及Ⅲ型干扰素主要介导早期抗病毒反应。除此之外,病毒感染细胞及损伤细胞产生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导致IL-1β前体等炎性介质的转录,同时,炎症小体组装完成,激活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催化了IL-1β和IL-18等的成熟和释放,而IL-1β进一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一阶段建立了炎症环境,也参与启动了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缓解阶段:

在该阶段中,适应性免疫细胞被募集至受感染部位,适应性免疫反应启动。病毒清除及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主要由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其中,以产生特异性抗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通过中和病毒防止病毒扩散,介导吞噬细胞高效杀伤病毒,而细胞免疫(由CD8+T细胞介导)则主要负责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3)修复阶段:

病毒清除及炎症反应控制后,便开始了肺的"重塑"。在这一阶段,肺屏障的完整性及基本功能(气体交换等)逐渐得到恢复,与感染相关的细胞碎片也得以清除。

然而,部分高致病性病毒株(如甲型H5N1、H1N1、SARS-CoV、SARS-CoV-2、MERS-CoV等)的感染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使得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过度释放,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其机制可能在于:

(1)拮抗IFN反应。

IFN反应为早期固有免疫抗病毒效应的关键途径,而高致病性病毒可编码多种拮抗IFN反应的结构和非结构蛋白(如甲型H5N1编码的NS-1蛋白、SARS-CoV的nsp1蛋白等、MERS-CoV的M蛋白等),IFN的早期拮抗可能会使病毒延迟或逃逸固有免疫,使得病毒复制不受限制,大量致病性炎性单核巨噬细胞涌入,累积的炎性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更多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IL-6、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

(2)快速病毒复制。

病毒(如SARS-CoV、MERS-CoV等)在感染后能快速复制达到高滴度水平,这种高复制导致病毒PAMP增加、细胞病变效应增强,受感染的上皮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CL3、CCL5、CCL2、CXCL10等),它们又使炎症细胞大量渗入肺部。

(3)促进炎症因子的转录与释放。

一些病毒可以在转录水平促进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例如SARS-CoV的E蛋白和ORF3a可激活核转录因子κB,导致IL-1β前体转录,然后两者通过促进NLRP3炎性小体的组装和激活,使成熟IL-1β释放,进而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风暴。

(4)不良的T细胞应答:

病毒特异性T细胞对于病毒的清除和限制对机体进一步的损伤至关重要。同时,T细胞反应也能抑制过度的固有免疫应答。直接感染或因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的T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耗竭,使得炎症反应失控,并阻碍了进一步的病毒清除。

2 GCs的免疫调节机制

2.1 GCs的信号传导机制

循环GCs大部分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结合,小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游离GCs具有生物活性。GCs介导的免疫调节被经典地归因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诱导的基因表达的改变。GCs与细胞质GR结合,GC-GR复合物通过3种机制调节基因转录:(1)GC-GR二聚体作为转录因子直接与基因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而诱导或抑制靶基因表达;(2)GR与其他转录因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它们的转录活性,例如通过与核转录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发生物理相互作用,抑制它们诱导促炎基因转录的能力,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IFN-γ等)的合成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NO的产生,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3)GC-GR直接与包含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和另一转录因子的反应元件的DNA片段结合(复合调控)。除了基因组机制外,GCs的抗炎活性也可能通过与膜成分非特异性相互作用、与膜结合GR相互作用或者激活激酶途径等非基因组机制引起。该机制涉及多种第二信使、激酶和离子跨膜转运等,起效快(秒至分钟),作用持续时间短(60~90 min)。但是,目前仍普遍认为核转录因子κB和激活蛋白-1转录活性的抑制在介导GCs的抗炎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除上述抗炎机制外,GCs的作用也受到了GR不同亚型的影响。GR由基因NR3C1转录而来,该基因的可变剪接产生GRα和GRβ亚型。与GCs转录调控相关的典型受体是GRα。而GR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它不与配体结合,并且拮抗GRα的活性。研究表明,炎症影响GR亚型的表达谱,在一些疾病中,GRβ的表达增强与GCs抵抗有关。

2.2 GCs的免疫调节作用

GCs在转录和细胞水平上调节免疫应答。机体暴露于病原体后,会导致免疫应答的快速激活,GCs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等的产生;同时,GCs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防止中性粒细胞滚动、黏附和向炎症部位募集,通过诱导膜联蛋白-1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长期暴露于GCs会使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从促炎性转变为抗炎性,并增加其吞噬活性。GCs还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和促进其凋亡来调节适应性免疫,高浓度下,GCs也会抑制B细胞和T细胞产生。

然而,GCs不仅有抗炎作用,也会增强固有免疫应答。研究表明,GCs的作用与给药剂量和时机有关。有学者认为,低浓度GCs通过上调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和补体来提高固有免疫系统的敏感性,从而对危险信号做出快速反应;高浓度GCs则抑制模式识别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从而防止过度或延长的免疫反应。

3 GCs辅助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虽然目前关于GCs对病毒性肺炎的疗效仍存在争议,但其仍常被用来辅助治疗重症病毒性肺炎以及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在对浙江省45家医院ICU的问卷调查中,44.74%的医师支持在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常规使用GCs。由于GCs对病毒性肺炎辅助治疗价值的研究多聚焦于引起大流行的病毒上,故在此将流感病毒及高致病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SARS-CoV-2)的相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3.1 GCs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影响

3.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一项纳入31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观察性研究表明,GCs治疗与病毒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或症状持续时间无关。而一项纳入201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对发生ARDS的84例重症COVID-19患者进行分析,发现GCs可降低病死率。无独有偶,美国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对于中重度COVID-19患者早期小剂量短疗程使用GCs(甲泼尼龙0.5~1 mg·kg-1·d-1,分2次静脉使用,连续3~7 d)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另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2 104例应用GCs的患者(地塞米松6 mg/d×10 d,中位时间为7 d)与标准治疗组(4 321例)进行比较,发现地塞米松的使用降低了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或非有创氧疗患者的28 d病死率,却对病情较轻(无需呼吸支持)患者的28 d病死率无影响。

3.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Auyeung等对78例非重症成年SAR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提示,GCs的应用显著增加了不良事件(入ICU或者死亡)的发生率。一项纳入401例SAR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GCs治疗并未改善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但只关注该队列中的152例重症SARS,并对混杂因素调整后,发现GCs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在一项关于入住ICU的重症MERS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n=309),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发现,GCs治疗并不增加90 d病死率。

3.1.3 流感病毒性肺炎

Diaz等对372例甲型H1N1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GCs治疗不能改善生存率,Moreno等对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之间招募的1 846例入住ICU的流感肺炎重症患者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进行了二次分析,结果显示GCs的使用[甲泼尼龙,中位剂量80(60,120)mg/d,中位持续时间7(5,10)d]会增加ICU病死率。而另一项纳入中国407家医院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则分别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GCs(25~150 mg/d甲泼尼龙或同等剂量)可降低PaO2/FiO2<300 mmHg的甲型H1N1流感pdm09病毒性肺炎患者的30 d和60 d病死率,而轻症患者(PaO2/FiO2≥300 mmHg)不能从GCs治疗中获益,甚至增加了60 d病死率。

虽然目前关于GCs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但从有限的证据中可以发现:GCs对于轻症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存受益,而部分危重患者更可能从GCs治疗中获益。其原因可能在于:
(1)研究发现,相比于轻中度患者而言,重症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更高,提示炎症风暴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合理应用GCs可有效抑制炎症风暴,对防止继发多脏器损伤可能具有潜在益处。

(2)在危重患者中,皮质醇的调节变得更加复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皮质醇代谢改变及组织对GCs的抵抗会使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危重症相关性皮质醇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应用GCs以补充相对不足的皮质醇,可能会使患者受益。

但是最近研究也指出,重症患者皮质醇的清除能力明显降低,较大剂量的GCs可能反馈抑制中枢而进一步增加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另外,近期研究认为,相较于最初的过度炎症反应,随后的免疫抑制状态更容易引起预后不良。GCs剂量及应用时机选择不当可能是某些重症患者使用GCs后仍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3.2 GCs对于病毒性肺炎治疗的时机探讨

重症病毒性肺炎病理结果显示,其肺部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透明膜形成,符合ARDS表现。研究发现,在ARDS起病14 d后应用GCs会显著增加病死率。目前建议早期中重度ARDS(<7 d,PaO2/FiO2≤200 mmHg)患者应用甲泼尼龙,剂量为1 mg·kg-1·d-1,晚期ARDS(≥7 d)剂量为2 mg·kg-1·d-1,在13 d内缓慢逐渐减量。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对于ARDS患者,在首次满足中重度ARDS诊断标准[FiO2≥0.5,呼气末正压≥10 cmH2O,PaO2/FiO2≤200 mmHg]后30 h内应用GCs(地塞米松20 mg/d,第1~5天;10 mg/d,第6~10天)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60 d病死率,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既往研究包含了相当大比例非感染原因所致的ARDS,因此该治疗方案可能不完全适用于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

既往研究表明,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病程分为3个阶段:病毒复制期、病情进展期和ARDS期。第二阶段接近尾声时病毒滴度逐渐下降。因此,病程后期主要由宿主免疫功能失调引起。虽然动物模型显示,GCs与抗病毒的联合治疗可显著减轻棉鼠在H3N2感染期间的组织损伤,且不延长病毒清除;但在临床研究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应用GCs的同时也联合了抗病毒治疗,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在一项纳入16例SARS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早期"(<7 d)氢化可的松治疗与随后更高的血浆病毒载量相关;关于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及MERS的研究也同样显示GCs应用与病毒清除延迟有关。而2项针对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研究均显示,早期(症状出现或者机械通气3 d内)GCs治疗的患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及病死率更高。因此,在重症病毒性肺炎中,GCs的使用可能并非"越早越好",而需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毒载量、免疫功能、炎症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关于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GCs最佳治疗时机的选择仍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去摸索。

3.3 GCs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剂量与疗程

由于病毒性肺炎的爆发性,用药初期并无完善的指南指导,而多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经验性治疗,导致了回顾性研究中GCs用法的异质性。中国的大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医师对于GCs剂量、剂型及疗程的选择差异较大。一项针对7例重症COVID-19的病例系列报告表明,在呼吸衰竭的早期进行大剂量、短疗程GCs治疗(甲泼尼龙1 000 mg/d或500 mg/d静脉输注3 d,之后改为1 mg·kg-1·d-1,2~4 d,并逐步减量,总疗程中位时间为13 d)可能会使患者受益,而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然而,既往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长疗程的GCs与不良预后及长期并发症密切相关。一项对甲型H7N9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高剂量GCs组[>150 mg/d甲泼尼龙或等效剂量,中位时间为7(4,11.3) d]的30 d和60 d病死率及病毒清除时间显著增加,而低中剂量GCs(25~150 mg/d甲泼尼龙)对病死率无影响。这一现象在SARS研究中更为明显。虽然研究表明,早期大剂量规律使用GCs(甲泼尼龙,平均用量240 mg/d,疗程3~4周)对于重症SARS有明显疗效,但后续研究发现,GCs的累积剂量、冲击疗法的持续时间等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精神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类固醇性糖尿病发生率在甲泼尼龙最大剂量>160 mg/d组为最大剂量≤80 mg/d组的5倍,疗程≥3周组为疗程<2周组的3.6倍。

GCs剂量及疗程选择不当可能为患者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影响其长期生活质量。因此,目前针对COVID-19患者的GCs建议较为谨慎,国内指南或专家共识普遍建议对于进展较快的重症患者可酌情采取短疗程(不超过10 d)、中小剂量(0.5~2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尽管已有研究表明GCs应用可能会改善重症COVID-19患者的短期预后,但对于其长期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4 总结

综上,目前关于GCs对病毒性肺炎应用的研究仍存在较多争议,但从有限证据来看,部分重症患者似乎能从GCs治疗中获益,而过早、大剂量、长疗程应用GCs可能会使病毒清除延长,甚至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及长期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研究由于患者及GCs用法选择的异质性较大,得出很多相互矛盾的结论。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也需更多更严谨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观察性研究去进一步探讨在病毒性肺炎中应用GCs的有效性、安全性、适用人群、最佳治疗方案,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最大程度上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引用: 邢夏, 邢丽华. 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 [J] . 国际呼吸杂志, 2021, 41(15) : 1178-1183.


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D-二聚体为何升高?

如何使用床旁超声对清醒俯卧位通气患者肺复张评估?

视频解读:手把手教您看懂新冠肺炎胸部CT

张伯礼院士揭露外国利益集团收买国内败类反中医中药

新冠肺炎:支气管镜的实操(4个视频)

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一种特殊表型——进行性肺纤维化

博弈:医保谈判机制运行障碍因素与对策探讨

病毒性肺炎炎症后肺纤维化,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致病机制是?
为什么中国民众突然对新冠口服药呼声很高,寄以很大希望?
呼吸道病毒与肺纤维化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和处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与驱动压
重症病毒性肺炎与心功能不全
气道管理中应用视频喉镜的优势和技术要点
国际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及进展性肺纤维化临床诊疗指南摘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

当前中国的新冠感染率和病死率估计是多少?

国家四部门明确:乙类乙管后新冠治疗医保怎么报销?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ICD-10编码分类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工具与疾病管理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高流量氧疗视频

呼吸康复指南:评估、策略和管理

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肺炎的胸部CT诊断与鉴别

标注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第十版

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培训视频(11位大咖授课视频)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用诊疗建议(北京协和医院2022)

新型冠状病毒凝血病与免疫血栓

如何通过临床指标指导机械通气(视频)

气管插管尺寸如何选择?

划重点: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重症新冠病毒感染临床救治专家推荐意见

肾脏病临床使用新冠肺炎防治药物的药学建议(临床版)

肺间质异常的临床识别、认识、管理

新冠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与传统ARDS的不同

仅有掌声是不够的!后疫情时代如何重新定位护理专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心肌炎简明诊治建议

用药警讯:Paxlovid、阿兹夫定、托珠单抗、巴瑞替尼

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作用机制及其制剂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34条最佳证据总结
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救治快捷指南(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第一版)
清醒俯卧位通气和新冠肺炎,该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俯卧位通气治疗核查单(表)
危重患者的滴定式氧疗,less is more
中日医院成人Omicron病毒感染初始诊疗方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牵头)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

气切套管的封堵与拔除,何时?何种方式?(视频+课件)

新冠肺炎急性期后的远期肾脏转归:从急性肾损伤到慢性肾脏病

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

95例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肺复张的临床应用及手法实施(附2个视频)
感染后咳嗽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现状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嗅觉障碍的机制及治疗
气道湿化治疗
成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道管理推荐意见
新冠肺炎治疗中人免疫球蛋白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
胸部CT:是肺水肿,还是新冠肺炎?应当如何最优化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间质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时期心力衰竭患者管理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策略的进展及专家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佩戴N95口罩所致生理学变化的研究进展
认识新冠肺炎相关性凝血病及凝血检验的应用
新冠肺炎的放射学检查与诊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郭佑民教授)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挑战
危重症患者的“肥胖悖论”现象:神话还是现实
嗜神经病毒穿越血脑屏障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致病机制
糖皮质激素在病毒性肺炎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气管插管术的专家建议
新冠肺炎药物培训视频: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应用的临床管理
肺超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视频)
疫病论——五运六气解读新冠肺炎疫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治疗(武汉郭老师PPT课件)
基于药学角度谈对新冠治疗药物Paxlovid的十点思考
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
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
阿兹夫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河南药学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临床药学指引(更新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挽救性治疗:实施俯卧位通气刻不容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建议
心肌炎与炎症性心肌病:深入认识病理机制 不断提升诊治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诱发肺纤维化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治和管理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
院内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要起诉,医院要承担责任?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辞职,吊销执业医师证?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不能口服,如何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
新冠肺炎药物:阿兹夫定和Paxlovid临床用药指引(同济药学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对策
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如何用?
王小亭、张丽娜、刘大为: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再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PDF可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手册(华西医院PPT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栓防治相关国内外指南概览
谨防新冠肺炎“伤心”十大危险时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防治药物使用(思维导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解读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的同质化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超声应用专家共识(战时应急稿)

新冠肺炎CT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

血液来源治疗制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气胸的临床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失衡与免疫调节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肺外临床表现
病毒性感染中毒症——一个亟待重视的概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相关研究进展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流程的专家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与低钠血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他相似肺疾病的鉴别诊断(28例胸部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感染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症处置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炎发病机制
COVID-19患者神经损伤的途径、临床表现和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皮肤表现
季节性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沉默性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
常见慢性疾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风险的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电图表现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的研究进展

重型与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支持策略与选择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关注细胞因子风暴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外生命支持应用时机及模式选择的专家建议

体会总结: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器官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管理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理健康:从生理机制到社会影响

拯救脓毒症运动关于成人COVID-19的ICU管理指南:第一次更新

重磅发布:“新十条”后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居家治疗及返岗建议
美国感染科医生:得了新冠肺炎怎么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脏表现和治疗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脏损伤机制及临床认识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实用临床问答:儿童发热的30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脏损伤的预防及诊疗方案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操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儿童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策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糖尿病是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关注感染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
新冠肺炎后遗症是个谎言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临床实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医学全流程管理
杜斌、邱海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创通气还是有创通气?
刘又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受关注问题之我见(13条答疑解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院前急救转运方案(附视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PDF文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11处核心要点
释疑: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抗病毒药“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是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的专家共识解读
不同人群的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调适(10个视频)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现状、危险因素与关键防护措施
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核酸检测的Ct值是什么?
文献速览 | 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抗体能在体内待多久?
病例学习:新冠肺炎患者,罕见同时纵隔气肿和心包积气?

病例分享:肺CT呈典型磨玻璃,此时此刻,不得不考虑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压氧治疗的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透析质控专家共识2022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