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苦等四年,坐拥3500万粉丝的科普男神,终于把这套经典写完了

群学书院 2023-03-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信出版 Author 阿信



“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视频。”




说到这句标志性开场白,咱就不能不提它背后的男人——全网坐拥超3500万粉丝的科普男神、水猴子之父、狐主任,“无穷小亮”张辰亮。


不过,你对他的了解要是还只停留在短视频层面的话,可能就有点太小瞧人家了。


小亮不仅可以玩儿成自媒体顶流,正儿八经写起书来,那也是一流的!


2016年,“现象级”科普作品——《海错图笔记》一经出版,就被粉丝们抢疯了,“中国自然好书奖”等各种大奖直接拿到手软。


到2019年,这本打通了科普界和美食界壁垒的《海错图笔记》已经更新了3本。


随后,就是大家漫长的催更和等待……



2023年,断更4年之后,在广大海鲜爱好者的千呼万唤之下,《海错图笔记·肆》终于出来了!


话不多说,直接上链接!看过前三本《海错图笔记》的朋友闭眼买!提早下单,还赠送海错图专属贴纸,以及限量藏狐杯垫!


这也意味着,在历经9年创作之后,小亮的《海错图笔记》系列图书,迎来了大结局。


对于《海错图笔记》系列还不太了解的小伙伴,请继续看下去。


就这么说吧,这套书,2023你非拔草了不可!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坐拥3500万粉丝的科普男神,

终于把这套经典写完了!

文 | 阿信

来源 | 中信出版





01



历时四年

《海错图笔记·肆》来之不易


小亮《海错图笔记》系列图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部清代的博物学奇书——《海错图》。
作者呢,是康熙年间的一位民间画家,叫聂璜
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只知道他的人生信条是:不喜欢生物学的美食博主不是一个好的画家。

聂璜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实地考察了不同生态环境中各种水生物的习性,询问渔民,查询古书……

终于在经过几十年积累以后,凭借他所擅长的工笔重彩博物画技能,完成了描绘300多种海洋生物、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图册——《海错图》。
所谓“海错”,并不是说它有海量的错误,“错”字实际上是表示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出典于《尚书·禹贡》:“厥贡盐公式,海物惟错”。


《海错图》里的动物,你能猜出对应的现实中的哪种吗?
《海错图》成书之后整整沉默了28年,直到雍正爷继位,才重现江湖。根据雍正四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嬛传》里的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几乎历代清帝都对这部图谱爱不释手。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四册书分了家。
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约中学时,小亮在故宫的一次展览上看到了它。
从此就对这些兼具古典美与卡通搞怪风的海洋生物着了迷。

直到2014年,听说《海错图》终于出版了,小亮立马跑到故宫神武门旁的售卖点买了一本。
翻阅之后,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彻底在小亮面前打开了。但他也同时发现,书中不靠谱的地方也有很多。

《海错图》和里面画的生物。图:《博物》


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完全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
《海错图》里的鳄鱼。身上的火焰是画上去的,推测可能为上贡所绘制的祥瑞。但聂璜以为是真的,画了下来

《海错图》中的鲸鱼。除了会喷水,好像没什么相同点了


关于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鹿鱼化鹿。聂璜认为海岛上的鹿是一种叫鹿鱼的鱼化成的,然而我们知道,不可能的


于是小亮不得不从文字和画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从而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样。

《海错图》里记载的人鱼


从2014年开始,小亮决定: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科学分析和考证。
在这期间,他除了翻阅各种资料外,还去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
厦门,甚至已经小亮的第二故乡。
那为啥《海错图笔记·肆》写了四年?
在这一册的序言中,小亮非常有诚意地解释了:

比真实的头秃更“头秃”的是,好写的物种都在前三本写完了,就剩一堆零零碎碎的物种,或者怪力乱神的生物什么长六条腿的龟、长鸡冠子的鱼……
所以,《海错图笔记·肆》的考证难度真的非常、非常大!

除此之外,整本书的体量也远远超过了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总和,总共有96种《海错图》中的生物。


所以,写得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02



揭秘96种神奇生物

《海错图笔记·肆》大看点!


《海错图笔记·肆》中,你能够看到风格清奇的《海错图》原画。

小亮独具一格的科普风格也让《海错图笔记》读起来更加“老少皆宜”。
你就像在看纪录片一样,能看到考证过程和完整的心路历程,比如,在考证“党甲鱼”时,他是这么写的:

除此之外,你还能跟随文字,“如朕亲临”般地体验小亮的考证过程。
比如下面这张“萌萌哒”的海洋生物实拍图,你能更直观地看到到这些海洋生物的原貌。
现实版《海错图》中的“党甲鱼”栖息在海底,体色形似沙砾,喜欢在沙中只露出
各种有趣的生物和文化知识也都通过这一个个的小物种们,被讲述出来,并且还可以从科普的角度对这些“传说”考证一番。
在考证长相十分特别的“鬼面蟹”的时候,小亮引用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篇课文,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名作——《日本平家蟹》
所谓日本平家蟹,就是聂璜画的鬼面蟹的一种。
相传,日本平家和源家两大武士集团在1185年打了一场海战,平家溃败,大量武士淹死,冤魂化作了海里的蟹。日本渔民捉到这种蟹就把它们放回海里,以纪念这场海战。
卡尔·萨根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道:如果你是一只蟹,你的壳是普普通通的,人类就会把你吃掉,你这一血统的后代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壳跟人类的面孔稍微相像,他们就会把你扔回海里,你的后代就会增多……
随着世代的推移,那些模样最像武士脸型的蟹就得天独厚地生存下来。

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的这幅画里,战败的平家大将平知盛随巨大的船锚沉入海底,成为怨灵,他的士兵纷纷化成了平家


考证之后,小亮反驳了这位前辈科普大神的观点:这个想法只是卡尔·萨根一厢情愿的想象,现实中就算真有一只关公蟹恰巧长得不像人脸,又被日本人捞到了,还是会被扔回海里,因为它根本没啥吃头。
既然长不长人脸都要扔,那就不存在人工选择了。

“没啥吃头”的鬼面蟹


这些奇奇怪怪又好玩的知识点在《海错图笔记·肆》中还有很多,比如“枫叶真的变成了鱼?”“龙虾预示明朝灭亡?”
古代那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怪力乱神,在《海错图笔记·肆》里,都从科学角度得到了认真回答。
既有趣,还抓人,一旦翻开,包管你停不下来!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03



一次跨越时空的海洋博物之旅


聂璜创作《海错图》时,是在看到一个物种后去找它们的所有资料,然后去探访渔民,问他的朋友,自己观察标本,最后把这些都记录下来,给出自己的分析。
这和小亮写《海错图笔记》的程序非常相似。
他们都是抓住一个线头,开始捯,一边捯一边滚自己的线球,越捯越大,建成自己的体系。

《海错图笔记·肆》中的考证的部分物种


在《海错图》原书中,聂璜在书中多次留下“以俟后有博识者辨之”的文字,希望后世能有人解答他弄不清楚的生物问题。
很多现象其实今天的科学已经可以解决了,但是没有人去解决。
小亮看到了,一个个去考证攻破,解决了老聂的心头疑惑。
每当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真正有了一种跨时空对话的感觉”,小亮说。
一次分享会上,有读者提问:如果聂璜看到这本《海错图笔记》,他会怎么想?

聂璜很喜欢传说,相信海市蜃楼是“蜃吐气化成”,还相信“万物皆祖于龙”


“可能会很开心自己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可能有些段落不认可我的分析,也可能会生气我对他的吐槽吧。”小亮一脸真诚地回答道。
从中学在故宫看到《海错图》,埋下一颗海洋的种子,到2015年正式开始考证《海错图》,再到今天,十多年过去了。

《海错图》改变了小亮很多。
他有一整个书柜装满了海洋相关的书籍;认识了一堆福建的朋友,厦门几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结交了各路海洋生物研究者、爱好者、摄影师;学会了很多海鲜的做法,没事儿就在家做……
小亮说:“一辈子能经历这样一段因缘,是很幸福的。”
《海错图笔记》更是被粉丝打趣称为“中国本土海鲜烹饪大典”。
不过从严肃的角度来说,这4本《海错图笔记》,还真有可能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通过现代科学理论框架,对中国古代博物学经典进行系统考证和科普。感谢聂璜留下的这部巨作,也希望这套有趣有料的《海错图笔记》,能像昔日《海错图》遇到了雍正一样,成为你的案头最爱!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