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尔格诗2首赏析

August Būrger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戈特弗里特·奥古斯特·毕尔格Gottfride August Būrger(1747-1794),也可以译为戈·毕格,是德国狂飙突进时期著名的叙事诗诗人。但他生活贫困,是一个薪水微薄的中级地方官员、没有固定收入的哥廷根大学教师。他47岁就死于肺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和埃·拉斯伯合编的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




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


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

竟让他人将武器给你披挂在身?

为了谁,你离妻别子,

又舍弃了你那温暖的家庭?

还不是为了那批蛆虫,为了亲王,

为了贵族和牧师先生!

你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难道对奴隶的桎梏犹未受够?

为了那批剥削者,你是满头大汗,

难道对劳累的苦役也未受够?

如今为了消除他们的灾难和忧愁,

难道也要你洒鲜血抛头颅地去干?

他们迫使你投入战斗,

却诡称这是为了祖国和家园。

啊,人民,你在这魔法的玩弄当中,

这样盲目跟从,究竟要持续多久?

说穿了,他们就是祖国的化身,

还妄想对你持有永远的统治权。

我们居住在德意志的土地上,

法国佬的事儿与我们有什么相干?

不管那儿眼下是一个波旁王朝①

或者是无裤党②在当头头。

……


王 克 澄 译


《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是德国诗人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毕尔格的一首忧国忧民、为人民因战争而无辜牺牲鸣不平的诗歌,风格与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某些诗略有相似之处。
毕尔格在《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里,用了演讲式的语言,告诫式的语气,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的自我意识,不要被统治者和剥削者所蒙骗和利用,成为为战争而白白牺牲的无辜者。
这首《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共分四个诗节。在第一和第二个诗节里,诗人用了反复、设问、反问等手法,试图用有力量的语句去唤醒沉睡中的德意志人民,也为百姓的悲惨命运而愤愤不平。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用了五个“为了”,向人们指出“亲王”、“贵族”、“牧师”等统治者和剥削者才是逼迫德意志人民妻离子别、走向战场的罪魁祸首。到了第二诗节,诗人又用三个“难道”,写出了德意志人民从古到今的宿命:奴隶、苦役,现在还要去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只是消除剥削者们的灾难和忧愁。到了第三诗节,诗人将统治者们的险恶用心和战争的本质更是揭露得一览无遗:他们打着为了祖国和家园的幌子,妄想永远统治和掌控善良的德意志人民,迫使他们去流血战斗……
诗人这首《为了谁,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不仅处处惊醒着德意志人民被埋没的个人意识,也为我们揭露了剥削者们的险恶用心和战争的丑陋本质。诗人在诗中痛斥了那些虚伪的上层阶级,语言的直白是显而易见的,不禁让中国读者佩服诗人的卓见和勇气。( 万 洁 华 )




恋人乐


谁有了恋人,心头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位男子的生活,过得非常欢欣!

他的生活,如同伯爵和亲王,

待在巍巍的皇城里也没有如此称心。

在他看来,他这种欢欣

真乃是稀世之珍。

即使穷困潦倒,腰无分文,

也觉得自己胜似最富有的人。

不管地球静止或者运行,

不管万物在他脚下或者头顶,

时上时下,不断行进,

对此他却可以漠不关心!

面对狂风暴雨他好“啐”上一声,

有谁敢向他发怒怪嗔?

顶多是飒飒的清风对他袭来,

要不就让雨点打湿他的衣襟。

悲伤、忧虑和苦闷他认为不过是嘲笑;

他感到自己无比欢乐和逍遥,

纵情歌唱着dulei jubilo①

对上帝满意得难以言表。

热血在他的血管里奔腾,

毫无拘束而又纯洁清新。

他非常健康,好像一尾鱼儿,

游在清澈见底的池心。

他吃得很好;睡得很香,

带着飘飘欲仙的思想,

梦见自己在一片乐土之上,

与他的夏娃比翼双双。

这位男子畅游在欢乐的海洋上,

他的思想和情绪好不开朗,

恋人和他频频接吻,

他为此要尽情张扬和歌唱。

啊哈!迎着和风我把什么来歌唱,

我自己就找不到美貌的女郎?

唔,夏娃,夏娃,快快来吧,

来吧,来吧,快来做我的新娘!


王 克 澄 / 译


德国诗人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毕尔格是一位中级地方官员和格丁根大学的老师,但是薪水微薄,生活拮据,一生穷困潦倒。尽管如此,他的文学贡献却不可磨灭,他被众多评论家认为是德国叙事谣曲的奠基人。这位天才诗人的诗歌凝练且宏伟,入情入理。歌德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诗歌一贯是很典型的,是实事求是的,在德国文学史上他应当受到尊敬。”
《恋人乐》是毕尔格较早时期的作品,在这首诗里,我们已能看到诗人追求真实的个人风格。诗中用质朴的语言歌颂了真挚的爱情,把爱情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幸福。毕尔格曾先后娶了特洛旦和奥戈丝旦两位夫人,他对她们非常宠爱,并且写了好几篇情诗,《恋人乐》就是其中一篇。这首爱情诗与我们看到的多数情诗不同,它摆脱了以往多描写女性,寒蝉凄切、生离死别的惯用叙述模式,全诗采用恋爱中的男子这样一个全新视角,通过对他的生活、心理的描写,表现了爱情的巨大魔力,也向世人透露出爱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恋人乐》全诗共分九个诗节,每个诗节都有四行。诗的开篇“谁有了恋人,心头就有说不出的高兴”提领全文。前八个诗节诗人通过描写这位幸运男子的生活点滴,将恋爱中的一切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沉浸在爱情中的人生活比住金碧辉煌的皇城还要称心;即使一贫如洗也觉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万物变幻他已漠不关心;狂风暴雨也不能折磨他;他嘲笑着“悲伤”、“忧虑”和“苦闷”;他的身体“健康”,血液“纯洁”;生活是无比逍遥自在;他的梦境又是那么甜美欢乐,不停地与他的“夏娃”相拥相吻……这让我们的诗人好不羡慕好不嫉妒,所以在全诗的结尾处,不禁要高唱起情歌,呼唤自己美丽的“新娘”了。
在《恋人乐》里,诗人从捕捉这位恋爱中男子的生活、内心、外界、身体和梦境等多角度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爱的意义和力量。在这里,爱的抒情被淡化了,但是被爱浸染的生命处处向我们发散出耀眼的光芒。当我们读到第三诗节“不管地球静止或者运行”、“不管万物在他脚下或者头顶”、“时上时下,不断行进”,他都已经“漠不关心”。因为在恋人的眼中,外部的复杂世界已被缩小,而对方才是眼中的主体。这让我们想到了在毕尔格之前一百多年的英国玄学派诗人多恩写的《早安》。多恩在《早安》中写道:“我映在你眼里,你映在我眼里”,“哪儿能找到两个更好的半球啊?没有严酷的北,没有下沉的西?”多恩强化了爱情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变得如此微不足道。毕尔格似乎也感受到了爱情的这股强大力量和超越时空的永恒性,虽然没有了多恩的“才智”与感人,却多了一份朴实与真挚。
毕尔格的《恋人乐》写出了一个恋爱中的男子的生活和心理,其实也是代表了当时诗人自己的心声,那种单纯、朴素、真切的感受,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真爱带给人们的无限幸福与欢乐!想来这也是诗人毕尔格要告诉我们的爱的真谛。( 万 洁 华 )



  1955年11月,策兰托在巴黎的德国朋友施维林将一张黑胶唱片捎给家在斯图加特的汉娜和赫尔曼·伦茨。那是一张战后由捷克著名Ars Rediviva室内乐团灌录的德国17世纪巴罗克作曲家罗森穆勒的《E小调奏鸣曲》。艺术史科班出身的汉娜收到唱片喜出望外,不单是她对罗森穆勒的作品情有独钟,也因为战前她曾在艺术史家汉斯·扬岑门下主修早期巴罗克艺术史。作为答谢,伦茨夫妇回赠策兰一张同一作曲家的老唱片,这张老唱片在诗人的遗物中今已下落不明,但它来历不凡,与作曲家本人的生平一样曲折,经历了战火,是赫尔曼的一个朋友战争期间从法国带回去的。正好诗人的新著《从门槛到门槛》出版。也许是讬物兴怀吧,这一来一往竟无意中引出一段有关人生“门槛”的话题。 


我们也想这样, 

在时间道出门槛之言的地方, 

年轻的千年从雪中升起, 

游移的目光憩息于自身的惊异 

而茅屋与星辰 

在蓝天中成了近邻, 

仿佛已然跨越万水千山。 


  这是策兰的一首岁末赠诗,题在妻子吉赛尔于同年圣诞节寄给伦茨夫妇的一帧铜版画折页背面。从时间上看,我们也可以推测,这诗是诗人对汉娜不久前一封热情洋溢谈论罗森穆勒唱片的长信的回应。诗中言及“门槛之言”,显然与刚刚出版的诗集《从门槛到门槛》有关。这也是我们迄今查考到的诗人为数不多涉及书名的只言片语之一;而在同年一封更详细的回信里,诗人谈到了“命定”的事物,称自己从“东方”来到“西方”,正经历人生的一道“门槛”。 

  策兰一生中很少与人提起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谈论与自己诗歌写作直接相关的事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有关个人生平的二三事,出现在诗人这个时期的诗歌和书信中,多少有助于我们窥探诗集的背景,或者了解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策兰与伦茨夫妇的通信,直到2001年才公诸与世。考虑到诗集付梓前后,与策兰书信往来交谈最深的是伦茨夫妇,其间不乏坦诚的直言、碰撞和争论,尤其策兰方面。现在看来,这些书信弥足珍贵,可以作为我们进入这部诗集的一个难得的切入口。 


在时间道出门槛之言的地方 


  诗人写下这行诗的时候,是战争结束之后第十个年头,也是他离开布加勒斯特经维也纳最终流寓巴黎的第八个年头。这期间,读书,写作,靠译书卖文谋生,与女版画家吉赛尔·德·莱特朗奇结识以及二人相爱成婚,策兰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一个人,一个犹太青年诗人,经历了战争、苦役集中营和大屠杀,而面对即将落下的新的铁幕,又被迫出走和逃亡。一切的一切之后,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星或云 

使你成年,苍白的 

手携着薄薄的 

霜,你许愿给它伤逝: 

一种迷濛,像在雨中燃烧, 

束起又松开那呼唤你的一切,要你决定, 

该听谁的,当沉默 

把镜子递到他面前 

一种迷濛 

于是被打发到影子中间,烟雨 

为我们铺开头顶的帐篷 


  诗人将对一些事情做出决定,但这首诗里有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巴黎,第二故乡,抑或只是人生旅途上的又一落脚点?策兰没有想那么多。“这一切对我已经够了,我整个的生命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理由,”在一封给妻子的信里他这么写道。此时的策兰,似乎体验到了尼采说过的一句话:“谁人若失/你之所失,无处安身立命。”尼采是在不惑之年写下这句话的,见于他那首为人传诵的诗篇《自由精神》(Der Freigeist)。大意是自由人失其家园,将无以安身立命。诗可以是一条更高的路。但策兰知道,即便是携在身上的行囊,那个在精神上养育了他的哈西德教派的乡土血脉,随着他踏上流亡路,很多东西也已经成为记忆了。“从东方流落,被带进西方”——这个自述生平的诗句,写于若干年后的一首诗里。“流落”,“被带进”,这些措辞是要表明,诗人是被迫踏上流亡路的——也许命运已经定了,他将毕生成为一个羇旅异乡的流亡者。这一年,在一封给友人的书信里,策兰坦承故乡已无归路,巴黎不过是“我暂且得以安身立命之地”罢了。 



推荐阅读:

博尔赫斯诗5首

短歌行咏掌旗官基道霍·里尔克之爱与死

特列佳科夫斯基诗3首赏析

德尚诗2首赏析

吕特伯夫诗2首赏析

阿拉玛农《破晓歌》

加米涅夫《梦》

德米特里耶夫《一只灰鸽在呻吟》

汉斯·埃贡·霍尔特胡森《里尔克传》①  

克尼亚日宁《黄昏》

勒热夫斯基《诗章》

康捷米尔《致智慧》

里尔克俄语诗6首

博尔赫斯《雨》

歌德诗12首赏析

罗蒙诺索夫诗4首赏析

席勒诗6首赏析

赫尔蒂诗2首赏析

赫尔德诗2首赏析

博尔赫斯《献给贝阿特丽斯·比维洛尼·韦伯斯特·德布尔里奇》

丽泽·穆勒诗6首

希尼《挖掘》

希尼《在外过冬(1966-1996)》41首

克劳狄乌斯诗2首赏析

莱辛《卫生》

马丁·路德《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维兰德《哀悼玛丽雅·泰莱希雅女皇 1780年11月29日》

采尔提斯《致阿波罗,诗歌艺术的创造者,愿他从意大利莅临德国》

博尔赫斯诗2首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诗2首

哈菲兹诗6首赏析

格吕菲乌斯诗4首赏析

胡腾《一曲新歌》

胡什哈尔·哈塔克《雄鹰第一次刚冲出窝巢》

哲利尔《昨天拉米斯带着一个坏消息》

波莉·克拉克诗3首

博尔赫斯诗5首

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扎卡诗2首

鲁达基诗4首赏析

瓦尔特诗4首赏析

阿塔希叶《善与恶在习惯与欲望中间连为一体》

哲米勒《布赛娜!你占有了一颗忠贞的心》

马杰农《有人对我说》

沃尔肯施泰因《我心在极度快乐中年轻》

赛莉玛·茜尔诗4首

尼约丽·米里奥斯凯特诗7首

内扎米诗5首赏析

萨迪诗3首赏析

艾德温·摩根诗11首

博尔赫斯《IN MEMORIAM A.R.》

戴夫·史密斯诗4首

琳达·格蕾格诗5首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雅努什·苏伯尔诗9首

阿米亥诗27首

杰玛·戈尔加诗9首

瑾·瓦伦丁诗2首

亥每·沙丙士诗5首

迈克尔·朗利诗6首

帕斯卡·葩蒂诗8首

沙比尔·巴努海《are you the river oram i》

约翰·古什洛夫斯基诗5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17首

唐纳德·霍尔诗30首

帕斯卡·葩蒂诗2首

乔伊·哈尔乔诗2首

莎朗·奥兹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9首

约翰·海恩斯诗2首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诗7首

佩索阿诗22首

托尼·巴恩斯通诗10首

唐纳德·霍尔诗歌8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3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5首

布罗茨基《静物》

扎加耶夫斯基诗3首

马克因·森德茨基诗7首

谢默斯·希尼诗29首

帕韦泽诗4首

尼娜·凯瑟诗3首

罗伯特·明希尼克诗4首

简·肯尼恩诗17首

海蒂·格雷寇诗2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3首

H.M.恩岑斯贝格尔诗4首

范妮·豪诗8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7首


原谅向日葵爱上月亮 原谅鳄鱼爱上圣女果
就是原谅爱 就是原谅彩虹色的诗意
就是原谅孱弱的心在暗夜下的燃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