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为何造黄谣:渴女?厌女?还是想让哥们儿瞧得起?

荐书组 传说公关
2024-09-01


文案·排版 | 杨丹凌



2022年5月12日,当事女生“11”(化名)经由朋友提醒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发布在某色情网站论坛上。经过警方介入调查和自行排查跟踪,她发现是高中同学兼曾经好友赵某峰所盗用,加工p图配以侮辱性文字,并发表于色情网站论坛。


经当面对峙无果后,女生选择微博公开曝光(2023年3月17日),迅速引起众议。苏州大学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回应,启动调查程序,现已将该学生开除学籍处分。警方也将赵某判定为传播淫秽物品罪,将于本年暑期执行拘留10日。


苏州大学对于该事件的回应处理


男性通过对无辜女性的造谣、诽谤、恶意诋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其实是厌女文化的典型体现。


上野千鹤子受塞吉维克的启发,基于《男人之间》中提供的由“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这三要素构成的理论装置,结合日本本土的各类社会现象,不断补充完善,论述了“日本的厌女症”。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下称《厌女》)的中文版序言中,上野千鹤子提到“读者应该会发现,即使在中国,也和日本一样存在着无数可以用这个理论工具来解释的现象,并且因此感到沮丧。”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

ISBN:9787542645715


本文中所讨论的造黄谣事件正符合这一类令人沮丧的现象。下文中将围绕《厌女》中的观点展开讨论。



厌女又渴女的男人们



上野千鹤子把“厌女症”定义为“女性蔑视”。认为男人们把女人“他者化”,将女人只视为泄欲工具,既充满魅力,又可以随意轻蔑


造黄谣系列事件中,苏州大学赵某峰在黄色网站上发表多名经过恶意P图后的女性照片,其中含有的配字“骚货,喜欢勾引男人”等侮辱性言论,正是他和其他黄色网站用户的共同色情幻想。


赵某峰在黄色网站上发表的恶意P图和侮辱性文字


无论女性的具体行为与表现,只要有姣好身材、迷你裙、丝袜等他们所迷恋的“女性符号”,便会产生相关的两性幻想,以逃避真实的公共空间,和真实的、作为“主体”而非“客体”的女人们。


相似的,重庆大学几十名男性在大群公开意淫、侮辱、性化女同学,并称其穿着“不就是给我们看的吗?”。


重庆大学群聊内偷拍女性、意淫女性的聊天记录


在他者化的色情幻想之上,男人还将女人的各类穿着、表现定义为“勾引”,既是合理化对女性的污蔑,也是对男性的欲望的免责。



拥有“非男人”来证明“男人性”



上野千鹤子在章节《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中指出,男人通过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确立自己性主体的身份。


赵某峰除了发布当事人“11”的照片,更发布了许多他身边女生的照片,他将男性生殖器P在女性脸部位置上。并对以她们冠以羞辱性的称呼,编排类似于“去酒店开房”的淫秽情节。试图以“拥有”许多女人,建立“自信自尊”、满足虚荣心理。


除“11”外,赵某峰发布了身边更多女性的图片


在个人身份得到确认之后,他们进一步与其他男人同化、加强对彼此的认同和团结的目的。


数不胜数的“赵某峰”们,基于相近的性欲需求,和对女人的相似看法,在群聊或者黄色网站上自发聚集形成社群。群体中的男人们“畅所欲言”,广泛地共享相关资料与感想,用共有的话语方式,参与讨论,表达对女性的轻蔑、放纵自己的色情幻想。


在相同的行为模式中,他们获得其他男人的认可、艳羡、崇拜,实现群体认同,加强男性内部群体团结。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更多男性参与到这场对女性意淫、羞辱的狂欢中


回顾造黄谣事件始末,我们可以逐渐观察到处于性别二元制核心位置的厌女症问题。尽管它如空气一般弥散于整个秩序体制之中,无处不在。但当它不再像重力之于物体的整个受力体系一般,因为太过理所当然而易于忽略时,脱离厌女症的破晓时分,便指日可待了。


除了造黄谣之外,还有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无人气男”的厌女症等关于不同对象、不同角度的现象,《厌女》一书中都开展了论述。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扫码阅读《厌女》全书。


扫码阅读《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充满戏剧性的微博之夜,为何口碑崩塌?


“审美焦虑”卷到广告界了!美妆卖的是“美”还是“妆”?!


他,凭一己之力让一二三次元地震!


《瞬息全宇宙》成奥斯卡最大赢家,为何评分一落千丈?




【深度评论】

 |  | BOY

 雪糕护卫雪莲 | 古驰自爆黑历史 | 

  |  

 |  |  | 

 |  | 快手《看见》



【公关解析】

微博之夜 | 姜广涛塌房 | ”打工仔小张“爆火

 济南方特辞退哺乳期员工 |《满江红》官博翻车

 ”棋手战鹰“爆火 | 山姆惊现剧毒“蓝环章鱼”  

罗意威致敬中国陶艺文化 |  

怒 |  

假 |  

校 | 



【好书推荐】

信息简史 | 存在主义咖啡馆下半场

社会学的想象力 | 互联网“下半场”技术赋能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 中国叙事学 

金枝 |  | 媒介事件

  |  | 文本盗猎者

制造消费者 |  |  |  |  |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重磅书评】    | 说服与认同  | 消失的地域  技术垄断 | 是她照亮我  | 知识分子的鸦片 |   | 疯癫与文明 |    | 谣言 |  | “读书的料”  | 湿 
【传播科普】  基模理论 | 社交货币 | 休眠效果文本盗猎 |  |  |  | 认知不协调 | CMC媒介环境学 |  | 高考作文中的传播学 |  | 知沟假说


【营销解析】审美营销 | 负能量营销 | 音乐营销  |  电影周边 表情包营销 | 世界杯营销 | 省钱文学 | 反差营销洗脑营销 | “她”经济 |  | 神秘营销行为艺术营销 |  | 无厘头营销羊群效应 |  | 跨界营销恐惧营销 |  | 整蛊营销
【大咖讲座】  500 | 策划实践里出公关   | 数字时代下的对话   | 企业高效赢取信任   | 小事件大议题   | 舆论引导的困境和破局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传说公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