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先让:如果拿鱼咬莲送给姑娘,人家得扇你嘴巴 | 纯粹现场

杨先让 陈娟 纯粹Pura
2024-09-17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杨先让

昨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厦门举行。著名艺术家、中央美院教授杨先让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以资奖励其“在中国民间文艺领域,立足于思想和精神的巅峰,潜心研究、精心阐释,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驾护航”。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本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结合多种形式共举办各类评选活动12次,共有140个作品入围,最终20个作品获奖。


本届颁奖典礼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厦门市文联、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承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出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福建省文联主席陆开锦,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致辞,市领导庄荣良、薛祺安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中国民间文艺的丰收庆典。


在颁奖典礼前,著名艺术家、中央美院教授、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原主任、民间文艺专家杨先让专门接受了媒体专访。


杨先让(右)在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颁奖现场

杨先让:让中国民间美术登堂入室

他是徐悲鸿、李苦禅的学生,是黄永玉、郭兰英的朋友,也是徐冰、陈丹青的老师……他叫杨先让,在各个美术领域辛勤耕耘,并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今年94岁的杨先让,举止言行颇有几分“老顽童”风格,他中气十足,说起话来情绪感很强,说到兴奋处会拍沙发,说到低沉处会俯首叹息。

对于厦门,杨先让并不陌生,前后来过几次写生,这次则是前来领奖。“大概10年前,我曾到鼓浪屿写生,岛上的风景太漂亮了,纵横交错的小巷,不同类型的历史风貌建筑,我创作了一系列彩绘风景画。”杨先让说。

“走上民间美术这条路,完全不在计划内。”杨先让说,他毕业于绘画系,是学油画的,后来又去教版画,骨子里是洋的。直到1983年,他在美国闲着没事,便去逛当地的美术学院、博物馆,才知道人家早就开始研究民间艺术,因此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后来,杨先让回到国内,极力促成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成立。

民间美术系成立后,杨先让在1986年至1989年期间,带着女儿和一帮教授、研究生,扛着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和画夹,历尽曲折,出入黄河流域14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走访成百上千位民间老艺人,足迹踏至沿岸8个省100多个县,创作完成民间美术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和中英文版的《中国乡土艺术》。杨先让说:“民间艺人是我们的老师,人死艺亡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所以心里特别着急,走过这四年,我们得到收获,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直保持乐观、热情的杨先让,不忘思考当下的艺术,也关注着民间艺术的发展走向。“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根和源头,博大精深,我们已经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吸引他们进来,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渗透、引导,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传承发展。”杨先让说。


杨先让(左三)和女儿杨阳(左二)在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颁奖现场


深度阅读


94岁杨先让一刀一笔任平生

文/杨先让 陈娟

画家杨先让马上就要94岁了,该有老人模样了,可他没有。采访那天,我们刚走进楼道,就看到他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他步伐稳健,精神矍铄,烧水倒茶亲力亲为,记忆力惊人——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哪幅作品在哪本画册,并迅速翻到那一页。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画室度过的。不大的画室被分成两部分,一边是书桌,用来抄古诗词、古籍,也读书、写文章。桌上有些乱,摆着书、笔筒、台灯、照片、词典等,还有高高一摞蓝皮线装本。他每天早起做早餐,饭后便坐在这张书桌前抄书,已经抄到了第八十八册,封皮上写着《宋词选录》。


画室的另一边,是一张大画桌,用来写书法、画画。他最近热衷画牡丹,墙上挂着的那幅,画于前不久北京的一个雪天。一眼望去,牡丹在墙上大朵大朵地开着,有白,有粉,也有红,花团锦簇。画的上方,杨先让还仿王冕的梅花图,题了一首小诗 :吾家小院有牡丹,箇箇(个个)花开传神气,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愿清香满乾坤。


“我的小院里种了10棵牡丹,北方的品种,容易栽。”杨先让对我们说。现在是冬天,玻璃窗外的小院略显凋敝,只能想象一下花开时节的热闹了。



《鲁迅与〈可爱的中国〉》(版画,杨先让 绘)


再回过身,视线上移,则看到书桌上方的墙上正挂着两幅版画。一幅是《怀念我们的周总理》,一幅是《鲁迅与〈可爱的中国〉》,都是杨先让的作品。最让人意外的是,画室左侧的木柜,上面凸凹不平,仔细辨认才发现花纹也是一幅画。向老人打听,那柜子竟然是版画《大庆会师》的木板拆后打造的。版画,是杨先让漫长艺术求索路上的一站。版画之前,有油画、水墨,版画之后,是民间美术。上世纪50年代,他与木刻刀结缘,刻《武汉之夜》,也刻北京《春日》;刻《延安组画》,也刻《大庆会师》;刻名人、伟人肖像,也刻民风民俗……以刀为笔,为那个时代留下生动的印记。2023年年末,他出版新书《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算是对我60余年版画创作的总结,也算是对人生的一次回望”。


“本来想当演员,却成了画家”


杨先让的艺术历程,都没什么计划或者明确的目标,“很多都是想不到,而走到那一步了”。


这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1930年,他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养马岛中原村,祖父在仁川经营绸缎庄,父亲在哈尔滨开油坊工厂,叔父是英美烟草公司奉天总代办,家境殷实。父亲爱好书法,热衷收藏字画,“每年两次,将那些字画拿出来,晾晒、欣赏”,算是少年杨先让的艺术启蒙。


“我从小功课不好,书背不出来,算术也算不好。稀里糊涂喜欢上艺术,喜欢画画、唱歌跳舞。”杨先让说。17岁时, 他就曾导演过话剧《雷雨》,出演二少爷周冲。


1948年,杨先让揣着一封给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的介绍信,准备考南京国立剧专。路经北平时,遇到同乡,经不住鼓动,在突击了绘画的基础知识后,考入了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上了美术系,依然爱“玩”,成了文艺骨干,还当上了合唱团、舞蹈队的“头儿”,他和妻子张平良就是在舞蹈队相识、相爱的。


恩师徐悲鸿(版画,杨先让 绘)


杨先让至今还记得一件“特别骄傲的事”。1950年初,学校校庆晚会,院长徐悲鸿出席,郭沫若和欧阳予倩也都在台下观看演出。杨先让和同学演了一个小歌剧,下了台,还没卸装,就有同学跑过来说 :“院长叫你们,到前面见个面。”

过去之后,中戏院长欧阳予倩说:你们演得好,到我们那里去吧!徐悲鸿着急了 :这怎么可以!快走快走!“本来想当演员,却成了画家,真有戏剧性”。在杨先让的记忆里,徐院长人很好,还送过他电影票、戏票。后来,他怀念院长,刻了一幅版画《徐悲鸿》,还写了《徐悲鸿》一书。

从美院毕业后,杨先让被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绘制宣传画和年画。他每年都下乡作画,背着笨重的油画箱,画油画、速写,也画水彩。1955年春,他到河北乡下写生,画了一套反映农村合作社新气象的黑白组画,在《连环画报》上发表。回来后,他发现其中一幅放羊娃等待群羊出圈的画面,很适合刻成版画,便找来木刻刀,一块梨木板子,开始自己的第一幅版画创作。

“我接触过木版画,但从没学过。当时也没有人来指导,埋着头、拿起刀就刻了起来。”杨先让回忆说。后来,这幅《出圈》被印刷为独幅画,第二年在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人民画报》主编丁聪见了他,夸他“木刻版画刻得好”。

就这样,杨先让走上了木刻版画这条路。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1
(荣获第三十二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奖)


刀与木的碰撞


上世纪50年代初,到处欣欣向荣。面对新社会新事物,杨先让决定以新北京为题创作版画。“最先想到的就是北海和白塔。桃红柳绿,白塔白桥,水中倒影,桥上来往着电车,那画面太美了。”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水彩工具,在湖边支起画架,对着北海方向画了一幅水彩画。之后,他经过加工设计,分色刻板,完成了一幅油印套色木刻,叫《春日》。这幅作品,不但出版了独幅画,北京各杂志也争相发表。

“我现在还可以说《春日》是第一幅表现北京春天的套色木刻作品。”杨先让说。但比起《春日》,他更喜欢自己的《延安组画》。

1956年,杨先让路过延安,决定停留几日。在那里,他画延河边、宝塔山、杨家岭、鲁艺遗址等。“每天忙着跟新相识的放羊人爬山,听他唱信天游。跟老乡下田收麦,听他们解乏时喊几嗓子秦腔,感到无比美好。”



杨先让《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内封设计展开图


回京后,杨先让利用工作之余,拿着小刀在木板上刻画,每天刻上几笔。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注重刀法技巧——根据所表现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手法。“每幅画表现天空的刀法都不同,有的是色块,有的是线刻云线,有的用平刀削得薄薄的,有的用大圆刀刻得深深的。”最终,完成了《延安宝塔》等13幅版画,组成《延安组画》。


1958年,杨先让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生。他是个感性的人,在创作时有自己的原则。“不感动我的事物我决不画,也决不刻。”女儿出生,他欣喜,刻下《梦》;下乡劳动时,看到农民在炙热的阳光下收麦子,他刻下《秋日牧歌》;思念远在仁川的父亲,他刻下《游春》,身着朝鲜族服饰的人们正载歌载舞……


最酣畅淋漓的一次创作要数《大庆会师》。1975年夏,大庆油田要办展览,请中央美术学院派人支援,杨先让被选中。到了大庆,他下井队体验生活,和工人同吃同住,没过多久驻地打来电话催他回去,说分给他一幅《大庆会师》。大庆会师是在1960年,当时全国的石油工人、技术人员等在萨尔图火车站集合,向茫茫雪原分头奔去。



大庆会师(版画,杨先让 绘)


“我一听就乐了,这正是我想创作的。一队队的人,所有设备都靠人拉肩扛,马车、汽车往来不绝,红旗招展,人声沸腾,一派战天斗地的气象,想想都觉得振奋。”赶回总部,杨先让先定画稿,一稿通过,又找来一大张五合板,每天趴在木板上刻,没日没夜,也不觉得累。“那种刀与木的碰撞,让人上瘾。最后一刀刻完时,竟有些遗憾,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但只能到此为止。”


“每个艺术家都不能跨越时代,更不能摆脱时代的约束,个人的艺术实践必然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回顾自己的版画之路,杨先让说,“我这个人,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我自己也不在乎,没想当大画家,就是一个美术工作者”。


1980年,杨先让服从学院安排,到年画、连环画系任教。作为系主任,他为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不停地吆喝,跑教育部、文化部,争经费、招生名额。因为这,杨先让也成了著名的“杨先嚷”。


不讲理的民间艺术


杨先让艺术之路的另一个转折点,就是他“嚷嚷”出来的。


1983年,杨先让去美国看望父亲。探亲之余,他参观访问了不少学校、博物馆,发现西方文化界很重视民间美术,原始艺术也被重新估价和吸收,“不少西方大师,比如毕加索的立体派就是吸收非洲民间木雕艺术而创造的”。他突然想到 :中国有比美国丰富得多的民间美术资源,能创造出多少个毕加索?


回国后,杨先让就“嚷”开了,要把年画、连环画系改成“民间美术系”。经过几番“嚷嚷”,新系总算成立了——他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全部经验也由此开始。


杨先让申请了一笔经费,开始调研黄河沿线的民间美术。从1986年至1989年,他率领考察队,扛着摄影器材,14次扎入黄河流域,记录下炕围画、皮影、木偶、剪纸等民间艺术,寻访那些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4年后,他和女儿一起,梳理考察手记和图像资料,最终完成了《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三卷)。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上中下)作者:杨先让 杨阳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7

《环球人物》:当年的黄河十四走,您有哪些发现?


杨先让 :中国的民间艺术这么丰富,又是剪纸,又是面花,又是荷包,又是刺绣……立体的、平面的、色彩的,都要去研究。怎么做的、怎么编的、怎么绣的,我管不着,我吸收的都是造型。它为什么是这样一种造型?它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比如刺绣,这个鱼为什么绣这样造型?为什么鱼要和莲花一起?鱼莲文化中,鱼和莲花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谈恋爱的时候,一个男子送女子一件东西,鱼和莲花之间一定要有距离,如果鱼咬了莲,那两个人就结婚了。如果拿鱼咬莲送给姑娘,人家得扇你嘴巴。这就是民间的文化,和书本上的文化不一样。多有意思,可爱极了。


断断续续走了4年,最后走到青海时,搞通了,就像窗户纸一样捅破了。


《环球人物》:怎么个通法儿?


杨先让 :我知道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传承的,影响了谁。

在山西芮城,我发现的布鸮,头部像猫头鹰,身躯像虎又似鱼,足如兽爪又像鸡爪。和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鸮罐一比,几千年了,民间还是这种(造型的)鸮,以同样的面目出现在平民生活中,太有意思了。这个联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就在民间这样联系起来了。



《黄河十四走》期间,杨先让与“剪花娘子”库淑兰(左)

我还发现,民间的艺术,绝不表现悲哀,生活再苦,创作的东西都是歌颂(生命)的,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吉利的。所以,民间艺术是乐感艺术,这种艺术生于苦难死于安乐。


而且民间不只有艺术,还有民间哲学。民间的哲学就是阴阳,讲究万物有灵。它跟我们的生活或者生存息息相关。家里面都是有神灵在保护的,典型的就有门神、灶神,太有意思了。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活过来的。


《环球人物》:您出身学院派,在您看来,民间美术和学院美术有何不同?


杨先让 :两码事儿。我曾经在河南遇到一个剪纸的姑娘,现在恐怕也变成一个小老太太了。她剪猴儿,哎呀,剪得好。她说了一句话,我抓住了。她指着我们中央美院的画石膏的,画模特的,说:你们是讲理的艺术,俺的艺术是不讲理的艺术。


她这个“不讲理的艺术”要打引号。她有她的“理”。她剪一个老虎,肚子里的小老虎她也给你剪出来。你说这是什么派?这比立体派还厉害。刺绣也是,它的色彩和油画的条件色不一样,和国画的固有色也不一样,它的颜色是意念造型,怎么好看怎么绣,好像是没有道理。



徐悲鸿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2


老老实实做个人就是了


《环球人物》:西洋画、木版画、中国画等,您都有涉猎,也在美国生活多年,如何看中西方艺术?


杨先让 :我曾经说过“要以我为主”,现在还是如此。中国美术界绝不可妄自菲薄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当然也没有权利自傲。好的要学,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民族的审美要求,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土地应该长自己的东西。


《环球人物》:现在还关注民间艺术吗?


杨先让 :关注得不多了,让别人去关注、去研究。它是一种继承,你在这儿喊了半天了,开了个头,接下来就该年轻人传下去,接着喊。民间美术很重要,是我们的营养,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头。在那些没有被发掘的厚土中,宝藏多着哪!掉在任何一个方位上便会沉迷得一辈子都不想爬出来。我希望年轻人,希望总有那么一些聪明人,能从这些来自民间的造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杨先让向记者展示他最近正在画的牡丹


《环球人物》:您现在每天都抄诗词、抄古籍,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杨先让 :90岁那年,我待着没事情做,你说我这么一个有感情的人,没处发泄、没处表达,怎么办?就想着通过这种途径,和古人对话、聊聊天。在抄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有的人可亲,有的人可敬,有的人可爱。比如李白、杜甫,你就会佩服他、崇敬他 ;到了欧阳修、贺知章,你说这俩老头不可亲吗?你就想抱着他亲两口。


《环球人物》:您刚才说,常想起徐悲鸿先生。哪些事您记忆最深?


杨先让 :我现在常常会想起老院长徐悲鸿,记得当时他看到学生拿一把铅笔在画面上慢慢磨明暗调子,他就着急,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找资料,来给大家伙儿讲写实,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他的那种举动,不仅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为了艺术真理的传承而努力。而我,只是干了这么些活儿而已。我最近常说这么一句话:90余岁了,世上有你一个人不显多,少你一个人不显少,老老实实做个人就是了。


《环球人物》:您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的作品。


杨先让 :谈不上(哈哈)。走吧,去看看我新画的几幅牡丹。中国的牡丹很重要,大家把它捧得像个皇后。但是中国画里的牡丹,我认为现在有些画得很俗气。我想我的牡丹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也是一种尝试。生活就是这样。



杨先让文集:《我是岛里人》《梦底波涛》《三人行》《我为主》

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16-11


(本文原题为《94岁杨先让一刀一笔任平生》本刊记者 陈娟,转载自:环球人物 ,2023年12月刊 )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作者:杨先让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1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第14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作品曾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著有杨先让文集(四卷)、《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纯粹赠阅


赠书规则更新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留言后,邀请朋友为您的留言点赞,我们每周将选取留言点赞靠前的书友;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留言点赞数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4.扫码加入下方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加码获赠图书规则;(邀请朋友进群,以及群内互动,也可获赠图书哟)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