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程:在你生前的很多个年头,我们聚少离多,今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 纯粹新书

彭程 纯粹Pura
2024-09-16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杯子上的笑脸  作者:彭程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4-02

人生的哀伤疼痛只能由自己疗愈。彭程这部新作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性思考,也是对灵魂的抚慰——为那些逝去的亲人,也为所有活着的人。


——张抗抗


失去唯一之殇,转为对爱、生命与魂灵的泣诉与追问,天人两隔、杜鹃啼血的文字,浸透着永恒的人间真情,读之泪下。


                                                      ——廖奔


彭程的文字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孤寂里的苍凉,痛楚里的爱意,让我们看到那束夜里的亮光。借此,也带来了一次次追问,随着他敲动着生命意义的门。


——孙郁


苦难把一些人变成金子,彭程便是这个队列中的一员。他惯于静默地生存着,而将内心的波澜诉诸文字。他叙说真话,表达真义,朴质而肃穆,涌流不绝对于人类的悲悯,一回又一回担负起苦难、爱和生命的尊严。

                                                                                     ——冯秋子




乔乔(中)和爸爸、妈妈


回 家


文/彭程


乔乔,亲爱的女儿,我们要回家了。


再过十天,就是你的二十九岁生日了,但苍天不仁,没有让你等到这一天。两天前,你告别了人世,也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告别室,我们看着装着你的遗体的棺柩被拉走,送入火化间,那里不允许家人进入。在那里,炽烈的火焰将吞噬你,把你的躯体从这个世间彻底消除。


两个小时后,我们来到骨灰领取处,从一个窗口里取出装着你的骨殖的袋子。袋子上还留着几分温热。你将近一米七高的个头,五十多公斤的体重,如今被浓缩成了几段乳白色的骨头。我们小心翼翼,将袋子放入事先精心挑选出的骨灰盒中。


你的姨妈家的表哥走在前面,捧着你的遗像,那是你二十岁时,在法国戛纳海滩上拍的一张照片,你身着红色连衣裙,戴着黑色太阳镜,笑容欢快,长发飘扬。我走在后面,抱着被黄色绸布裹着的骨灰盒,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举起一把黑伞,走在我身旁,遮挡住投射下来的阳光,一直送到停车场上我们的车旁。


女儿,我们要回家了。


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抱着你的骨灰盒,搁放在并拢着的双腿上。我仿佛感受着一缕温热的气息,透过木质骨灰盒,传递到掌心里,传递到双腿上,一直传递到我的心中。这是最后一次了,今后我将再也无法这样近距离地贴近你,感知你的气息。

车窗外,是寻常至极的景色,展开在一个寻常至极的日子里。车辆川流不息,行人步态匆匆,一切看上去都与平时没有丝毫差异。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完全不同。这一天,是一条横亘在我们生活中的分界线,是一道划破了我们灵魂的深深刀痕,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将截然不同。



乔乔在机场


几个小时前,在遗体送往八宝山殡仪馆之前,在海军总医院内科楼告别室里,你的亲人们,还有你最要好的几位同学朋友,来向你做最后的告别。现场反复播放着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你不孤独》,英文是You Are Not Alone,一首你生前非常喜欢的歌曲。歌声与亲友们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令人肝肠寸断。当那段熟悉的旋律奏响时,你的灵魂该是被托举起来,朝向一个安宁的地方飘去吧?


女儿,你终于回到家了。


在人世间行走了二十几年后,你停下了脚步,把自己藏进一个小小的木匣子中,回到了家,回到了你自己的屋子里。这个枣红色的骨灰盒,摆放在靠墙而立的颜色相近的钢琴台面上。小时候,有好几年的时间,好多个日子,你一连几个小时地坐在这架钢琴前弹奏,琴声流水一样地到处流淌。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一只手,掀开厚重的键盘盖板,在黑白琴键上敲击出或忧伤或欢悦的旋律。它将长久地喑哑,一如你逝去的生命。


骨灰盒两旁,摆放着几张你不同时期的照片,有的还被放大,镶嵌在镜框里。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你生命中的一段段时光——


你坐在黄色的皮沙发上,身体前倾,长长的羊毛围巾裹着脑袋,咧嘴顽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细碎的牙齿。那是在百万庄我们当时住的房子里,那时你还没有上幼儿园。


你穿着蓝底碎花的连衣裙,站在河北老家县城里爷爷家的平房小院里,我抱着你,身后是奶奶腌制咸菜的粗瓷大缸,头上是一棵枝叶茂盛的石榴树。

你很文静地站在海滩上,帆布短裙,白色的袜子,背景是一大片海水和远处岛屿的淡淡的影子。那是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你跟着妈妈去舟山群岛旅游。


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erkiomen高中毕业典礼上,正从校长手里接过毕业证,笑得那样灿烂。这是个庄重的时刻,一袭白色曳地长裙是你的毕业礼服,把你的个头儿衬托得更加高挑颀长。


你和妈妈站在海南岛五指山上的一棵大树下,大树树根处又长出了一棵小树,仿佛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树干上挂着一个写着“母子亲情”的牌子。你微笑着,头向妈妈一方微微侧着,一条胳膊搭在她的肩上。这一张照片时间最近,拍摄于二〇一九年元旦后的几天。


…………



乔乔中学毕业时所就读的美国perkiomen中学校长授予毕业证书


每一张照片都会牵引出一段回忆。它们今后还会不断更换,既然有那么多照片留下了你的影像。在今后漫长的日子里,它们将成为我和你妈妈灵魂的食粮。它们会刺痛我们,它们也将抚慰我们。


这间屋子,你前后一共住了十八个年头。最初四年中,它是你每天的寝室;后来出国留学,十多年间,只有每年寒暑假期回来时才会住上几个月;大学毕业后的几年,回来的日子就更少了。它越来越像是一个驿站,一处旅舍。


但从现在开始,你每天就都住在这里了。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你将拥有这十几平方米房间中的每一寸空间,拥有三百六十五天里的每一分每一秒。你将再一次熟悉周边的一切,房间里的摆设,窗户外的风景,模糊嘈杂的声音总也不能完全阻挡住,吹进来的风会随着季节变换而携带着不同的气味。


在你生前的很多个年头,我们聚少离多,今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每一天,我们都在你身边走动,说话,你能够随时感知到;每一天,我们都会来到你的这间屋子里,看一眼照片上的你,拂去骨灰盒表面的尘土,抻平垫在它下面的丝绒盖布。每隔几天,我们会在你照片前的碟子里放上几个新鲜水果,再点燃三炷檀香。烟雾袅袅,香气浓郁,我们想象,这些气息能够通达你的灵魂所在之处,把我们的惦念和祝愿传递给你。


不放心你独自躺在几十公里外的墓园里,荒郊野外,怎么比得上自己家里温暖舒适。别说什么“入土为安”,墓穴一封闭,便是沉入了漫漫长夜,黑暗无边,如漆如墨。墓穴石板上方那一块小小的墓碑,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侵袭,想起来就心痛。身边都是素不相识的人们,虽然彼此间挨得很近,但不相信能够减轻你的孤寂。不如就在父母的身旁,让我们看护陪伴着你,一如此前的岁月。


女儿,这是你永远的家。你就踏实地住在这里,陪伴我们,直到将来某一天,那一双拉走了你的手,开始伸向我们。



乔乔


深度阅读


晴天霹雳


灾难的降临,没有任何征兆。


没有人知道噩运迈开脚步时,是依据什么动机,沿着什么路径,但它的足音传过来时,却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仿佛刚刚还是和风煦煦,眨眼间却变成了飞沙走石;仿佛正走在田野上,眼前是一片花团锦簇,但下一秒钟却跌进了一个陷阱。


对我们来说,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九日,就是一个这样的日子。这个日子,动摇了我们此前对于人生的观念,更改变了我们此后的生活面貌、生命历程。一切都与此前大为不同。


那原本是极为平常的一天,甚至比多数日子更让人觉得惬意。马上就要到五一了,这段时光是北京一年中难得的好天气。气温适宜,不冷不热,阳光明亮,天色碧蓝如洗,让心情也格外舒畅。那个上午,我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书桌旁,读完了一位女作家写流浪猫的长篇散文。文章妙趣横生,让我动了也为家里的三只猫写一篇文章的念头,并随手在一张纸上记下想到的几点。


简单的午饭后,下午两点来钟,我正在看电脑上的新闻,你妈妈正斜倚在北屋书房里的沙发上休息,她的手机响了,几句简短的低声对话后,她的声音陡然升高。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听到她喊我的名字,扭头一看,她神色惊慌,我直觉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乔乔在北京!


你妈妈这第一句话就让我吃惊。怎么会呢?你现在应该在纽约,并没有告诉我们你要回来啊。没有等我问,她语气十分急促地说下去:她正在医院里看病,在北医三院。咱们赶紧赶过去!看到我狐疑的表情,妈妈又加了一句:刚才就是乔乔打来的电话!她的朋友正陪着她做检查呢



彭程《杯子上的笑脸》 封面平面图


顾不上多问了,稍稍定了下神,抓起几件随身带的东西,我们匆忙出门,坐电梯到地下车库,开车直奔十多公里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车还没有开出地库,我就了解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大约半个月之前,你来电话说忽然视物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几米的距离。问你是不是最近上网课用眼过度,或者休息不好导致,你也说不出原因,用了眼药水也不管用。妈妈让你注意先不要看电脑了,还向她的一位在美国的大学同学打听用什么眼药有效,那位同学的先生是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对方发来了药名,妈妈发微信催你赶快去药店买来试试。


其实在你打电话的时候,人已经在国内了。在此之前,还在美国时,你的视力已经下降明显了,你自己也曾经购药,但没有效果,你有些担心,加上那时美国新冠疫情日趋严重,你正在就读的纽约大学研究生课程取消面授,改为网上授课,毕业时间也待定,你就设法买到机票,飞回了国内。你怕我们担心着急,没有告诉我们,先住到了一个要好的闺密朋友家,想看看情况再说。几天后症状依旧,你便去了就近的北医三院,挂了一个眼科的号,医生问了情况,开了几种药,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让你服用后看看效果。


那个电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打来的。但用药后症状并没有减轻,反而进一步发展,眼睛只能看到自己伸出去的手掌。没办法再拖下去了,于是昨天朋友又陪你去北医三院看眼科,医生检查后,听了描述,说感觉不是眼科的问题,让你改天挂一个神经内科。今天上午你们又去了,神经内科的医生怀疑是脑子里长了东西,让你去做一个头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时,操作仪器的医生说从屏幕影像看是颅内占位,但检查报告要第二天才能出来。


这个结果让你们不知所措。你的朋友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觉得不应该再瞒着我们了,说服你给家里打来了电话。


一路上内心忐忑,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我是第一次来北医三院,医院门口无法停车,只好让你妈妈先下车走进去。我不熟悉周边,好不容易才在七八百米外找到一个车位停下,急急地赶到门诊楼一层放射科大厅。你和妈妈还有一位女孩在一起,她正是你电话里说的闺密。旁边不远处,就是核磁检查室。这时一位阿姨也赶了过来,她是妈妈的一位好朋友,就在这家医院工作。刚才在车上时,惊慌失措的妈妈就给她打了电话。



心的方向(彭程作品系列)作者: 彭程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1-07


女孩简单介绍了一下刚才核磁检查的情况,转述了医生的话。阿姨说事不宜迟,别等到明天了。她让你们等着,带着我上楼来到神经外科的诊室,找到一位她认识的医生,简单说了情况。医生点开联网的电脑屏幕,调出一张核磁影像,看了一会儿,沉吟片刻,说大脑右侧侧脑室长了东西,体积不小。


我急忙问:是什么性质的东西?


医生说可以肯定是占位,但是什么性质还不好说。他填写了一个核磁预约单子,让第二天再来做一个增强型核磁扫描,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今天是普通的平扫,不是很准确。等拿到检查结果后,再来找他。


一种不祥之感,像是一团浓重的乌云,落在我心里。我们一同回到一层大厅,阿姨招手让妈妈过来,你紧挨着妈妈坐着,却对她起身离开没有反应,看来视力的确很成问题。阿姨简要地复述了医生的话,安慰焦虑不安的妈妈先不要惊慌,也许没什么大问题呢。


我们同阿姨和你的闺密告别,扶着你走到医院大门口,你走得很慢。我让你们等着,快步走到停车场把车开过来。上车后,你问起医生怎么说的,我故意用轻松的语调说医生也不确定,很多情况都会导致视力下降,等明天做完检查后再说。


回到家,已经临近傍晚。简单地做了几个菜,一边吃一边聊天。我和妈妈心里很乱,但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问起你近来的情况,研究生论文准备得如何,投了几份求职简历,你的几位在纽约的大学同学都过得怎么样,实际上对你的回答并没有怎么听进去。你不久后就困了,不停地打哈欠,只当你是大半天检查折腾累了,让你早点去休息。我后来才知道,容易疲倦正是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等你睡下后,我赶紧打开电脑,上网查询。因为没有看到正式的检查报告,只记着医生说过的只言片语,特别是“颅内占位”。根据一些零星模糊的了解,我知道所谓占位就是身体器官长了不该长的组织,且通常不是什么好东西。输入“颅内占位”,闪出许多相关的网页,让我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点开几个标题,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那些专业术语,目光只是着急地找寻关于预后情况的字句,发现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但大多数都不乐观。



大地的泉眼(彭程作品系列)作者: 彭程 著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 2021-07

心里七上八下,觉得凶多吉少,心情像窗外的夜色一样沉重。又安慰自己,先别乱想了,明天做了进一步检查再说,也许什么事儿没有呢。但心里有事,睡不踏实,一个晚上醒来好几次。


第二天下午,按照预约的时间,我们带着你赶到了医院,去做增强核磁检查。扶着你躺到狭窄的检查床上,给你两耳里塞上棉球,磁共振机器启动,检查床载着你的身体,缓缓地滑入圆形孔洞里面。机器发出好几种巨大的噪声,节奏不同,时而尖厉,时而沉闷,长达半个多小时,我站在门外都感到说不出的难受,何况你躺在机器的腔内。


从核磁检查室出来后,妈妈陪你在旁边椅子上坐着,我又走到外面通道上的自助取单机旁,刷一下你的就诊卡,头一天检查的核磁照片和“MR检查报告单”从机器里吐了出来。检查报告单只有一张纸,上面是“征象描述”,一大段专业术语,基本看不明白,但从那些描述文字,“团片状信号影”“团块状混杂”等等,还是大致能够想象出什么。尤其是信号影区域范围显示为4.8cm×6.9cm×4.1cm,该是脑子里那个占位物的体积吧?想象了一下大小相仿的物体,觉得实在不能算小。下面是“影像诊断”,很简短:右侧侧脑室占位,建议增强检查;继发侧脑室积水。


回家后,又仔细看了一遍检查报告。这次有了确切的描述,可以进行针对性查询了。我打开电脑,但忽然感到内心一阵发虚。想了解它们意味着什么,但又害怕知道。犹豫再三,还是合上了屏幕,心里对自己说,等拿到第二次的检查报告吧,那才是更准确的。



阅读的季节(彭程作品系列)作者: 彭程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1-07

接下来就是五一节。这个节日,过得毫无心情,房间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气氛。你视力微弱,连续几天的检查显然也给你带来了压力,情绪不高,多数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们走进去几次,看到你躺在床上,有时睡觉,有时贴得很近地看着手机,有时仰面望着屋顶。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你话,你也有些勉强地应答。几天中的经历,让我加深了对时间的相对性的认识。平常的一天感觉过得很快,如今却变得格外漫长,主观感受的不同,仿佛改变了时间的物理属性。


节日后第二天上午,我单独赶到医院,还是在那一台自助机器上,取出了增强型核磁扫描结果。“征象描述”和上一个报告没有什么变化,“影像诊断”依然很简洁,第一行写着:右侧丘脑及侧脑室内占位,继发侧脑室积水。比昨天的单子多出了“丘脑”两个字,应该是在更清晰的影像中看出来的。而更主要的不同,是这样一句话:“室管膜瘤?胶质瘤?其他?”看来医生尚不能确定。


我赶紧上楼来到神经外科门诊,找到上次见到的那位医生,将胶片和报告递给他看。他粗略看了一眼,又按动鼠标从电脑上调出图像来看,表情比那天更为凝重。他指着屏幕上很大的一个白色团块,用一种毋庸置疑的口气说:情况不好,恶性的可能性非常大,要尽快住院手术,不能拖延了。他开出了住院单。


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到远处的停车场,又是怎么开车回家的。一系列的动作都像是下意识做出的。推开家门,迎面望到的就是你和妈妈问询的目光。我依然努力做出平静的样子,说大夫说了,需要做个小手术,把脑子的东西取出来就好了。等你回到自己的房间,我把妈妈叫到书房,小声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她。我记得她的表情,仿佛冰冻住了一样,眼睛圆睁,目光投在半空中,好久才说了一句:看来在劫难逃了。


如果不是这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你在这个月,也就是五月底前,就要完成纽约大学的研究生学业,获得硕士学位。我们曾经计划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机票都预订了,甚至确定好了其后的旅行路线。但疫情改变了一切,航空公司先是通知航班延后,不久后又宣布取消。



彭程作品系列(三卷)作者: 彭程 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1-07

这天夜里,等你和妈妈都睡下后,我惴惴不安地坐到书桌旁,打开电脑,上网查询医生打着问号的两种疾病。越看越紧张,身上一阵阵发冷。不管是室管膜瘤还是胶质瘤,都属于恶性,除了极少数最低级别的之外,大都无法治愈,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寿命。室管膜瘤,成人患者十年生存率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而胶质瘤就更可怕,即便是低级别的,平均生存期也只有八到十年。


也就是说,如果确诊你的大脑里的占位之物是它们,不管是哪一种,都意味着你还有十年左右的生命。完全无法想象,怎么会是这样?但医生的口气分明又是十分肯定。那么,这样的结果又怎么能够让人接受?


那时我当然想不到,降临在你头顶上的恶魔的面孔,实际上还要狰狞丑恶得多。


第二天下午,我开车送你去住院。新冠疫情发展很快,医院的防护措施也在不断升级,住院和陪床,都需要做核酸检测、抗体、血常规和X光胸片。等待检查的人排起了长队。你几步之外就看不清楚,全程都只能让我们搀扶着。以往也有过几次类似的体验,但那时搀扶的对象是爷爷奶奶,如今却换成了年纪轻轻的你,感觉怪异而难受。


住院手续办完后,妈妈扶着你,我拉着一个小箱子,来到外科住院楼的大门口。箱子里塞满了几个袋子,分别装着盥洗用品和换洗衣物等。一位神经外科的护士正在等待,接过我手里的东西。我无法进去,看着你们走进里面,背影消失在一堵通往电梯间的墙壁后面。


苦难之门从此打开,我们走进了一年多的地狱般的日子。


(本文选自《杯子上的笑脸》,彭程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2024年2月)




杯子上的笑脸作者:彭程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4-02
本书为一部长篇非虚构散文,是作者痛失爱女后的锥心泣血的追怀之作。作者的独生女儿不幸罹患脑癌,生命凋亡于最好的年华。作品描述了得知女儿罹患绝症的震惊痛苦,长达十几个月的救治过程,以及女儿离世后绵绵不断的哀痛和思念。作品涉及许多感人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有对于乖戾无情的命运和苦难的思考,有面对绝症不放弃一丝希望的抗争。这是一种对于超出日常经验的苦难经历的书写,感受和思考格外真挚、强烈和深入,从而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深刻的创痛、生命和人性之书。

大地的泉眼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大地的泉眼》是我国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散文集,主要篇目有《消逝了的夏天》《大地的泉眼》《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王子与玫瑰》《童年乡野》《当地名进入古诗》等。在《大地的泉眼》中,作者描绘了节气的变化,将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具象化;在《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中,看到了人世间悲剧的指向与必然;在《王子与玫瑰》中,作者探讨了《小王子》中王子与玫瑰、狐狸的关系,得出了一个结论:爱是一种联系,但更要紧的是要“创造联系”……三十几篇文章融入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对生命、故乡的体验和感悟。作者透过事物的日常状态,挖掘出个人灵魂深处的奥秘。作者以真诚深切的心灵抒写,托举起一方丰邃而睿智的精神天地,浓缩了密集的思想元素与丰沛的审美含量。



阅读的季节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散文精选集,所谈都与书有关。包括读书、藏书、评书等40余篇,是作者遨游书海、沉醉书香的感悟,探索书与人的生命交互,阅读与写作的彼此相长。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溯源”,谈经典之作与经典阅读,抒发了在书中与名家神交所获得的心灵滋养。第二辑“汇聚”,谈聚书的乐趣,及由阅读带来的生命的宽阔。第三辑“宛转”,收录作者撰写的精彩书评。第四辑“涌流”,分享名家写作历程与跨文化的文学交流。四辑从四个维度展现了阅读长河生生不息的流动,邀请读者一起浸入其中畅游。



心的方向

作者: 彭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7


当代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的自选集,呈现了作者所到之处的多彩自然、人文风光,大多是旅行和采风到过的地方,也有生活了数十年的京城居所。透过或陌生、或熟悉的山水风光、历史风物、人物表情,作者把感知到的生活与生命中最为本质的、最具普遍性的内涵,倾注于笔尖纸上。作品分为“古韵飘香”“山水新颜”“心的方向”“京城日影”等四辑。






彭程,籍贯河北衡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光明日报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散文集“彭程作品系列”——《心的方向》《阅读的季节》《大地的泉眼》,《漂泊的屋顶》《急管繁弦》《在母语的屋檐下》等,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金奖、报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丁玲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等。

纯粹赠阅


赠书规则更新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


3.邀请朋友为您在公众号下方的留言点赞,我们每周将选取留言点赞靠前的书友;我们将根据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截图,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转发质量和留言点赞数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4.扫码加入下方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加码获赠图书规则;(邀请朋友进群,以及群内互动,也可获赠图书哟)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