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1996年底的一个夜晚,我接到北京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径直问我,是否愿意写一本海子传 | 纯粹纪念
🌟敬请留意本周获得赠书幸运读者名单
海子
2024年是诗人海子诞生六十周年,也是诗人海子、骆一禾去世三十五周年。
1987年,《十月》第一次发表海子的组诗《农耕之眼》时,作为编者的骆一禾在引言中写道:“将眼界推向本原,在这种艺术思维里看到大地中爱与死的恒动,那河流、马匹、雨水、儿女的过程,便是审美与生存的。”多年之后,这评价仍然清澈而准确。
海子、骆一禾早已成为中国新诗的杰出代表,也是《十月》所见证的当代文学史重要一页。2024年,我们邀请燎原、陈东东、臧棣、清平、孙磊、王东东六位批评家、诗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撰文,纪念诗人海子。
燎原是权威性的《海子评传》作者,该书已再版5次,使海子的形象鲜活地矗立。陈东东、臧棣、清平均为海子同代诗人的重要代表:陈东东在20世纪80年代曾与骆一禾多次通信,与海子有许多共同朋友;臧棣和清平是海子、骆一禾的校友,同为当时的北大校园诗人,清平后来也担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蓝星诗库《海子的诗》的责任编辑。孙磊和王东东分别是当代诗坛70后、80后的代表性诗人,各自从后来者的角度,来谈论海子的作品和影响。
在此,我们向诗人海子,也向诗人、《十月》前辈编辑骆一禾致敬。
——《十月》杂志
海子评传(第五版)作者:燎原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04
诗歌,作为提携人类上升的力量
文/燎原
1
1989年4月中旬,我收到北大程文超的一封来信。信中特意告诉了我一个信息:我们一起在拉萨与之相聚过的那个诗人海子,已于日前走了。
这是我最早得到的,海子离世的消息。
半年多前的1988年8月,当时在青海工作的我与昌耀,北京的谢冕先生夫妇,以及唐晓渡、崔卫平,正在随谢冕读博士的程文超等,一同参加了西藏作协组织的“太阳城诗会”。其时,海子与他的两位朋友:诗人一平、翻译了《艾略特诗学文集》的王恩衷,已先于我们两天,漫游到了拉萨。他们并不是这次诗会的参加者,但却专门来到我们的驻地聊天。聊天时的主角是快乐的王恩衷,当时的海子虽然也不时插上几句,但大部分时间都寡言少语。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海子见面,但并没有留下特别印象。
对海子产生了深刻印象,是我回到青海的一个多月之后。那一天,我在翻看新到的《星星》诗刊第9期时,读到了他的《麦地》: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这样的诗歌让我震惊。在诗坛当时盛行文化寻根诗歌、东方禅宗智慧和第三代语言实验等诗歌的大氛围中,这样的诗作仿佛放弃了文化,放弃了智慧,而以发自神经末梢的本能说出,传递出一种动人心魂却又是难以言传的情绪。仿佛月色初现的傍晚,端着大碗埋头吃饭的乡村孩子,在发憨发傻的狼吞虎咽中,对使之活命的麦子突然欲失声痛哭地谢恩。
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与海子失之交臂的遗憾。如果提前读到这首诗,我一定会与他有一次深入的交谈。
随后的1990年7月,我在进一步读到海子及其挚友骆一禾的相关麦地诗歌后,书写了《孪生的麦地之子:骆一禾、海子及其麦地诗歌的启示》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我把他们两人笔下的麦子,与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相类比,进而谈道:“中国的向日葵——麦子,是被众多醒悟了的青年人寻找,而由海子、骆一禾最先找到并且说出的。由这个词延伸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河流、汗水……的意象系列,现在时态中为这一朴素之烛照亮的对良心、美德、崇高的追认与进入,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本质的历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从而成为中国人的心理之根。”
起始于他们两人的麦地诗歌,随之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主题。中国诗坛上大面积的“种植”麦子,正是由此开始。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这篇文章,也为我此后之于海子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2
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世,成为一个震惊诗坛的热门话题。这首先由于他铁轨上决绝的离世方式,及对其死因众说纷纭的猜测;继而是由此突然兴起的海子诗歌热,读者像突然发现了一位诗人,在他不算太多的诗歌中,感受到了激烈的心灵冲击。再接着,是业内人士的质疑:他的诗歌成就,是否由于他的自杀而被放大?
事实上,此时我们能够见到的海子的诗歌并不多,除了为他赢得最初声誉的《亚洲铜》,以及麦地、村庄、草原的零散诗歌,作为他创作主体的系列长诗,大都还沉睡在他的遗稿中。
因此,在当时一些业内人士的观感中,海子只是众多青年先锋诗人中的一员,他的某些诗作固然不错,但也谈不上比其他人更为优秀。应该说,这种感觉在当时也算大差不差。
根据海子在长诗《弥赛亚》中的自述,他的诗歌写作始之于1982年(“让我再回到昨天/诗神降临的夜晚/……1982/我年刚十八”),但我们能看到的他最早的诗歌,始之于1983年,也就是他在北京大学读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年3月,他写出了散文诗体的《源头与鸟》,此文随后成为他1984年完成的长诗《河流》的“代后记”。据此推断,《河流》写作的起始时间,应该早于1983年3月,或者正如他所说的,是在更早的1982年底。因为只有在这首长诗的雏形具备后,才可能再为之书写一篇“代后记”。接下来的1983年6月,他自费油印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小站》,收入了他4至6月创作的25首短诗。这些诗作除《东方山脉》外,其余的此后都悄无声息。
以上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其一,海子的诗歌写作一开始,几乎就是短诗和长诗齐头并进,以此可见长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其二,是他诗歌完成后的“发表”方式——以自费油印的诗集面世。这既说明了他作品发表的艰难,还可见出他对自己诗歌投入的热忱。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1983年秋季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后,他的大量诗歌作品,是在诸如《中国政法大学校讯》、学生诗歌社团的油印刊物《星尘》、学生级部团组织主办的《共青团员》这类刊物上发表的。比如在1984年第2期的《共青团员》上,他竟分别以海子、查海生、海生、小楂、阿米子,这样的本名和若干笔名,接连发表了数篇作品。可见他对发表机会的珍惜。但这似乎还说明,身为中国著名高校青年教师的查海生,却拥有一副平民主义的好胃口,对发表作品的刊物绝不挑肥拣瘦,而且只要刊物需要,他就能源源不断地供稿。然而,这仍远远不能满足他旺盛创作力积攒的大量作品寻找出口的需要。因此,以自费油印诗集的方式自己发表,就成了他的基本选择。在《小站》之后的1984年到1988年,他又相继油印了多达十部的诗文集,其中包括:短诗集《北方》《亚洲铜》《如一》《麦地之瓮》(与西川合著),长诗《河流》《传说》《但是水,水》《太阳·断头篇》《太阳·诗剧》,以及文论集《诗学:一份提纲》。自费油印自己的诗集,是当时的先锋诗人中,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但如海子这般的数量如此之巨,无论如何都算得上一个奇观。
由此直到1985年,他才在昆明市文联的《滇池》这一官方刊物上,有生以来第一次,发表了一首短诗。
搞不清他这一“处女作”的发表,何以会是遥远的《滇池》,不知这是否与1982年他在北大读书时,暑假期间走过一趟云南有关。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作者:海子 著 燎原 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4
3
也是从1985年开始,海子诗歌发表的困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他的作品开始“走出法大”,在一些外省的民间刊物、地方文化馆刊物和官方刊物上发表。这些刊物包括:四川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四川达县的《巴山文学》,四川涪陵地区的《巴国文风》,以及北大中文系的《启明星》、北大五四文学社的《未名湖》等等。发表他作品的官方刊物则有:内蒙古文联的《草原》、内蒙古团委的《这一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诗选刊》。并且,这几家刊物都不止一次,有的则是三次四次地发表或转载他的诗作。这事情推敲起来,大约与其初恋女友B有关。B来自内蒙古,此时正在法大读书。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与这一地区的编辑们,对海子诗歌有着更深刻的感受有关。
从1987年开始,身居北京的海子,在民间江湖和边疆省份的刊物上流浪了一圈后,迎来了作品发表的顺畅期,他不但开始在《山西文学》、安徽的《诗歌报》、河北的《诗神》上发表诗作,更登堂入室地“进入北京”。这一年,首先是中国作协的《中国作家》,发表了他的四首诗作。再接着,是对他的写作给予了巨大激励的《十月》杂志,先是在该刊第4期“十月的诗”——这一为国内诗人所瞩目的品牌栏目,发表了他由12首诗歌组成的《农耕之眼》,继而又在该刊的第6期,以短篇小说的名义,发表了他的《取火》《谷仓》《歌手》《初恋》共四篇作品。再接着是相隔一年之后,《十月》杂志又在1989年的第1期和第2期,分两期发表了他的长篇诗剧《太阳》。此时《十月》的诗歌编辑是青年诗人骆一禾,一位有着卓越诗歌鉴赏眼光的学者型编辑。
1988年9月,海子还从《十月》杂志获得了一个特别荣耀,他的《农耕之眼》,荣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而在此之前的1986年,海子的诗歌还曾有过两次获奖纪录。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奖项,是北京大学第一届学生艺术节颁发的“五四文学大奖诗歌奖”。
综合以上信息看,此时的海子应该是一位具有相应知名度的诗人了,但诗歌界于此所能看到的,仍是一个局部的海子,一位尚不足以让人刮目相看的诗人。
1989年,海子在临终前的遗书中特别强调,将他的遗作交骆一禾整理。如果没有骆一禾接手这一托付,对其庞大芜杂的遗作进行归整与诠释,继而在骆一禾自己不久离世之后,又由他与海子共同的朋友西川,最终完成了《海子诗全编》的编辑,由此还原出海子完整的天才诗人形象,那么,我们通过他发表的零散作品所能看到的,只会是一个面孔模糊的海子。
出版时间: 2020-12
4
1990年11月,海子的长诗单行本《土地》,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的诗集,第一次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出版的,还有骆一禾的长诗单行本《世界的血》。《土地》是骆一禾生前对海子遗作整理的第一个结果,并由他联系出版社又筹集相应的资金,才促成了此事。但按照当时的出版常规,诗集出版后还需要作者自己包销一部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插曲:有一天,当时同在青海生活的昌耀专门前来找我,说骆一禾的夫人张玞,寄来了骆一禾与海子新出版的诗集,问我能否帮忙推销。这是昌耀最不擅长,又做得极为尽心尽力的一件事。昌耀与骆一禾情感深厚,与海子却从无交往。此后,我和青海一些诗人手中的这两部诗集,都是经过昌耀之手这样得来的。
《土地》是我所读到的,海子第一部完整的长诗。虽然此前我在北京的同人刊物《幸存者》上,读到过《土地》的节选《饥饿仪式在本世纪》,但只有完整地读过这部长诗之后,我才知道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大地的泪水汇集一处 迅即干涸
他的天才也会异常短暂 似乎没有存在
这一点点可怜的命运和血是谁赋予?
似乎实体在前进时手里拿着的是他的斧子
……
一把歌唱的斧子 荷马啊
黄昏不会从你开始 也不会到我结束
半是希望半是恐惧 面临覆灭的大地众神请注目
荷马在前 在他后面我也盲目 紧跟着那盲目的荷马
这是这部长诗的结尾部分。前一段中诸如“他的天才也会异常短暂 似乎没有存在”这一对于自己近乎死亡前的预言,实在让人心惊;后一段中不惜以赴死的激烈,去追随荷马的宏大诗歌抱负,更是让人震撼。
多年后我书写的《海子评传》首版本,有一个“扑向太阳之豹”的副标题,这个扑向太阳之豹的意象,就是来自这部长诗。
而海子诗歌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纵深部分,就这样逐渐浮出水面。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作者:昌耀 著 燎原 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9-05
5
在《土地》出版后的1994年,也就是海子去世五周年之际,海子在昌平的朋友,此后的著名散文作家苇岸,书写了《怀念海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特意表达了这样两个愿望:“关于海子,我们应该做的还很多,世上应该有一本《海子全集》,应该有一本海子传记……”
关于出版一本《海子全集》的愿望,我想苇岸主要是出于对海子重要性的强调,亦即只有出版一本全集,才能与海子的重要性相匹配。但对于我来说,出版全集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此,因为正是通过他的全集,我才看到了一个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海子。
1997年,由西川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面世。海子诗歌的全貌首次完整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部全集以作品的写作时间为顺序,分三个类型板块来编排。
其一,是海子的短诗,共收入作品242首。虽然此后的研究者,还从海子的油印诗集《小站》等相关资料中,发现了他数十首“轶诗”,但那些基本上都是海子诗歌学徒期的作品,收与不收,都无关宏旨。而这些结集展示的短诗对我一个特别的重要性在于,由于它们是按时间顺序系统性地呈现,且每首作品后面基本上都附有写作时间,因此,海子在不同时段的作品类型及其背后的写作动因,书写这一批诗作时他的人生到底发生了什么,包括他的心理流程、活动轨迹等等,都成了我对他进行深度认知与解读的依据。
其二,是分两个专辑,收入了海子两个系列的长诗。
第一个系列,是1984年至1985年完成的三首长诗:《河流》《传说》《但是水,水》。
第二个系列,是1986年至1988年创作的“太阳七部书”。包括《太阳·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撒》《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弑》《太阳·诗剧》《太阳·弥赛亚》。
海子的长诗在此被分为两个系列来呈现,极为重要。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知道,他的诗歌中存在着一个著名的“太阳七部书”。这个说法来自骆一禾《我考虑真正的史诗》一文。此文写于1984年4月26日,是骆一禾为有待出版的《土地》单行本所写的序言,也是他向世界对于海子长诗的深度阐释。就是在这篇文章中,他列出了海子总名为《太阳》的七部长诗的篇目,并称“我和西川称之为‘太阳七部书’”。但他列出的七部书的篇目,与“全编”中的这个篇目并不相同,其中没有《太阳·大札撒》,却收入了《但是水,水》。而这个“水”的主题,似乎与“河流”更为接近,与“太阳”则相距较远。我在此后的《海子评传》中,把《河流》《传说》《但是水,水》,称为“河流三部曲”,以与其“太阳七部书”对应。
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海子的长诗,并非只是七部,两个系列相加,总共为十部。
此外,出现在“全编”中的《但是水,水》,还有好几个让人意外之处。一是我们原先见到的,发表在《草原》等刊物上的三幕诗剧《遗址》,并非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但是水,水》这部长诗的一个组成部分,亦即它的第一篇章。尤其让我意外的,是在这部长诗接下来的第二、第三、第四篇章之后,还有一个作为结尾的单独一章——以散文体文字呈现的《其他,神秘故事六篇》,篇名分别为《龟王》《木船》《初恋》《诞生》《公鸡》《南方》。这六篇作品中的《初恋》,前边已经提到,它与另外三篇作品,被作为文体上的“短篇小说”,刊发在1987年的《十月》杂志。而这六篇作品的完整版,则被作为“寓言小说”,刊发在1988年四川涪陵文化馆的《巴国文风》。
从“短篇小说”到“寓言小说”再到“神秘故事”,似可说明海子突破文体界限的诡谲创造力,但更让你惊奇的,是《但是水,水》这部长诗体量的宏大与文体构成的复杂。而如果没有这部长诗的全貌呈现,你通过三幕诗剧《遗址》或“寓言小说六篇”所看到的,都仅仅只会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我们此前所看到的海子,大致上都是这种冰山之一角。
“全编”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海子的“文论”,更准确地说,是海子的“诗学文论”。
这些文论共八篇,前五篇诸如《寻找对实体的接触》《源头和鸟》等等,都是围绕“河流三部曲”的理论思考与表达。其余的三篇,是整个文论中的核心部分,其一是海子1986年8月到1987年11月的三篇日记,二是《诗学:一份提纲》,第三是《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这三篇文论,则是围绕“太阳七部书”的激情理论想象与阐述。进一步地说,这八篇文论,是伴随着两个系列的长诗写作,海子在从中国古典文化与民间文化背景,推进至世界经典诗人背景,再推展至宇宙背景中,横无际涯的理论驰骋,以及围绕“七部书”这一太阳的火轴,光焰缤纷地旋转。比如他在《诗学:一份提纲》中,对于他心目中“伟大的诗歌”,这样的描述与举证:
1.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埃及金字塔。
2.公元4世纪—14世纪的敦煌佛教艺术。
3.公元前17世纪—前1世纪的《圣经·旧约》。
4.更古老的无法考察不断丰满的两大印度史诗和《奥义书》。
5.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荷马两大史诗。
6.《古兰经》和波斯的一些长诗汇集。
没错,在海子的眼中,以上的这一切,都是诗歌,而且是“伟大的诗歌”中最高级次的史诗。它们“是人类之心和人类之手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人类的庄严存在,是人类形象与天地并生”,“它们超于母本和父本之上……是伟大诗歌的宇宙性背景”。
这样的诗学文论读下来,你就像遭受了一场思维的血洗,直觉得大汗淋漓,七窍生烟。
因此,我又把这些诗学文论,称为“七部书”之外的第八部。
海子诗全编
作者: 海子 著 西川 编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1997-02
6
1996年底的一个夜晚,已从青海调至山东威海多年的我,接到北京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在通报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并稍事寒暄后,对方便径直问我,是否愿意写一本海子传?而他之所以找我来干这件事,就是因为他曾读过我几年前的那篇《孪生的麦地之子》,认为我能够、也应该写出这么一本书。
能写出一篇有关海子的文章,就能写出一部海子传吗?我当然不认为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于是当即回绝了对方。继而在大脑中迅速搜寻了一圈后,向他提供了若干人选。这些人选,不但熟悉海子的诗歌,且都与海子有过交往——这也是书写海子传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尽管对方就此又陈述了为什么是我的若干理由,但我一个直觉性的反应是,适合干这件事的人很多,但却不是我。
第二年春季,对方又专程前来威海,继续此事的说服工作。这时,我对他的情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本人姓胡,年龄基本上属于海子的同代人。对于自己的身份,他有一个标准的自我表述:一个漂在京城文化圈的包打听。也许是自己的住所经常更换,所以,他留给我的联系地址,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乐黛云的地址,此后还从这个地址,给我邮寄过数本参考资料。今天再回顾这段往事,一种温暖感油然而生。
但他此时的这个说服工作,在我的感觉中更像是鼓动,或者干脆叫撺掇。因为即便我能写出这部传记,出版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因为此时连海子本人诗集的出版都极端困难,更何况书写他的传记。我向胡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却大大咧咧地一摆手,你管这个干什么,你尽管写你的,写出来后我们再想办法。
谁都不会想到,这事儿居然被胡干成了。1999年春季,胡给我打来电话:从现在开始你就放心地写吧,我已联系好了出版方。接着又让他联系好的出版人——新华社半月谈读书俱乐部兼有图书出版业务的负责人,跟我通了电话。随后我又专程前往北京,与出版者签订了包括书稿篇幅、交稿日期、稿酬计算方式等在内的出版合同。
一个与海子毫无瓜葛,且在京城居无定所的籍籍无名者,就凭着他对海子诗歌的直觉性感受,促成了这件事,可见海子诗歌神奇的感召力,以及京漂者的广大神通。
世上“应该有一本海子传记”,苇岸几年前表达的第二个愿望,就这样出人意料地开始了。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作者: 苇岸;冯秋子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0-10
7
《海子评传》的写作,首先始于前往其故乡的采访。
我们已经知道,海子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公社查湾村。此时,其父亲查振全31岁,母亲操采菊也已29岁。海子的出生对于其父母来说,几近于中年得子。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查家此前还有过两个女儿,却都先后夭折。这种情形按农村人的说法,就是这个孩子命硬,家族中的精气都聚集在其一人身上。海子之后,又有三个弟弟相继出生。
海子的命硬吗?少年时代的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孩子,但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早慧的迹象。比如他上学之前就已跟着母亲识字,年仅五岁就开始上学,小学期间又因成绩优异跳了一级。而给乡亲们以深刻记忆的,则是他五岁之时在人山人海的高河公社大舞台上,一次惊人的表现。此时是1969年,高河公社举办了一次毛主席语录背诵大赛,参赛者都是十里八村举荐的顶尖选手,且在比赛中都有精彩表现。但当主持人报了查湾查海生的名字,却不见舞台上有人出现,就在大家正在疑惑之时,却只见原本就站在舞台上的那个小男孩,开始了背诵,最终在众人类似于喝彩的加油声中,接连背诵了48条语录。
《海子评传》(第五版)书籍设计展开图
以上的这些信息似乎都可以说明,海子何以会在15岁的年龄上,以安庆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
而故乡之于此后的海子,则有两个深刻的心灵烙印。其一是土地的概念,是农耕生态系统中一正一反的两个元素:一方面,是朴素温馨的乡村及其农业风景;另一方面,是空虚寒冷的乡村及其让他刻骨铭心的贫穷与饥饿。“饥饿 胃上这常醉的酒桶/饥饿 我摇动木柄 花蛾子白雪落在桶中”,这是海子在《土地》中的诗句。而他笔下的饥饿与胃,也是当代诗歌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语词。并且,它更成了海子长诗写作的内在动力。
故乡之于海子的第二个心灵烙印,就是河流的概念。著名的长江以及皖河,便分别贴着安庆城与怀宁县城石牌镇一路浩荡。这也是海子第一个系列长诗“河流三部曲”的起点和源头。
(未完)
自带系统的河流作者:燎原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2-12
(本文原题为:海子纪念小辑 | 燎原:诗歌,作为提携人类上升的力量,选自微信公众号:十月杂志,原载于《十月》2024年第2期)
《海子评传》(第五版),将海子一生的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精神场域中来观察和考量,既对海子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又对海子的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重新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读者正确了解诗人海子有独特的价值。本书是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的最新修订版。作者根据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的作品及其经历,将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时代场景中来观察和考量,对海子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勾勒出这位当代传奇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子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做了深入分析,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诗人海子。全书语言激扬,感情丰沛,对诗人海子的赞誉溢于言表,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传记作品。
著名诗歌评论家燎原《昌耀评传(第三版)》为已故著名诗人昌耀的评述传记。该书以时代风云和青海地理山河为背景,综合昌耀生前所提供的家世文书、重要信件、手稿资料,及其与本人交往的丰富信息,还原了昌耀传奇性的一生。第三版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昌耀在河北荣军学校从事诗歌创作伊始,与河北省文联及《河北文艺》的来往信息等新的资料,以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亲历的现场信息、史论结合的学术视野、知人论事式的深度评述,展示了诗人昌耀最终命运走向的端倪。本书选录的昌耀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生动可感,不仅深刻揭示出诗人昌耀独特的禀赋,还勾勒出诗人昌耀作为当代中国一位少有的大诗人,虽历经太多孤寂和苦难,灵魂中却充满爱和良知的令人感喟的一生。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作者:海子 著 燎原 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18-04
海子是我国现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本书由诗歌评论家、《海子评传》的作者燎原教授严谨遴选,分为短诗、长诗、文论三大板块。短诗中遴选了海子诗文中最为闪耀的141首,包括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亚洲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四姐妹》《祖国(或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日记》等;长诗中遴选了《河流》《传说》《太阳•土地篇》《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弑》5首,其他2首《但是水、水》《太阳•弥赛亚》做了保留框架和精华的节选;文论中遴选了最有代表性的8篇文章,包括那篇著名的《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本书力图通过海子在这三大板块中的代表作品,呈现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纯粹的海子。
出版时间: 2020-12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全书分为七辑。第一辑选取了59首短篇诗作;第二辑挑选了14首中篇诗作;第三辑选取了9首“祭祀”系列诗作;第四辑为其长诗《世界的血》;第五辑的6篇文章,为骆一禾历年撰写的诗论和创作论;第六辑展示其作为诗歌评论家的一面,主要选取骆一禾论昌耀的一篇长文和关于海子的几篇文章;第七辑则选取了骆一禾与爱人以及友人的部分书信。这七辑内容看似相互独立,却彼此相关,向读者呈现一个更真实立体的诗人形象,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其当时所处时代的文艺创作思潮。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作者:昌耀 著;燎原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是昌耀作品的一部经典性选本。选本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并简化为两大板块,第一编为诗文板块,包括诗歌和散文体作品;第二编为理论板块,包括谈论诗歌的文章和创作访谈。旨在保持其一生创作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整个作品的精选以压缩篇幅总量,来凸显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与外围作品,进而勾勒出诗人精神艺术世界的复杂演化过程和逻辑关系,以便读者抓住要领,径直进入其腹地。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昌耀生前即被称作中国新诗运动史上的大诗人,相信通过这个选本,这位博大、神秘、苍茫,由我们这个民族多难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血脉、道德力量、山河魂气所造就的大诗人,会更为清晰地向我们走来。
自带系统的河流作者:燎原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2-12
《自带系统的河流》是诗歌批评家燎原数十年潜心之作,是燎原谈论新世纪诗歌的文集,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诗坛不同阶段的倾向性问题和现象,都给予富有个性、独到而“自带系统”的评述和解读。本书既有对诗坛现状的考察、群体形态的描述——从朦胧诗到先锋派等,皆有洞见;也有诗人个案的研究和剖析,尤其对昌耀和海子的评论,亦体现出作者独到的眼光,从而得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成系统的诗歌样态的诗学和美学结论。本书选取了新世纪以来作者发表在《诗刊》等文学学术报刊上的50多篇文章,以不同时段的综合评论和个体分析为主,兼及主题访谈等类型,揭示了当下诗歌生成的来龙去脉和其自带系统的传承,指出新诗的灵魂就在于它有一个始终敞开的端口,并生气勃勃、不断变革……
燎原,生于1956年,本名唐燎原。当代诗歌批评家,威海职业学院教授。著有中国西部诗歌专论《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诗集《高大陆》,批评随笔集《地图与背景》,以及《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主编《二十一世纪十年中国独立诗人诗选》《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等。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纯粹赠书
本周获赠名单
根据纯粹赠阅活动规则,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本周纯粹君选出了以下读者,每人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精品图书一册。
请以上截图中的小伙伴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您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并提出希望获赠书名(纯粹Pura出版书目)。若所提示书目超出赠阅范围,我们将进一步沟通择优赠阅。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视为弃权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赠书规则更新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
3.邀请朋友为您在公众号下方的留言点赞,我们每周将选取留言点赞靠前的书友;我们将根据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截图,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转发质量和留言点赞数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4.扫码加入下方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加码获赠图书规则;(邀请朋友进群,以及群内互动,也可获赠图书哟)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丨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丨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丨朱迪斯·世界的重量丨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丨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丨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丨汉声·松阳传家丨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丨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丨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丨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丨张宗子·时光的忧伤丨秀陶·树的轮回丨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丨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丨胡弦·风的嘴唇丨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丨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丨李季·顺天游丨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丨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丨黄梵·意象的帝国丨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丨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丨“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新九叶集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夏维东·上古迷思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巨兽丨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丨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丨盗贼之家丨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