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边炉2021文章总目录
发布时间:2021-01-08
受访:张宇星、韩晶、梁道泓;采访:钟刚;编辑:田露思
“废墟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是“设计时间”和“设计自然”。
发布时间:2021-01-10
受访:毛焰;采访及编辑:蓦然
发布时间:2021-01-26
受访: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钟刚
艺术本来就狭隘和势利,总是追着世俗的成功和跟风的价值走。
发布时间:2021-03-04
受访:冯晖;采访及编辑:林半塘
找寻地方精神当中的那股“劲儿”。
发布时间:2021-03-24
受访:陈淑瑜;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也许我们可以从“紧张活泼”里找到一些新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4-15
受访:周榕;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有更多选择的城市才是更好的城市。
发布时间:2021-06-03
受访:陶寒辰;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们更像是艺术家,在自己的态度立场上进行展示。
发布时间:2021-06-06
受访:王尤;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不同的观众挖到不同的深度,所能品尝到的味道也有所不同。
发布时间:2021-06-07
受访:王澈;采访及编辑:林半塘
人并非万物的尺度。
发布时间:2021-07-19
受访:左靖;采访:林半塘;编辑:黄紫枫
究其本质,对长效设计的倡导与实践是一种社会设计。
发布时间:2021-11-22
受访:钟维兴;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
只把摄影作为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时,他们就解放了。
发布时间:2021-12-10
受访:孙莉;采访及编辑:蓦然
做美术馆要打破妄念。
发布时间:2021-12-27
受访:费俊;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发布时间:2021-01-16
整理、编辑:田露思
活,做,思。
发布时间:2021-01-20
受访:杨勇;采访:钟刚;编辑:钟刚、田露思
在欢乐港湾做的这场公共艺术计划,就像一场未知的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1-02-13
受访:崔灿灿;采访:钟刚;编辑:田露思
我做展览的这些年里,沮丧、愤怒和无奈是常态。
发布时间:2021-03-01
受访:冯博一 ;采访及编辑:钟刚
整体的悲观。
发布时间:2021-06-25
受访:田萌;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做一些和资本景观不一样的工作。
发布时间:2021-07-11
受访:冯博一 、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钟刚
干扰、反思和刹车式的提示。
发布时间:2021-07-15
受访:傅中望;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我们这代人,都带着一份深深的迫切感。
发布时间:2021-07-31
受访:崔灿灿;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动物一样沉闷,上来就是一口。
发布时间:2021-09-10
受访:毛文采;采访及编辑:蓦然
先做好另一个十年,我们再看。
发布时间:2021-10-12
采访:卢川;编辑:卢川、劳秀汶
冯博一+冯峰+崔灿灿。
发布时间:2021-10-13
受访: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白菜雕花,见招拆招。
发布时间:2021-12-18
受访:冯博一;采访及编辑:钟刚
重新打回游击,也是一件带劲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1-12-29
受访:刘晓都、崔灿灿;采访及编辑:钟刚、黄紫枫
刘晓都和崔灿灿的跨界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04
撰文:林半塘
光影艺术季是对城市空间价值的针灸、激发与深度挖掘。
发布时间:2021-03-28
撰文:王姝曼
从一次无序参与的事件谈起。
发布时间:2021-05-02
撰文:黄紫枫
艺术家丰富、细腻的表达都被尴尬地悬置了。
发布时间:2021-05-31
撰文:马玲玲
“水体”在幽深的概念之外又得到了何种拓展、补充、丰富、反驳和修订?
发布时间:2021-07-25
撰文:林半塘
成就一个美术馆的关键,一定是观众和他们所在的社群。
发布时间:2021-11-15
撰文:钟刚
艺术城市的样板。
发布时间:2021-11-17
撰文:钟刚
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独立的观察和坚定的价值观。
专题
发布时间:2021-03-03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张芸、袁嘉敏、刘婷、L、匿名、xiaoxiao、金丹、Rheassss
一些不必回避的“忌讳”。
发布时间:2021-03-09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蔡影茜、邓春儒、戴岱、段煜婷、方立华、樊林、郭赟、胡斌、胡霁文、黄立言、贾立巍、梁道泓、李凤、吕华、吕红荣、李燎、李乐、梁铨、刘羽、李耀、秦晋、秦岫、全荣花、孙犁、沈丕基、沈少民、孙晓枫、seeyoutomorrow、苏芷庭、薛峰、徐乔斯、徐文、薛扬、银坎保、仰霖、杨青、杨勇、姚志燕、周赫、子静、周力、赵蓉、张宇星
得与失,进与退。
发布时间:2021-03-14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蔡丽媛、陈蕾蕾、程新皓、陈萧伊、冯立、何利平、胡燕子、焦兴涛、罗菲、蓝庆伟、李杰、骆莉、吕澎、李勇政、倪昆、田萌、童文敏、王俊、尹韵雅、张海超、张晋、周强、张晓、张小涛、张钊瀛
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1-03-19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布达、卞卡、包一峰、陈娅、丁世伟、芬雷、管怀宾、顾青、高世强、顾铮、胡介鸣、蒋斐然、计文于、金怡、拉黑、刘建华、李计亮、吕美仪、梁庆、李青、李舜、刘畑、马玲玲、卖糖君、毛文采、倪梁、鸟头、苏菲、石青、邵文欢、宋振熙、汤南南、汪斌、王犁、王丽云、王亚敏、王轶庶、王子月、徐泊、项苙苹、许潇笑、言由、应歆珣、左靖、钟乐星、周蒙、赵谦
坚持与提升。
发布时间:2021-05-03
策划及编辑:钟刚
受访:段煜婷、颜长江、海杰、曾翰、吴毅强
摄影的尴尬。
发布时间:2021-06-16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受访:陈东、方立华、黄扬、刘羽、李婷婷、全荣花、薛峰、杨勇
躁动深圳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1-08-11
策划及编辑:钟刚
受访:陈旻、钟维兴、海杰、高初、吴毅强
总有人坚持在那里,甚至过度燃烧自己。
发布时间:2021-10-01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陈颖
受访:冯志锋、高少康、琚宾、匿名、苏阳、小静、杨锋、周力、晓昱
继续一起烧开水。
发布时间:2021-11-10
受访:高少康、韩家英、刘珩、刘晓都、薛峰、张宇星、张之杨 ;采访及编辑:钟刚、黄紫枫、劳秀汶、张悦佳
既有疾速的行进,又有漫步的散淡,躁动之间见深沉。
发布时间:2021-11-12
受访:王晓松、姜竹松、王晓东、陈平;采访及编辑:劳秀汶
苏州园林的精神内涵,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抵抗。
发布时间:2021-11-19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张梓华
受访:梁铨、周力、李景湖、明天见、啾小组、薛峰
窗,终于回归到了它基本的功能和属性。
发布时间:2021-12-10
受访:蔡丽媛、余童、高文谦、罗文涛;采访及编辑:蓦然
只有切身处地地关注这片土地,才是最重要的。
策划
发布时间:2021-06-20
与谈人:李耀、李燎、郭赟、徐乔斯、陈佳颖、蒋国远
整理、编辑:田露思
南方的源流,动能与宣言。
发布时间:2021-10-09
与谈人:郑达、蔡凯、邓碧文、冯原、01小组(梁链喜、陈荣彬)、冯晓峰、劳大伦、罗峣岚、屏幕间、谭景聪、袁鹏博、郑龙一海
整理、编辑:黄紫枫
地方就像是一个培养皿。
发布时间:2021-10-11
与谈人(按发言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王澈、胡尹萍、蔡丽媛、邓春儒&王亭、卢杨丽、张晓飞、沈少民
整理、编辑:吴予捷
介入和活化,激发喜悦和改变。
发布时间:2021-11-18
与谈人:渠岩、吴重庆、庞伟、邓春儒+王亭
整理、编辑:劳秀汶
现在走在大街上,随便碰见五个人,就有三个在做乡建。
发布时间:2021-11-21
与谈人:王浩锋、陈曦、周实、谢琼枝、李耀
整理、编辑:张悦佳
乡村社会需要公共空间的“缝合”。
发布时间:2021-04-06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徐志君;编辑:黄紫枫、李超群
试着呈现艺术“变量”,帮助纪录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发生变化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1-04-07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高初;编辑:黄紫枫
档案工作的方向感往往比知识生产的方向来得更直接,因为它会把你带去真正值得做的问题上。
发布时间:2021-04-08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翁子健;编辑:田露思
档案工作需要“历史的距离”。
发布时间:2021-04-09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李杰;编辑:黄紫枫、曾一珏(实习生)
艺术和社会之间需要一个破冰点。
发布时间:2021-04-10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于渺;编辑:黄紫枫
不仅仅是获得历史感知的媒介,往往也是反思当下的入口。
发布时间:2021-10-02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刘晓都;编辑:李超群、黄紫枫
一个好用的美术馆是不是就能产生最好的艺术展览?一个不好用的空间是不是就做不成一个好展览?
发布时间:2021-10-03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田霏宇;编辑:陈颖、黄紫枫
有机会,有空间和地方的话,凭什么不多做一些?
发布时间:2021-10-04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孙莉;编辑:李超群、黄紫枫
A4美术馆的空间连接、复合和转化。
发布时间:2021-10-06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段煜婷;编辑:黄紫枫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本身打破摄影既有的藩篱,和社会、和世界发生更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07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赵趄;编辑:黄紫枫
对美术馆来说,未来就是多样性的变化。
责任、敬畏和使命感,会给美术馆生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驻地
发布时间:2021-03-18
牧云37°公共艺术驻地 | 整理、编辑:田露思
14则艺术驻地创作谈。
发布时间:2021-04-01
庖丁解味(顺德华侨城青云文社研究所+方志小说)| 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如同一次一口气的深潜只能捡回来一样东西,决定要做得快,同时保持意识清醒。
发布时间:2021-06-02
燕玲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 | 整理、编辑:田露思、曾一珏
标准化的描述遮蔽了值得探讨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行走、调研和对话。
发布时间:2021-06-02
燕玲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 | 受访:王绍恒;采访及编辑:钟刚
在“世界工厂”标签之外,东莞需要有更多的叙述肌理。
发布时间:2021-06-0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项目 | 受访:易连;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一直想让构成作品的材料成为张力本身,而不是落入某种确切材料的细枝末节中做文章。
发布时间:2021-07-30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项目 | 受访:Play Under(彭可+赵谦);采访及编辑:黄紫枫、吴予捷
建立规则,执行它们,与它们游戏的同时也打破它们,似乎就是Play Under在做的事情。
做书
发布时间:2021-05-20
撰文:打边炉
做zine,是我们理解中文字可以被留存、被翻阅、被珍视的一条路径。
发布时间:2021-06-22
撰文:钟刚
这13本书,是打边炉的一个新的开端。
ARTDBL Zine Vol.01-14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主编:钟刚;责任编辑:黄紫枫;校对:黄紫枫、田露思;装帧设计:刘伊芬
ARTDBL Zine 是打边炉于2021年推出的全新自出版系列,将过往发表在打边炉上的文章重新整理、编辑,并印刷成小册子。第一批 zine 中选择了12+1篇文章,12篇文章涵盖了打边炉过去从对话延伸至文本的不同实践面貌,“1”则是把打边炉过去发表的与黄小鹏有关的文章,结集印制,以致纪念。
当代艺术的属性带着很大的竞技成分,每个艺术家身上都别着一把 “ 枪”,看谁拔枪快,谁射得更准,彼此之间亦敌亦友。当然肯定人人都希望能做出伟大的作品,我不回避的,这是我很诚实的想法。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主编:钟刚;编辑:黄紫枫;校对:骆思颖;设计:何翩翩、麦石
《深圳眩晕》是打边炉的首本文集,打边炉自二〇一五年三月在深圳创立后,就持续不断地通过演讲、论坛、采访的方式提取这个阶段的深圳艺术发展和演化的凝结物,并通过文本的组织和传播,形成了这本书中的所有文章,最终在这个生态的支持下,完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深圳眩晕》首次印刷后于2019年售罄,2021年9月加印,再次入市。
产品
打边炉手袋
设计团队:hesign (杭州+柏林);材质:Tyvek;印刷:片张胶印;尺寸:380x450mm;重量:0.05kg
这个可以阅读的袋子,由hesign操刀设计,精选打边炉过往十二篇文章直接印上袋身,希望它们可以随着拎包人去到不同的地方,带着打边炉跳脱出手机屏幕的框限,成为街道图景的一部分。每个袋子会附带一本zine《伏笔》,文章内容是我们和袋子的设计师何见平的对话,何老师谈了他对打边炉工作的理解,如何在袋子的设计中将打边炉的工作视觉化,并照顾到袋子每个最基础的细节,如同这个袋子的“说明书”一般,使用者哪天对袋子背后的构思产生好奇心时,便可以随手拿起翻一翻。
发布时间:2021-07-14
受访:何见平;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伏笔和破译。
策展
发布时间:2021-12-19
撰文:钟刚
一次速度的实验。
发布时间:2021-12-20
受访:厉槟源;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自在就行了,不要奢望自由啦。
发布时间:2021-12-21
受访:冯立;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黄紫枫
也许有一天它突然死掉,我是会开心的。
发布时间:2021-12-22
受访:胡介鸣;采访:钟刚;编辑:骆思颖、黄紫枫
影响力衰退之后,真正的地方特质会呈现出来。
发布时间:2021-12-23
受访:王鲁炎;采访及编辑:蓦然、黄紫枫
悖论使任何观察角度都陷入否定之否定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1-12-28
策划:打边炉
参与人:btr 、蔡奇真、陈定方、程大鹏、程新皓 、大门(章翔鸥)、邓春儒 、费俊 、冯果川 、葛宇路、谷腾、郭爽、何柳、何伊宁、洪沁、胡宇轩+彭嫣菡、黄立言、黄咏瑶、蒋子祺、拉黑、郦亭亭、李舜、李勇政、李云鹤、梁铨、梁晓晴、林铮、刘亦嫄、刘治治 、刘卓泉、陆冉、吕德安、罗菲、马玉江、蒲英玮、任倢、任薪羽、阮一家、孙大棠、汤南南、王超、王子耕、吴林寿+汤子昱、吴思阳、吴颖华、武毅、肖毅强、薛峰、杨灿、杨国辛、杨欣嘉、易连、银坎保、尹韵雅、于瀛、袁长庚、臧峰、张辽源、张献、张晓、赵尔东、赵梦莎、周蒙、周啸虎、朱荣远、祖宇
发布时间:2021-12-30
受访:李文海;采访及编辑:劳秀汶
速度与阻力,是停留,还是快速通过,由空间形态的塑造达成。
编读往来
打边炉在“假杂志艺术书节2021开春书会”
演讲主题:《反着做:打边炉的编辑方针与行动计划》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03-21
地点:宁波假杂志图书馆
打边炉的媒体工作,是基于自身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而言,也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逆反和试验。
时间:2021-05-21——2021-05-23
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打边炉带着新出版的“ARTDBL Zine”系列参加野餐艺术节,并带去了首场关于“ARTDBL Zine”的分享会。
演讲主题:《打边炉为什么要做zine?》
演讲人:黄紫枫
时间:2021-05-23
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我们做zine,是希望给读者,给我们自己创造一个体会文本的场景——在闲散、轻松的翻阅间,收获一些意外,或许是瞬间惊喜,又或许是刹那过后的长久回味。
时间:2021-09-10——2021-09-12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打边炉首次以机构身份参加艺术博览会,并以抽象的”窗“为空间展位展示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形成的物质化工作成果。
主办:打边炉
主持:苏芷婷
与谈人:朱荣远、周力、薛峰、李霞、钟刚
时间:2021-09-11
地点:艺术深圳论坛区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这个背景和动能。深圳的当代艺术呈现出勃兴之势,就离不开深圳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和文化需求,当我们讨论深圳当代艺术时,非常有必要从艺术的语境下暂时抽离,面对更为开阔的城市文化的特征以及其中所孕育的可能性,予以挖掘、激活和发展。
本次论坛就基于这个背景展开,从深圳城市文化的潜能与艺术的变局展开探讨,议题如下:如何看待深圳当代艺术当前的发展态势,其中有哪些潜能还有待开发?如果说“深圳艺术之变”来描述当下,那么其中的“变”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需要警惕的问题?
时间:2021-09-23——2021-09-26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秋意凉风时,我们带着打边炉近期所有出版物和周边产品,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和大家一起打书钉!
时间:2021-10-21——2021-10-24
地点:上海艺仓美术馆
打边炉秋游去上海,首次参加abC艺术书展。
论坛主题:《自转的星球:地方工作的密林与小径》
主持:赵梦莎
与谈人:btr、陈韵、周安迪、钟刚
时间:2021-10-22
地点:上海艺仓美术馆
书展期间,我们和打边炉在上海的朋友们(btr、陈韵、周安迪),和大家一起在“花园”中以“自转的星球:地方工作的密林与小径”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对话。我们关注着那些在持续行动中另辟小径、在时间的浪击中自生一片坚固密林的同行者们。
打边炉在“SeP上海”
演讲主题:《漫步与重复:在时间中做工的媒体实践》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10-23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550号八号桥三期6101室Special edition Project(SeP)上海空间
过去这几年,打边炉就是用一些笨拙的技术,在时间当中做一些土方挖掘的事情,不断重复,毫无新意可言。但就是这种在一方田地上的一以贯之、将错就错的工作,呈现出了一些行动的形状以及对自身行动的反观和思考。
时间:2021-11-26——2021-11-28
地点:深圳G&G创意园区
“不熟艺术书展2021·深圳”是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场艺术书展,打边炉受邀参展。
演讲主题:《躺平打鸡血:打边炉的有机农式编辑工作》
演讲人:黄紫枫
时间:2021-11-26——2021-11-28
地点:深圳G&G创意园区
在打边炉的“鸡血式”工作,时常是以一种“躺平”的态度去应对具体的“做”。躺平是对结果导向论的反抗,放弃创造转向挖井,带着“洒水”“松土”“摘藕尖”的有机农式编辑方针,最终在高强度工作运转中,找到个体行动的意义。
打边炉在第二届下榻艺术节
演讲主题:《画地为牢》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12-04
地点: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新艺术楼
作为一个艺术媒体,《打边炉》的工作试图逆向而行,坚持“立足地方、独立发声”的编辑方针,进行与这个时代反向的媒体实践,挖掘单行道当中的歧路与密林,并在有限的工作范围当中,画地为牢,持续工作,在重复当中为时间做工。
打边炉在“BOOKED:2021香港艺术书展”
时间:2021-12-16——2021-12-19
地点: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
打边炉的出版物由“岛聚”代售,现场图书全部售罄。
打边炉在“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
时间:2021-12-26——2022-2-20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打边炉的出版物在展览的第三个单元“艺术群落、组织与计划”当中展出。创立于2017年的打边炉,是现场最年轻的参展机构。
媒体关注
发布时间:2021-07-30
打边炉接受艺术播客“艺术有读”的邀请,和胡湖进行了一场对话。胡湖的提问构成了对我们工作的观察和评论。
发布时间:2021-05-15
摒除花哨与多余,通过对细节的拿捏,建构空间的质感。
ArchDaily | 打边炉编辑部/大星吉子设计
发布时间:2021-05-17
“望向窗外”的想法,一直贯穿于设计和实施落地的过程之中。
扫码查看
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 | 钟刚:在时空漫步中做小且有力的媒体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06
我们对待一个媒体的态度,就像对待家里阳台上的一个盆栽,每天洒水,一直重复,不要放弃。
扫码查看
发布时间:2021-12-04
做展览和做采编,都面临着如何去做选择,以及如何将“选择”转化为一个结构关系。展览最终表现为一个空间的结构,文章则表现为一个文本结构,而编织这个结构的活儿,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编辑工作。
发布时间:2021-12-17
今天艺术媒体的工作如何切实生效,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儿童
发布时间:2021-01-24
受访:方立华;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美术馆要与儿童建立持续而深入的连接。
发布时间:2021-01-25
受访:姚志燕、王纯;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来自艺术课堂的12条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24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受访:李杰、陈蕾蕾、王思思、黄雅晨、哈西月、刘阳、刘林娴、李耀
为有更多可能性的儿童去刺破曾经的“皇帝的新装”。
发布时间2021-09-01
受访:程基伟;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用眼睛看到的,肯定比屏幕看到的更真实。
发布时间:2021-10-08
演讲:李杰;整理、编辑:劳秀汶
共同的成长,比所谓帮助孩子,或是给予他们什么,更为重要。
发布时间:2021-10-09
演讲:杜梁;整理、编辑:劳秀汶
艺术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都在。
发布时间:2021-10-10
演讲:王柯;整理、编辑:劳秀汶
一般有艺术思维的人都会比较开心,人生的视野也会开阔起来。
发布时间:2021-10-11
演讲:唐烨;整理、编辑:劳秀汶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唯一的存在。
发布时间:2021-10-12
演讲:杨小彦;整理、编辑:骆思颖
其实不是在教儿童画画,而是通过一种有创意性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创意精神。
发布时间:2021-10-13
演讲:汪丹青;整理、编辑:劳秀汶、吴碧芳
从孩子本身出发去做工作坊,孩子给我们的惊喜是超乎想象的。
艺术家的建议 | 王璜生:孩子学艺术,应该努力成为“大写的人”
发布时间:2021-10-29
受访:王璜生;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
一个小孩的成长,周边的朋友很重要,比老师都重要。
发布时间:2021-11-13
受访:胡斐、黄骥、刘庆元、刘亚兰、王沁雪、徐敏;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培养“当地人”。
发布时间:2021-12-01
受访:施勇;采访:劳秀汶;编辑:劳秀汶、张悦佳
扯得越紧,她可能越想要飞得更远,还是要常常松一松。
发布时间:2021-12-17
受访:宋冬;采访:钟刚、劳秀汶;编辑:劳秀汶、张悦佳
孩子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成长的,不要害怕烦琐,也不要害怕犯错。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artdbl.com,微信:artdbl2017,电话:0755-865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