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奢望,不幻想:被遗忘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

傅国涌 槛外记 2023-11-30

“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这是现在办企业的人中很流行的一句话。胡雪岩为什么如此走红?自然是因为胡有着“利用官府资源的能力,与社会各层面斡旋的能力,资本运营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从体制内寻求创业资源,有助于迅速聚集财富。
但胡氏没有投资新式企业,没有在改良工艺、提高品质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所以,他算不上企业家,只是一个流通领域的商人。
中国企业家真正的根、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刘鸿生、卢作孚等人,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

▌近代企业家的五个来源
中国的近代企业家群体大致有五种不同类型,也就是五个来源:
一是绅商型,以张謇为代表,一般拥有科举功名和官场背景,属于地方头面士绅,所以张謇把大生纱厂的性质定为“绅领商办”,以区别于“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是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
第一代绅商型企业家包括同属“状元办厂”的江苏人陆润庠,安徽人周学熙、孙家鼐、孙多森,以及浙江人严信厚、严子均父子等。

▲张謇
二是商人型,以荣氏兄弟为代表,他们从做钱庄学徒到自己开钱庄,在办厂之前只有纯粹的商人身份。叶澄衷、鲍咸昌、宋炜臣、曾铸等都属于此类,“五金王”叶澄衷,商务印书馆创始人鲍咸昌、夏瑞芳,也和荣氏兄弟一样,在上海做学徒出身。
三是买办型,以早期的朱葆三、虞洽卿和后来的刘鸿生为代表,他们虽然都是买办出身,但在掘得第一桶金并完成原始积累以后,就开始投资办企业,完成身份的转换。“买办”说到底是一个中性词,类似今天外资企业的高级白领或金领,并不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政治符咒。
这一类型的早期代表还包括朱志尧、王一亭、徐润等人。经济史学者严中平在《中国棉纺织史稿》中说:“买办不但拥有创办现代工厂所必需的大量资金,并且拥有创办现代工厂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洋务’知识,而这却是一切官僚、地主、高利贷者等土财主纵使花费巨额资金也无从购买的。”
四是侨商型,就是回母土创业的海外华侨,包括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张振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永安公司的郭乐、郭泉兄弟,以及先施公司的马应彪等人。
五是知识型,代表人物有范旭东、穆藕初、卢作孚,以及陈光甫、周作民这样的银行家,他们或是留学美、日的“海归”,或自学起家,共同之处就是创业之前没有官场背景,没有从商经历,没有雄厚资本,但他们有见地、有魄力、有能力,他们的企业不是家族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
在近代企业家阶层中,他们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从来没有把利润最大化看作第一追求,而有着更高的目标,他们中许多人甚至算不上是资本家。
▲卢作孚

▌何为真正的企业家?
荣德生在七十三岁时说过一番话:
“回想四十五年前,筚路蓝缕,创业伊始,由小做大,以至今日,自思亦甚可笑。有此成就,殊出意外,深愧既非实学,又无财力,事业但凭诚心,稳步前进,虽屡遭困厄艰难,均想尽方法应付,终告化险为夷。”
荣氏兄弟既无显赫家世,又无科举功名,更无雄厚资本,先天条件并无优势,外在的环境因素则与同时代人一致。荣德生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概括为“勤”“俭”二字,他喜欢说“勤劳耐苦”,1919年还亲自给无锡公益工商中学题写“和平耐劳”的校训。
我觉得,还应该加上“识”“能”“德”这几个字,如果没有过人的见识、相当的管理能力,以及对兴学等公益事业的热诚,很难想象他们能成为那个时代享有盛誉的企业巨子。
我很赞同有人已指出的“天道酬德”这个说法,成功背后一定有相通的因素,包括天道酬勤、天道酬俭与天道酬德。如果不是这样,则一定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荣氏兄弟和刘鸿生既是企业家,也是资本家,他们拥有巨额个人财富,在自己创办的大多数企业中享有控股权。但企业家并不等同于资本家,包括张謇、范旭东、穆藕初、卢作孚,他们自身都不是资本家,也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企业创办人。
他们和自己的企业血脉相连,是企业的灵魂、核心、精神领袖,甚至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他们给企业提供的是头脑,是动力,企业已与他们的生命合为一体。

▲荣氏兄弟
何谓企业家?从张謇到卢作孚,我们可以给企业家这个特定角色一个清晰的定位。
企业家与资本家不同,与富人、有钱人也不同。1946年,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称誉的荣德生在上海被绑票,绑匪开价勒索百万美元,他说自己是事业家,而非资本家,因为自己的钱全投资在事业上面,而资本家可以将钱放在家里,不信的话尽管去调查。
绑匪把价码降到了五十万美元,他也没有打算给,在立下的四条遗嘱中说道,如果拿出这笔赎金将影响企业生产,宁可牺牲个人来保全事业。这就是企业家与资本家的不同,前者关键时刻看得最重的还是事业。
“企业家”这个概念本身有着特定的内涵,我个人觉得,至少包括四个特征:
一是经济创造力,就是敢于挑战风险、勇于把握新事业机会的创业精神,这是企业家的内在驱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缺少类似的冒险、开拓、创新等因素。
二是价值观。实业救国、工业救国、民生救国、棉铁救国等理念曾风行中国,胡厥文中学毕业就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时,他认为机械是工业之本,选择了机械科。
1918年毕业后,他抱定信念:一不做官,二不从教,终身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企业的凝聚力往往建立在企业家引导的核心价值之上,而非完全依赖外在规章制度的约束。

▲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者:"永久黄"团体
三是社会责任感,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重视社会信誉,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最高选择。“永久黄”团体制定的“四大信条”,以及民生公司在抗日战争中,特别是宜昌大撤退中的巨大牺牲和出色表现,都是最好的证据。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这是张謇的名言。荣德生的座右铭为“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卢作孚信奉的是“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
四是管理制度化,现代企业不是旧式作坊,不是手工生产,而是组织起来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从生产到经营,如果没有制度规范,一切无从谈起。大生纱厂创办之前,张謇即手订《厂约》和一系列章程,早期得到较好的执行。
穆藕初率先引入美国最新的科学管理法,并使之本土化。各企业先后引入以严格核算为基础的理性化簿记制度,包括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他们相信专家的作用,对新机器、新技术、新人才具有相当的认识,以工程师制代替了最初的工头制。
尽管他们的企业管理上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抗战之前,荣氏企业、刘鸿生的一系列企业、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范旭东的“永久黄”团体等,都已经走向制度化。
上述四个特征缺一不可,成为衡量企业家的基本要件,共同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家精神。对于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来说,这种精神要比一切计算更具有根本性。荣德生在他哥哥荣宗敬六十虚岁生日时说,精神才是立业之本,家兄一生事业靠的就是充实的精神。这个“精神”无疑就是企业家精神。

▲穆藕初

▌重温企业家的本土传统
从张謇到卢作孚,他们经办的企业已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通过取名即可看出一些端倪:“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茂新”“福新”“申新”都有一个“新”字,“民生”本身就是宗旨,胡厥文办机器厂叫“新民”,“久大”“永利”“德大”“厚生”“大中华”……也都寄托了创办人的怀抱。
再看商标。大生的“魁星”“寿星”等棉纱,荣氏企业中“兵船”面粉、“人钟”等棉纱,德大的“宝塔”棉纱,久大的“海王星”精盐,永利的“红三角”纯碱,大中华的“美丽”火柴,唐山启新的“马”牌水泥,华商上海水泥公司的“象”牌水泥,章华的“九一八”哔叽细呢,天津东亚公司的“抵羊”(即“抵制洋货”)牌毛线……
都是当年的著名商标,有的曾打入国际市场,风靡一时。大生二厂和三厂同属一个集团,还为相似的商标发生过争执。可以肯定,那个时代站在最前沿领导风气的企业家已具备强烈的商标和品牌意识,把产品的质量和信誉看作企业的第一生命。
二十来岁就做了老板的古耕虞说:“信用是买卖人的无价之宝,是不能以数字来衡量的。”他百分之百地信守合同,一向保持AAA的最佳银行信用评级。这位爱穿中国长袍的“猪鬃大王”还将自己一贯遵守约会时间、一丝不苟的行为称作“企业家风度”。
他们对企业性质的探索、实践,已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大生从创办之初就是股份制,民生公司为防止大资本控股而分散股份,天津东亚公司提出“国人资本,国人制造”“不怕股东小,就怕股东少”等口号,最多时股东有上万人。荣氏企业热衷的无限公司形式,“肉烂在锅里”,已成为资本积累、扩大生产的一个重要保证。
无论大生企业集团、荣氏企业集团,还是刘鸿生的企业系统,都不是创办者单枪匹马或者一个家族就能发展起来的,关键是用人、凝聚人。

▲从左至右,依次是:大生一厂“蓝魁”商标、福新面粉厂“兵船”商标、申新纺织厂“人钟”商标、鸿生火柴品牌


民生公司和“永久黄”团体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成为中国企业史上超强的两个团队。范旭东和卢作孚特殊的个人魅力,感召并集中了一大批各个层面(从管理层到技术层)的精英。否则,成就这些事业是难以设想的。
当然,仅有中、上层的结合还不足以打造一个稳健、可持续的大企业。还需要企业文化来凝聚整个企业。
无锡申新三厂推行劳工自治区是个很好的试验,可惜被抗战的烽火打断。刘国钧总结经营经验,在大成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三个“一点点”口号:“货色要比别人好一点点,成本要比别人轻一点点,价钱要比别人高一点点。”他将口号烧成蓝底白字的搪瓷标牌,悬挂于车间、走廊、餐厅、写字间等处,办厂刊、编格言,人手一册。
从1930年到1937年,在国内纺织厂纷纷倒闭的大环境里,大成却从一个厂发展到四个厂,从常州发展到上海,从一万纱锭发展到七万八千八百六十三纱锭,从两百台织机发展到两千七百零七台,从零到拥有日产五千匹布的全套漂染设备,从五十万元到四百万元注册资本,八年里翻了八番,经济学家马寅初称之为“罕见的奇迹”。
宋棐卿于1932年开办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东亚精神”,制定《东亚铭》,编印《东亚精神》小册子,公司有职工青年会、学术研究会、职工夜校、基督教团契,还有国剧社、合唱团、球队、国术学社等。
许多企业都办有连续性内刊,“永久黄”团体有《海王》,民生公司有《新世界》,荣氏企业有《人钟月刊》,天津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有《东亚声》,还有教各种生活常识(特别是教妇女织毛衣)的《方舟月刊》,每月销行一万两千册,直接订数就有七八千册。

▲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是:荣氏企业的女工、范旭东与“永久黄”同事、民生公司朝会、黄海社董事合影
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爱国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企业家的共性。
1926年,吴百亨在温州开办百好炼乳厂,他的“白日擒雕”牌在温州主要与英国的“鹰”牌竞争。1931年,对方出十万元购买他的商标,他回答:“我办‘百好’,是为了兴办国货,抵制洋货,不单是为了金钱,擒雕牌的商标权我绝不出卖。”他反而劝说前来洽谈的买办离开英国公司,自办实业或经营本国产品。
“九·一八事变”后,由胡厥文主持的上海铜铁机器同业公会在《申报》发表《铜铁机器业抗日救国决议》,提出组织义勇军,各厂准许职工加入,在最短时间赶制迫击炮、地雷、手榴弹、机枪等主张。
“一·二八事变”时,他亲自参与用水雷攻击日本旗舰“出云”号的行动,并在一枚弹头上写下“抗日必胜”四字。1937年,新民机器厂等上海一百四十六家民营工厂不畏艰危,西迁入川。
“八·一三事变”发生时,正在德国洽谈人造石油厂的“味精大王”吴蕴初匆忙回国,他说:“做一个中国人,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
1949年,吴蕴初、荣德生、胡西园、古耕虞……那么多在各自领域称“王”的企业家选择留下,卢作孚、刘鸿生后来也从香港返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个国家、民族刻骨铭心的情感,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国家去做“白华”。
“企业家精神”在西方的含义十分明确,就是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勇于挑战一切风险、把握一切机会的创业精神,这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在荣宗敬、刘鸿生等人身上,明显存有这种冒险和开创精神,他们内心对于求新、求多、求大,有着不可遏止的强烈冲动。
但是,冒险、开拓、创新等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毕竟比较匮乏,因此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从开始就和西方有所不同。

▲从左至右,自上而下,依次是:荣氏企业面粉车间、章华毛绒纺织公司车间  、华商上海水泥厂煤码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永利碱厂、南京铔厂吊卸设备
在张謇代表的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可以明显看到儒家对他们的深刻影响:他们有经世济民的入世情怀,带着浓厚的实用理性色彩,对于冒险、开拓的兴趣并不很大。
到受过新式教育、接受全新西方思想资源的范旭东、卢作孚这些人那里,则有了现代化的自觉追求。在他们之间,相通的是“实业救国”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卢作孚直截了当地提出现代化的目标,荣德生到晚年仍耿耿在念:“中国要富强,非急速变成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可。”
法国学者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中有个论断:与西方十七世纪的新教徒企业家不同,二十世纪的中国企业家把自己的成功看作拯救国家命运的希望之举。
“地方精英阶层所以承担起社会公益事务的责任,是出于社会开放和现代化的强烈愿望。”这就可以理解穆藕初一掷万金去助学的义举,理解张謇在南通的作为,以及企业家群体在推动工业化过程中,为促进城市化所做的一切努力。
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已不是造桥修路、做善事那么简单,而具有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张謇是第一个例子,他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榜样与楷模。他生逢一个大转型的时代,用三十年致力于实业、教育、自治和政治改良(以地方自治为基础)。
如果说梁启超是以文字革新,那么他就是在实践上开风气之先。古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他的脚下延伸,实业、教育与政治改良正是现代化的三个支点。
之前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意识到了强国,但没有洞察富民和开启民智才是根本,更没有想到政治制度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张謇称得上是中国的现代化之父。
他在南通大办公益事业,致力于地方自治,由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始的一系列学校—从师范、专门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幼稚园直到大学、盲哑学校,南通博物苑、南通图书馆、更俗剧场到公共体育场、军山气象台,南通育婴堂、养老院、济良所、残废院到医院、公园等,简直是以企业办社会,不仅奠定了南通一地的现代化基础,而且他创造的“南通模式”直接影响了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穆藕初等人,间接影响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一系列小学、中学、大学、公园、图书馆,修建的桥梁、公路等,对于无锡这所城市的贡献也不可小觑。范旭东在塘沽办化工企业,把一个荒凉的渔村变成繁华的工业重镇,卢作孚对重庆北碚的建设与他的民生公司几乎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许多地方因厂成镇,比如大生一厂所在的南通唐闸镇、大生二厂所在的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市)、大生三厂所在的海门三厂镇、永利南京铔厂所在的大厂镇等等,都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生动范例。
他们办企业的行为因而成为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说企业家留下的本土传统,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了。

▲左:张謇时代的南通街头;右:张謇创办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
这些实业家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进得一寸就是一寸,不奢望,不幻想,温和而执着。与那些大刀阔斧、雷霆闪电般的历史人物相比,他们往往显得不够过瘾,不够雄浑,不够痛快,似乎缺乏颠倒山河、挥洒自如的大气魄,但是,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来看,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选择可能留下了更多正面的遗产,是后人可以效仿、跟进的。
古老民族应该珍视自己的本土资源。企业家阶层是近代的产物,从张謇到卢作孚,他们的实绩本身,已昭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卢作孚、刘鸿生、范旭东、穆藕初、荣氏兄弟,还有状元商人张謇,这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他们创造了百年前的商业奇迹,更昭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可惜的是,如今已经少有人记得他们,至于他们所代表的的那种生根于中国传统的经世济民的企业家精神,就更是无从寻觅了。或许正是这种精神的缺失,地沟油、毒奶粉等产品才会大行其道,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古老民族应该珍视自己的本土资源,这些“大商人”们不应被遗忘。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傅国涌《大商人》系列,这是一部近代商业文明档案,还原早期实业家对企业发展的探索实践:
◎探寻中国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
“大商人”系列以六册、近四十万字的体量,重新挖掘被忽视已久的近代民营企业创业史,分别从六组各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史入手,探寻中国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还原最早的民营企业家们对品牌、责任、技术、管理、团队、企业文化的探索和实践。
◎还原科学和民族的管理方式,思考推动社会渐进的路径
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造厂力求其快的“荣宗敬速度”,穆藕初引入的科学管理法,“永久黄”的团队精神,刘鸿生的企业托拉斯计划,小鱼吃大鱼的“卢作孚神话”……这一切将带领读者发现中国工商业竟然曾发展到如此进步的程度,出现过如此科学和民族的管理方式,进而重新审视和思考实业家们“得寸进寸”、推动社会进步的渐进路径。
◎揭开历史激荡下的企业浮沉
作者傅国涌,为写作“大商人”系列,读史两年,试图揭开历史激荡下的企业浮沉;寻访一年,走遍大江南北,探访企业家们在中国土地上留下的真实痕迹,走入他们的生活与悲喜。
这些实业家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进得一寸就是一寸,不奢望,不幻想,温和而执着。他们的选择留下了更多正面的遗产,是后人可以效仿、跟进的。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五一”不是劳动节| 关于“劳动”的五个错误认识
五部稀缺中国影像——补上文字所无法记述的“历史遗憾”
绝版签名 | 《四棵杨》:直面最为动荡、复杂、禁忌的三十年历史
警惕“不反思的恶” | 撒旦的战争从未结束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希特勒的“奋斗”:20世纪的人类大灾难是如何造成的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北大教授:这个世界,坏人已经联合起来了
史学界的“福尔摩斯”,解开了多少秦汉未解之谜?
易中天:劝君莫谈陈寅恪
陈丹青:越是先进国家,越重视保存“文明的殿堂”
“”切尔诺贝利“37周年” | 人间地狱的背后,隐藏了多少惊天秘密
“人性的观察者” |不读休谟,不足以知人性
被牺牲的“局部” :中国的“鱼米之乡”何以沦为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君王好大喜功,后果有多严重?
费孝通逝世18周年:他坎坷一生,只为认识和了解中国
最懂人性的是上帝,其次是莎士比亚
读书日 | 谈谈真正的读书
朱光潜:怎样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雷颐:回顾百年中国,中国人为何会屡屡遭受大灾难?
纪念康德:灵魂三问
马克斯·韦伯诞辰159周年:要改变国家,思想远比金钱更重要
库页岛——近代史上永远的痛
王笛: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总是幻想创造历史
不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就是自由的
波伏娃的激荡人生
书分两种:一种谋生,一种谋心
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后的底线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矿工诗人陈年喜
历史上最好的40年,却没有任何丰功伟绩
恐慌,是控制人心最好的方式
梁胡之争:国家最大的敌人是愚昧
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女摄影师拍下的敦煌
木心:一路走来,不知该原谅什么
中国是怎样由“海棠叶”变成“大公鸡”的
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末日——这个时代的自由面临的最大威胁
葛剑雄:很多人的青春无悔其实是青春无奈
刘震云:从虞姬到潘金莲,中国女性故事为什么总是反常识?
史景迁告诉你:你知道的太平天国可能是假的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徐庆全:研究党史的人,为什么都会怕他
纪念王小波 | 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不要害怕读书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张宏杰:“利出一孔”,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万能”
身体的媚术:在枉死与苟活之间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我们是如何被宣传塑造的?
撒切尔夫人逝世10周年:她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
与屠刀为邻:现代世界最惨烈的大屠杀
熊培云| 这个时代最需要温和而坚定、悲悯而宽恕的力量
九位先哲的死亡观
雷颐:晚清转型失败的三大困局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敦煌与故宫:中国文明的两大殿堂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战争不是让你捐三个月工资,而是把你洗劫一空
国民党失败的四个历史教训
活在“洪武时代”,为什么那么难
阻碍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源是什么?
张国荣:离世20载,风继续吹
最后稀品 |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
人无疵不可与交:别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设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穿越历史的三峡:改变中国现代进程的五个人
安·兰德: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唐世平:沉迷于《甄嬛传》和《武媚娘》,是无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
朱学勤:1920,罗素在中国的失败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别
高阳:王朝兴衰的三条法则
大萧条的11个特点,细思极恐
“怼天怼地”傅斯年:知识分子的血性与勇气
海子逝世34周年纪念 | 在海子的诗歌里,遇见一个春天
张鸣:学生告老师的前世今生
道德失范: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总是得利?
在糟糕的时代里,那些拒绝随波逐流的人
墓碑与文明:比人类尸骨更为坚硬的,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
哈耶克去世31年,世界却更需要他
无籍之徒——一部流氓导演并主演的中国史
孔乙己的“魔咒”:为什么社会总是不尊重知识分子?
历史与现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什么?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巴赫诞辰338周年:为什么人人都爱巴赫?
彭华:陈寅恪的文化史观
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沙特伊朗千年仇恨一朝调和?中东-西亚动荡的三大根源
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加缪:习惯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糕
信息时代,如何抵御无价值的阅读?
他触动3亿人,写尽50年中国底层的命运
《西线无战事》再获奥斯卡:战争的荒谬释放出人性的荒谬
大江健三郎:我一生的写作就是为了向鲁迅致敬,为了靠近他
他们无一例外,在“流亡”中见证了那个时代
秦晖:我们与世界接轨,应该是底线的接轨
读书无禁区:五本不宜多作介绍的好书
人类缺少雷蒙·阿隆这样的知识分子
超越“本分”:美国强大背后的女性密码
中国女性的命运:一个女人的苦与疼
观念的奠基者:八位西方思想家
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文明的六个特征
一群没用的迂腐文人
中国流氓的变迁:一部“不正经”的偏门史
早熟落下的顽疾:2000年中国社会史的12个洞察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罗翔被围攻,是时代的悲哀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女性地位,是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
一见敦煌“误”终生:敦煌不止是地名,更是文明的象征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重读莱维:“奥斯维辛”从未走远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木心:人生不如梦——鲁迅之后,张爱玲的敏锐
张宏杰:中国人的性格史,真的不忍去回顾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别不了的司徒雷登:那个假装用一生爱中国的人
一个自由灵魂的养成:以赛亚·伯林的五大贡献
今天的大学校园,还会不会诞生《蒋公的面子》?
三观不合,终将渐行渐远
售罄即绝版:五套“入手须及时”的好书
北岛: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希特勒死了,“帝国梦”却仍在传承
阎连科:我是我们县“最不受欢迎”的人
罗新:“有所不为”——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有些苦难不必体验
阅读的五个层次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宣传画:消失于历史天空,却淡不出精神底层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表演
《希特勒的末日》:暴君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的?
胡适逝世61周年 | 自由而悲悯:当下我们最缺乏的力量
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现代性价值,是他心底的“压舱石”
马国川:日本没有“奇迹”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视角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叔本华诞辰235周年:如果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如何超越它?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正在实现:狂妄而短视的人类始终面临一个抉择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浪漫的先知:年仅28岁的徐志摩,是如何看穿苏俄“一切都是演戏”的
沈志华“趁乱”拷贝的俄罗斯解密档案,解开了多少中苏之谜?
邓小平逝世26周年: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开放史
“面子”与“圈子”的背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汉语中的陌生人:他的每个句子都是发明,每个句子都独一无二
历史的教训:越“进步”,越要警惕灾难
朱学勤︱鲁迅、胡适与钱穆:逝去的铁三角与轻佻的当下
中伊签署联合声明,是美国霸权的终结,还是新冷战的开始?
傅国涌︱存其文而原其人:不能力挽狂澜,但从未随波逐流
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
秦晖、金雁——50后的爱情,当下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学术伉俪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读木心,是一种浪漫的体验:最值得收藏的25句经典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柴静: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
陈丹青、阿城等一代人的摄影老师——阮义忠:在一切商业化的今天,他努力寻找不变的价值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读史就读人”:那些隐没在史料深处的人物秘闻
孟德斯鸠: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读懂当代中国的珍贵史料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最值得收藏的40个经典名句
为什么许多人勤劳却不富有?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狂飙》:无论失败几次,由命运创作的史诗终将永存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的兴衰有什么关系?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 杨苡姐妹们的命运密码:名门闺秀的迥异人生
《满江红》中陈旧的国际政治价值观:“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很难接轨现代文明
王五四:不出一声的野夫
杨本芬:读罢野夫《江上的母亲》,我再也不能等待……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揭秘《满江红》背后的历史真相
同是天涯沦落人:胡适与张爱玲的一段忘年交
关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权力,而在自由
历史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响中国命运的六次抉择
袁伟时 | 历史大势不可逆转
中国十所曾经闻名世界的大学,永远消失在历史中
五部有口皆碑的好书 | 总有一本,能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新的一年,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比权力更重要的,是对规则的尊重
刀尔登:“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可惜是句谎言
巴黎和会:影响中国百年格局的历史拐点
盛世距离废墟有多远?
“丛林法则”的思维范式,为什么依然“屹立不倒”
八十年代的中国是怎样引进的《一九八四》?
文学与历史:四个人的百年中国
愚蠢又自负:三种最值得警惕的权威
纪念保罗·约翰逊:一剂注入知识分子群体的“清醒药”
无用之用,实为大用: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逃不脱的“柏克定律”
中国一百年以来的新年贺词(1909-1999)
阿克顿勋爵诞辰189周年 | 历史是个邪恶的老师,只对自由人诉说真相
米塞斯:取消市场经济,实际上取消了一切自由
严复诞辰169周年 |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近代中国最值得期待的一场政治实验的终结
世界名著四书:译文珍藏本,一套“重新认识纸书”的藏品级经典
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2023先知精选新年礼:五套为“价值”而生的典藏好书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先知书店 | 2022年度精选书单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最后库存 | 《中国救荒史》: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灾荒史
莫言: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给了人性以无穷的展示机会
王小波:但愿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
张鸣:冯玉祥的真与伪
索尔仁尼琴104周年诞辰:不撒谎,不原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失落的一代》:“中国知青史”——反思,就从读这本书开始
一个时代大潮裹挟下的女人,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92岁吴敬琏重磅发声:什么是当下经济问题的根源?
“政治的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容易成为“背叛者?”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个人即政治: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审美是最奢侈的稀缺品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