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阳江河:我的诗就是想把这种类似“咖啡杯坠落的瞬间”记录下来 | 纯粹访谈

欧阳江河 王琼 纯粹Pura
2024-09-17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欧阳江河


用长诗容纳“未被诗歌容纳之物”

——专访诗人欧阳江河


"依旧是水,但既不柔软也不流逝。/它是一些伤口但从不流血。/它是一种声音但从不经过寂静。/从失去到失去,这就是玻璃。/语言和时间透明,付出高代价。”诗集《欧阳江河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的封面上印着的这一节诗,出自欧阳江河早期的经典作品《玻璃工厂》,它对“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事物”,对透明及“事物的眼泪”的关注,至今仍能引起读者深切的共鸣。


刚刚过去的2023年,欧阳江河一共出版了三部诗集《宿墨与量子男孩》《删述之余》《欧阳江河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结合三部诗集,纵观欧阳江河不同时期的创作,能感受到从早期的创作开始,欧阳江河的诗一直“不短”,越写越长,直到60岁后进入了长诗写作阶段。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异质混成的多维写作”,那么,欧阳江河为什么会迷恋异质的、有“症候性”的事物?对欧阳江河来说,长诗是怎样一种装置,它的容量在哪里?作为科学、艺术、理论的爱好者,他如何将学术话语转化为诗歌话语,将科学史写成诗?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著名诗人欧阳江河,聊聊他的长诗写作与诗歌创作的抱负。


写长诗不是自我刁难,而是一个决定、一个被认领的任务
中国艺术报:2023年出版的《宿墨与量子男孩》《删述之余》《欧阳江河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涵盖了您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能简单介绍一下诗集的主要内容和精选诗歌的标准吗?
欧阳江河:首先是《宿墨与量子男孩》,这本诗集从《宿墨与量子男孩》开始,按创作时间顺序收录了我2018年至2022年间的一批诗歌。我觉得它展示了我写作的一个新的阶段。很多人觉得老作家写到后来就是一直在重复自己,但我不是,我在题材、主题、写法、处理时代与个人的关系方面还一直在尝试和推进,我觉得我的写作是有劳动性质的。《删述之余》是我1985年至2021年的创作自选集,它还被翻译成了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推向了外国读者。这一点我很感兴趣,因为中国诗歌的海外翻译和讨论目前还局限在汉学圈,而我认为汉学在这方面承担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翻译和介绍,真正要让中国诗歌“破圈”,应该把中国诗歌推向外国的文学界以及更广泛的知识界和读者群。最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蓝星诗库”推出的这本《欧阳江河的诗》,也是我近40年的创作自选集,但是不像《删述之余》更多地考虑翻译和海外传播的因素,它更集中于我近二十年的创作,体量也大得多。我还很重视诗集的封面设计,“蓝星诗库”的这本我没有出简装版而是直接出了精装版,我很喜欢这个封面。


删述之余作者: 欧阳江河 著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02
中国艺术报:从早年的《玻璃工厂》《汉英之间》《谁去谁留》,到后来的《凤凰》《黄山谷的豹》《大是大非》,再到近年来的《宿墨与量子男孩》《埃及行星》等,能感受到诗歌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异质混成”的风格更加突出,而这尤其体现在长诗中。正如《删述之余》的后记中说,“60之后,我进入长诗写作阶段”,为什么在60岁之后选择写长诗?
欧阳江河:首先,为什么是60岁?这和现代生活有关。60岁是现代人退休的年龄,60岁之前,人们做什么事情往往被职业、工作限定,而60岁退休之后,时间完全由自己把握,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折返点”。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年龄意义上的,也是创作意义上的。在这个“折返点”,我认真审视前面40年写的诗,反省并做出一个很决绝的决定——写长诗。它不是写作上的自我刁难,而只是一个决定、一个被我认领的任务。
我年轻的时候也写长诗,比如《悬棺》,但它的写作不是一项任务或者决定,它是我那时对语言神奇性的一种迷恋。那种反抒情的、非日常的、异质的语言激起了我的写作冲动,再加上我是四川人,四川的“巫文化”对我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让我天然地对野性、地方性感兴趣,对有“症候性”的东西感兴趣,这是促使我写《悬棺》的内在因素。60岁之后,我决定写更多东西,把我的阅读、思考以及诗歌以外的生命全放进诗歌中来,把短诗容纳不了的,甚至一度以为诗歌容纳不了的东西容纳进来,长诗就成了我这个决定的载体。
中国艺术报:您怎么定义长诗,多长的诗算是长诗?
欧阳江河:我的很多诗都偏长,有的诗写到了120行,也被称作长诗,但我完全不认为它们是长诗。我现在把300行以上的叫做长诗,我的长诗一般在300行到700行之间。我想通过长诗让越来越多所谓“非诗”的东西,比如新闻、网络、科学、学术、手机语言等等入诗,把写作之外的东西拉进写作的框架中,让它们完成文本的转化,这是我写作的抱负。

宿墨与量子男孩作者: 欧阳江河 著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01
让已经逝去的一千年前、五百年前、四十年前的某一天,像正在播出的新闻一样刚刚发生
中国艺术报:进入长诗写作阶段之后,您的诗常常带有一些“研究”的性质,包括“学术的、学理的、知识的、资料的、材质的,及物或不及物的‘研究’”,比如《宿墨与量子男孩》中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 《埃及行星》对古代世界历史片段化的呈现,《圣人八思巴》对佛教史的细致描摹。为什么这样写?这也是让“非诗”的东西入诗的一种方式吗?
欧阳江河:这一点也是我的个人兴趣,除了写诗之外,我还喜欢理论和思想性的东西。我的阅读范围特别广,历史、体育、科学、翻译等等各个领域我都愿意研究。我越来越喜欢读历史,比如佛教史,我对佛经本身没有多大兴趣,但对佛教的翻译史、传播史感兴趣,再比如我非常迷恋科学史。这些驳杂的知识都会成为我写诗的材料。
阅读的时候我完全沉浸在材料里,看不到任何自身的投影。可以说,在我阅读的这些东西中,欧阳江河完全不存在,比如在科学史中,连我一丝一毫的呼吸都没有——这些领域完全没有欧阳江河这个人,我不是主体、客体,甚至连接受者都不是。我被这种东西迷住了,因此在我的长诗中,基本上不会出现“我”这个概念,“我”的主体性消失了。这有点像我写《黄山谷的豹》,第一句就引用了黄庭坚写的“谢公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这句诗其实在讲文章也是可以“遗传”的,就像虎豹的条纹总会遗传给后代。我想这也是关于语言的一种思考,《黄山谷的豹》想要呈现这样一个画面:一只豹子从黄山谷的诗中跳了出来,一直追逐到当下的“我”,甚至将“我”吃掉,然后它再回到诗中去。可见我希望诗中“我”的泯灭和不存在已经到了这种程度!我希望我这些“研究性”的诗能成为那些古代的伟人、科学家、艺术家们的化身,让“我”消失,让他们活着,让这些词语、诗歌、音乐,让这些科学的发现、历史事件,让已经逝去的一千年前、五百年前、四十年前的某一天,像正在播出的新闻一样刚刚发生。


欧阳江河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作者: 欧阳江河 著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23-05


中国艺术报:让自我完全消失,让历史、古人在诗中复活,这是您的写作抱负之一。但其实这些写历史的、剥离了当代的“自我”形象的诗,并不局限在过去,而是在古今中外之间不断穿梭,各种纷繁的意象令诗歌极具“现代感”。正如《删述之余》的封面上的关键词“宇宙和此刻的梦”,文学关注的是此时此刻,是当下,是现代生活。您怎么看待诗歌的现代性?
欧阳江河:比起现代性,我更想谈谈当代性。当代性一直没有被正式命名过,我理解的当代,不是后现代,甚至可能发生在现代之前,它是“所有时代同时被唤醒”的一种状态。正如阿甘本在《什么是当代人》中写道,“当代性把现时首要地标志为古代的,从而将自身刻入现时。只有那些在最现代和最近代的时期中觉察到古代标志和签名的人才有可能是当代的人”。
已经发生的所谓的历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就是不管你怎么认识它、赞美它、批判它、忘记它,它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于是当我书写它们的时候,“我”的主体沉没了,我进入了一个“古层”。“古层”的说法来自日本思想史大家丸山真男,他将其定义为培育历史因果和变动力学的思想史性质的土壤。我在《宿墨与量子男孩》里有一首长诗《待在古层》,诗中同样没有“我”,或者说,“古层”中的“我”活得像个幽灵,而这个幽灵也正在思考“何为当代”。
当代性就意味着在我创作的一瞬间,2000年前的某一天也浓缩在这个瞬间,像刚刚发生一样。比如我在处理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材料时,他好像就在我面前,正在演讲或者坐在我身边。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但其实它去除了现代性的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理解现代性的时间,它往往是单向度的、进步的、线性的,同时还是均质化的,它把一分钟分成60秒,每一秒和另一秒没有差别,但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真的没有差别吗?现代性的地图也是均质的,它均质地划分着地域的大小,但我们能说撒哈拉的一块地和曼哈顿的一块地在地皮上是一样的价值吗?因此,我对现代性保持警惕的态度,我更想提炼、讨论关于当代性的问题。


把科学话语转化成诗歌话语,把“材料”变成诗

中国艺术报:长诗《宿墨与量子男孩》中,“宿墨”代表的是传统的书法艺术,“量子”指向现代科学,“量子男孩”又是一个很当代的表达、一个新的形象。整首诗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现实和梦幻交织在一起,时空常常不停地转换,爆发出很强的能量,体现了您所说的“所有时代同时被唤醒”的当代性。您能否为读者分享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过程?


欧阳江河:对我来讲这是很特别的一首诗,它真正触及了诗歌话语的问题。我始终认为,有一些话语是独立存在、与其他话语隔开的,科学话语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术语是其他的话语形式很难介入的。再比如说科幻小说,它也没有被诗歌转化和处理过。我指的这种话语转化不是几个片段、概念、修辞、隐喻的运用,不是小范围的零敲碎打,而是一种整体上的转化。我写《宿墨与量子男孩》,是想尝试从整体上将科学史写入诗,将科学话语转化为诗歌话语。
比如诗的开头一节中,“子非鱼,男孩以空身潜入鱼身,/且以鱼的目光看天,看水,/看反眼被看的自己。”这写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有一次,高斯家里的鱼缸碎了,金鱼掉到地上,眼睛急剧放大,简直像灯泡那么大。高斯趴在地上与金鱼对视,突然想到:金鱼看到的世界和人一样吗?带着这个疑问,高斯开始了他的探索,非欧几何由此诞生。非欧几何处理的是没有直线的几何世界的构成,就像金鱼眼睛里的世界,全是弯曲的、椭圆的线条。就像诗里写的,“从鱼眼往外看,/世界,未必是人的样子。/而鱼之所见,能表述为几何吗?”再比如还写到了美国物理学家费曼,他通过咖啡杯在空中旋转、坠落前“舞蹈的轨迹”,联想到了相对论当中电子轨道的运动方式以及电动力学的狄拉克方程式,最后将其延伸到了量子动力学。我的诗就是想把这种类似“咖啡杯坠落的瞬间”记录下来。

如此博学的饥饿:欧阳江河集1983-2012作者: 欧阳江河 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0

中国艺术报:在这首诗中,同样能感受到主体性“我”的消失,但与此同时出现的新形象“量子男孩”,他到底是谁?某种意义上,是否又可以理解成“我”的一种变体?
欧阳江河:关于这个题目,“宿墨”指向我的另一个爱好——书法,它是“昨天晚上没用完的墨”,而“量子男孩”,可以理解成我的自画像,但其实它更多地指向一个与时间空间都无关的、自我纠缠的与科学有关的形象。诗歌话语和科学话语可以找到共通点,比如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的一瞬间,日常和理性的高度碰撞发生了,这一瞬间既可以被伟大的科学家发现并转化成科学话语,也可以被诗人转化成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在用长诗处理科学史,尽管诗歌语言的推进过程充满了各种意外,但那反而产生了很多诗意的东西。
中国艺术报:您很善于处理各式各样的“材料”。长诗中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诗歌“材料”交织在一起,使诗歌呈现复杂、多义、异质混成的面貌,是怎样收集这些“材料”并将它们转化成诗歌语言的?
欧阳江河:在进入正式写作前,我喜欢记笔记。我写过大约17本笔记,里面有些是诗,有些是读后感,它的语言常常是很混乱、不加打磨的,非常即兴,但这里面有很多天才洋溢的东西,我自己读了之后都吓一跳。这些材料进入长诗中会被打磨、理性化、诗歌化,但我想保留某一部分的片段。这些笔记,比如书和电影的读后感或观后感,最吸引我的常常不是对电影或者书本身的看法,而是把我带到电影或书外的某一瞬间,那一瞬间我来不及组织语言,凭本能写下来的好像是自动写作甚至有时到最后都辨认不太出来的文字,成了我非常重要的写作原材料。
还有一些笔记是视觉档案。现代生活更复杂、丰富了,比如有一次我和人聊天,突然听到旁边一群女士聊美容话题,语气非常日常,但在我听来像加密的“黑话”一样,比如“玻尿酸”,我都不知道玻尿酸是什么。而与此同时我和人在聊一些学术的、知识的话题,两种话语在我耳边交织,一下子把我给迷住了!我马上拍了张照片,这就是我的图片笔记。我写长诗,就是想将我这些笔记、档案一字不落地嵌进去,而这些“前语言”的、半成品式的东西放在里面天然合适,这也是我选择长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长诗能容纳它们。我的长诗,可以说是我的这些自我牢骚、自我抒情、自我寻找、自我建构的一种延续,它不是从短一点到长一点那种变化,而是为我提供一种装置、一种弹性和张力。它容纳了我的“材料”,但是它本身不是材料,它是诗。

江河引作者:  欧阳江河 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3

用“聋”的方式听世界本来的声音
中国艺术报:除了长诗,您的短诗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早年的《谁去谁留》,这首诗出现了男孩、父亲、母亲三个形象,但不是我们想象中关于亲情的叙述,而是呈现了一个很有趣味的关于“听”的场域。
欧阳江河:这首诗很受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我也在想为什么。前不久,我读一本收录了我的诗的诗集,其中有一首是《谁去谁留》的初稿,是我找到当年的手稿拍下来发给编辑的。这首写于上世纪90年代的诗,初稿和后来正式流传的版本完全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首诗!它是怎么变成后来的版本的?初稿更精练、跳跃性更强,描绘的几个画面是并置的,而最终版本里的画面是推进的、更有戏剧性和连续性,有点像现在的短视频。
中国艺术报:对,它很有画面感。好像一开始,一个男孩试图听植物和动物的声音,但只听见了机器的声音。然后机器的所有者,卡车司机父亲的卡车坏了,停在旷野。父亲下车修车,但一直修不好,于是使用了另一个机器,移动电话。男孩不愿意听这些声音,而是发明了一种新的听法,即“聋”。画面的最后,父亲还在修车,男孩待在幻想的“飞翔的聋子”的世界里,而睡着的母亲“不知老之将至”。
欧阳江河:这里的关键词是“聋”,“聋”就是不去听这个汽车机器的世界,而转向太阳的背后、另一个众生喧哗的世界。和原稿比,这首诗是从意象、视觉的角度转向了听觉角度,转向了对声音的处理。男孩反抗的是机器世界、成人世界嘈杂的声音,他用“聋”的方式去听世界本来的声音,比如土地的声音、大地深处的根的声音、空气的声音甚至时间的声音。机器文明把耳朵建在物之上,比如打电话,人对着电话说话,接听的人也是在听电话的声音,而这个男孩,也可以说是“量子男孩”的前身,他发明的是“内心的耳朵”,而不是通过机器和物来传导声音。诗也并不局限于声音,比如父亲打电话,画面中没有出现接听的人,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一个接听的画面,判断出接听人听见的声音和最初发出的声音已经不是同一个声音。我相信这种写法,既在传递“声音”,也形成了视觉现象。当年写作的时候我是无意识的,现在看来,原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尝试用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来写诗了。

欧阳江河题诗人西川书斋


(本文原题为《诗人欧阳江河:用长诗容纳“未被诗歌容纳之物”》,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报,记者:王琼,审核:丁薇,实习编辑:杨尧)




在黎明灰色的山脊上:中国诗歌学会2022年度诗选

作者:欧阳江河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0


《在黎明灰色的山脊上:中国诗歌学会2022年度诗选》由中国诗歌学会特邀诗人欧阳江河主编,是中国诗歌学会继2021年之后再次编选中国诗歌年选。欧阳江河选取了吉狄马加、唐晓渡、西川、王家新、陈东东、翟永明、臧棣、陈先发、蓝蓝等一百八十多位诗人创作于2022年的诗歌。这些诗人既有当代诗坛实力派,也有基层诗歌创作者,他们入选的诗歌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2022年中国诗坛最有创造力、最具有个性的力量。在这些诗歌之中,诗人凭借屈原、苏轼、嵇康等古人抒发怀古的思绪,也表现以阳光、月亮为代表的自然界的一切物象。既显示了对中国城市的独特观察,也给城市之中不为人关注的群体以诗歌的慰藉。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思考,或纯粹个人意象的表达,不论咏人还是记事,不论是怀古还是吟唱今天,这些作者都以最气象万千的文体做出了自己的有力对答。



时间之外的马车:中国诗歌学会2021年度诗选
作者:吉狄马加 多多 西川 王家新 翟永明等 著
欧阳江河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 2022-09

这是一场当代诗歌的年度盛宴!著名诗人、诗论家欧阳江河编选2021年度诗选《时间之外的马车》,收录多多、吉狄马加、西川、翟永明、王家新、陈东东、臧棣、王山、李少君、胡弦、杨键、王峰等200多位诗人的最新力作,这些诗人中既有当下诗坛实力诗人,又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基层诗歌写作者。诗歌内容或歌咏自然风景和地理景观,或歌咏日月星辰,或歌咏人或者事,或写个人感触,或写生活体悟。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诗歌抒发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人的关注,既能体现2021年诗歌创作的深度,又能体现2021年诗歌创作的广度,是具有较高艺术与审美价值的诗歌典藏!

欧阳江河,1956 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等以及文论及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其诗作及文论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等十多种语言。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以及2016 年度杰出作家大奖,英国剑桥大学2016年度诗歌银叶奖,2022年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大奖等。

纯粹赠阅


赠书规则更新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


3.邀请朋友为您在公众号下方的留言点赞,我们每周将选取留言点赞靠前的书友;我们将根据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截图,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转发质量和留言点赞数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4.扫码加入下方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加码获赠图书规则;(邀请朋友进群,以及群内互动,也可获赠图书哟)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