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弱水:我想扬之水一定是全中国经眼宝物最多的人 | 纯粹名家

江弱水 纯粹Pura
2024-09-17
🌟来自纯粹Pura的邀请:敬请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

诗歌名物百例作者:扬之水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4-01

物色分留与老夫

——从扬之水的考辨看杜甫诗的名物


文/江弱水


平常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东西,我们叫不出名字;有些名字,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读古书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们对古人的日常生活很隔膜,对他们衣食住行的细节不甚了然,有时只好想当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杜甫诗《月夜》的最后两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有人是这样解释的:“什么时候才能双双的隔着薄帷(虚幌)一同看月,让月光照干我们的泪痕呢?”这就让人想不通了,别说月光不能像日光一样照干泪水,凭窗看月为什么要隔着窗帷?《汉语大词典》把“虚幌”解释成透光的窗帘,各种杜诗选注也说是透明的薄帷,可古人的帷、帏、幌、幔之设,是为了隔开室内空间,要的是隐蔽性,薄一点可以,透明却使不得。于是我琢磨半天,才终于弄明白,虚幌是指拉开的窗帷,代空窗。与杜审言同为修文馆直学士的郑愔《秋闺》诗云:“虚幌风吹叶,闲阶露湿苔。”“虚”“闲”对举,都是“空”的意思。宇文所安译为 empty window,倪豪士译为 open window,真是一步到位。


要有人拉开这层窗帷,让我们把古人的生活场景觑个真切。扬之水先生的《诗歌名物百例》整的就是这活。作者积三十年名物考证之功,将古典诗词曲语中呈现的物事,分成家私、酒器、茶具、香事、文玩、仪仗、佩饰等十多个类别,立为一百六十多个条目,对其名称、样式、用途及变迁一一加以考辨,循名求实,指实定名,说白了,就是让东西对上号,结清古人与今人的一大笔糊涂账。其中很多名物,作者都曾撰有长篇考证文章,这一次删繁就简,基本略去考证过程,直接给结论,浓缩成一页页数百字的辞书词条,前有美丽的诗句导引,旁有漂亮的图片佐证,左文右图,萃于一编,不仅为古典诗词爱好者所必备,凡是治古典文学与文献的,甚至拍历史剧与古装戏的,也应该常置案头,随时翻检。



物中看画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12


因为刚完成一本《杜诗三百首》的评注工作,我一获此书,就马上翻检一过,专看有哪些出现在杜诗中的名物。《百例》中引到杜诗的,只有一例,却有至少二十来个条目,在杜诗里都曾见到,现在有了作者的精确释义,又有配图的视觉还原,老杜的诗句便格外鲜活起来。如《存殁口号二首》其一写故友席谦的“弹棋”“玉局”,看了书中“弹棋局”条,有图有真相(330-331页),果然是李商隐说的“中心最不平”。又如《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的“甘从投辖饮”句,用《汉书》里陈遵留客的典,《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邀宝玉结诗社的帖子也用到,看了“车辖”条(418-419页),那扔在井里的车辖立马浮现在眼前。《百例》的这些条目,使我模糊的认识得以澄清,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我庆幸自己的杜诗评注才出校样,改还来得及。下面我就选取杜甫生活的几个侧面,与杜诗出现的一些名物,将我从《百例》中的所得写出来。扬之水先生有一本书叫《物色》,是讲《金瓶梅》的。这回她从小说考辨到诗歌,我又专挑跟杜诗有关的部分来讲,本文的标题也就用了一句杜诗——“物色分留与老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弹棋局(瓷明器 ,河南安阳隋张盛墓出土,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车軎与车辖(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老杜爱书画。唐人书画的载体,壁画之外,就是障子与屏风,而两者不是一回事。因为杜诗《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有“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两句,让我误以为屏就是障,障就是屏。故注杜诗《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就以为此障即空白屏风,如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所谓“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却不曾细想,老杜另有《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云“手提新画青松障”,屏风怎么会提着来呢?《百例》的“障子”条是这么说的:
障子,又称画障、图障、软障。障,亦作鄣或幛,乃绘画之绢帛,如行障一般可以纵向悬挑而舒展,但通常不是织锦,而是画作,虽然也偶有绣品。障子是卷轴画的前身,其展挑方式以及装裱形式都是从行障直接演变而来。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自隋已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唐代各式高坐具尚未发展成熟,室内陈设仍以临时布置、随宜安排为常,因此还没有形成在墙壁上固定挂画的风习。(38页)


“障子”条 (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手提新画青松障”,几乎等于卷轴画了。当然,能否在墙壁上挂画,或可存疑,因为杜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两句。说不定,这也是用丁字障竿把障面悬挑起来挂在壁上,却并不固定在墙上,而是下设障座以为固定。可参见扬之水《唐宋家具寻微》中的《画障•屏障•屏风》一文。
杜诗《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云:“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说明绢帛好作画障。其中“偶有绣品”,令人想起《北征》的那几句:“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蔡梦弼注云:“言妻子寒冻,以图障旧绣补绽而为小儿短衣,故波涛为之拆,绣纹为之移。天吴及紫凤之类,或颠或倒,其贫困可知也。”此注比较可信。有人说障子材质不宜缝补衣裳,怀疑是旗帜,可羌村哪来弃置的旗帜呢?丧乱之际,抓到什么是什么,绢帛制成的障子正好拿来拆补。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1-10

(入围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展览)


老杜喜闲适。熟悉杜诗的都知道,他有一只乌皮几,大约是在成都草堂时自己度身定制,或者收的礼,大可人意,老杜简直离它不得:自东川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想着它;阻雨不得归瀼西宅,念着它;从荆州移居公安,伴着它;最后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还提到它。“凭久乌皮绽”“乌几重重缚”,用坏了也舍不得扔。这究竟是个什么宝贝呢?《百例》正有“隐几”“鹿皮几”“养和”诸条,足可释疑解惑。“隐几”条说:
隐几,又称作凭几,或单名曰几,曰机。它是席坐时代的重要家具,可用来缓解久坐的疲劳。《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左传·昭公五年》云“礼之至者”,乃“设机而不倚”,都是此物。几之设与不设,倚与不倚,是礼仪制度中的内容。先秦至两汉,隐几的式样大抵是几面平直或中间微凹,并且多为二足,材质以漆木为主。魏晋南北朝,两足隐几之外,更流行曲木抱腰式的三足隐几,此且成为后世隐几的主要形制,谢朓所咏便是这一类。(62页)


“隐几”条 (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谢朓《乌皮隐几》诗云:“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老杜的乌皮几,显然与谢朓相仿:以蟠曲之木制成,几面不平,三只脚,髹上了黑漆,而非裹上黑羔皮。从巴蜀到湖湘,十年间,老杜常常“隐几临轩楹”“凭几看鱼乐”,说明它既符合身体力学,又契合生活美学。在杜甫这里,隐几作为一种特别的道具,正如《百例》所说,原本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消失了,代起的是悠然古意与燕居者从容潇洒的况味的结合。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作者:扬之水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8

还有胡床。《百例》“胡床”条唯一引了杜诗《树间》:“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杜甫全集校注》注曰:“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自胡地传入,故名。”且引朱鹤龄的注:“《演繁露》: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改为交床,唐时又名绳床。”《百例》告诉我们,胡床的名称虽然长期使用,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并不相同。粗略言之,宋以前,是指不设靠背、形若今之马扎的矮坐具;宋以后,基本上都是指设有靠背的交椅(46页)。所以,老杜的胡床还是便携的小马扎,侧面看像个英文的“X”,或中文的“又”,跟宋代的交椅不是一样的东西,尽管都叫胡床。



胡床,唐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老杜好饮。所用酒器,《百例》中有好几例,比如“瓶”,有《醉歌行》的“酒尽沙头双玉瓶”,《少年行》的“指点银瓶索酒尝”,以及《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的“山瓶乳酒下青云”。又如“罍”,有《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的“尊罍临极浦”,《回棹》的“瓶罍易满船”。这些都不难想象,但也有求甚解而不得的,直到读了《百例》。


《羌村三首》其三云:“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照我原来的理解,榼是一种木质酒器,形制粗矮,两侧有短把,可以执榼承饮。但“酒榼”条纠正了我的看法:榼在汉代为酒器之通名,宋代亦为一般酒器的雅称,而特指小口细颈的便携式扁壶,两肩各有一耳,材质与形制各异,白居易诗有“鱼榼”“龟榼”,关键都是扁形(112页)。


唐三彩双鱼榼(扬州市扫垢山出土,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龟榼(唐五代,出自印尼井里汶沉船,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泛江送客》云:“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劝杯”二字,向无人注。《百例》却有“劝杯”一条,说:


劝杯是从唐代酒筵中的罚盏演变而来,为席间特用于敬酒与侑酒的公用饮酒器,宋代开始流行,延续至明清。劝杯,也称劝盏,虽然二者略有区别,即前者有柄而大,后者无柄而小,但界限通常很模糊。与席间人手一只的常制酒杯不同,劝杯或容量殊大,或形制特异,或材质珍奇,乃至今人看来形同工艺品,不同实用器。(122页)



“劝杯”条(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杜诗的“劝杯”是泛称还是特指,不易确定。陶穀《清异录》有一则“水香劝盏”,明指“巨觥”。五代既有劝盏,唐时或已有劝杯吧。

老杜熟悉军旅仪仗。在华州、梓州、成都,他至少参加过三次阅兵观礼。诗中取譬用事,也以旗帜为多。但那些“旌”“旄”“麾”“绥”“旐”具体都是些什么样子呢?读了《百例》便知。杜甫陪同严武“观骑士试新旗帜”的《扬旗》曰:“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注杜者只能征引“蜺旌”“虹旌”的出典,却讲不出个所以然。《百例》“旌”条指出:


先秦时代的旌,旗之正幅不用帛,而只是编缀以五彩鸟羽,蔡邕《月令章句》:“羽,鸟翼也,以为旌幢麾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拖蜺旌,靡云旗”,马融《广成赋》“建雄虹之旌夏”,是皆以蜺虹为喻。旌又称麾、称绥。设在车上的旌旗尤其长……(390页)
又有“干旄”条,说旗杆顶上系着旄牛尾的叫“干旄”,系着羽毛的叫“干旌”(386页)。杜诗《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的“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送高三十五书记》的“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夔府书怀四十韵》的“南宫载勋业,凡百慎交绥”,这些“旌”“旄”“麾”“绥”,以及“旆”,原都是同物而异名。

旌(苏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刻纹铜器图案,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干旌(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漆奁图案摹本,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那么,老杜的旌旄,顶上还系着牛毛或羽毛么?当然不是。杜诗的用典不等于写实,同名很可能异制。《百例》说:“汉代以降,旌已由羽旗易作帛旗,惟细而长的形制不变。……唐代旌仍此制。”(390-391页)所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是帛旗,但不是我们今天的整幅长方形,而是半幅整帛接半幅条状飘带,即“攸攸而长”的旒旐。


《百例》的“旐”条,据《诗·小雅·出车》的“出车彭彭,旂旐央央”,解释“旐是军旅致众之旗,其形制狭而长”(388页),却未及后起的引魂导柩之义,这倒是可用杜诗加以补充的。杜甫哭严武、房琯、韦之晋的诗都用到“飞旐”,诸家引潘岳《寡妇赋》:“龙轜俨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启路。”《文选》吕延济注曰:“旐,引柩幡也。”如果说在历史上“旌”是形制有变,“旐”就是用途有变了。


老杜基本上不近声色。他诗中的物象不及李贺、李商隐稠密,也是因为缺少了女性的佩饰,而这恰好是古代名物的最大宗。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作者在引言中,引了杜甫一首艳体小诗《即事》:“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前五个字很容易滑过去,因为“装”就是装饰,用如《后出塞》的“百金装刀头”。可若是细一寻思,这腰带上的百宝是怎么装的呢?作者解释了,原来是“合众宝杂缀而成”的“闹装”,初施于马之鞍辔,后用于人之配饰,“至明而盛且繁丽逾前”。《金瓶梅》第四十八回,西门庆被曾御史参劾,要去蔡京府上通关节,便献上三百两银子与“金镶玉宝石闹妆一条”,这“闹妆”就是“闹装”的别称。作者配了三幅图,唐代的明代的都有。杜诗当然是夸饰之辞,但这条腰带的工艺与形制已宛然如在目前。作者指出的潜藏的细节,给了我表层文字给不了的分外的欢悦。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18-01


老杜礼佛。他常用禅语来表现佛理。他最长的那首诗《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最后两句是:“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其《谒文公上方》也说:“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赵次公注引《涅槃经》:“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篦决其眼膜。”《杜甫全集校注》解释得似乎更具体:“金篦,医眼病之器具,古时,印度医生抉盲人眼膜所用之金属器具。”但这金属器具长什么样子还是没说清楚,也容易与栉发的密齿梳相混淆。《百例》中有“篦刀”一条,释义非常圆满:


篦刀,辞书或释作“形如篦的刀”,非。篦刀之“篦”,通鎞。篦刀造型则即尺来长的窄刀身,刃端尖细,刀鞘有环耳以为佩带。南宋刻本《碎金·服饰篇》“男服”项下列有“篦刀,宝索”。......篦刀最初以河间所造为精,庄绰《鸡肋编》卷上:“河间善造篦刀子,以水精美玉为靶,钑镂如丝发。”(266页)



琥珀柄银刀(辽陈国公主墓出土,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鹦鹉衔璎珞金花簪(湖北安陆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篦刀”说好听点,就叫“金篦”。但刀子之外,还有簪子,也称作“篦”。“篦刀”条前有“战篦金凤”条,说那迎风微颤的金凤,是一种广长而薄、下端收细的簪子,用于簪发,也可以之挑、剔(264页)。廉萍给此书的序中就指出,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中的“发短不胜篦”,不是说头发太少,没法用篦子栉发,而是等于《春望》所说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百例》有“僧磬”条,也跟杜诗有关。“僧磬,唐以前与唐以后虽然名称不变,但形态不同。”(366页)唐以前的磬都是曲尺一样的片状折腰式,属于杨贵妃最善击的那种悬玉或悬石。老杜《崔氏东山草堂》的“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的“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一准是曲尺式的,证据是杜诗《遣遇》有“磬折辞主人”一语,形容打躬作揖貌,正是“夫子曲腰磬折”。但是,“入宋,僧磬式样发生变化,即为铜钵式,也称圆磬”。可宋诗中的磬,应该都还是悬磬,杨万里也还有“折腰如磬”的诗句。但宋末诗人写到蜡梅花就用到“磬口”,是陆游《冬朝》诗自注所谓“释氏谓铜钵为磬”了。



南宋《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德寺藏,来源:《诗歌名物百例》)


《百例》引范成大《梅谱》说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这让我想到鲁迅《野草》中的《雪》:“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与二〇〇五年版的注释都是:“磬口的蜡梅花:据清代陈淏子撰《花镜》卷三载:‘圆瓣深黄,形似白梅,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血红的宝珠山茶”的注,也引的同样是康熙年间的《广群芳谱》。其实,磬口蜡梅就应该引范成大的《范村梅谱》,宝珠山茶也有明人的记录一大堆,如正德年间《姑苏志》卷十四:“山茶开于雪中,有单叶千叶之异。别有深红者,名宝珠山茶。”但最好还要引明人小说《醒世恒言》里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宝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鲁迅两种花连举,我疑心是从这儿得来的印象。


《诗歌名物百例》真是一本宝书。我想扬之水一定是全中国经眼宝物最多的人,各地的博物馆,从县到市,从公到私,大概她都进去过,而且给进藏品库。此书最后的“图片来源总览”令人惊叹,五六百幅插图,绝大多数标为“自摄”。这才是她为常人所不可企及的地方。她的独门绝技是文字训诂加实物考辨。文字训诂相对容易,古籍如今差不多能一网打尽,但实物考辨就难了,形形色色这么多小东西一件一件摸过来,学者中也就她了吧。她处处较真,举证靠得住,结论信得过,心中又洋溢着无限诗意,这本书也成了诗与真的完美结合,既见作者格物之功,也给读者体物之妙。虽然正文里几乎不引杜诗,但作者的“引言”中第一次引诗,便是老杜的《病马》:“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没有比这两句话更能反映作者的心境了,而这也是我读此书的心情。
(本文原题为《读书》新刊 | 江弱水:物色分留与老夫作者:江弱水,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书杂志




物中看画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12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3-08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18-01


70余个博物馆,400余张文物图片,以散文之笔,呈文物之实。“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

作者:扬之水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1-10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阳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西同步与位移》《古典诗的现代性》《湖上吹水录》《诗的八堂课》《十三行小字中央》《指花扯蕊》《言说的芬芳》《天上深渊》等。曾获“十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奖。《诗的八堂课》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好书”。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金银器》(五卷)、《棔柿楼集》(十卷)、《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等。


纯粹赠阅


纯粹Pura赠阅活动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阅读和交流互动质量,现特将纯粹Pura阅读赠书活动再次升级!


我们将从点赞量超过5个的推文转发截图中,综合留言质量,每周抽取8-10位幸运读者,赠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幸运读者名单会在每周周二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公布,具体规则如下: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之后选择一篇自己喜爱的推文,点击文章右下角写下留言(不低于20字),谈谈您对推文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聊聊您对纯粹Pura的印象和纯粹Pura书籍的阅读感受等。

留言后,敬请将带有留言的推文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诚邀好友点赞,将点赞量超过5个的推文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我们将从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精选点赞量超过5个的推文转发截图,综合留言质量,抽取8-10位幸运读者,赠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名单会在每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欢迎积极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在阅读中提升自我。

3. 扫描推文中纯粹读书社群二维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了解更多获赠图书途径(邀请朋友进群、群内互动等)。

请幸运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被视为弃权。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巨兽

西川 著


本书共分为六卷,卷一收录了西川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早期作品,卷二至卷五则以诗人中后期的长诗和组诗为代表,卷六多为随笔。全书所收作品创作时间自1985至2022年,横跨近40年,集中体现了西川诗歌风格的转型和成熟。从《致敬》开始,西川的诗歌表达转向了对混杂、异质和偏离式主题的偏爱,他通过新的写作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精神世界与现实的遭遇产生的荒诞、真实、尴尬,而到《鹰的话语》《小老儿》《开花》《近景和远景》等体积庞大的作品,形式上的创造性、语言的矛盾与缠绕愈加明显。在其多维度的书写和探求中,这些不同元素的交错、现实材料复杂性的呈现,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并为现代汉语诗歌开拓出新的可能。

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

西川 著


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著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物中看画

扬之水 著


《物中看画》是作者扬之水研究名物的著作,其中收录了《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有美一人——历代美人图散记》《物中看画——袁旃新作精品展散记》等作品。对物的关注,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作者的兴趣点在于超绝之笔墨所穿系起来的故事,通过研究绘画、雕塑、工艺品中的“物”,来考证图像描摹的人物身份、图像样式来历等,进而或展示中国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讨论中国古代家具布置。对于“物”的关注,使作品中的细节变得真实亲切、立体可感。

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扬之水 著


本书是我国名物学家扬之水对古老历史遗存——桑奇三塔艺术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桑奇三塔是印度早期古塔建筑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作者对桑奇三塔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做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桑奇三塔浮雕,并配以大量相关清晰美观的图片,包括一些中国石窟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图片,极具艺术价值。

理性的光辉

宋协立 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欧洲文明史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哲学和社会思潮的问题展开,是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家的思想、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等的基本论述;下篇则是对欧洲从古代至20世纪前期科学和科学方法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包括欧洲文明各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对于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作者在论述中尽量减少对历史事件的铺陈,注重理论和观念的价值,力避内容意义的一般化。


一生与某日

刘烨园 著  冯秋子 编


《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刀与木:我的版画之路

杨先让 著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 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 著  


《应许之地》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穿越历史与现实,对当下人类每天所要面对的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等诸种发展元素和现实,以诗歌艺术的多元手段进行结构和解构,一反诗人所擅长的现代抒情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象和调动各种现代手段的诗歌文本。《应许之地》既保持了诗人的初心和纯真,又融合了诗人的辩证思考及历尽沧桑的悲悯。该作品精神架构宏伟,视野开阔,同其他长诗一样,气韵与语词,既具有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又具有高度复杂的现代表达手段,以诗的语言,揭示人类所面临的境遇。


张抗抗文集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何以解忧》《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仰望星空》10本书。集中呈现了张抗抗不同时期的小说、散文随笔等创作成就。内容丰富多彩,创作风格多样,是一套丰富、厚重,值得收藏的张抗抗文学创作集大成之作。铁凝、萧乾、刘再复、陈晓明、孟繁华、戴锦华等联袂推荐!

所谓伊人

唐晓渡 著


《所谓伊人》是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唐晓渡的一部随笔散文集。主要涉笔作者长期关注且交谊深厚的众多国内前辈及同代诗人,如杨炼、忆明珠、昌耀、北岛等等,也记录了与作者有重要精神关联的国外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以及一批当代小说家及其作品。记述了作者对自20世纪80年代初亲历的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唐晓渡置身当代中国诗歌变革和发展的前沿,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让读者从第一视角感受当代诗坛的风云变化,对当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了解和思考。

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 著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从“时间修辞与当代文学的美学演变”“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及评价纷争问题”“世纪之交以来诗歌流向的几个问题”“当代诗歌中的地方美学与地域意识形态” “从文化地理观察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视角”等议题展开叙述,对莫言、余华、苏童、食指、海子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精当、恰如其分的评价,言他人所未言,角度独到,内容深刻,是一部值得细读的文学评论精品集。

书梦重温

 汪家明 著


《书梦重温》以“书”为线索,汇集汪家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与做书的感悟,从读者、作者、出版者的角度述说其与书交织的一生。40篇小记中包含作者与汪曾祺、张洁、灰娃、叶至善等文人的交往故事,《棔柿楼集》《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以及《老照片》刊物的创办历程,而一些大家如普希金、雨果、梅里美、鲁迅的身影也时常出现。这些因书而生发的点滴故事,处处可见岁月流逝中个人成长之印迹。文字平实矜持之中见优雅,真正展示了出版人的修为和敬业精神。

美术给予我的

汪家明 著


作者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对美术迷恋至深。他认为自己是通过绘画进入各知识领域,从而奠定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知识者的基础。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美术阐发的多篇小记,分四篇,第一篇收录了作者少年时学画、赏画、收藏画的经历;第二篇介绍了欧洲版画的发展以及马约尔、麦绥莱勒、斯坦伯格等名家名品;第三篇介绍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出版繁荣中鲁迅先生对书籍设计的倾注与投入、同时代丰子恺的漫画艺术,以及范用、宁成春等当代出版界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第四篇介绍了中国小说插画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的插画名家。

人与世界的相遇

王家新 著


《人与世界的相遇》收录王家新自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34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个时代的写作》《卡夫卡的工作》《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等。既有对中国诗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冯至、海子、张枣、多多,以及叶芝、里尔克、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等中外诗人的诗作的评论研究与诗学探讨,也有与作者本人的诗歌经历、人生经历相关的随笔文字,是作者多年来诗歌理念与诗学研究的文字合集,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讨论了不同诗歌流派的出现的源头、诗歌语言与主题的变化、当代诗歌的写作困境等。

诗人与他的时代

王家新 著


《诗人与他的时代》收录王家新自2003至2014年间创作的的32篇诗歌评论及随笔,包括《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我的80年代》《“喉头爆破音”——英美诗人对策兰的翻译》等。本书对叶芝、奥登、茨维塔耶娃、策兰、海子等数位曾对作者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中外诗人,进行了整体性评述和回望,内容全面,论述客观。既有对于诗歌语言、诗歌翻译、诗歌意象的学术探讨,也有着作者对诗歌及时代的感性表达。在这些文字里,诗人的见识、学养、情感、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自然流淌,让读者窥探到诗人精神世界的内核,也让读者抵达诗人的诗学本质。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

王家新 著   


《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收录王家新自2013年至2021年间所写诗论诗评30篇,包括《诗歌的辨认》《一个伟大的诗人离去了》《作为“同时代人”的杜甫》《为了我们语言的光荣》等。作者从诗歌写作的角度,探讨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解读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展现曼德尔施塔姆所处时代及自身命运等;还从诗歌译介的角度分析雷克斯罗斯对杜甫诗歌、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等翻译的得失,探讨诗歌译介作品的过程与本质。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亲身经历见闻和流畅真诚的语言,以“诗歌倾向”和“诗歌精神”为读者解析诗歌创作、诗歌评论和诗歌翻译。

蛮荒与文明

郝建 著    


本书是影视传播领域的经典普及读物和专业教科书,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何长盛不衰”的问题切入,重点探究在商业社会中如何讲述英雄故事等话题。作者从好莱坞电影的演进历程讲起,用西方文论中细读文本的手法,探究类型电影的经典模式构成,并结合经典作品分析了爱情片、西部片、惊险片、恐怖片、侦探伦理片、政治电影、强盗片、警匪片、灾难片、动作片、音乐歌舞片、喜剧、黑色电影等主要电影类型,并有专门一章介绍美剧。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对大众娱乐消费的影响,也有新颖的理论观点与应对建议。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本书涉及的黑色电影涵盖了从经典好莱坞时期到当今的优秀佳作。作者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黑社会:以和为贵》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往往不限于某部影片,而是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作者对电影艺术形式美学堪称迷狂,对作品视觉处理和叙事肌理有着敏锐的把握。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辨喜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是罗曼•罗兰所著印度近代思想家辨喜的传记,为罗曼•罗兰“巨人传”之外,所著“三贤传”之一。辨喜与其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同为印度近代思想之父,他还是把印度思想广泛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本书第一部分讲述辩喜自师父罗摩克里希纳去世后开始的道院冥想和云游岁月直至离世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辨喜的思想;第三部分论述了辨喜思想的影响。附录涉及内省沉思的科学价值,以及西方思想与印度思想的关系等。罗曼•罗兰的传记着重于辩喜的心灵发展以及他的思想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使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辩喜的思想,也因传记作者与传主的思想碰撞而激发出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甘地传

(法)罗曼·罗兰 著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罗摩克里希纳传

(法)罗曼·罗兰 著


本书详细叙述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智慧。全书从不同层面详细讲述了罗摩克里希纳“达到了三亿印度人两千多年来灵性生活的顶峰”的过程。同时,透过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哲学智慧,特别是印度传统的思想和修习。罗曼·罗兰的传记,不注重个人资料的罗列,而着重于人物的心灵发展以及对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不仅使读者对人物思想境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创造出因思想碰撞而激发的诗意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力量和灵性的启迪。

银盘中的宝石

 (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 著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不大可能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不大可能》是博纳富瓦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集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和诗人研究、绘画及画家研究的评论集,对法国和欧洲文学史、艺术史上的拉辛、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吉尔伯特·莱利、T. S.艾略特等重要诗人,和巴尔蒂斯、拉乌尔·乌贝克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杜乔、布鲁内莱斯基、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塔尼奥、达·芬奇、波提切利和拉图尔等绘画大师逐一进行点评,表达了博纳富瓦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观点。

玻璃星座

[美]施家彰著  史春波译 


本书从诗人迄今为止的创作生涯中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为四辑:第一辑收录诗人2021年出版的新诗;第二辑收录诗人《红移之网:诗选1970—1998》《结绳记事》《银杏之光》等中早期作品;第三辑收录提名普利策诗歌奖的《罗盘玫瑰》;第四辑收录2019年出版并荣获全美图书奖的《视线》。《罗盘玫瑰》和《视线》为作者风格形成后的成熟期代表作,均体现出交响乐般的整体构思。该书通过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呈现诗人完整而持续的写作面貌。

聋哑剧院之夜

(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卡明斯基的第二本诗集。这本2019年出版的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本书包含有很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盗贼之家

[澳]马克·特雷尼克 著   


《盗贼之家》收录诗人代表性诗作百余首,其中短诗为主,兼涉中长诗,主要选自诗集《初学者指南》《从水下行走》《从聚焦的距离》等。作为当今澳大利亚诗坛自然写作的主将,马克•特雷尼克被称为“澳洲自然的歌者”,他的诗歌以自然风物触动心灵,河流、荒原、草原大火、袋鼠、蓝乌鸦,都是他讴歌的对象。他怀抱对自然的虔诚之心,持续发现这块土地的大美,推展诗情,洞鉴人生,在与超越人类的世界的亲密接触中,见证和倡导对自然世界的开放。

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匈)图尔茨·伊什特万 著    


本书由图尔茨·伊什特万和译者共同编选出八十余首诗歌代表作,包含组诗、散文诗、长诗等,如《陌生人》《鲸之声》《散文的战争》《开始与结束:一个关于匈奴王阿提拉的传说》等。诗人的创作主题多样,从生死爱恨到萌发于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从自然之景到自我认知,内涵丰富,营造出复杂的诗歌意象。图尔茨·伊什特万对日常生活观察细致,体味深刻。他用精细、敏锐、奇巧而深刻的诗歌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结构精巧、意蕴深远的诗歌王国。其诗歌抒情与理性相互交织,无论修辞还是结构,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性。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丨巨兽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演讲访谈录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丨物中看画丨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丨理性的光辉丨一生与某日丨应许之地丨所谓伊人丨张抗抗文集丨时间的美学丨美术给予我的丨书梦重温人与世界的相遇丨诗人与他的时代丨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丨蛮荒与文明:类型电影教程丨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丨辨喜传丨甘地传丨罗摩克里希纳传丨银盘中的宝石丨不大可能丨玻璃星座丨聋哑剧院之夜盗贼之家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