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美好的节日,就不谈什么过于严肃的热点问题了,节选一篇我之前七夕节给读者的回信,回答一个我和这位女孩想到一块去了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今天看来,七夕传说的主角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味道总感觉怪怪的。前几年,我看了一个号称“现实版《盲山》”的电视新闻报道,说有一位女大学生,在学校上学期间被拐卖到千里外的小山村中,给一个老光棍当媳妇。受害女大学生几次想逃走,都被老光棍抓了回来,不听话就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女孩被折磨的精神失常,形容呆滞。
被拐卖的二十多年中,女大学生被老光棍关在极为简陋、肮脏的窝棚屋里,床就是一张木板,还是上面睡人、下面养家禽、家畜,屋里面臭不可闻,几似魔窟。后来在节目组的干预下,女方家长总算把她营救了出来。
但在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里,最让我感到吃惊的,还不是老光棍对受害者非人的虐待,而是这个村邻人的意见——节目组到这个村里面去采访,问你们知不知道那个xxx(老光棍)?村里人都说知道,说他在附近可出名了,娶了个城里来的女大学生,很“有本事”。你听了以后是不是很吃惊?拐卖妇女,这么违反法律的事情,村里面人不报警也就算了,怎么对这个老光棍的评价居然会是“有本事”呢?而这个“有本事”的评价,又让我想起了某乎上看过的另外一个“诉苦贴”:某位城市女孩在某谴责“凤凰男”的帖子底下留言说,她有一次跟从乡下来的婆婆因为生活习惯吵得不可开交。女孩言语之间翻起旧账,说当初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自己是冲破重重阻碍,才“下嫁”给男方,现在男方家人这样对她,这不公平。可你知道那婆婆怎么说?“你嫁给我儿是心甘情愿的,不要彩礼那是你傻,我儿子就算是“攀高枝”,那也是他自己“有本事”。”前几年有个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里面的男主他老爹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
事实上,无论“买”了被拐女大学生的老光棍,还是“攀高枝”的那个“凤凰男”,其行为都可以被称为广义上的渣男,都是花了少的可怜的代价,强占或骗取了女方大得多的资源。可是这种土壤,究竟存在了多久呢?可能久远到你都无法想象。是的,一提到七夕,我总想起这个“现实版《盲山》”的故事。因为从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传说开始,我就觉得这个“爱情故事”给我的感觉,和这太像了。牛郎就因为偷了一次仙女的衣服,怎么就抱得美人归了呢?假定织女没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牛郎没帅到吴彦祖那个程度,织女怎么就会喜欢上偷她衣服的牛郎了呢?趁女孩洗澡偷衣服,这是违法犯罪啊……罗翔老师何在?牛郎穷的只有一头耕牛,和它吃睡都在一起(酷似“现实版《盲山》”里老光棍那个家境),织女却是天仙下凡,两个人的差距,基本上就是神话版“女大学生和老光棍”那个差距。这俩人待在一起,怎么会生活的很幸福呢?所以我很怀疑,其实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版,可能想讲的就是一个“神话版《盲山》”的故事——太“有本事”的牛郎诱拐了一个天仙女,然后生米煮成熟饭,财色兼收。说白了,这个故事其实很像一个神话版的“盲山”。是个渣男诱拐美女,然后强行圆满的剧情。而有趣的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原本不是这样“盲山”的。这个故事是一步一步演变来的。
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在历代曾经有过多个版本,几乎每个时代编的牛郎织女传说中,都折射出当时的老百姓在想什么。牛郎织女最早的比较成型的传说,大约是南北朝中后期的一本志怪故事《述异记》里——奇怪的是,在我看来,这个原版故事反而是最可能被现代人认同的。说织女原本是天帝手下一个苦力女工,每天被迫996加班织布,完全没时间打扮。完全就是个女搬砖人。后来,织女嫁给了天河西边的牛郎小两口天天寻欢作乐,一宿一宿的打扑克,织女因此都不织布了。天帝于是就很愤怒——你们这样天天你侬我侬,我这边下达的KPI完不成啊!于是他就强行下令对小两口进行隔离,让织女罚到天河东边织布,一年只能在七夕这一天修个探亲假,夫妻两人团聚一下。我觉得,这可能是南北朝时民众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那年头乱世英雄起四方,每个大王、单于、皇帝都想着一统天下,而为了这些帝王将相们的“一盘大棋”,老百姓只能被一苦再苦,赋税徭役沉重的不行,登峰造极的年头,请看隋炀帝修洛阳、开运河、征高丽那会儿的某些做法。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应该是一个借天上事儿暗讽人间的“内涵故事”。反映了皇权之下加班狗们挣脱束缚,追求幸福的渴望。
而到了宋初的《太平广记》里,这个故事的“后续版”就更有内涵也更亮瞎眼了。说,太原有个小伙子,某天突然遇到一个绝色美女主动投怀送抱,小伙子一想,还有这好事呢?当然主动拿下。于是两人就成了好事,完事之后,这女孩才自述,说自己就是织女。小伙子一听,脸都吓白了,说牛郎好歹也是天上的星宿啊!给他带了这么大一顶绿帽子,万一他下凡捉个奸啥的咋办呢?可织女却说,没事,有姐姐罩着你!隔着银河,牛郎压根不会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也管不着我啊——谁让我们长期分居两地呢?我这正常生理需求总要解决吧!我觉得成书于宋太宗年间的《太平广记》这么编排织女,可能就是反映了唐末五代时那种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女性自我意识开始有所觉醒了。所以这个故事写的已经有点《十日谈》那味儿了,当时的中国,也许处在启蒙时代的黎明时分。而现存版本的那个高度疑似神话版《盲山》的牛郎织女传说,则成型于明代。而你细读一下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到了明清两代,这种故事绝非孤例。当时民俗文学就特别喜欢编这种渣男靠“有本事”骗个老婆,财色兼收的故事。什么“卖油郎独占花魁”啊、“许仙遇白娘子”啊,故事的基层底本其实都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穷困、特别软弱、或者特别没能耐的男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白捡了一个特别美丽、特别有钱、甚至“生猛”的女性,此女不仅肉体上倒贴,而且资金上给予男方无限支持,必要的时候,还要演一出“水漫金山”、千里救夫之类的。总结起来说,这种故事里的女主角,不仅是男人的贤妻,还是他的良母,甚至女保镖、救世主。要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巨婴男主伺候好。而男主呢?则是一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无能样。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奇葩的,不仅女生肯定不喜欢,连我这种现代男性都会感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不适。可,问题是,明清的世俗社会,却偏偏最欣赏、最喜欢YY这样扭曲的两性关系。我们要问,为什么?明清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灯下漫笔》,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是的,在鲁迅先生描述的这个古代中国阶层社会中,是不存在平等的关系,有的只是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压迫,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他们是没有别人可以压迫的,只能去压迫自己的妻儿,儿子长大了再去压迫他的妻儿。作为妻子的女性呢?则完全无望,只能期待“千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压迫一下新过门儿的儿媳妇。所以这里面真的有爱情吗?恐怕没有。有的只是难以在别处发泄的压迫欲。同理,我们也可以推得,一个社会等级越森严,皇权和官威越严酷,身处底层的男性们的受压迫感就越剧烈。他们发泄这种被压迫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当然是幻想一个身份高贵、美若天仙还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物质甚至安全保障的女性,成为他们的妻子,成为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被压迫对象。所以“天仙配”、“白蛇传”、“牛郎织女”这样的故事,在明清之后大行其道,这是有道理的。明清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完全态,老百姓像植物一样被死死的压在土地上,出个县都要路引。在这种社会体系下,娶个“全能型妻子”,底层男人们发泄压力的最好YY。但我们说了,这不是爱情,这甚至是爱情的反面。你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那个极品渣男李甲,为什么会为了“千金”卖了对他情深义重的杜十娘?原因就是杜十娘再好,他与她的关系,也只是近似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而并非爱情。杜十娘在他眼中不是一个可爱的灵魂,而不过是一个可玩弄的肉体。是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不会有爱情。现代意义上正常的爱情关系,与其他所有现代关系一样,只能从平等的关系中才能获得。
古罗马先贤西塞罗在《论友谊》中说:“唯有平等者与平等者才最能相投。”其实爱情也同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西方在古代,其实都只有个体偶然萌发的爱情,而没有普世的爱情观,真正普世的爱情是在平等意识萌发之后才大行其道的。《简爱》当中,当家庭教师简·爱对男主人罗切斯特说出:“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这句名句时,她真实的意思是什么呢?她其实就是在说“我爱你”——我们的灵魂不是主仆,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可以相爱了。由此,我们可以进而产生一个推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去爱另一个人,首先取决于他有多大程度上的平等观念。如果一个人满脑子只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一层压一层的阶层观,那他看所有人,包括异性时,满脑子一定都在把你当个物进行衡量。如果他判定他的阶层比你高,那好,他睡你,那只是睡粉,是“发福利”,是“大领导到小餐馆吃饭”。——就像吴某某的某拥趸所言。他要跟你分手,那更理所当然,“我这个身份,还跟她在一起,对她是一种恩赐。”而如果他判定你的阶层比他高,那更好,他会豁出命来追你,真把你追到手,那算是他赚到了,是他“有本事”,以后可以成为他对外炫耀的资本,而他和他的同道中人,在心底里则在笑你可怜,笑你傻——就像那老光棍和某些凤凰男做的那样。也不行,因为阶层这个东西,在现代社会只是个暂时态,万一他某天飞黄腾达,不是这个阶层了,他或她立马就会把你踹了,成为一个陈世美式的故事。或者他阶层沦落,自己自卑,觉得配不上你,想出各种疑心生暗鬼、防止你远走高飞的骚操作。无论地位怎么变,他们的灵魂深处,有着一种永不会平等待人的奴性思维。一个只知拜高踩低、胜己者媚之、不如己者踩之的人,注定只能在舔狗和渣男之间完成永无休止的二元切换,因为他不知道平等为何物,更枉谈懂得什么叫爱情。其实类似的情况不仅男性中有,女性中也不少,什么“名媛”,什么“捞女”,什么“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18万”,这些你总都知道吧。“渣男”和“捞女”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把不知平等为何物、拜高踩低、唯利是图的奴性思维运用在两性博弈中而已。愿我们的社会,早日能有更多的人觉醒更多的平等意识,愿奴性思维在这片土地上早日消逝,愿平等之光照耀大地——在社会层面,对于怎样遏制渣男、捞女的泛滥,我们只能这样呼吁了。在个人层面,我觉得,在你还钟意的异性当中,如果求有“平等思维”的人而不可得,找一个有“对等思维”的人走完这辈子,也不错。
中国古代虽然因为没有经历启蒙时代,没有成型的“平等思维”,但我们代偿性的土生土长了“对等思维”。当然在现代社会这个应用场景中,讲究“你仁我义”的“对等思维”比“平等思维”应用效能上差了一点,因为它要基于对方的道德,而没有法律的保障(陈露对霍尊付出无得就是个教训),但只要把人看准,眼不太瞎,找个愿意与你“对等”的异性来举案齐眉,也还是蛮不错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但说一千道一万,千万不要跟那些满脑子奴才和奴隶主、不知平等为何物的家伙结合,那样的人,不仅都是潜在的渣男、渣女,而且个个都是初具人形的人渣。嗯,七夕节谈这个也许有点败兴,但我觉得,这个提醒是必要的:两个人三观也许可以不强求完全相合,但千万不要跟一个脑中没有一星半点平等思维的人在一起。这样的人,将是你爱情中的灾难。今天的音乐,是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愿您喜欢。本文5200字,感谢读完,这个七夕,愿现代的每个有情人,都能找到一位愿意与你终生厮守、却平等相待的爱侣。464.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 量子多体中的呐喊与彷徨之十二
465.英国化学家詹姆斯·史密森和美国史密森学会
466. 不可思议的生命之旅:《我们为什么长这样》
467. 科普 | 从胶体金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468.他在河北混“黑道”的那段鲜为人知的日子
469.BBC纪录片《神奇的青蛙》
470.韩剧《鱿鱼游戏》全9集
536.电影《死亡实验》
537.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地球人缺水喝怎么办?
538.纪录片《女孩崛起》
539.电影《王者之路》
540.NHK纪录片《实境之旅——桂林》
541.争鸣:爱因斯坦的卓识,还是爱因斯坦的错误?丨展卷
542.Netflix 纪录片《歌、舞、伎:生田斗真》
543.电影《奇异博士》
544.“像婴儿一样思考”,Deep Mind最新研究让AI有人一样的直觉感知
545.自民党“哀兵”大胜,日本修宪一触即发了么?
546.电影《0.5毫米》
547.枪杀、子弹与宝甲:日本南纪白滨的妖魅刺客
578.BBC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全3集
579.沉默的危险
580.“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大革命,为什么会一再重演
581.Science:男性为什么寿命比女性短?他们会弄丢Y染色体
582.欧美强制接种的通行证政策被放弃,给中国带来哪些启示?
583.请别抢了他们苦等的面包,还笑他们是“小镇做题家”
584.霍乱不是甲类传染病吗,为啥武大的病例不危险?
585.BMJ子刊:安医大学者发现,单身增加死于胃癌的风险
586.ADC另类毒素α-鹅膏蕈碱浅析
587.“细节中隐藏玄机,魔鬼藏在细节里”——豆瓣书友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588.历史不仅关乎真相,更关乎道德与信仰
589.基因魔剪,是怎样修改生命的说明书的?
590.“诡辩”的逻辑
591.纪录片《大秦岭》全8集
592.百忧解犹未解:抗抑郁新药路在何方?
593.他给余秀华的道“谦”信:先扇你十几巴掌,再教育你要增强修养、“多看国学”
594.关于香水,我们知道什么?
595.记忆是有味道的,为何气味会激发强烈的情感记忆?
596.电影《柳如是》
597. 当那个因为安倍流泪的中国女孩决定去死
598.历史的回声:未来的路,比想象中更窄
599.电影《乱世佳人》
600. 一把菜刀,居然也能引发一场舆论血案
601. “播下龙种,却收获跳蚤”:法国大革命233年反思
602.罕见的数学天才,靠“假结婚”才得到追求事业的机会
603. 电影《愤怒的葡萄》
604.电影《灰影人 》
605.BBC纪录片《天才动物》全4集
606. 电影《燃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