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止学系列讲座》第五季《誉卷》第六集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吴宾专栏】
《师德与止学系列讲座》第五季《誉卷》第六集
撰稿、摄影|吴宾(山东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
誉卷五 导语
誉指的是荣誉、名誉、赞誉,教师与学生交往、与同事交往,一定会遇到“誉”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有政府荣誉、学校荣誉、社会团体给予的荣誉等等。一位老师,哪怕没有各种官方的表彰,也会存在家长、学生的口碑。学生或者家长评价一个老师是个好老师,这个老师就有好的名誉。好的荣誉又往往伴生出利益,获得各种荣誉的老师更容易评上职称,有好的口碑的老师,更容易获得好的岗位和职位。老师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与“誉”打交道,教师只有处理好自己和“誉”的关系,合理的使用和把握“誉”,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080w4m3o&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6集
赏誉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
在教学中,教师不免要表扬、奖励学生。诚恳的、严肃的表扬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方式。那种随便的、廉价的表扬,学生最为不屑。当一个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学生”时,学生联想到的是教师的欺骗,当一个老师把“非常好”、“相当棒”、“你很优秀”等词语当做口头禅时,学生对表扬早已蓦然。
“赏誉勿轻”就是在告诉老师们,当我们表扬、奖励学生时,不要随随便便。如果我们的表扬很随便,就成了“轻者誉贱,贱则无功也”,意思是说,当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成了一件很随便的事情的时候,表扬也就成了一件很低贱的事情了,当然也就失去了表扬的功效了。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慎重,哪怕是对学生的口头表扬也需要深思熟虑的,这时候受表扬的学生内心才能受到激励,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也心生羡慕,努力向受表扬的同学学习。
“赏誉勿轻”还表现在领导对老师的身上。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考核制度,针对老师有专门的纪律约束。但是,很多领导想让老师们在工作付出得更多,在业务方面能够发挥最大潜能。此时,考核、制度、纪律等,无法达到领导的期望值。那么,领导往往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激发老师的潜能。
第一种方法是下岗威胁。用老师的饭碗来威逼老师,让老师一刻都不能放松,并且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以保住自己的饭碗。这种方法的确在一些学校使用,虽然效果明显,真的可以发挥老师的潜能,但负面效应也很明显。老师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打压,拼命压榨学生的学习时间,为了提高成绩不择手段,体罚、心罚随处可见,师德不断下降。有的老师承受不了压力,产生心理疾病,甚至自杀,不少老师会流失到别的学校。所以,除非学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否则这种方法就不要用。
第二种方法是重奖老师。领导动用公共资源,对工作卖力,肯为学校付出的老师实施重奖。例如,在荣誉的给予、职称的评定、外出培训的机会等方面,奖励这些老师。让老师们明白,只有真心付出,才会获得回报。这种方法被广泛的使用,效果也很好但是也有缺陷。领导对于老师的业务能力、付出多少的判断受领导主观因素决定,难免有些地方不公平。而且,用利益来驱动老师,难免不把老师变的功利,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第三种方式是精神引领。校长在学校里面是所有老师的灵魂依托,所有老师为了学校的愿景而工作。校长和各位领导是老师的服务者和支持者,老师内心有进步的渴望,工作上没有压力,但有目标。如果教师退步或者落后了,领导就来帮助他改进。但领导不用威胁或者物质奖励来激发老师,让老师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来教课。不让老师因惩罚或者奖励降低师德水平。第三种方法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需要领导自己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如果领导自己没有人格魅力,学识又很浅薄,那么学校很快将成为一盘散沙。
我们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都是有学识、有魅力的,很多校长用第三种方法来治理学校。那么,领导在使用第三种方法时,不要忘记了“赏誉勿轻”。
作者简介:
吴宾,山东省威海三中物理教师,校长传媒专栏作者。在《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小学德育》《福建教育》《青年教师》《当代教育家》《教师月刊》《今日教育》《山东教育》《教师博览》《中学物理》等发表文章60余篇,著有《师经》等著作。山东省威海市直单位教学能手,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电教员,威海市名课程团队骨干成员。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