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科技将引发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

2017-04-26 王小理 战略与政策论坛

近年来,伴随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用于调控生命进程、生物形态和功能的科技手段日益精准化、可控化,其在军事斗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新兴武器装备研发与军事能源供应、塑造未来战场环境、战略战术决策等方方面面。生物科技正逐步走进世界军事科技大舞台的中心,成为科技强军不可忽视的战略选项。

  生物仿生——助力武器装备性能升级

  在数十亿年漫长演化过程中,生物为适应各类极端环境以及自身生存繁殖需求,进化出复杂的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功能机制,常具有符合物理学规律而又超越想象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以及灵活精巧的环境适应能力。

  千变万化的生物特性是军事科技创新的天然宝藏。生物仿生源于生物新结构、新功能和新机制的发现,通过材料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现有武器装备性能。飞机、潜艇、舰船、车辆、雷达、导弹、生物机器人等武器装备,以及夜视、隐身、降噪、抗压耐磨等技术多源于生物仿生。例如,模仿苍蝇的平衡棒制成的振动陀螺仪,就可应用于火箭和其他高速飞行载荷上实现自动驾驶;模仿尺蠖屈伸运动方式设计的新型坦克可适应复杂地形和作战需求;模仿海螺特殊的壳体构造可研制士兵盔甲、防护盾、车辆防护壳等。

  目前我们在武器装备的物质化仿生方面只迈出了一小步,在能量仿生和信息计算仿生及其系统耦合方面还有巨大开发空间。可以说,生物仿生超越人类现有创造力边界之外,是打开武器装备升级无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人体机能增强——锻造“未来战士”梦之队

  人体机能增强技术是综合利用生物、化学、信息、机械等领域的相关技术手段,提升人的体力与脑力技术的总称,是对生物体的“物质化”。人体机能增强技术有悠久的历史,如服用特定药物和饮料、进行体能训练、仿真战争游戏等。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多样化斗争需求,打造新一代用科技全面武装的现代战士,甚至“超人”战士成为潜在目标。美国发布的《人体效能改造未来研究》预测,改造人体的技术日益成熟,这类创新技术会被各国军队采用。

  目前国际上重点关注的第二代人体机能增强技术包括:改善感官知觉的感知增强技术,改善记忆和注意力的认知增强技术,改善体力与技能的体能增强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采取类似的机理,通过人体机能削弱技术,则可以削弱敌方人员的作战能力。

  人体机能增强技术甚至可赋予生物获得超越其先天机能的超能力。例如,因蜜蜂、蚂蚁以及鱼类、鸟类等动物具有优异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定位导航等能力,因此可以对特定生物进行定向功能改造,用于打造全天候、隐蔽性更强的生物“特工队”。可以预计,随着自然工程技术的突破,这一领域还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生物复杂系统——设计未来体系化对抗战争

  欲提升或削弱作战主体的态势感知和研判决策能力,需要将新一代武器装备与“生物战士”及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各要素单元,以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式耦合起来。新一代军事装备、无人自主智能装备、“未来战士”、具有高级人工智能的战争研判系统,将遵循内在系统演化规律,逐步从分散、机械整合、信息整合向集群、功能整合、人机融合转变,从人人互动向人机互动、机-机互动转变,推动战争形态向体系化对抗方向演进。

  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社会复杂系统面前,生物系统的运作体系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方法论价值。借鉴生物社会竞争合作、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功能属性,人类可避免工具依赖风险,理性预期人类社会各类主体的冲突、防御行为,提升战略判断能力。脑科学是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命题之一,借助人类进化出的复杂巨系统——脑意识和智能,可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全局态势分析、情景模拟和后果评估,其未来发展及军事应用前景值得关注。

  因此,现代生物科技以其攻防兼备性、物质能量信息耦合性、社会性,已经在国防科技领域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花。可以预计,随着生物科技与国防应用需求的深度融合,必将为科技强军提供新的战略机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来源:《解放军报》,2017-04-14 。作者授权刊载。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天舟一号为中国航天“加油”

  2.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3. 【喜讯】“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4. NASA持续开展空间开发经济学研究

  5.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京正式成立

  6. 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的大国强音

  7. 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超核竞争

  8. 补上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9.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10.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11.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2.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论述

  14. 习总一个讲话开启一个时代

  15.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16. [专论]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7. NSTC发布《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科技与创新战略》报告

  18. 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集体学习

  20. OECD部长级会议提出采取行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21.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22.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23.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24.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5. 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的8个判断和对智库建设的4点指示

  26. 《习近平时代》(廿一):强国必有强军

  27. 《习近平时代》(廿二):为什么要党指挥枪

  28. 《习近平时代》 (廿三):改革是军队无法回避的大考

  2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30.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1.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2. 世界著名智库军事战略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3. 习近平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

  34. 盘点新中国11次裁军

  35. 傅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有三个支柱

  36. 美军智囊启示录

  37. 美国发布“纳米技术引发的重大挑战:未来计算”白皮书

  38. 奥巴马声称中美网络战“美国想赢就一定能赢”

  39. 谁动了美国科技预算的奶酪

  40.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41.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42.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43.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44.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45. 丘成桐: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46.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47.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48.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49.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50.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51. 李侠: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52. 科研评价应放弃“科学管理”的思想

  53. 科技驱动文明

  54.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55.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56. 新型科技成果评价:市场“唱主角”

  57.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58.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59.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60.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61. 中美科技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62.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63.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64.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65.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66.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67.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68. 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在“二传手”

  69. 中间阶段技术研发不应被忽视

  70.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71.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72.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73.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74.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75.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76.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77.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78.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79.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80.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81.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82.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83.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84.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85.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86.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87.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88. 感恩2016,祝福2017

  89. 【元宵诗词赏析】祝大家元宵快乐!

  90.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91.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92. 我国内陆核电厂可实现“近零排放”

  93.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94.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95.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96.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97.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98.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99.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100.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101.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102.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103.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04.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105.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106.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107.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108.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109.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110.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11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112.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113. 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114.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115. 优化科技决策咨询制度【附:智库观点50篇】

  116. 【智库观点50篇】建设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117.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118.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119.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0.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121.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自信

  122.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123. 材料科学基金项目布局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124.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六大误区

  125. 吴敬琏:改善供给 提高效率是关键

  126.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127. 探访科学家工作室

  128. 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

  129. 科普教育托起北京创新“新生代”

  130. 商鞅-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改革家

  131. [珍藏版]毛泽东给子女的家书

  132. 邓小平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33.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134. 探寻东北地区创新转型新路径

  135.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

  136. 11个自贸区, 你能得到这些大实惠!

  137. 国家级新区 25年成果非凡

  138. 徐匡迪:以科技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139. 徐匡迪:设立雄安新区热点三问

  140. 徐匡迪:中国智库的历史、现状与展望【附智库观点50篇】

  141. 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142. 白洋淀水环境保护规划已完成 雄安不宜搞摊大饼式连片开发

  143. 千年大计!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44.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

  145. 雄安新区如何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

  146. 创新是新区发展根本动力

  147. 白洋淀水环境治理的生死抉择

  148. 环境问题是雄安发展最大挑战

  149. “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

  150. 高端科技智库与雄安新区的初会

  151. 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在雄安新区举办“新科技革命与雄安的未来”高端论坛

  152. 雄安新区:新角色·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

  153. 河北全力打造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附各类新区名单】

  154. 权威人士和国内外媒体看雄安新区【珍藏版一】

  155. 权威人士就雄安新区建设答记者问【珍藏版二】

  156.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

  157. 习近平向世界发出邀约 开启“一带一路”北京新航程

  158. 举“中国方案” 践大道之行

  159. ”一带一路”建设进入2.0时代

  160. “一带一路”经济地理革命与共赢主义时代

  161. “一带一路”英译更名背后的故事:中国更加包容了

  162. “一带一路”沿线货物贸易10年有望翻番

  163.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

  164. “一带一路”的核心并非交通设施

  165. 《习近平时代》(十九):“一带一路” 大谋略与大智慧

  166.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67. "一带一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168. 2016“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169.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170. 让国家科技奖励回归荣誉本质

  171. 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172. 《“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173. “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 研讨会在京召开

  174. 觅母的力量——关于科研环境与科研诚信治理

  175. 【审时度势】努力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转变

  176. 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解读

  177. 【科技书廊】《知识、技术和社会的会聚:超越纳米、生物、信息和认识技术的会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