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师孙四周:我的情感体验——从根号2的证明谈起
原载《教育评论与研究》2016.2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无论从数学上、还是从文化上和美学上,欧几里得关于根号2是无理数的证明,都堪称经典。它逻辑上的严谨、表达上的精致、思想上的深邃、价值观上的引领,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以至于学数学的人会想到它;学思想史的人会想到它;学美学的人还是会想到它。
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证明的时候就感到心灵的震撼,那种震撼效果,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接近40年了,我对那个证明一直在回味,一直在加深理解,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证明始终没有离开过我。在此,愿意把我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是个过程回放,跨度长达几十年。为了使表达能更清楚一些,便于大家的阅读,我在叙述的时候加进了现在的理解与诠释。
一、心灵上的震撼——这个竟然是可以证明的!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当时所使用的初一教材上,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是这样定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叫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当时老师要求我们背这些概念,我还清楚地记得。即使我不当数学教师,到现在应当也不会忘记)。
后来,老师把证明讲给我们听。虽然那时理解起来有困难(里面有反证法、有整除性、关键是有“设字母”),我只能模模糊糊地知道那个证明是能讲得通的。
就是那个懵懵懂懂的证明,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我惊叹不已:这竟然是可以证明的!
这样,我对数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看法。小学里的理解是:数学就是算账,能计算就是数学要学的全部。我家在农村,父母送我们上学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会写信”、“会算账”。我们小学里的老师都是民办教师,文化程度也不高。老师也告诉我们,数学学好了你就会算账,就可以在买东西和卖东时计算钱的多少。这就是父母和老师交给我的“数学观”。
经过了这个证明,我对数学的认识改变了。虽然变成了什么我还不知道,数学究竟是什么我还不清楚,但是,“数学就是算账”的观念被这个证明击垮了。试想,如果老师没让我们“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而是按照书本的内容,接着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讲通分化简符号变换。那么,我还将继续认为“数学就是算账”,只不过认为计算的对象扩大了而已。
所以说,这个证明给我带来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改变了对数学的根本看法。我接触这个证明的时候,还没有学平面几何。所以,我第一次接触的“数学证明”,就是从这个题目开始。
从“数学就是算账”到“数学可以证明”,我见识了一片新的天空。
二、思想上的震撼——真正理解了“代数思想”
当时老师给我们讲的证明,就是欧几里得的证明,为便于分析,抄录如下:
现在冷静地分析一下,我对数学的看法,从突破“算术”观念到建立“代数”观念,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心理上接受“用字母表示数,并且让字母参与实数的四则运算”,得益于我的初中老师选用了欧几里得的证明,我很感谢我的老师帮助我实现了这个巨大的跨越。
最后,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懂了”,这样的教育哲学问题,在今天我可以谈一谈了。我的亲身经历是我感触最深的部分。“理解”不但是知道这个概念(是抽象的),还要在具体的问题中很自然地加以运用。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出概念的描述对象,并把对象抽象化、把概念具体化,才算在心理上接受了这个概念并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才是“理解”的层面。弗赖登塔尔认为“理解一个概念,必须能举出例子来”。
就“代数”一词言,“用字母表示数”,还不够,这是“死的”数学;“让字母参与实数的四则运算”,进步了,这是“活的”数学;在具体问题能进行模式识别,能进行运用,才是“我的”数学。
三、价值观上的震撼——证明之后深信不移
上面的分析,记录的是现在的认识。在当时我可没有这么清醒。当时稀里糊涂,只能算是认可了这个证明。
这个价值观对我的影响可谓巨大。后来在大学里学习公理化体系,我就学习得非常顺利。“凭空”给出几个公理,由此出发推出一系列的结论,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这有意义吗?”有些人会纠结于这个问题,我却从来没有过。在不同的公理化体系中,会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欧氏几何中,等于180°;在黎曼几何中,大于180°;在罗氏几何中则是小于180°。对此,如果没有合适的价值观做支撑,人会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困惑甚至恐惧。而我,就是因为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能证明的就是对的”,就很自然地接受这些不同的公理化体系。现在我的新作《膨胀宇宙的数学原理》就是一个以罗氏几何为数学基础的公理化体系,在那里揭示了宇宙的存在机制和演化规律。
四、哲学意义上的震撼——不同的世界观就有不同的方法论
我们必须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基础谈起。他们有“万物皆数”的信仰(世界观),即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皆为整数之比”,他们的几何命题都是根据这一点来证明的(方法论)。其实古希腊人根本没有提出什么整数之比,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叫“公度单位”。
两条线段的公度单位,简单的说就是找一个公度量,使得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这个公度量的整倍数。寻找公度量的方法相当直观,就是不断把较长的那个线段减去短的那个线段,直到两个线段一样长(这在数论里就是辗转相除法)。
古希腊人理所当然地相信不断地截取线段,总有一个时候会截到两个线段一样长。后来,Hippasus画了这么一张图,告诉大家了一个反例:这样的截取过程,有可能这个操作会无穷尽地进行下去。
剩下一段DE。以DE为边做一个新的小正方形DEFG,那么显然DE=EF=FC(∵△EDF为等腰直角且△BEF≌△BCF)。接下来我们应该在BC和DE间辗转相除。BC就等于CD,CD减去一个DE相当于减去一个FC,就只剩下一段DF了。现在轮到DE和DF之间辗转相除,而它们是一个新的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其比例正好与最初的BC和BD相当。于是,这个操作再次回到原问题,并且无限递归下去,而不会在有限步的时候停止。
在上面的图中,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的话,大正方形的面积就是2。换句话说,Hippasus认为不可能存在某个整数与整数之比,它的平方等于2。
这个几何证明方法,与欧几里德的数论证明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欧几里德以数统形,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数学抽象,这是数学观的一次巨大进步,同时导致了方法论上的一次突破。
由此可见,随着方法的改进,我们越来越触及问题的核心。思想变得越来越深刻,形式却变得越来越简单。由此再来看下面的
结论如果一个整数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它的平方根是无理数。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因著,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2] 陈景润著,初等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
华东师大博导汪晓勤教授:用于教学的数学史材料的选择:原则与课例分析
江苏名师孙四周:还 原 祖 冲 之 ——我是如何在中学讲割圆术的
河北名师殷玉波: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及运用
2016年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一等奖:“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江苏名师孙四周:现象教学与HPM----全国第七届HPM大会报告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杭州市初中数学核心组寒假微课学习八年级第26课
浙江名师任伟芳:问题链数学教学研究的缘起、实践与愿景——唐恒钧教授访谈录
江苏名师缪林:自我修正促进师生共进----“两直线交点”教学修正及体会
行到水穷处,做看云起时----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3卷评析
能力立意驭繁致简 素养落实龙跃云津----2019年天津高考数学理科卷赏析
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江苏卷分析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江苏名师缪林: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高三数学复习----“数列综合运用”教学案例及感悟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价值的实现----基于教学实际的视角
有为的青年老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研究----以“不等关系”教学为例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有效的高中数学章节序言课教学----基于樊亚东老师录像课“不等关系”的研究
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石志群:数学理解,理解什么?--“理解的数学教学”刍议
促进全面发展,落实评价体系,引领教学改革----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不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简捷方法----原文刊载《数学通讯》2013.11-12
云南“万名校长培训项目”讲座连载:人数学课中多些文化气息--21年前发表《中学数学》,被人大《中学数学教与学》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