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峰:小微渐进——村庄规划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全文字数 | 5069
阅读时间 | 16 分钟
2019年6月13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和漕泾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城镇经济发展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协办的“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会议特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栾峰教授做题为《小微渐进:村庄规划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主讲人本人在报告听录稿的基础上整理和补充完成。
开卷有益
主讲人
栾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秘书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本报告结合在江苏省常州市梅林村龙王庙的乡村规划建设实践,提出了“小微渐进”的乡村规划建设理念,即注重村民动员和降低成本,以微更新、渐进性、探索性的方式推进村庄建设发展。
一
实践背景
2017年初夏,梅林村被确定为2018年常州市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现场会的会址,限期内提升发展品质因此成为重要任务。
我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受任务,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且伴随着创建工作进展直至完成验收。这次介绍的主要是在其中一个重要组团——龙王庙所开展的探索性工作及心得。
梅林村隶属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镇,这是个在国内以刀具制作而闻名的城镇,基本上全世界大多数的刀具这里都能够生产,镇上有2000多家刀具企业。
村周边是城镇化程度很高的区域,距离常州北高铁站的车程在半小时以内。很多村民都已经务工或者经商,但村庄本身仍是个比较典型的农业村。
梅林村区位图
在前期研讨过程中,通过与市、区两级政府及镇政府的多次沟通,确定将梅林村和东南村连片推进示范建设。进场开展工作不久,又得知梅林村下的龙王庙入选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创建名单,镇里和村里希望我们一起将龙王庙的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规划纳入统筹。
为此,兼顾多方面的考虑,在两村确定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核心地区,重点推进示范建设,每个核心地区介于0.5-1平方公里间。
三个核心地区
根据研究和实施探索,最终确定三个核心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推进策略。
梅林村的长巷里核心地区由镇里和村里共同推进整体打造;
东南村以村委为主导推进核心地区的整体打造;
梅林村的龙王庙片区探索更大发挥村民作用的建设推进模式,为此予以重点介绍,并且谈些自己的体会。
龙王庙组团
二
基本概况&实践成效
初步调研后,项目团队与镇村形成个共识,就是不搞大拆大建,主要把精力放在品质提升和机制探讨上。
为此抓住村里的几个主要特点开展示范建设。
1. 特色产业,村里已经形成的草坪产业,主要通过成立合作社,助推科技植入,提升科技种植能力和交易中的主动权,继续推动村民的集体增收;
草坪经济
2. 继续完成村里已经启动建设的龙王庙,村里希望通过复建龙王庙来支持一些传统的民间活动;
龙王庙修复后的景观
3. 江南水乡平原的特色风貌显现问题,在整体保持现有格局的基础上,适当整理之前取土建路形成的水坑,发展些休闲项目。
水乡平原风貌
此外,项目团队还与镇里和村里提前达成共识,对房屋外貌进行出新,但是不做彩绘。保持素颜的粉墙黛瓦,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田园和庭院整治,以及种植美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探讨一种有别于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动员更多的村民参与,以及探索低成本的投入方式。
针对这点,镇里和村里做了很多的探索。
1. 绿化美化上,采用村里购买梅花树苗并保有所有权,由村民认养的方式,打造村里整体性的梅花色彩,呼应梅林村的意象;
2. 探索美丽庭院建设,通过评优给予奖励的方式,引导村民自己改造美化自家庭院;
3. 结合镇里运河拓宽拆迁,出劳务费请村民将拆迁的建筑垃圾拉回村里铺路、建院墙、做小品,不仅体现垃圾循环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动员村民参与并且将更多利益返回村民。
这些探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效果也非常好,大家可以看看几张实施前后的对比照片。
梅花树种植前后
下图中菜园里的路,大家能够看到对比,开始的时候施工单位已经按照汀步的方式铺设了石板小路,在我们的坚持下和镇里的支持下,改为用拆迁下来的废砖铺砌,一是节省了投入,二是满拼的方式也为农事提供了方便,汀步这种公园手法显然不适合农村田园建设,三是也体现了一种变废为宝的乡村建设理念。
田间小路改造前后
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如图般明显改观。
东风河改造前后
墙面出新
我个人很喜欢下图里的架空线,觉得非常能够反映村庄的景观特色。想想黄昏时刻很多鸟站在电缆上叽叽喳喳的景象,这才是乡村的景象。比起常见的埋地方式,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增添了很多乡间趣味。
梅林村景观
三
几则呼应主题的真实故事
最初的想法只是一个梦想,希望探索下村里的湿垃圾就地肥化回用,改变“前三十年城市建设,垃圾下乡;后三十年乡村振兴,垃圾进城”的现象。
所以开始的时候仅提出来建设个湿垃圾处理站的想法,经过多次沟通,村里和建设单位又经过考察后,才确定采用箱式处理装置,而不是拿出几十亩地来建设大垃圾场。这种箱式装置实际上已经比较成熟了,国内也有很多厂家做类似设备。
最终在村西面比较偏僻的角落,建设了这栋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做了这个湿垃圾处理装置——这个地点并不是最初规划安排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的。
左侧白色房子为湿垃圾处理站
但是真的建成了才得到第一个教训,原来的将村民家里的湿垃圾收集处理的想法根本不可行——因为村民很节省,剩饭菜都是留着下一顿吃掉,根本就没有多少湿垃圾可收集。好在镇里来兼任村书记的巢副镇长有办法,把村里三家农家乐的湿垃圾全部收集了起来,既解决了农家乐的湿垃圾问题,又为处理站带来的原材料。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村里终于解决了湿垃圾处理的废水处理问题,又探索出来了最节省的运行方式,1公斤的处理电费只需要1毛钱,就实现了湿垃圾的肥化处理。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又出现了,湿垃圾转化的肥料怎么办?又是巢副镇长,发动大家把垃圾站附近原本都是灌木杂草的这块地平整了出来,建成了6亩地的小菜园。
小菜园
接下来就是谁来种的问题了,原以为的发动年轻人来种菜的想法又遇到了挫折——村里的年轻人都在上班,没人愿意来做种菜这种辛苦的事情。
于是动员了村里的老人,就是下图照片上的这些老村民来种菜。我看了我安排在这里驻村跟踪服务的研究生的访谈报告,非常感动。在还没有谈妥报酬的情况下,村里的老年妇女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而且说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他们擅长做的,现在的年轻人哪里会做这种农活,能帮村里做这些事情也是很自豪的。
于是,在老人的带动下,更多的村民加入了进来——所以,我们做乡村建设,千万不要带着看待城里退休老人的想法去贩卖悲情和焦虑,说什么老龄化、60多岁了还要继续劳动等。其实,只要身体能够承受,而且是自己主动,而不是不得不做点农活,这对很多村里的老人来说,都是很开心的事情,真的是辛苦但又是很快乐的感觉,更不用说当家作主为自己家乡做事情的自豪感了。
巢镇非常有想法,我们只是简单地说说希望有机种植,他才是真正让想法落地的人。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上那些彩色的纸和太阳能灯,都是用来消灭各种虫子的。这样地里是有机肥,地面上有各种无害杀虫方法,一块绿色的梅林小菜园就逐渐形成了。
但是很快又出现了新问题,种出来的菜没人知道,自己吃不了岂不是很可惜!后来村里的吕书记告诉我,他们又想出来了新主意,把收起来的菜搞成小包装,直接运到区政府大楼下,让大家随便拿回去吃。大家一吃,口感自然很好,知名度一下子就打出去了。当然接下来村里自然就要收费卖菜了,不能总是送菜了。
左侧为各单位认养指示牌
如今,尝到了甜头的村里,通过尝试测算了有机肥的产量,要把小菜园旁边的几块地继续扩大到合计25亩左右。
梅林小菜园也变成了样板,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学习,镇里村里后续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小菜园几乎成了标配。
更有意义的是,巢镇又把小菜园跟扶贫挂上了钩,请小菜园附近的孤老来看管小菜园并支付劳务费,实现了一举两得。
小菜园扩大种植范围
同样是最初规划之外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村强民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增加村集体资产来获得收益。所以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进行了评估,跟村里一起确定了几栋比较破败的空宅,而且这几处还都不是村民家里的唯一宅基,准备收回来调整用途,吸引民间投资做民宿之类的赚些租金增加集体收入。但是村里按照设想去沟通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村民的要价非常高,一开口就是几十万,原本的想法落空了。
但是因为一直有这个想法,村里发现了这处残破的老宅基,并且已经另有宅基的房主愿意退给村里时,就及时收回了。
梅林居原址老宅基
大家看照片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宅基地可以随便收回——墙还在,屋顶也还在,房屋的价值就没有灭失,即使房主已经另有宅基地,也不能不经协商直接收回。最后,这处宅基回收只用了一万一千元,大大节省了成本。
但是收回来干什么用?有段时间也一直不知道!我跟村里开玩笑说,要不等我来亲自下手改个网红咖啡店好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改不难,改好了怎么运营,才真的难。于是这块地就一直这样闲在那里,到了验收和现场会结束也没有方向。
过了几个月,终于对接上了企业,这家专门发展民宿的企业与村里沟通后,出资用装配式搭建了梅林居,三个客房另加会议室、餐厅、会客厅等用房,还包含独立的小院。企业还另外聘请了村里人来打理它,村里不用额外出任何费用,而出租受益由企业和村里平分。
如今,梅林居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
建设中的梅林居
已经投入运营的梅林居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村里和建设单位还经常要问,一些矮墙究竟要怎么做,能不能画些图纸让他们照图施工。我给他们说,我一个做规划的,动不动画的都是1000或者5000的图纸,怎么可能画出丰富多彩的50或者100的图纸,你们尽管做,觉得怎么漂亮就怎么做!最多就是现场比划一下,这里要高一点,那里要低一点,最好留条缝等等。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经常微信发点照片或者图片给我问问行不行,我基本上就负责点赞。后来他们也不发图了,就等我去的时候带去现场点赞了。比如这些石头上撒点土、种点花,都是这样干完了带我去现场再问怎么样,我直接点赞的!
建设单位越来越敢发挥,村民也开始坐不住了,有些愿意美化下庭院,村里就提供从运河沿线拆迁地运回来的废旧砖料,村民自己动手搭点小花园。下图就是我在现场拍到的场景。村里除了提供支持,还组织了美丽庭院评比,给予获奖村民以支持。
四
一点体会
1. 乡村规划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发动村民,只要有部分村民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村庄的活力就可能逐渐回来,这是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源动力。因此,很多的事情,不要想得太多太成熟,多些参与到过程中,可能远比提供个看起来很好的方案要重要得多。
2. 在村里做规划建设,一定要放弃交图纸然后追求作品完成度的做法。把村民参与放在重要的层面,规划实施过程中就可能随时发生变化。不要以为事前发了问卷,规划成果也公示没有异议了,规划实施就没有问题了。很可能的是,施工到门前了,村民的真实想法就出来了,因为切身利益终于触碰到了。如果硬要照着原来的想法实施下去,可能反而搞得事与愿违。时刻保持灵活性,反而有助于把工作灵活地做下去,对大家都有好处。
3. 我们城里长大又整天在城里工作的人,难免带着城里人的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想法,自以为是地去村里送温暖。实际上,我们一定要记得,村里的很多事情都有着自己的做法。比如我们在小菜园这件事上,很多最初的想法就有想当然的成分。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认真听取村干部和村民的想法,抱着学习和商量的态度去开展工作,才能把工作不断推向更好的阶段。
以上就是我所说的,乡村规划建设更加应当注重小微渐进,即使是这种时间非常紧凑的创建活动,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安排,实现渐进性和探索性,并且通过这些探索更多地去动员村民参与。
这实际上也对我们当前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在制度安排上进行创新。按照现行的规划编制或者工程建设规定,都是很难实现的。
梅林村田间小路
此外,还想谈几点体会:
1. 要有做客人甚至是过客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要真的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主人或者救世主,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段时间里陪伴着为村里提供些帮助来完成一些工作,更多的是个顾问或者商量事的角色。所谓扶上马送一程,能做到这些就很好了。过了这一程,村里的能人会比我们更加精通,更加明白怎么搞好自己的村庄建设。这样我们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另外的工作去了。
我们在常州梅林村开展工作的时候,我是区里聘请的规划专家,等到创建活动结束后,在村里兼做书记的巢副镇长已经成了常州市聘任的乡村建设专家。所以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他的专家级别比我高多了。
2. 客观上来说,这类做法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不仅建设动辄就要投入几千万,规划经费也少不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全国那么多的村庄,千万不要奢望都按照这种模式来推动规划和建设工作,一定要有所区别并且切实研究清楚后,再选择那些重点的村庄集中投入,最终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发展。
3. 工程建设投入早已在制度上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保障,但是对于规划编制仍没有确定的经费渠道,由此造成了大量的建设项目的投入浪费,切实研究规划编制的制度性保障方式迫在眉睫。
最后,非常感谢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和梅林村给我们的这次机会,也非常感谢团队小伙伴们跟我一起经历了酷暑,撒下了汗水,当然我们也一起收获了快乐!
祝愿梅林村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以上如有错漏之处,责任都由本人承担。
图文 | 栾峰 整理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84. 张尚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3. 奚慧:乡村景观遗产的保育【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2. 刘勇:社会变迁视角下芝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1. 陈前虎:“五态”融合——浙江乡建的3.0版【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0. 罗震东: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9. 吴小平:海南省美丽乡村规划与若干政策【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8. 陈耀: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7. 宁志中:从全域旅游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6. 万艳华:乡村环境景观与山水美学【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5. 冯长春:加强要素流动,促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4. 万艳华:休闲养老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3. 周建军:中国美丽乡村海岛样本——舟山新建社区绿色发展实践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2. 徐煜辉:共治视角下乡村历史民居修缮资金渠道研究【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1. 周安伟:形而下学——乡村规划建设中的政府作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0. 柳肃: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防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9. 敬东:乡村振兴 流与留【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8. 范凌云: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7. 宁志中:趣谈乡村聚落称谓【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6. 张佳:重塑经济地理,助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5.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4.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3.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2.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1. 魏春雨:另一种乡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