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马罗科夫诗2首赏析

苏马罗科夫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А.П.苏马罗科夫(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умароков),俄国剧作家、诗人和戏剧活动家。1740年毕业于彼得堡贵族军校。1747年写出第一部悲剧《霍列夫》。1756年被任命为俄国国立剧院院长。1761年因触犯了伊丽莎白女皇被解职。苏马罗科夫一生共写有 9部悲剧(《霍烈夫》、《辛纳夫与特鲁沃尔》、《冒名为皇的季米特利》等)和12部喜剧(《特列斯季尼乌斯》、《监护人》、《长舌妇》、《无谓的争吵》等)。此外还写了两部歌剧和不少诗篇。




请原谅,我的心肝…… 


请原谅,我的心肝,请原谅,我的恋人,

再过一天,我就得奉命远征;

 不知能否再与你相见,

 希望你哪怕最后一次待在我身边。

不要悲伤——莫非是死神把我带走?

别为我哭泣,美人儿,别让泪水空流。

 应该为自己设想那愉快的时光,

 我凯旋而归,来到你的身旁。

如果我死,我手中也紧握武器,

打击敌人,保卫自己,无所畏惧;

 你会听说到,我在战场上毫无胆怯,

 我打起仗来就像恋爱一样热烈。

这是我的烟斗,让它归你所有!

这是我的杯子,里面还斟着美酒,

 喝下它,会使你更加昳丽动人,

 这物品啊,唯有你才配继承。

若是我在那儿获奖,得到一柄利斧,

你的眼中该会流露出何等满足!

 那时啊,我会把许多礼品捎给你,

 有绣鞋、袖口、扇,还有时髦的长袜子。


吴 笛 / 译


苏马罗科夫给爱情诗以应有的地位,认为文学产生于人,亦为人而作,理应反映人的种种感情,其中包括爱情。他重视民间歌谣中的情歌,认为它纯朴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弊病。他认为,短歌以其“富有魔力的自由”而激动人心,他的语言应该是“悦耳的、朴素和明快的”,为俄罗斯文学通向感伤主义开辟了途径。
与特列佳科夫斯基、罗蒙诺索夫的诗重视抽象而忽视具体相比较,苏马罗科夫更注重刻画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的诗歌富有情节,带有戏剧色彩。作为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苏马罗科夫的戏剧作品结构简明质朴,人物角色很少,悲剧的戏剧冲突核心是爱情和责任的斗争,而责任最终取胜。他的悲剧颂扬“公民”美德,主人公为责任而战胜自我。在他的爱情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戏剧化的气息。《请原谅,我的心肝……》在主题、语言风格上延续了他的戏剧创作,令戏剧和诗歌相映生辉。
这是一首带悲剧色彩的恋歌。全诗共五节,“离别”是诗的主题,即将离开家乡、离开恋人、奉命远征的抒情主人公,满含着深情与爱人别离。
第一节中,主人公想到这是离别前的最后一次见面,前途茫茫,生死未卜,不仅黯然神伤。但是在接下来的诗节中,主人公安慰他的恋人也安慰自己,他定会凯旋,重新回到恋人的身边;第三节中,时空转换,抒情主人公的思绪从眼前之情、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将在战场上紧握武器,打击敌人,保卫自己,“打起仗来就像恋爱一样热烈”,勇敢地打仗、热情地恋爱,酣畅淋漓地生活。在第四节中,诗人巧妙地通过近在身边的物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我的烟斗,让它归你所有!/这是我的杯子,里面还斟着美酒,/喝下它,会使你更加昳丽动人,/这物品啊,唯有你才配继承。”字里行间流溢出涓涓不绝的情思,吐露出对恋人的无限情意,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自从有诗歌以来,以“离别”为主题的诗中抒发的总是责任和爱情不能两全的无奈和忧伤,如唐诗里有这样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但在《请原谅,我的心肝……》一诗的最后一节中,诗人却突破了传统诗歌中这一带悲剧色彩的基调,调和了爱情和责任之间的激烈冲突,使这两者在抒情主人公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全诗的主题在“若是我在这儿获奖,得到一柄利斧,/你的眼中该会流露出何等满足!”中得到升华,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双重期待:既有期待在沙场上骁勇善战、建功立业、保卫祖国的爱国情怀,又有期待带着礼品凯旋、重新回到爱人身旁的一往情深。
苏马罗科夫认为写诗是诗人自然感情的流露,不能做作,内容要鲜明,语言要自然流畅,他重视民歌,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发展了歌谣这一文学体裁。在这首爱情诗中,诗人用最简单的诗歌形式,如家常话般质朴明了的诗歌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感情。短短的20行诗,其中有不舍的离别,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有凯旋的荣耀,也有与恋人重聚的热切期盼,刻画了一个把爱情和责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无论是打仗还是恋爱都一样热烈,乐观、重感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的酣畅淋漓的人生态度,把对祖国的爱、对恋人的爱升华为对人生的爱。( 张 娜 )




别难过,我的亲人


别难过,我的亲人!我心里也不好受,

这么多日子,没能与你聚首,——

 我那好吃醋的丈夫不让我出门,

 我稍一挪步,他就紧跟在身后。

他逼迫我永远困在他的身边,

说:“你干吗总是愁眉苦脸?”

 亲人啊,我时刻对你苦苦思恋,

 你的身影始终留在我的心间。

哎,真是可怜,痛苦叫人难忍,

我还那么年轻,就委身于这种男人;

 我永远不会与他和睦相处,

 也不可能得到片刻的欢欣。

他这个恶棍,毁掉了我的全部青春;

但是请你相信,我的主意已经拿定:

 哪怕他更加残忍地对我折磨,

 我也将永生永世地爱你,我的亲人。


吴 笛 / 译


作为古典主义诗人,苏马罗科夫在推崇颂诗和悲剧为崇高体裁的同时,也表现出与特列佳科夫斯基、罗蒙诺索夫不同的创作倾向,对所谓中级和低级体裁给予更多的关注,例如田园诗、歌曲、寓言、喜剧诗体等。苏马罗科夫认为,文学风格的崇高使命是服务于下层人民,在诗歌创作方面,善于使用丰富多彩的韵律和讽刺技巧,并从民间语言中汲取营养。在题材方面,尤其擅长描写忧伤的恋歌和庄严的宗教颂诗。
苏马罗科夫对爱情的集中描写在俄罗斯诗歌史上是空前的,他的爱情诗强调爱情对于人的重大作用,认为爱情是一种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它不屈服于理智。《别难过,我的亲人》描写的就是相爱而无法相守的爱的悲剧。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他生动的诗笔刻画了一位敢于反叛传统、勇敢追求爱情的俄罗斯女性形象。
全诗分四节,前三节女主人公向爱人倾诉自己无法与爱人结合的苦闷处境和思念之情,在最后一节中则诚挚而坚定地向爱人表白自己的心迹,要永生把爱人思念。
全诗采用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别难过,我的亲人”统领全诗,接下来分四节,用一种向情人叙说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展开全诗,向爱人诉说处在恶棍般的丈夫的残忍折磨下的苦境:“我那好吃醋的丈夫不让我出门,/我稍一挪步,他就紧跟在身后”,“他逼迫我永远困在他的身边”,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对爱人的思念,“但请你相信,我的主意已经拿定”,诚挚而坚定地向爱人表白心迹,将永生永世把爱人铭记心中。
全诗运用了鲜明对比的艺术手法,将无法与爱人聚首但永生永世相爱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进行对比,将女子对爱人一往情深的爱情理想和受丈夫折磨的爱情现实进行对比,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富于反抗精神、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与爱情的纯朴的俄罗斯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诗中,女主人公将她的爱人深情地呼唤为“亲人”,令读者在其中读出爱的纯洁和爱的深切。全诗语气诚恳真挚而质朴,无法与爱人相见的苦闷中透露出对爱情的坚定和乐观:“别难过,我的亲人!”深陷困境仍然对爱人满怀宽慰之情。这首诗也是俄罗斯妇女要求摆脱男子控制,大胆直率、毫不掩饰地追求爱情并在爱情中实现妇女的自我价值的心理写照,富有启蒙精神。
苏马罗科夫的诗歌的语言也体现了市民文学的特色,摒弃浮丽虚华的书面语,用质朴简洁凝练的口语体,表现执著而坦率的爱情,刻画人物心理,歌唱普通人们的爱情生活。( 张 娜 )



  战后,人们歌颂和平及光明年代的到来。策兰坚持认为“还是让诗歌保留其晦暗性为好;也许——也许吧!——它会给出一些东西,尤其在今天,当那种过度的明亮把精确的知识带到我们眼前,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遗产,——也许晦暗的那一面能从根基的根基上给出阴影,人可以从中追索到其作为人的本质。”“诗是‘晦暗的’,首先在于其手头状态,在于其对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说,在每一对象本身特有的因而是现象的不透明性的意义上,诗是晦暗的;也在这个意义上,诗出自自身,须把它作为一种手头之物来理解。”“每一样经词语打上印记的物,都携带着诗人的痕迹;诗人就在他的词语里。”“大凡神秘学和秘典一类学问,这面和那面都有着一种诗的晦暗性。再去蔽的诗,再敞开的诗——我相信,今天,尤其在德语里,这样一种诗,哪怕局部或通篇写得通透融畅,或者完全透明——都有其自身的晦暗性,有其作为诗的晦暗性;诗就是这样,诗晦暗地向世界走来。”策兰甚至用“道成自然”的中国思想来解释这种内在于诗的晦暗性:“与道一样(《道德经》第25章):……诗只拥有自身。”这些关于人文遗产、当代知识和诗的“晦暗性”的思考,见于作者1950年代断断续续写下的诗学笔记,尤其那部题为《论诗之物的晦暗性》论著的纲要预备性笔记。 

  这些思考不单纯是针对“当代诗”的。在策兰看来,任何时代精确的知识都消除不了诗的晦暗性。诗晦暗地向世界走来,但晦暗本身并非诗的本质和目的;因为,作为面对世界的“手头之物”,一首诗在其语言的规定性之中就已包含了对普遍性提出要求。 

  大致从这个时候起,诗人给自己订下了一条诗的原则,或者不如说一种原则性保留,并且在收于本书的那首著名诗篇《你也说》里特别做了说明——“谁说到影子,谁就说了真话”。我们大致也揣摩到这部诗集独特的“内韵”了。说它是“内韵”,其实是一种来自外围工事的东西最终在诗这里奠立基础,成为诗的内在韵律。也就是这个集子写作之初作者所强调的:诗难就难在“对一切思想内涵的无限要求”。由此也解释了,为何这个年代起策兰的写作更多地带上了“阴影”的特征。那些不了解诗人原则的评论家则指作品“晦涩”,或者抓住阿多诺把策兰这个原则(多少不当地)描述为“密闭式写作”的说法,夸大为诗人内心的“苦井”。这一点,诗人生前就已质疑过了。“不要责怪我们不够明晰,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在接触舍斯托夫著作的年代,他曾引述帕斯卡尔这句话并把它作为一切为诗者应记取的一句名言。 

  诗集《从门槛到门槛》出版后,诗人的挚友赫尔曼·伦茨对此书赞赏有加:“在我看来,这部诗集比《罂粟与记忆》更加完整,尽管我确信——这一点在诗中尤为重要——每一站路程还需要详尽的了解。这些新作显示了对本质之物的专注。《从门槛到门槛》流露着一种有待刨根问底的巨大孤独感。总之这是一部‘夜之轻摇者’的精萃之选,由白色的丝线缀到一起。你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书名了。” 

  在坊间喜好标新的今天,这个平实的书名确实不太起眼。赫尔曼·伦茨不愧是一位有眼力的知音。他从集子的作品里看出了标画诗人未来方向的两个迹象:一是巨大的孤独感,二是对本质之物的关注,两者都意味着抒情让位给深层的思考。此外伦茨还看到,书中有一条“白色的”主线,将贯穿在黑暗中的各个侧面(那些“夜之轻摇者”的往事)连结起来。的确,这是一部精萃之选。这期间诗人深思了一些事情。 

  大凡一个集子,除了诗艺和内容,能够撑起一部书份量的东西,大概就是它的内在特征了,也就是作者向出版社总编辑于根·劳施解释书名时强调的“对一切思想内涵的无限要求”。开卷之作《我听说》就是这样一篇具有内在特征的作品。这首叙事风格的诗趋向旷淡,看似浅易,实则邃深,与集子中另一些篇章如《远方》《示播列》《你也说》等脉路相承,可以说形成诗人这个时期写作的一根轴线。 


我听说, 

水里有块石和一个圆 

而水面有个词, 

它用圆将石围起。 


我看见我的白杨朝水里走去, 

我看见她的臂怎样伸到水底, 

我看见她的根对着天空祈求黑夜。 


我没有去追赶她, 

我只是拾起地上那块残片, 

它有你眼睛的形状和高贵, 

我解下你颈上的箴言项链 

给桌子镶边,残片就放在桌上。 


再也看不见我的白杨。 


  这篇作品以投石击水起笔,令人想到玛琳娜·茨维塔耶娃早年的一首诗: 


没有手臂就搂不住你! 

去吧,非实存的灵魂 

多么神奇! 

我看不见——太光滑, 

我听不见——聋了: 

不,你不曾存在。 


水面上的圆圈。 

为耳和眼睛投下的—— 

石。 

若非在此——那就不在任何地方。 

沉没于空间,如同落入 

陶罐。 


  茨维塔耶娃这首诗作于1923年,取材于圣经叙事,题为《多马的学问》(Наука Фомы)。 

  多马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在福音书中被描述为一个怀疑论者,因对主复活持“非见不信”的态度,人称“多疑的多马”。茨维塔耶娃似乎想借这个人物故事来表达,人无真理之忧就不可能找到真理。 

  策兰的诗用意不同。《我听说》不是讨论信仰问题的,而只是讲一个死去的姐妹的故事,她有着高贵的眼睛,但如今留给叙事者的也只有碎片般的记忆了。尽管如此,两诗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词就像是为眼睛和耳投下的石,看不见和听不见的东西并非纯然空无。词“用圆将石围起”,这个“圆”在此当作何解?也许是一次生命轮回。若干年后诗人在一篇讲稿的零散笔记里确实写下这样一句格言:“诗绘出圆——生命之圆。”看起来像是为这首诗留下的一个补注。当然也可以认为,此格言讲的是诗绘出“生命的圆满”。无论“轮回”还是“圆满”,在思的经验里,譬在如尼采那里,皆属生存之义,同一者之永恒轮回。然依常人的经验,以石击水,石沉,水面的涟漪也就消失了。一切怀疑的根由就在这种看似无可追究的茫然无据中。可是,涟漪消失了吗?诗人似乎告诉我们,一切关乎信仰之事,击水之声永不消失。人因其能思,故能回忆;而回忆,不就是借助“回声”将思系于不可追回之物么? 

  似乎在诗人这里信仰又多一层意思:信仰即是冒险。因为信仰之达致并非取来即成,而是建构。在这点上,各个时代那些强调基础和信仰的古老成见并没有过时,譬如“修辞以立诚”(诚:有据者,真)。故诗本质上是一种忧;如同信仰,我思故我忧。一个人只有达致信仰,他才敢说:“若非在此——那就不在任何地方。”所以诗人大致赞同诗本来就是“此在之谋划”,又言“诗:一桩深渊的事情”。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生死攸关。试想“沉没于空间,如同落入/陶罐”——茨维塔耶娃的这只“罐子”如果不是盛放真理的钵,那就是骨壶了。 

  《我听说》排在全书篇首,却与列在第二小辑接近末尾的《我知道》和《田野》两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堪称一折绝妙的三联画。首联写杨树看不见了;二联写被免除了白昼的“夜之轻摇者”之若隐若现;三联写杨树不会消失,她永远就在“思想的边缘”,为吐丝的目光所缠绕;而诗人最后也点出了,他思念的杨树就是“沉沦的姊妹”。 

  很少有人能以平静的语气,在短小的篇幅里把逝去的事物写得如此动人。这折三联画跨越了大半部书,几乎可以肯定,从《我听说》到《我知道》,既是诗的步履,又是思的路程。通过一种穿越时空的方式,诗人不仅掌握了透过梦幻的和易碎的东西深入到事物本质的方法,似乎对自己的手艺也建立了信心。它以回忆为基调,而以时间中的站点和足迹组成全书线索,似乎由此也给读者提供了一条阅读的路径。 



推荐阅读: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诗7首
佩索阿诗22首
托尼·巴恩斯通诗10首
唐纳德·霍尔诗歌8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3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5首
布罗茨基《静物》
扎加耶夫斯基诗3首
马克因·森德茨基诗7首
谢默斯·希尼诗29首
帕韦泽诗4首
尼娜·凯瑟诗3首
罗伯特·明希尼克诗4首
简·肯尼恩诗17首
海蒂·格雷寇诗2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3首
H.M.恩岑斯贝格尔诗4首
范妮·豪诗8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7首
乔治·欧康奈尔诗9首
唐纳德·霍尔诗5首
谢默斯·希尼诗7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音乐疗法》
朱丽亚·哈特维格诗7首
帕韦塞诗8首
马婷·拜勒恩《蜘蛛桥梦》
帕韦泽诗9首
谢默斯·希尼诗4首
伊利亚·卡明斯基诗4首
罗伯特·戴纳诗3首
露易丝·格吕克诗5首
欧文·莱顿诗2首
塔杜施·鲁热维奇诗6首
艾赛尔·雅恩丝玛诗5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哈特·克兰诗8首
耶麦《诗人与鸟》
伊利亚·卡明斯基诗2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4首
谢默斯·希尼诗4首赏析
托马斯·温茨洛瓦诗5首
德里克·旺诗5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尼尔斯·哈夫诗14首
卢齐安·布拉加诗6首
玛丽.蓝朗诗歌5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4首
伊曼·梅瑟尔诗9首
英格·克里斯滕森诗2首
何塞·奥古斯丁·戈伊蒂索洛11首
玛丽安娜·拉尔森诗12首
帕斯卡尔·帕蒂诗7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10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5首
英格尔·克里斯滕森《光》
伊瓦·丽普斯卡诗11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毕肖普诗8首
保罗·穆东诗9首
卡罗琳·多丽丝·赖特诗5首
塔杜施·达博若夫斯基诗5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4首
温德尔·贝里诗12首
托马斯.萨拉蒙诗3首
罗伯特·勃莱诗7首
沙拉蒙诗4首
泰德·库瑟诗9首
肖恩·奥布莱恩诗3首
希尼诗2首
C.D.赖特4首
海因茨·切肖夫斯基诗3首
保罗·策兰诗26首
安妮·塞克斯顿诗5首
萩原朔太郎诗7首
法伊兹诗3首
汉斯·娄岱森诗10首
亨利.米肖《我从遥远的国度给你写信》
萨拉·基尔施诗7首
圣·丹尼·加尔诺《天地间的游戏与目光》28首
阿莱西·希德戈诗20首
保罗·策兰散文诗16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0首
罗伯特.洛威尔诗5首
罗伯特·勃莱诗3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7首
乌拉·哈恩诗3首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7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11首
A.E.史陶林诗12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诗7首
埃利蒂斯诗4首
蒂姆·利尔本诗11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3首
罗伯特·瓦尔泽诗3首
迈克尔·杜曼尼斯诗9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38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13首
普拉斯诗3首


原谅她 原谅她们 这本是浪漫的出入口
却被这铁铸的世界 烙上反常的寓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