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经济分析报告

蒋飞、仝垚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陕西省作为内陆重要省份,经济增速加快,2022年GDP总量首次迈入3万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位。陕西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第二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作为国家向西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陕西省成为我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仍要看到,陕西目前财政实力相对不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有一定的土地财政依赖,全省隐性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此外,与其他经济水平相对居中的省份类似,陕西省也面临着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问题。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后,陕西省要稳住改善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生产效率,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1

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发展动能不断展现 
陕西省作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省经济增速较快,总体经济水平居全国中位。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22年陕西省生产总值达3.2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四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7%,2012年-2022年陕西GDP增速平均7.7%,高于全国的6.4%;从人均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看,2022年陕西省人均GDP为8.29万元,位居全国第十二位,略低于8.57万元的全国人均GDP水平。
2021年陕西省受汛情、疫情等多重冲击,经济恢复动能相对较弱,GDP同比6.5%,比全国低1.9个百分点,低基数因素下,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陕西省经济仍能稳中向好,持续前行。生产总值实现4.3%的增长,比全国增速高1.3个百分点。
经济数据方面,我们主要从生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以及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

1.1.生产端看,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陕西省三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第二产业占比明显较高。从GDP构成要素的产业结构观察,陕西省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为9.3:53.8:36.9,2022年三次产业占比为7.9:48.6:43.5,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较2012年同期回落1.4和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提高;而与全国2022年的三次产业比重7.3:39.9:52.8相比,陕西省第二产业占比明显较高。

陕西省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特色产业增量明显。今年1月,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在介绍202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介绍,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297.89万吨,创本世纪以来产量新高,同比增长2.2%。全省立足高质量发展,创建高质高效示范果园,推动苹果、猕猴桃两个全产业链建设。陕西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苹果大省,苹果种植面积1100万亩,产量占到中国四分之一、世界七分之一。今年2月的陕西果业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省果业中心主任赵广柱介绍2022年园林水果产量1993.4万吨,同比增长5%。其中苹果1301.7万吨、猕猴桃138.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4.8%和7.3%。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是陕西经济的“压舱石”。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工业增加值总量为15,933.11亿元,同比增长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7位。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1%,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4%。

能源增产保供成效明显,全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在占国民经济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陕西石油保有储量排在全国第三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排第四位,这些矿产不仅储量可观,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市场上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2022年,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全年增长12.7%比全国增速高出7.1个百分点,引领陕西省工业产业升级。陕西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29.2%、21.3%和7.1%,分别比全国增速高17.3、15个百分点。实际上近五年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为陕西省工业增长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的汽车产业。根据人民日报,陕西省制定发布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目前除比亚迪外,陕西还聚集了陕汽、西安吉利等新能源车企和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池等一批重点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强劲势头。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省汽车产量增长67%,产量从上年全国第13位跃升至第8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同比增长2.7倍,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6.2%,成为全省汽车高速增长主引擎。

2022年陕西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1%,较2021年增速低13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国增速低0.5个百分点,一定程度显示陕西省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略有放缓。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陕西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到“十四五”末,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打造集成电路、光子、新型显示、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优势产业集群。

建筑业仍是陕西省国民经济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根据陕西省住建厅的数据,近五年来,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1.5%,2022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067.87亿元,成功跨入万亿级产业行列,有效支撑陕西省第二产业增速提高。2022年,为加快建筑业提质增效,抓住高速发展的优质时期,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紧盯“十四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高品质建筑产品供给,为未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陕西省服务业总量保持稳步增长。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6023.90亿元稳步上升至2022年的14264.23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0.1%,比同期全国增速快0.4个百分点。分结构来看,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据陕西省第三产业的前三位,共占全省第三产业总量的40.9%。其中陕西省房地产在2013-2017年间发展较快,这五年陕西省房地产增加值复合增速达到12.49%,与同期全国房地产增速基本持平,但陕西省房地产占GDP比重远小于全国。随后受“房住不炒”政策的影响以及疫情冲击,全省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低迷,2022年房地产业增加值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回落。

陕西省民营经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以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大致衡量民营经济占比,2021年,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326.86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2088.54亿元,增长幅度较大,但其占GDP比重约51.4%,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为促进民营经济稳定运行,发挥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19年以来陕西省先后推动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并于2022年3月,审议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持续完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机制,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渥的政策环境。根据陕西省政府办公厅2023年3月发布的数据,2022年陕西全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898.36亿元,占GDP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1.2 需求端看,固定投资占比较高,耐用商品消费动力不足,自贸区带动出口快速增长
从投资角度看,陕西省固定投资稳定增长,占GDP比重相对较高。2012年到2022年,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均值为11.4%,比同期全国增速高1.8个百分点。其中2014-2020年,陕西省固定投资总额始终超过GDP总额[1],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陕西统计局指出,受疫情汛情、“能耗双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有控股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略显不足,全省全省经济下行,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固投占GDP比重也有所回落。2022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8.1%,低基数因素导致其增速大大提升,比全国同期增速高3个百分点,但固投占GDP比重仍有所下降。今年前四月,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8.3%,比同期全国增速继续高3.6个百分点。

2021年是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关键一年,2020年12月,陕西省国资委发布《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债券融资管理防控债务风险的通知》,并提出新一轮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三年行动要求。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地方债务风险逐年增加以及地方城投违约事件对国企投融资造成的冲击。
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2021年的相对低速发展之后已企稳回升。2022年工业投资增势向好,基础设施投资全面提速,国有企业的投资快速回升。陕西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指出,2022年,陕西省重点产业链投资加快,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3%,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占比三成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12%以上的快速增长;国有控股投资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房地产投资方面,陕西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投资额占全国比重比较稳定。2012-2022年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平均增速为10.9%,高于全国水平(7.5%),2022年陕西省地产投资-4.2%,降幅也小于全国(-10%),地产投资占全国比重五年来一直维持在3%左右。
陕西省消费市场有所回暖,但近三年商品零售增速不及全国水平。2022年陕西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9万元),2015年-2022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居民收入水平向全国靠拢,但2021年陕西增速略低于全国。同样的,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9年前增速始终高于全国水平,2019年之后的三年平均增速为0.8%,低于全国的2.8%。

消费需求回升,基本生活和升级类商品需求强劲,但耐用品消费动力不足,消费升级转型待提速。从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来看,2021年、2022年两年,化妆品类、家电类、通讯器材类等耐用品销售均同比负增,拖累陕西消费增长。另外2021年陕西省汽车类销售额同比-1.4%,低于同期全国的7.6%,也一定程度显示陕西消费升级速度相对较慢。

房地产销售方面,陕西省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销售面积降幅2022年,陕西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2013年-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增速为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近年来,陕西省商品房价格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逐渐与全国平均房价持平。2022年与2017年相比,陕西省商品房价格上涨4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3%)。

我们通过租售比指数[2](房价指数/房租指数)来刻画各省市租金和房价的比值在2001-2021年间的变化,可以看出,2021年陕西省租售比指数低于江浙沪等地,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房价增速比房租涨幅更大。

在对外贸易方面,随着陕西自贸区稳步发展,陕西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5年到2022年,陕西出口金额平均增速19.8%,远高于全国(6.8%)。2017年4月,陕西自贸区正式投入运营,着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高于平均水平。丝博会、杨凌农高会、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等高规格活动精彩纷呈,招商引资效应不断显现。2017年,陕西省出口1659.8亿元,增长58.8%,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2位。

出口产品方面,机电产品成为陕西出口的主力产品。陕西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机电产品出口2613.7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6.8%,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太阳能电池、汽车(含底盘)、锂离子蓄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

在贸易伙伴方面,东盟跃升为陕西进出口第三大贸易伙伴。2022年,陕西对东盟进出口660.1亿元,同比增长44.5%,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3.7%;对欧盟进出口639.4亿元,占比为13.2%。同期,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28.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3%;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902.8亿元,占比为39.4%。5月18日-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中提到“推动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等一系列举措。峰会的召开进一步强化了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对外开放作用,彰显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对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最大的支持。

1.3 人口端看,人口流动相对平稳,老龄化程度加深

陕西省人均产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流动相对平稳;与许多中部省份一致,2022年常住人口略有回升。近十年, 陕西省的人均GDP一直略低于全国人均GDP,按各省排名位于中上游水平。根据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末陕西有3952.9万常住人口,而同期陕西拥有4067.9万的户籍人口,两者差距相对较小。

我们用第七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剔除近十年陕西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常住人口净流入,陕西2010-2020年常住人口净流入仅72.25万人,规模不大,虽高于其他西北地区,但远不及广东等地。不管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差额,还是常住人口净流入规模都不大,表明陕西省人口流动相对平稳。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陕西2018年以来自然增长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2022年也转负至-0.3‰。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陕西省老龄化程度与全国接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陕西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9.2%略高于全国(18.7%),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增加4.8个百分点至13.3%,略低于全国同期的13.5%,老龄化程度加深。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21年12月,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相关生育制约措施、综合防治出生缺陷等一系列生育配套措施,优化生育、养育、教育政策体系。2023年3月,陕西省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决定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4 资金端看,信贷增速与全国保持一致

近十年,陕西省人民币净存款(存款-贷款)余额整体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22年以来净存款有所上升,表明陕西省也存在一定的储蓄化倾向。

分存款与贷款看,陕西省存贷款款增速与全国走势整体一致,不过2022年下半年以来陕西贷款增速略低于全国,而同期陕西省存款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7月陕西存款余额增速最高曾达到14.5%,比同期全国存款余额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

陕西省贷款增速2018年以来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我们进一步将贷款拆解为居民和企业两个角度。陕西省住户贷款增速走势与全国一致,2021年以来增速明显回落,今年才开始初步回升,不过近5年持续高于全国水平,而陕西省企业贷款增速稳中有升,2022年以来增速持续低于全国水平。

存款端看,陕西省存款增速2018年低于全国水平,2019-2020年与全国接近,2021年中以来明显高于全国,我们认为企业存款与居民存款都有带动。分居民和企业端看,2016年以来陕西省住户存款增速基本与全国水平接近,2022年初以来不断上升,年底增速略超全国平均水平。而陕西省企业存款增速在2022年以来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022年9月一度达到20.8%,比同期全国水平高9.6个百分点。而陕西省居民存款增速与全国水平接近,2022年9月以来也略高于全国。总体而言,陕西省人口并未出现大幅外流现象,存贷款也未出现大幅减少趋势,呈现出与全国较为一致的走势。

2

陕西省财政与债务分析

2.1陕西财政实力相对居中

陕西省财政收入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近十年,陕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600.7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3311.6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的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由3323.8亿元增加至6766.3亿元,年均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支出的增长速度比较平衡。

陕西省整体财政收入质量一般,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低。2022年陕西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0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79%)。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陕西财政自给率近十年来持续低于全国。

陕西省2021年获得中央净转移895.5亿元,相较于黑龙江(2881.91亿元)、河南(2756.92亿元)等地,净转移规模比较小,位居全国18位。2021年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3294.2亿元,中央对陕西省转移支付规模2887.6亿元,弥补了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87.66%,转移支付对陕西省财力补充效果明显。

2.2财政土地依赖全国中等

陕西省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2022年,陕西省土地供应总量为27.81万亩,土地出让价款1896.49亿元,较2021年增长12.03%。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从2021年数据来看,陕西的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省市中游,实际上除2020年略高于全国外,近十年陕西省土地依赖程度一直低于30省市平均水平。

2023年3月,中共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土地出让资金用于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是未来陕西在财政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2.3陕西省隐形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从债务角度看,近年来陕西省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债务负担较重,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陕西省财政偿债压力相对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陕西省GDP总量3.2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四位。从偿债压力看,2021年陕西省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为28.84%,略高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26.69%)。但债务率近五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始终高于100%,仅2021年与全国各省市债务率的平均水平(106.24%)基本持平,其他年份高于平均水平20-30个百分点,说明陕西省整体政府偿债压力相对较大,综合财力较弱。

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陕西省宽口径债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以来,陕西省宽口径债务率逐年上升,在202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2021年陕西省宽口径债务率下降至280.11%,首次与全国平均水平(273.63%)相近,显示陕西省控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有一定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对陕西省城投债细项进行简单统计与梳理。

3

陕西省城投融资情况分析

3.1 陕西城投债发行规模与净融资增速高于全国

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在2009年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2725亿元,此后持续蓬勃发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57588.25亿元,复合年均增速高达26.45%。陕西省城投债总发行量由2009年的38.5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122.98亿元,复合年均增速(29.62%)高于全国。陕西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在2014-2018年有所下降,2018年之后逐步回升。从2009年的21.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7.95亿元,复合年均增速为24.15%,在2020达到峰值568.45亿元。2021年陕西城投债发行有所放缓,发行量和净融资额比2021年明显减少。

从地区结构来看,陕西省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从2021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西安市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其次是榆林,而铜川、商洛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差。从城投债净融资规模来看,西安市对资金的吸引要远超陕西的其他城市。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西安市债务率均处于陕西各市中有偏低水平,表明西安市财政实力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将城投债纳入考量后,相较于陕西其他地级市尤其是商洛、安康、铜川等,西安的宽口径债务率相对较低,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3.2 2023年城投债利率上升,到期偿还规模较大

2018-2022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持续下滑态势,2023以来票面利率有所回升。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81%,较2018年下滑183BP;近十年来,陕西城投债利率与全国城投债利率呈现相近趋势,2022年陕西城投债票面利率为4.6%,比全国利率3.81%高出77BP发行成本明显抬升

未来五年陕西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陕西省城投债到期偿还量804.61亿元,较2022年增长200亿元,偿债压力相对较大。2024年城投到期偿还量有所下降,2025年达到高峰后2026年迅速下滑至近五年的最低值382.42亿元。从2023年全年来看,偿还节奏相对平稳。

4

小结
陕西省作为内陆重要省份,经济增速加快,2022年GDP总量首次迈入3万亿大关,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位陕西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第二产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保障。作为国家向西开放前沿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陕西省成为我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仍要看到,陕西目前财政实力相对不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有一定的土地财政依赖,全省隐性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此外,与其他经济水平相对居中的省份类似,陕西省也面临着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问题。在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后,陕西省要稳住改善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生产效率,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部分地方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国企改革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脚注:

[1]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在2017年后停止公布,因此2017年后固投累计值用累计同比倒推得出。同时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值虽然持续公布,但为保持与陕西省统一口径,我们也选择从2017年起用累计同比进行倒推。

[2]以2001年为基期,通过CPI-房租测算2001-2021年间租房价格的变化,得到租房指数;以2001年为基期,通过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测算2001-2021年间商品房价格变化,得到房价指数,租售比指数=房价指数/租房指数。
证券研究报告:陕西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研究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5月24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仝垚炜(研究助理)S1070122040023 tongyaowei@cgws.com感谢实习生张慕婕、于赛汗对本篇报告所作贡献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
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失败的影响有多大?

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分化趋势

中国生育率研究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