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月书10本 | 无心了解别人、却总在自曝疮疤的国家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2月书10本:

一个无心了解别人、却总在自曝疮疤的国家




10


《现代西方思想讲义

/ 刘擎 著



你有一盏珍爱的台灯,从不让别人碰,别人问你为什么这么宝贝一个台灯,你的反应是“我就是喜欢,没有为什么”,但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实你能解释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这盏灯曾陪伴你度过无数孤独的夜晚,也许它是家人送给你的礼物,也许它是你用第一笔工资买给自己的奖励……”

 

刘擎先生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讲述查尔斯·泰勒所论的“成为你自己”。到现在为止,讲一个从人的日常生活里抽取出的例子,仍然是让大众领会抽象的哲学概念的最优途径,而刘先生始终是最擅长此道的作者和老师。在这本书的结语中,他提到了赫拉利的“人类的故事只剩下一种讲法”论以及“合久必分只是一时,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论,这是两句聪明话,让人没兴趣反驳;而刘的全书要展示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么多的哲学思想,即使时代已进入热闹而无聊的全球化的今日,也各有存在的价值,没有一种是被历史或人工智能所彻底废除的。

 


 


09


《爱说教的男人

/ (美)丽贝卡·索尔尼特 著
张晨晨 译


“淫妇”永远是比与之对等的“奸夫”更为凶险百倍的称呼,这一点,熟读《新约圣经》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而在索尔尼特这本论战性的小书里,论题每每触及女性在当今社会里所遇到的体制性暴力,这体制的核心一环就是语言。索尔尼特认为,只要人们使用的话语仍然如此,那么支持这话语的观念就不会变化,而“女权主义”这一永远在引起争议的思潮,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未完成的使命。

 

在概述一些关于性侵、强奸、性暴力的新闻时,可以看得出,作者在避免让读者产生厌倦感。性暴力的事情,一般只能在女性中引起较大的共鸣,而对男人来说,也许只有当他们拥有女儿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关心。作者从她对“爱说教的男人”的亲身体验出发,尖锐地批判了男人在两性状况的问题上停滞不前的意识水平。她也引用了众多名人事例,例如,环保主义名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作者蕾切尔·卡逊遭到了一种讨伐,《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讨伐她的文章,不仅称卡逊所揭露为有害的DDT农药完全无害,还说这本书“不公正、片面、歇斯底里式的同情心过剩”——“身为女性是卡逊的阿克琉斯之踵”。如能放下所有的偏见去思考索尔尼特的论点,一定会觉得她所究问的诸种现实值得一再地究问下去。



 




08


旧时燕:文学之都的传奇

/ 程章灿 著



程章灿先生在书中的一处说了一件事:有位初学中文的美国学生问老师,南京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南京在上海的西北方,大约三百公里的地方。作者说他听到此事时,十分感慨,因为时间若倒流一百年,人们恐怕只会问上海在哪里——在南京东南方三百公里的地方。

 

南京有历史,有着丰富的做都城的体验,只是每个定都南京的政权都不太长命,与南京有关的文人掌故总有一些“零落”的味道,作者的口吻也总少不了叹息。虽然说一本书总是“以文行事”,但是一本说南京的书距离“文”会更近一些,这个“文”担负着一定的挽留的责任,不仅挽留归于暗淡的前尘记忆,也挽留那些通行的观念懒得去考虑的另一种叙述的可能。“曾经的繁华,如浮云飘浮不定。曾经的光荣,是否会骑鹤再来?”当我在后记中,看到程先生把他的这本书选配插图称为“不能免俗”时,我感到他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南京人士。



 




07


《提尔

/(德)丹尼尔·凯曼 著


郭力 译


今天的人想象三百年前的人,大概总是比三百年前的人真实的样子要更自由一些。因为行动缺少自由的人,除非他是王侯,否则很难担任一个好故事的主角。在这个以三十年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流浪和冒险作为一体两翼标出了主角的位置,君王施展权谋,却被那些手段更为灵活的臣子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横飞的迷信挡不住善于无视它的人的道路。关于神圣罗马、选帝侯、腓特烈国王等等历史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读者读后若能了解一二,那就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只属于“好看”。



 



06


《下沉年代

/(美)乔治·帕克 著


刘冉 译


事情从来就是如此:美国把它的每一个疮疤都暴露给别人看,却并无太多心思去了解别的国家。乔治·帕克加入到分析美国当代问题的写作者行列里,殚精竭力写完了这本揭开疮疤的书,书中每个人物都为了自己的“美国梦”而奋斗过,卷入了复杂的经济生活,但敌不过大的时势的改变。


可以看出一个十分吊诡而荒诞的教训:保持乐观,衷心热爱美国,信靠法律,信赖自由市场,拥护民主制度——如果做到这一切不一定能保证一个人顺利致富的话,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呢?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在决定一切,各种市场的晴雨驱使着人们干这干那,无人有机会退后一步,留在原地,或者稍稍逆流,只有当事情全部发生之后,有帕克这样的作者站出来,把故事从头说起。



 



05


《拉康传》

/(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著


王晨阳 译


卢迪内斯库继续表现自己写法国哲学家的擅长。但是雅克·拉康的故事,比起瑞·蒙克笔下的维特根斯坦来说,要沉闷不少,因为精神分析本身是一个极其难以描述清楚而生动的事物,涉足其中的人物为之困扰的那些问题,旁观者是很难领会其大意的,更不知道这些问题有什么值得争执。

 

弗洛伊德自己的人生当然值得反复书写,其次是卡尔·荣格,毕竟他有一套吸引人的原型理论,还对东方的周易等物事兴致盎然。而拉康的学术激情显得更加隐晦。这部大厚书的主线叙事同时交织着其他线索,至少有三条,一是拉康自己的婚姻—情感历程,他如何涉足多段私情,和不同的女人生下不同的后代等等,二是拉康在学术上如何一步步推进个人野心的实现,三则是精神分析界内部的重重矛盾纠葛。拉康的兴趣极为广泛,同与他有过交集的众多人物,跨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批评、数学等众多学科,同时,他对女人也有着持久的吸引力,并拥有不紧不慢地周旋其中的本事。

 

那一代法国思想者的语言极为晦涩,罗兰·巴尔特、福柯、列维-施特劳斯等人,各有各的便于吸引大众的方式:列维-施特劳斯靠“野性思维”,“忧郁的热带”,福柯靠监狱、疯癫,巴尔特靠“恋人絮语”和摄影研究。跟他们相比,拉康缺少能提高自己公众知名度的“卖点”,卢迪内斯库则多次表示,拉康保持高度晦涩的写作风格,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学术领域快速确立自己的地位。有理由认为,他把自己活成了一种如果不使用他的理论就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描述的模式,这表明他不愧为精神分析领域的一位大师级人物。



 




04


《现代法国史:从革命到反恐战争

/(英)乔纳森·芬比 著


樊超群 译


一个英国人来写法国史,当然是不会留面子的。在写到上世纪最大的创伤之一——维希政权的时候,他直言,戴高乐所率领的“自由法国”,和以贝当为首脑的傀儡政权维希,两者必须加在一起才能代表法国,而不是只听前者的宣称。戴高乐的胜利,遮蔽了法国人之前的通敌勾结的事实,直到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才承认了法国当年的确配合纳粹,将犹太人送去集中营。芬比更是详细列数了一些让法国人羞于提起的事情:例如法国人的骄傲——时尚界翘楚可可·香奈儿,曾接受纳粹德国的优待住在丽兹酒店,还同德国官员发生性关系。

 

法国是混乱的,而混乱中的三个大节点,是一场大革命(1789—1794)和两场败局——1871年败给普鲁士,1940年败给纳粹德国,其次的一些小节点,例如拿破仑的战争与复辟、七月王朝,以及阿尔及利亚战争等等。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个国家一直有着中央集权的底子,但分裂的机会依然有大把,而分裂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暧昧的历史问题,如结尾章节中所说,“他们已经成为其过去遗产的俘虏”。这本书一直写到了萨科齐和奥朗德时代,在作者的笔下,当代法国是衰相毕露,紧张的种族关系,宗教矛盾,政党斗争,都是人人有目共睹的、影响国家兴废存亡的重大因素。芬比并没有提出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对于危机的叙述是怎么细致都不为过分的。

 


 




03


《传奇之家:托马斯·曼一家的故事

/(德)蒂尔曼·拉姆 著


朱锦阳 译


像托马斯·曼这样级别的作家也得计较版税——在这本《传奇之家》中,曼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在各自不同的焦虑之中,而越是光环无数的托马斯·曼,所要操心的事情越多,从经济,到人事,到政治上的抉择,到家里人的情感。当然,他们是赶上了那个最特殊的年代: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从魏玛共和创建起,德国对于它的作家而言是一场痛苦的考验。

 

托马斯·曼写有许多日记,这有助于蒂尔曼·拉姆将他彻底还原,让读者看到他所肩负的过重的公共职责,所拥有的过多的公共身份,如何迫使他成为一个“巨笔如椽”的人物,又如何使得他在像出版如《浮士德博士》这样的后期作品时,不得不疲于应付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那些质疑都不是关乎文学技艺方面的,而是关乎书中的自传体细节,让那些涉及到的真实人等不安、愤怒、要求解释。他的儿女中,承继了他的写作天分的克劳斯·曼,却是活得最短的一位,而且死于自杀,克劳斯是被德国选择的国家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伤害得最深的一个,比他的父亲受伤更深,他和姐姐艾丽卡都成了第三帝国最坚决的敌人,但也因此体会到了难熬的流亡感。

 

曼的一家都是心重之人,他们难得的笑容得去书中的照片里寻找。文学不能靠个人天才凭空造就,而必须和作家生平体验紧密缠结,才能拥有不灭的价值,这一点,在这部传记里得到了最明确的揭示。



 




02


《寻迹狮城:新加坡的历史与现实

/(美)尼古拉斯·沃尔顿 著


焦静姝 译


叙议交错的美感浮现在这本书中。新加坡太小,作者沃尔顿显然认为他掌握的材料足够他书写有三个新加坡那么大的一个国家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本书读下来,好像想不出什么更多的问题是此书没有覆盖到的。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新加坡的故事特别多,跟马来西亚的关系,跟海洋贸易的关系,跟日本的关系,都值得好好地写上一大章。在对历史信息的处理和对当下社会的观察之间,沃尔顿有着很好的平衡与过渡;而一个世人最感兴趣的主题——新加坡成功的秘诀,对作者来说也是大有用武之地,当他说起新加坡的教育时,他敏锐地注意到,该国的教师和学生压力之大,是与政府对国家的脆弱性的认知紧密相连的。在学校大厅里,他看到各种横幅警句,如“没有人欠新加坡的人情”、“新加坡由我们自己来保卫”;校内没有任何吸引人注意力的摆设,四壁皆白,在常年令人呕吐的炎热中,学校都不架设空调,而只采用风扇——为的都是促进学生苦读。

 

对于新加坡式精英主义的利弊,作者引用了李光耀的话来启发读者。李光耀强调了每个国民都要同时为自己和为国家负责,但是一个国家如果完全禁绝了“无用之人”,它的前景也会变得十分的可疑。书中的一个洞见是:新加坡虽然多民族,却没有受到折磨西方各国的身份政治的影响,这是因为国民都被灌输了绩效合法性的价值观,“公民更希望拥有一个稳定且高效的政府,而不是一个片面地呼吁他们身份认同的政府。”在当下,这个结论尤其启人深思。



 




01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美)詹姆斯·冈恩 著


姜倩 译


就像优良的装备能激励人去锻炼一样,这本色彩斑驳的“图史”也能激励人去读科幻小说。对从埃德加·爱伦·坡和儒勒·凡尔纳以来直到现在的科幻文学本身,冈恩当然是了如指掌,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对“发生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为什么科幻会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问世,在二战后,以及在冷战期间和结束后,它又分别起了怎样的变化?古代和近代的哲人,他们对于宇宙的想象和界说,如何影响科幻小说,而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给科幻头脑带来了怎样的灵感?传媒与大众对于科幻的认识又走过了一段怎样的流变过程?小说家们又如何生存,他们怎样被时代和自己的处境所局限,以及他们能否成功突破?冈恩已于去年年底以97岁高龄离世,他的这本书可谓“倾其平生所学”。



 



往期回顾


看书 | 布罗茨基在北方的顿悟

看书 | 简·莫里斯打出最后一颗子弹

1月书10本 | 我的家乡是一座无足重轻的城市

12月书10本 | 唯一重要的是能够愉悦思想

看书 | A.J.P. 泰勒:拒绝成为沉闷的生物

看书 | 乔治·斯坦纳:身为犹太人的复杂的荣耀

看书 | 《隐》:怎样的春秋,怎样的大义?

看书 | 厌世也是作家的一种生产力:关于《与Y教授谈心》

10月书10本 | 黑格尔从来没有讨论过羊水

9月书10本 | 和他处于同一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

看书 | 7月书10本:在屠杀的现场也有光合作用发生

看书 | 6月书 | 温柔地击破那个幸存者的光环

5月书10本 | 最可取的心境是谨慎悲观

看书 | 残酷居所——敖德萨

在荒诞中重读加缪和萨特 | Naive咖啡馆vol.07

看书 | 没有掘过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滨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小说与疫病:当文学穿过灾难之门

看书 | 知识分子一旦坐下,他的声音就将越来越小

看书 | 吉姆佩尔,有头脑的傻瓜或无罪而忏悔的人

看书 | 抓紧空气:赫贝特的诗

看书 | 《客居己乡》:匈牙利犹太人的死与生

10月10本书 | 裹紧衣袖,等待寒冬

9月10本书 | 幸好,还有一些并不只是交付“干货”的书

看书 | “灵魂三问”后的第四问

看书 | 梅耶荷德的献祭

看书 | 《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个养蜂人

8月10本书 | 祝贺自己,无论我活多少年

看书 | 用刀尖挑起钻石的手艺

歌德诞辰270周年:他是如何成为完人的?

迟到的7月10本书 | 原子弹和化疗来自同一种力量

有些人的祖先在乱交,有些人的祖先在搞艺术

想象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直到你笑出声来

看书 | 维也纳欢迎希特勒,历史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吗?

看书 | 以色列的总理们,一些特别的人做着特别的事

看书 |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

至爱书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6月10本书 | 永远不要杀你不准备吃的东西

关于犹太-以色列,我的四本压仓底的书

5月10本书 | 总的来看,读书还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

看书 |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为理想而发起的战争了

谁最懂言辞,谁就能上六里庄当禅师丨见书

4月10本书 | 有百度则无百年,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

3月书 | 比高级黑更高级的黑

2月书 | 他们在相互纠葛的世界里 挑战世道的不公

看书 | 12月的10本书:既不做玩世不恭者,也不悲天悯人

11月11本书(下)| 刀落鞘,鸟归巢

11月的11本书(上)| 需要多少热情来阻止一本书的流传

看书 |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

10月的11本书(下)| 伟大的作者从不说多余的话

9月11书(上):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

至爱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10月的11本书(上):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9月11书(下)|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

8月11本书 |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却原是自己的亲妈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两副面孔

看书 |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书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圆满

看书 | 一匹马走进酒吧,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

7月11书:“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

至爱书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书 | 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看书 |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 《象棋的故事》:哪来的什么“自由的颂歌”?

至爱书 | 《受害者》:犹太人的头脑风暴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看书 | 再见,菲利普·罗思

看书 |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

4月的11本书:亲爱的,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

看书 | 你是文艺青年,你要学会加戏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书 | 时间不中止,就像地名不会消失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请问上帝,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看书 | 黑人如何写黑人 ——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看书 |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

云也退: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会读

看书 | 李敬泽《青鸟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



本文系原创

首发《经济观察报》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