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77——少阳篇,条辨277-278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备用公众号: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伤寒论中少阳证中指出的症状基本都是三焦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形成的各种症状。三焦在三焦篇中有详细的介绍,明了三焦的意义,对理解掌握少阳证会有很大的帮助。三焦系统包括人体的血脉神经,凡是不列入脏腑的的器官都属于三焦系统,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也属于三焦系统。
《黄帝内经》曰:三焦者,水道出焉,决渎之官。三焦系统的功能主行水,三焦系统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在西医观念中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该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液组成。淋巴结的淋巴窦和淋巴管道内含有淋巴液,是由血浆变成,但比血浆清,水分较多,能从微血管壁渗入组织空间。肌肉中能够渗水行水的网络系统在解剖中无法发现,也属于三焦系统。
如何从外症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就是此少阳篇要介绍的内容。病邪在皮肤表面的时候是太阳证,在太阳证阶段没把病邪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体外,病邪就会进入少阳或者阳明,阳明篇介绍的症状就是病邪进入阳明阶段形成的各种症状。中医观念中的阳明对应西医胃肠消化系统,少阳可对应西医的淋巴系统。当病邪进入淋巴系统,也是进入水道系统,水道系统就是中医所谓的气,水如果能够正常气化,就能为人体提供不断的动能。
水道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形成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呕吐、默默不欲食等症状。人体最主要、最密集的血脉神经是在胸腔、横膈膜、纵膈膜这一带,包括肺和心,所以病邪进入到少阳系统就会进入这个部位,所以会有胸胁苦满的症状。人的五官也属于三焦系统,所以中耳炎、腮腺炎,眼睛红肿等疾病都属于三焦系统的疾病;乳腺疾病也属于三焦系统疾病。少阳证的病症发生在半表半里的中间,都属于阳证的阶段,伤寒论的观念就是尽量把疾病在阳证阶段治愈,不让病邪进入到阴证。
二七七、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人体有两个少阳,一为手少阳三焦经,一为足少阳胆经。太阳的表邪进入少阳的时候,胆附在肝旁边,病邪进到少阳的时候,最容易影响到胆,胆受邪的时候,胆汁就会回逆。如果胆汁流到血里面去的时候,人会有发黄的症状;如果胆汁往上冲,跑到喉咙里,就会有口苦的症状。因为病在阳证阶段,一定会看到有热证,喉咙需津液来滋润,热在喉咙也会伤津液,所以会有咽干的症状;眼睛也是靠血液来滋润,所以少阳证也会有目眩的症状。
病邪进入少阳的时候一定会有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恶心呕吐、默默不欲食等症状,病邪与人体的免疫力在少阳阶段(三焦系统)相抗争,如果正气战胜邪气,会有发热的症状;邪气战胜正气会有发冷的症状,所以能看到往来寒热的症状。三焦受病的时候,胸胁会受到影响的地方,胸里面水分津液很多,病邪一进入胸腔之后,就会有胸胁苦满的症状;胸腔中的水运转不会正常运转,病人就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所以只要病人有呕的现象,首先要想到少阳证。胆受到病邪影响会造成胆汁分泌出现问题,所以会有默默不欲食的症状。
二七八、少阳中风,双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是少阳证兼有太阳的表证,邪气在是太阳阶段的时候,肠胃里面的阳气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也是固表能力,发挥了一部分的体力去抵抗表邪,这时候会有流汗的现象。当胃肠中的津液储备量不足以抵抗表邪的时候,邪气会进入少阳阶段。津液原本已经伤到,这时会有“两耳无所闻”的症状,耳朵的听力也需要津液来滋润;“目赤”,眼睛是靠血上来滋润的,血里面的水分就是津液,津液不足,血会热起来,热就是炎,所以会看到眼睛红赤肿痛。
“胸中满而烦者”,胸里面水分津液很多,水气能够正常转化才是常态,病邪一进入胸腔之后,不能正常转化,就会有胸胁苦满的症状。医生如果使用吐法会伤到气,所谓伤到气就是伤到津液的源头,因为吐出来很多黏液和食物;攻下的时候会伤到血,因为血是肠胃从小肠里面生化出来的,本来食物应该化成血供给身体用,在还没化成血就被攻下了,所以病人会有悸而惊的症状。
病人元气受损之后会造成里虚,治疗里虚在伤寒论中有两个方剂:小建中汤证和炙甘草汤证。心脏动悸是上焦受损,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脾胃虚寒的里虚可以用小建中汤治疗;吐、下则悸而惊,心和小肠相表里,心是君主之官,心血不足的时候,病人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的时候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病人有心动悸时候常常能看到脉结代的脉象。这条辨的意思是治疗少阳证不可以用吐法和下法,必须采用和解的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