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条辨浅释78——少阳篇,条辨279-286

行者 严 汉唐经方再传承 2023-07-07

二七九、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证的主证前文中有详细的介绍,脉诊的时候少阳证的脉象是弦脉,摸到弦脉出现的时候代表少阳证(水饮的疾病也能摸到弦脉)。此条辨是通过脉诊来确诊少阳证。病人有头痛、发热的症状时,麻黄汤证的脉象浮紧、桂枝汤证的脉象浮缓,当病人有太阳证但摸到弦脉的时候,表示邪气已经进入到少阳阶段,不可发汗。邪气在表使用汗法,邪气已经进入三焦淋巴系统,发汗会更伤津液。“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谵语的原因是发汗太过,肠胃津液受损,大便堵住造成的。少阳证只能采用和解的方法治疗。

 

二八〇、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


太阳病,应该用汗法治。太阳阶段没有治好,邪气会进入少阳阶段,会有“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症状,如果还没用下法、吐法,脉弦紧,应用小柴胡汤治疗。

 

二八一、若已吐、下、发汗、温针,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


原本是少阳证,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医生用过吐法、下法、汗法之后,柴胡证的症状看不到,说明少阳证和太阳证如果被误治,都会有疾病的转变,少阳证误治之后变证多端,所以用“知犯何逆,以法救之”作为大的治疗原则。

 

二八二、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病人脉浮表示有太阳证,脉大表示有阳明证;“上关上”,关脉跳到上面,右边的关脉主脾胃,左边的关脉主肝胆,关脉已经跳到寸上,是阳热往上焦走的现象。中焦的胆胃太热,胆汁会上逆,病人会口苦,表示有少阳证。三阳合病治疗的方式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治疗。“但欲眠睡”,病人的体力在太阳证的时候已经耗掉很多,进入少阳的时候,肠胃吸收又不好,食物不能化生成血,因为被三焦阻隔到,精血的来源不够,病人就会有但欲眠睡的现象。“目合则汗”,眼睛闭起来会流汗,是人的体力很虚的表现。正常的流汗一定是在运动之后,现在病人闭着眼睛都会流汗,代表津液一直在丧失的阶段,这种情况需要和解少阳。

 

二八三、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躁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烦燥者”,就是伤寒过了一周之后,病人没有发热的现象,有烦燥的现象产生时,就知道病已经由表入里。“此为阳去入阴故也”,阳的含义可以是表,阴的含义可以是里,阳入阴不一定是邪气进入阴脏,也可能是由表入里。病邪由少阳证进入阳明证会有烦燥的症状。


二八四、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三日就是三候,二十一天,伤寒过了二十一天,“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病邪进入少阳、阳明以后,如果没有治好,邪气会继续深入进入阴脏,其人反能“食而不呕”,病人反而能吃东西,又没有恶心的症状,说明病人的免疫能力能阻止邪气进一步深入,就是“三阴不受邪也”。病还是在阳的阶段,实践中会看到很多人感冒之后,没有服用西药,体质好的人,也能够自愈。


在《黄帝内经》的观念中,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成长需要的营养都是来源于脾胃。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一个健脾的方剂,脾主肌肉,所以桂枝汤能够调理肌肉;能够随时把脾胃固得很好的人,即使遇到太阳表证,疾病也不会传经,病邪能够传经会一定是平时脾胃肠胃都不好的人。小孩子的脾胃不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在西医观念中,小朋友不爱吃饭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锌,实践中看小朋友在服用补锌口服液一段时间之后,不爱吃饭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可以用小建中汤健脾开胃。小建中汤能够让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身体的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好。

 

二八五、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不管是太阳、少阳、阳明,脉只要缓下来,就表示疾病即将痊愈。如果病人的脉很正常,一息四至但还有恶心的症状就是怀孕的现象。正常的人,脉象正常而有不适症状可能是受孕,不要随便开药。

 

二八六、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中每个阶段都有病症自愈的时间,少阳证病要痊愈的时间是寅时至辰时这个阶段。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伤寒论条辨浅释16——条辨42-44
伤寒论条辨浅释17——条辨45-46
伤寒论条辨浅释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总结篇
伤寒论条辨浅释19——条辨47-51
伤寒论条辨浅释20——条辨53-57
伤寒论条辨浅释21——条辨58-63
伤寒论条辨浅释22——条辨64-67
伤寒论条辨浅释23——条辨68-70
伤寒论条辨浅释24——条辨7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25——条辨74-75
伤寒论条辨浅释26——条辨76
伤寒论条辨浅释27——条辨78-83
伤寒论条辨浅释28——条辨84-86
伤寒论条辨浅释29——条辨87-89
伤寒论条辨浅释30——条辨91-99
伤寒论条辨浅释31——条辨100-104
伤寒论条辨浅释32——条辨105
伤寒论浅释系列33——唐容川著《血证论》之阴阳水火气血论
伤寒论浅释系列34——三焦理论篇
伤寒论浅释系列35——水证篇(一)
伤寒论浅释系列36——水证篇(二)
伤寒论条辨浅释37——条辨106-111
伤寒论条辨浅释38——条辨112-116
伤寒论条辨浅释39——条辨117-118
伤寒论条辨浅释40——条辨119-120
伤寒论条辨浅释41——条辨121-124
伤寒论条辨浅释42——条辨125-129
伤寒论条辨浅释43——条辨130-133
伤寒论条辨浅释44——条辨134-137
伤寒论条辨浅释45——条辨138-141
伤寒论条辨浅释46——条辨142-147
伤寒论条辨浅释47——条辨148-151
伤寒论条辨浅释48——条辨152-154
伤寒论条辨浅释49——条辨155-156
伤寒论条辨浅释50——条辨157-160
伤寒论条辨浅释51——条辨161-163
伤寒论条辨浅释52——条辨164-166
伤寒论条辨浅释53——条辨167
伤寒论条辨浅释54——条辨168-170
伤寒论条辨浅释55——条辨171-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56——条辨174-176
伤寒论条辨浅释57——条辨177-180
伤寒论条辨浅释58——条辨181-182
伤寒论条辨浅释59——条辨183-186
伤寒论条辨浅释60——条辨187-188
伤寒论条辨浅释61——条辨191-193
伤寒论条辨浅释62——阳明篇,条辨194-199
伤寒论条辨浅释63——阳明篇,条辨200-206
伤寒论条辨浅释64——阳明篇,条辨207-213
伤寒论条辨浅释65——阳明篇,条辨214-218
伤寒论条辨浅释66——阳明篇,条辨219-223
伤寒论条辨浅释67——阳明篇,条辨224
伤寒论条辨浅释68——阳明篇,条辨225-230
伤寒论条辨浅释69——阳明篇,条辨231-237
伤寒论条辨浅释70——阳明篇,条辨238-242
伤寒论条辨浅释71——阳明篇,条辨243-248
伤寒论条辨浅释72——阳明篇,条辨249-253
伤寒论条辨浅释73——阳明篇,条辨254-259
伤寒论条辨浅释74——阳明篇,条辨260-265
伤寒论条辨浅释75——阳明篇,条辨266-271
伤寒论条辨浅释76——阳明篇,条辨272-276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眩晕症的中医辩证与经方治疗!
“夸父追日”太累?不如试试“后羿射日”                ——中医抗疫之我见
整理南师怀瑾注释《论语别裁》前言1
总结:经方治疗下利(西医称肠炎)的十一个方剂
以不变应万变,变异的奥密克戎如何用经方治疗?
全网刷屏,看哭无数网友的[天才儿子],中医如何治疗躁郁症?(上篇)
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下篇)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中医阴阳律——行阳才是中医的灵魂!
中医与兵法(一):慢性疾病都是病邪瞒天过海侵入人体的结果。
中医与兵法(二):中医治病最高的境界就是围魏救赵!
中医治证之高血压篇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