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78——太阴篇,条辨287-294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备用公众号: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在中医的观念中,太阴叫做阴之始,少阴是阴之中,厥阴是阴之尽,是阴的尽头。病邪发展到阴证后,刚开始会进入太阴,然后到少阴,最后到厥阴。疾病进入到阴证会很危险,医圣张仲景的观念就是尽量不让三阴受邪,所以《伤寒论》百分之七十的内容都是解释邪气在阳的阶段会形成什么症状,以及各个症状的治疗方法。一旦邪气突破阳的阶段,就会进入到阴中,太阴是阴之始,所以太阴首先会受到邪气的影响。运用《伤寒论》条辨中阴证的方剂的时候,不管病进入少阴还是厥阴,都要考虑到太阴的问题,因为始受之病在太阴。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肺主皮毛,所以太阳表证和肺有直接的关系,《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太阴讨论的症状都是脾脏出现问题之后形成的症状。中医的观念是脾胃相表里,脾胃是后天之主。后天好的人脾胃会很好,脾胃好的人免疫功能会很好,免疫系统的源头就是脾胃吸收的营养。正常的食物到胃里面的时候,胃的蠕动能够把脾脏压小,脾脏受到挤压,里边的血就跑到胰脏中,胰脏充血后,血会跑回到胃中促进胃的蠕动,脾胃代谢就是这样的过程。
胃的蠕动能够产生热能,热能帮助胃消化食物,然后把食物的营养灌到四肢为身体所受用。中医观念中的胃还包括小肠。当胃的动能不够时,消化能力会减弱,胃弱的原因就是脾脏跑到胃下方的血热度不够了。食物在胃里面蒸化腐化掉之后并没有被人体完全吸收,不能吸收的营养会变成湿停留在脾脏内。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脾主湿,但湿又不能过,湿过于多,脾脏的功能会越来越弱,多余的营养会变成不能吸收的津液,形成恶性循环,脾的湿气就越来越盛,脾脏会肿大,脾脏肿大又会影响到胃,胃会越来越小。脾脏大的人会有恶心的症状,会吐出白色的津液,大便也是溏的,这些都表示脾湿很重。
二八七、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脾主少腹,脾中的湿太重,肚子会胀满,胃会因为脾肿胀而变小。正常脾脏的血进入到胃的下方之后产生的热能中医叫做胃阳,胃阳减少会有吃不下食物的症状;“若下之,必胸下结鞭”,采用攻下的方式是因为诊断到有实堵到,现在是湿堵在身体里面,不能用攻下的方式治疗,攻下就会胸下结鞭,“自利益甚”,下利会更严重。腹满、呕吐、食不下、下利是少阴证的主证。
二八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左脉是阴,右脉是阳,太阴中风会有四肢烦疼的症状。太阴中风的时候,如果脉阳微阴涩长,表示病人的气血流注很强,阳脉可以代表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力,阳脉弱下来说明正邪相抗在减弱,疾病在消退的过程中。正邪相抗的时候,阳脉会跳动得很快,此时如果阴脉虚弱短小,表示血已经衰掉。
二八九、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太阴病恢复的时辰是从亥时到丑时。
二九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的患者,可以用桂枝汤治疗。太阴病的患者即使有肚子胀满、腹满不减、肚子疼的症状,只要脉是浮的,就可以用桂枝汤治疗。脾主少腹,又主肌肉,脉浮代表病邪在肌肉中,依然可以用桂枝汤治疗。太阴病的病因是脾中湿气太重,在使用桂枝汤治疗的时候可以加一些白术和茯苓。
二九一、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不渴表示病在太阴,自利而渴表示病在少阴,渴与不渴是太阴证和少阴证的主要区别症状。不断的下利表示病邪进入阴证,寒湿在下焦,水一直在往下走的时候,这时候反而会口渴;寒湿在中焦,不会有口渴的的症状。“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病人有寒就是脾脏肿大、肠胃没有蠕动的功能,需要用四逆辈方剂治疗,例如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
二九二、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无论是桂枝汤证还是麻黄汤证,病人的手足应该是冰冷的。伤寒的患者手足自温,脉浮缓,表示病邪入里。太阴证的病因是脾湿过盛,人体的湿没有渠道宣泄,病人会有发黄的症状。小便自利代表湿有渠道排泄,所以不会有发黄的症状。“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病人在下利的时候烦躁不安,表示人的精气神很好,下利之后病人体力虚弱才是真正的虚证,有烦躁代表脾脏的功能很好,湿会随着大便被排出。
二九三、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阳病应该汗解,医反下之,攻下的药伤到肠胃,病人的肚子胀满偶尔会痛,病属于太阴,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的腹痛是按着舒服,隐隐作痛,痛感不是很强。大实痛者,不按都会痛,拒按,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一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二九四、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病在太阴,病人的脉很弱,跳动缓慢;“其人续自便利”,大便还是继续在下利的时候,“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假如病人的症状还需要大黄、芍药,二者的剂量要减小;“胃气弱,易动故也”,胃气本太弱,又需再攻实的时候,剂量要减轻,强力下攻的话,胃阳会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