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 张帅 唐锦兰│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
专注分享学习,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公众号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梁国杰
近日,《外语与外语教学》于2021年第1期发表了实验室语言智能教学研究中心团队的学术论文“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该论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0SYLZDXM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国大学的外语教育中采用技术辅助已经相当普遍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不过,技术的飞速更新所能提供的多种便利促使我们审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导致的潜在问题以及提升的空间。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调查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在理论建构、教学实践、顶层设计、教师发展和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五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育;信息技术;外语教育信息化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正在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形态产生影响。为推动“互联网 + 教育”发展,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教育部,2018)。教育信息化成为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任友群等,2018)。
2020年,新冠疫情迫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教育部,2020)。因时之需,规模化在线教学发挥关键作用,不仅有效抵御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也加速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引发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而且将持续推动疫情后学校教育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雷朝滋,2020)。
目前,教育部已启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任务与新挑战。外语教育信息化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外语人才的外语教育新模态。作为外语教育学(王文斌 李民,2017a,2017b)的有机构成之一,教育技术是影响外语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如何将传统授课模式与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提升外语教育质量与效率,是外语教育学必须探讨的议题(李民 王文斌,2018)。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既要借鉴已有经验,更要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深化教育改革,促动高校外语教育更好地承担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使命。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2、研究设计
首先,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5.0 版本),以主题词搜索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近五年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发现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特征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
然后,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又称“精英人士访谈法”(Elite Interviews),是质性研究中最重要的数据收集方法——访谈法的常见类型之一,其访谈对象是一个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对研究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Kvale & Brinkmann,2009)。本研究对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领域17位专家进行了半结构访谈。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类型的高校,职称以教授为主,多数还兼有行政职务,但都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在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一定建树和影响(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1)。
表 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访谈前,研究者将访谈提纲发送给受访专家,预留充分思考的时间。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依据专家所谈,通过追加提问来推动问题探究的不断深入。每位专家的访谈时间均在1至2小时左右(见表1)。
征得受访专家同意后,研究者对访谈过程全程录音,访谈时长共27小时25分钟,录音转写、校对后的文本共394,080字。为遵循研究伦理,本研究对受访者进行匿名处理,按照访谈顺序将其编号为E1、E2……E17(E代表Expert,E1即第1位受访专家)。
访谈数据分析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研究思路(Strauss & Corbin,1998),借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11.0版本)对专家访谈进行编码并挖掘主题(Bazeley & Jackson,2013)。编码过程参照Creswell(2013)的质性数据分析步骤,具体包括数据组织和准备、数据通读、数据编码、主题挖掘、结果呈现、数据解释六个步骤。此外,本研究采用了研究者三角验证的方式确保研究效度。三位研究者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互相审校和商讨数据编码和分析结果,力求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基于专家访谈研究结果,考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为其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3、主要问题
本世纪初,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进入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建设阶段(任友群等,2018),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期。20年来,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在政策规划、硬件和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理论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为今后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系列综合性规划文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三通两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截至2019年,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共有44门入选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总计有510多万人参与学习,极大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覃军,2019)。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至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课堂面授 + 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学校高达63.1% (王守仁 王海啸,2011)。已有学者在“外语网络教育生态学模型”(顾曰国,2005)、“多模态、多媒体外语学习模型”(顾曰国,2007)、外语教育信息化实施模型(胡加圣 靳琰,2015) 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开展理论探索,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步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任友群等,2018)。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在理论建构、教学实践、顶层设计、教师发展以及资源建设与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成为阻碍外语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掣肘。下文将按这些问题在访谈中的提及频次依次论述。
3.1 理论建构不深入,不系统
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框架虽已初现端倪,但内容深度仍有待发展,今后需着力加强体系化、中国特色和创新性三个方面。16位专家强调了理论建构问题,占总受访人数的94.1%。具体如下。
第一,目前理论探讨的主题已经覆盖多数教育主题,但是比较零散,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体系。“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是由多种理论融合构成的有机体系,以回答和解决信息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规律和问题”(E14: 2020/07/27),然而“目前研究虽然比较多,但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一个闭环”(E10: 2020/07/23)。第二,引进和借鉴西方相关理论比较多,中国特色不明显。作为中国特色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也应“凸显中国特色,用以指导实现具备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学科发展目标”(E8: 2020/07/22),“西方理论运用在东方文化环境中,需要进行重构或者调整,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去充实,拓展,创新,丰富已有理论体系”(E4: 2020/07/20)。第三,理论创新不足。“很多新技术落地到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情境里,我们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评测反馈需要融合新技术,产生新现象,诞生新理念”( E2: 2020/07/20); “我国拥有数量最大的外语学习群体,亟需加强深入研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创新理念和方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E13: 2020/07/24)。
3.2 教学实践亟待改进
教学实践也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较为突出的问题,共10位专家提及,占总受访人数的58.8%,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学习者因素、课程体系等方面。
具体而言,第一,信息化外语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充分地和有效地实施。“就大学英语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很多高校实施得其实并不好”(E16: 2020/07/28)。而且,“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外语教育‘信息化程度’发展不均衡”(E6: 2020/07/21)。第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信息化外语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多元性不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E12: 2020/07/24)。第三,尽管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对信息化外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学生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多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E16: 2020/07/28)。如何促使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成为在线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难题之一。第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尚显不足,表现为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究其原因,教育技术人员“只懂技术,不懂得外语学习的规律”,而外语教师“懂学习规律,又不懂技术”(E14: 2020/07/27)。第五,小语种在线课程建设重视基本技能而缺乏文化课。“小语种课程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语音、语法学习,还没有大规模地开发文化课程”(E15: 2020/07/27)。相较而言,小语种在线课程体系尚不够完备。
3.3 顶层设计针对性不强
针对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不足,提出此问题的共9位专家,占总受访人数的52.9%。
第一,学科特点不突出。一方面,专门针对外语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较少,“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还不够,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国家或教育部层面的宏观政策,多是面向大、中、小学整体教育,而较少针对外语教育(E8: 2020/07/22)。另一方面,已有的相关政策论述多涉及制度、原则,具体规划尚不足,“即使看到了也是比较简单的描述,放在教育信息化下面,大概一两句话,缺乏更明确的远景和目标说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顶层设计”(E17: 2020/07/28)。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等高校外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关于信息化的论述仍比较宽泛笼统,缺乏分层分级指导。“高校外语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如何与不同学校类型或层级的具体教育实践相结合,这方面的文件实在太少”(E17: 2020/07/28)。同时,目前文件也多涉及课程建设或教学模式,少有对其他核心环节的原则指导,“信息化外语教学仅是信息化外语教育的一部分,信息化外语教育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涉及教育方方面面,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体系到产出成果都需要系统设计”(E16: 2020/07/28)。
第三,缺乏评价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成效的标准。“虽然在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等中都有一些原则性表述,但是专门针对评价外语教育信息化成效的具体质量标准似乎还没有看到”(E6: 2020/07/21); “目前开展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涉及一些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但缺乏学术权威性,因为尚无一个权威的制定标准的机构”(E3: 2020/07/20); “一些全国性的外语微课比赛也有一些教学信息化设计的标准,但这些属于教学评价标准,还不是外语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标准”(E11: 2020/07/23)。
3.4 教师培训力度不足,投入欠缺
随着《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教育信息化改革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文件的出台,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在国家、省市级和各高校全面展开。“一些国家级慕课平台、出版社和高校都做了非常多教师培训的工作,涵盖各个主题、各个学段,成效还是显著的”(E2: 2020/07/20)。通过培训,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意识和技术基础都有所加强,但信息化教学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王京华 韩红梅,2017)。上述观点也得到9位专家的赞同,占总受访人数的52.9%。
第一,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学科针对性不强。“总体来讲培训还不够,信息化意识必须不断加强,面向外语学科的培训的针对性有待凸显”(E12: 2020/07/24); “在培养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上可能需要更多关注”(E17: 2020/07/28)。第二,教师培训政策和经费支持落实不够。“高校之间有差距,有的做得很好,有的缺乏落地的激励机制和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积极性”(E6: 2020/07/21; E9: 2020/07/22) 。
3.5 在线课程重复建设,利用率低
5位专家指出外语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和应用问题,占总受访人数的29.4%。
第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从层层遴选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来看,课程类型分布不均,听、说、读、写的基础语言技能类课程门数较多,有关专门用途英语、商务外语、语言学以及非通用语种类的课程较少(覃军,2019),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同质化,存在同类课程重复建设的情况。“课程经常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希望信息化外语教学专业团体能够呼吁重视课程建设规划,合理分层”( E13: 2020/07/24)。
第二,利用率低。少数外语类在线开放课程运用效果较好(覃军,2019),但也有不少课程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课程资料更新不及时,缺乏教学互动、助学支持和效果反馈等,没有达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的和初衷。“资源利用率不高,成了摆设,这其实也是一种浪费”(E13: 2020/07/24)。
第三,缺少配套制度建设。不同高校间在线课程学习不能互认学分,高校内部的大多数在线课程学习也不能认定学分,影响学生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积极性。“如果慕课不能实现学分转换与积累,就只能停留在信息化外语教学阶段,或者信息化外语教育的初级阶段,我国在慕课质量监控和学分转换与认定方面急需出台相关政策”(E7: 2020/07/21)。
4、建议
针对以上五大问题,结合专家视角,我们提出下述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加强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建设,突出中国特色,提升学术影响。有专家建言,“对于我国较有原创性的‘外语网络教育生态学模型’等理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建立体系”(E5: 2020/07/20)。为此,有必要开展集中深入的专题理论研究,“希望涌现系列成果,构建中国自己的外语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E16: 2020/07/28)。本领域的学术团体也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增加学术年会的举办频次,创立更多专门性的学术期刊,为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分享提供更多机会”(E3: 2020/07/20; E9: 2020/07/22)。同时,还要加强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未来研究的发展需要形成更多的学术共同体,来自不同的领域和地区的研究者共同为外语教育信息化这一交叉领域的理论的建构进行贡献,才能形成合力,让该领域得以蓬勃发展”(E17: 2020/07/28)。因而要努力营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学术氛围,带动更多学者和教师参与,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和更富创新的成果,努力提升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与学术话语权。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加强信息化外语教学模式有效性、适切性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有效模式,并加以推广和应用。同时,加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信息化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其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优势,丰富其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从而解决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两张皮”的问题(Shulman,1986)。其次,加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者因素研究。信息化外语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习效果,学习者因素研究将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个体与教学情境的交互过程,探索学习者在智慧学习情境下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能力并强化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再次,创新教学方法,将网络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切实提升信息化外语教学效果(杨永林,2008)。此外,信息化外语教学还应关注到小语种在线课程的建设,既要重视语言基本技能培养,也要注重文化课程开发与应用,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课程体系。
第三,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外语教育信息化我国质量标准。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通盘考量。除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外,评价体系等其他教育核心环节也亟需设计。这也是诸多受访专家的共同呼吁,“政策、资金和评价机制都要跟上,才能把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做得更好”(E6: 2020/07/21); “外语界应加强发声,国家层面上也应有一支由外语教育专家和教育技术的专家组成的团队来构建包含资源、教学和评价等子体系的信息化外语教育立体模型”(E14: 2020/07/27)。教育信息化评价是教育信息化运行质量的保障,对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教与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李思寰,2010)。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领域,评价应也在整体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标准是评价的量尺,规范立标也是顶层设计不可或缺的内容。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018)表示,“有了标准才能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也需要规范立标。一为提升外语教育信息化质量,“非常有必要制定适用不同外语语种的教学参照标准,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外语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和质量提升”(E14: 2020/07/27)。二能更好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需要一个导向性和可遵循的质量标准,各高校再基于此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标准”(E9: 2020/07/22)。三可有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形式上,特别是教学内容量化上,还没有统一标准,给学分认定造成了一定困难”(E16: 2020/07/28)。建议更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推动更多专家关注和投身标准研制,“希望本领域的学术组织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相关标准尽早出台”(E13: 2020/07/24; E15: 2020/07/27)。
第四,提高教师培训设计的科学性,形成常态化和系列化,建立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档案,追踪评价培训成效。也要丰富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研修模式。建立更多虚拟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专家学者的引领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帮扶广大一线教师学习交流,共同进步。还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注重激发教师个人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重视课程建设规划,合理分层,集中优势师资和力量,开发精品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不同高校的特色优势,委托不同学校牵头,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建设面向外语或非外语专业,满足不同学科需求的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建立“国家课程资源库,打破大学间壁垒,实现万课互联”(E7: 2020/07/21),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跨校和区域内学分互认,达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E16: 2020/07/28)。
5、结语
外语教育信息化是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育学学科的必要元素。本文依据专家访谈数据分析,辨识和梳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现存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及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群策群力,协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维度,各维度间的关联与影响也错综复杂。未来可进一步丰富研究角度,利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手段获得多元数据,开展更深入的专题研究,更清晰地呈现外语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和相互作用。此外,本研究仅聚焦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未来研究还需关注基础教育学段,以更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探讨整体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外语教育信息化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
注释:
在本文中,“外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外语教育”涵义相同,均指技术辅助的外语教育。在国际学界对此有专门的名称: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为 CALL。CALL研究已有近60年的历史,拥有专门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CALL学术组织有美国的 CALICO (The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Instruction Consortium)、欧洲地区的 EuroCALL,亚太地区的 PacCALL、日本的 JALTCALL 和我国的 ChinaCALL 等。
参考文献:
(略)
作者简介
蔡静,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 教师发展,信息化外语教学;
张帅,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外语教学,教师发展;
唐锦兰( 通讯作者)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评价和测试,信息化外语教学。
引用本文
蔡静 张帅 唐锦兰.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1(01): 76-83.
本实验室语言智能教学研究中心 供稿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朋友可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张伟年 段宛云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都看到最后了,何不点赞、在看、分享三连?!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77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