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2021年第2期 目录、摘要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外国语公众号
目 录
事态性否定的分化——以“并不X”“又不X”的构式竞争为例
陈禹
汉语关系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主宾提取的非对称性——兼论普遍性控制规则(GCR)的失效性及其扩展版的解释力
庾小美, 马志刚
英语名-动转类轨迹的实证研究
刘国辉
准定语句式:认知参照点关系和转喻的视角
刘云飞, 屈琼, 陈琪, 李悦华
内嵌含义: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未解难题
薛兵
评价系统视阈下中美企业致股东信情感话语对比分析——基于情感词典和机器学习的文本挖掘技术
车思琪, 李学沛
频率对错配构式二语加工的影响:神经认知视角
陈松松
翻译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
王克非
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王宁
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
傅敬民, 刘金龙
国内外口译研究最新进展对比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研究(2015-2019)
张威, 刘宇波
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设置与发展
傅琳凌, 穆雷
国内外小句整合研究述评
朱丽师
Exploring Aspects of Translation from a Quaternity Perspective — Interviewing Prof.Rainer Schulte, the Editor-in-chief of Translation Review
JIAO Pengshuai
摘 要
事态性否定的分化——以“并不X”“又不X”的构式竞争为例
陈禹
“并不X”与“又不X”两个构式的区分一直受到学界重视,对两者的对比分析众说纷纭,既有的转折—原因说、意中—意外说、客观—主观说、直接—间接说都提供了重要洞见,但也都有可讨论的余地。首先,本文将“并不X”与“又不X”锁定于构式竞争的环境之中,控制其他不直接相关的功能变量。其次,对于直接对立的功能语境,借助事态性学说的理论工具,发现两构式的本质区分是事态性否定的分化:前者否定事态的实然性,后者否定事态的应然性。最后,我们根据该解释框架回应了“并不X”与“又不X”若干棘手问题以及前人研究主张之间的可通约性。
汉语关系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主宾提取的非对称性——兼论普遍性控制规则(GCR)的失效性及其扩展版的解释力
庾小美, 马志刚
汉语关系从句因其所修饰位置的不同会呈现主、宾语提取的非对称性,而移位操作和基础生成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单独或/和共同参与到不同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过程中。基于相关语料的分类和辨析,文章着重阐释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位置对其主宾提取产生的限制和允准问题(非对称性影响)。目前的深层非主语说以及普遍性控制规则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据此难以解释的实证语料。文章针对普遍性控制规则提出了扩展版,力图对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主-宾非对称性提供更充分的理论阐释,同时也指出述语描述话题的适切性可能只是汉语关系化过程中形成主宾非对称性的深层语言学理据之一。此外,基于深层非主语说的观点,文章还对现有文献中有关“发生”类动词具有及物性用法的语料予以剖析,并通过关系化等鉴别手段指出该类动词具有排斥主语的倾向性。后续研究理应深入探究关系从句中主宾关系化的顺序对于形成双层关系从句的影响。
英语名-动转类轨迹的实证研究
刘国辉
转类作为词类表征手段,是英语中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然而,以往的研究极少涉及转向轨迹的实证研究。为此,文章通过词典和英语语料库对最典型的英语转类名-动转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从权威英美词典角度看,名动转类占绝对优势地位;2)从共时角度看,与系统中名-动分布不同,转动比转名多10-16%,出现的文体也有所差异;3)从历时角度看,与系统中名-动走向不同,近200年来,转名呈递减态势而转动则呈增长态势;4)从语法形态角度看,转名多为单数名词,转动则多为过去时和进行时;5)从本族语国别角度看,美国的转动最多;6)从习得角度看,中国大学生特别是985高校的转名远多于转动。以上之理据可能在于名-动基石和名-动互含,同时转类不仅呈现词汇范畴跨类,且表达力强,适合文体或语体转换,而且经济省力,能很好满足认知突显。
准定语句式:认知参照点关系和转喻的视角
刘云飞, 屈琼, 陈琪, 李悦华
准定语句式中“NP的”结构较为特殊,彰显汉语独特的认知加工过程。文章提出参照点关系和转喻的分析模式,以进一步解释主要类别准定语句式的认知机制,并由此履行认知语言学的普遍性承诺。依据该模式:1)在准定语句式中,“的”侧显图式性参照点关系,NP为参照点,指向其领属的特定抽象特征,并形成参照点链;2)参照点链中的部分内容受语法趋简性驱动被省略,未省略的内容转喻性表述整个参照点链,形成独特表义形式;3)几种认知机制共同运作时可产生其单独运作时不具有的效果。
内嵌含义: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未解难题
薛兵
基于合作原则推导而来的后命题会话含义可以内嵌在句子逻辑词范畴内,构成真值条件命题的一部分。这种“内嵌含义”对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挑战,并构成当前诸多语法和语用模式热议的焦点。本文分析指出,内嵌含义的语法解释生成过度而语用解释生成不足,二者均尚未解决这一理论难题。对内嵌含义的进一步阐释有赖于研究对象范围的拓展、实证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及语法-语用互动解释模式的探索。
评价系统视阈下中美企业致股东信情感话语对比分析——基于情感词典和机器学习的文本挖掘技术
车思琪, 李学沛
本文整合情感词典和机器学习的文本挖掘技术,运用语言学评价系统对中美企业英文版致股东信的情感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其异同及原因。研究发现:1)情感词典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的准确率优于单独使用情感词典的准确率。2)中国企业致股东信情感倾向更加积极,美国企业则偏向中性。美国企业在信中既展示企业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关注其外部供应商和社区情况。3)中美企业各自不同的经济制度、文化特点、思维模式导致信中句式结构、话语主题、话语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能为中国企业撰写符合对方国家语言文化特征的致股东信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企业信息披露的规范,塑造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并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指导。
频率对错配构式二语加工的影响:神经认知视角
陈松松
频率对二语构式习得和加工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频率对错配构式(mismatch construction)二语加工的影响。该研究采取事件相关电位(ERP)手段研究本族语者和中国高水平学习者对英语轻动词构式(LVC)的加工,讨论频率在错配构式二语加工中的作用。实验发现,频率对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的LVC加工均产生影响,但效应点和诱发成分不同。相对高频LVC,本族语者在加工低频LVC内的事件名词时诱发N400成分,而学习者在低频LVC后的介词/小品词和句尾名词短语加工上诱发N400和晚期持续负波。研究说明,频率、构式错配及两者的交互对本族语者和二语学习者的LVC构式加工均产生影响,并导致学习者的LVC构式图式的表征不平衡,形式表征好于意义。研究支持基于使用的构式习得理论模型。
翻译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
王克非
近年来,中国翻译研究呈现出以中译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翻译研究和以语料库翻译学为代表的接轨国际的翻译研究等取向。文章分别阐析这两类代表性研究取向,认为中国特色翻译研究需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深化,逐渐接轨国际,而接轨国际的翻译研究需解决本土问题,体现中国特色。
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王宁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人文学科的特征很有帮助。新文科区别于传统的人文学科的特征具体体现于这样几个方面: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而作为一门介于人文与社会科学之间并与自然科学和技术有着难以割舍关系的学科,翻译研究则同时具有上述几个特征。在新文科的视域下重新界定翻译,就要走出传统的“语言中心主义”的藩篱,将其视为跨文化阐释、再现、传播和建构的重要媒介。这样,它的跨学科特征就得以彰显。面对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翻译的挑战,有人认为这二者将取代传统的人工翻译。不可否认,一般文档的翻译确实会被上述二者取代,但是文化含量很高和理论十分抽象的文本的翻译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甚至不同水平的人工译者也无法取代优秀译者的译作。
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
傅敬民, 刘金龙
在谈论中国翻译研究与国外翻译研究的对比、融贯时,人们通常使用中西翻译理论、中西翻译思想、中西翻译实践等概念,即习惯于用“西方”来统称国外的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尽管这种用法并不严谨,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但这些概念毫无疑问已经约定俗成地融入我国翻译研究话语体系中。令人奇怪的是,我国译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翻译研究(学)”这一概念似乎总是难以达成共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阐述:所谓的“中国特色翻译研究”“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究竟指的是什么?
国内外口译研究最新进展对比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学研究(2015-2019)
张威, 刘宇波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外口译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追踪与辨识。研究发现,国内口译学者主要关注口译教学和口译语料库研究,倾向于采用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法,而国外研究则聚焦复杂社会场景下口译员自身角色,且采用更为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由此,中国口译研究未来可明确如下重点方向或话题:面向口译能力的系统培养、语料库导向的口译教学与研究、口译教学与研究的理论建构与突破、口译历史研究、现代技术背景下口译教学与研究的客观分析等。
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设置与发展
傅琳凌, 穆雷
翻译专业博士学位(DTI)对翻译学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与突破。本文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为镜,在梳理其学位点建设、招生入学、培养方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多方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提炼该学位可供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1)学位点建设:评院校资质,期稳中求进;2)招生入学:重实践经验,度综合能力;3)培养方式:保学习时长,重过程管理;4)师资建设:聘专兼副导,明资质职责;5)课程设置:授前沿“道”“器”,致多头并进;6)学位论文:借适恰工具,解现实难题。基于Ed.D.办学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未来我国DTI发展中需关注的潜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此外,本文还针对DTI教育各环节的质量把控标准提出若干建议。
国内外小句整合研究述评
朱丽师
小句整合是近年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复杂句的三分句间格局,西方语言学家总结出“并列 > 主从 > 从属”这一小句整合斜坡。本文通过详细考察主从关系复杂句,发现主从关系内部应进一步在语义上区分是双向依附(主从关系1)还是单向依附(主从关系2),从而构成“并列 > 主从2 > 主从1 > 从属”小句整合的斜坡。针对国内研究存在句子整合和语法化的杂糅问题,本文认为,小句整合作为句子结构的语法化,其与词汇项和语法项的语法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联。最后,文章还对汉语学界有关小句整合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挖掘汉语小句整合的路径、模式、动因和句法-语义表现等问题。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数说 | 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020年立项题目和2021年选题指南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定价:¥68
扫码即享优惠价:60.8元
定价:¥55.90
扫码即享限时优惠价:44.5
在线公益论坛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复旦新学术承办)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92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