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和 | 中国教育发展的“双循环”——从外语教育的讨论说起
专注分享学习,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在第五届大学外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术论坛暨智能时代外语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双循环’——从外语教育的讨论说起”的精彩主旨报告。报告从外语教育的争论、如何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待西方文化、外语教育的两个重要任务、中国高等教育的“双循环”等方面作了深刻阐释。
一
关于外语教育的争论
当今外语教育中存在诸多争论。例如:有的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取消英语主科;有人认为,外语学习占用了学生太多时间,应该刹车了;甚至还有人呼吁在高考中取消外语考试;也有人主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扩大开放的时代,外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外语也占用很多时间,并没有出现这种关于外语教育的讨论,而现在出现了呢?其实,关于外语教育地位的这种讨论实际上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相关,其原因是中国的发展变化与国际地位的提高,由此外语的地位与功能发生了变化。外语教育中的这种争论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开放与发展新时代中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发展,反映了中国和世界之间关系及其变化,它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不断向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成果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
如何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待西方文化
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总书记的话很平和但很深刻。
回顾历史,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19世纪,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力逐渐下降,中国人逐渐产生自卑感。有的学者把那个历史时期叫作“过渡时代”(梁启超语)或“大国转身”(罗志田语);到21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平视世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和中国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适应这种巨大变化,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外语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过去,我们的整体态势是“被动”与“仰视”,是围绕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态度,以及如何维持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展开的。而现在出现了新的变化。开放是必须的,但基本立场与取向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仰视”,转变为“平视”以后,我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挑战,包括外语教学的改革。对此,英国著名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现代世界的诞生》中曾经非常深刻地说道:“从政治文化上看,中国未来面临的中心问题是两个,一个是怎样做到一方面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个性,一方面充分吸收西方文明所能提供的最佳养分;另一个是在新的时代与条件下,民族与国家的凝聚力建设。”
三
外语教育的两个重要任务
在外语教育中,我们主要有以下两个任务:
第一,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不断变化的世界,寻求相互融合的新接口。从“仰视”到“平视”,从“被动”到“主动”,外语学习的功能与角度是需要变化的。这是一种新的外语教学的新格局。外语教育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要有更大的视角。
第二,我们需要进一步让世界认识新中国,理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外语教育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四
中国高等教育的“双循环”
第一,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在国际上就有话语权,这是中国教育“双循环”的根本基础。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在把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权抓住自己手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开展真正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是中国教育“双循环”的基本战略。中国外语教育的功能与定位,不仅仅是为了向国外学习,而且也应该着眼于逐渐转变为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第三,只有认识与熟悉中国自己,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外语水平与能力,这是中国教育“双循环”的内在逻辑。外语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是某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新阶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现代化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专家简介
编辑:刘 艳
排版:杨文娟
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提供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扩展选修课、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师教育、学术和工具书资源,提供大学英语互动教学平台服务。咨询电话:010-8347 0357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张伟年 段宛云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8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何不来个点赞、在看、分享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