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年丨吴模定:儿子一拍胸脯,爸,您去上学吧,家里有我呢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吴模定,湖南省平江县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平江县作协名誉主席。已在《金山》《天津文学》《长江文艺》《小说林》《微型小说选刊》《中国畜牧兽医》《湖南农业》等刊物上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与论文多篇,数次获奖。
原题
我上大学儿启蒙
回忆当年恢复高考
1977年,国家作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这个好消息像平地一声春雷,震动了神州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下欢腾起来。不但应届毕业的莘莘学子磨拳擦掌,连我这个久违教科书的“老三届”也厉兵秣马、跃跃欲试。
那一年,我参加高考被录取,我儿子也刚好启蒙,于是,我们家出现了比较罕见的父子两代同上学。当年的情景令我时时回味,迄今历历在目。
记得1977年9月,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亲戚写信给我,说是将恢复高考,要我作作准备。开首,我怀疑这消息不可靠,没当作一回事。直到十月下旬,我真真切切从广播喇叭中听到消息,才确信这是事实。当时,我心中十分矛盾,既喜上眉梢又忧心忡忡。
高兴的是,恢复高考给我提供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公平竞争机会,搞得好,兴许会改写人生;忧虑的是,我年臻而立,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且大儿子已开始读书。这些年来,我长年累月在广阔的天地里“修地球”,数理化之类的书从来无缘再接触,没一点思想准备,能考上吗?况且,我是一个有“海外关系”的人,纵使能侥幸考上,政审也难以过关。再者,我已有了负担,家庭条件很难允许我去读书。
到底参不参加高考?在我愁眉紧锁、举棋不定的时候,爸爸妈妈、岳父岳母、妻子、队里的农民朋友、亲戚,还有我那当时尚健在的年且九十的老祖母,经过认真分析国家形势和家庭情况,都鼓励和支持我去考试。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我终于艰难地作出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去拼搏一回。
我把尘封了多年的老课本搬出来翻开一看:糟糕!昔日那些“老朋友”的脸孔都变得异常陌生了。望着足有两尺来高的一摞书,我真如老虎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但既端了本,书总得看才行,于是,我决定先将书本浏览一遍,建立起一个初步印象。到底是“故友重逢”,看了几天就逐步理出了一点头绪,慢慢地就能够前后连接起来了。于是,我有了一点信心,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去考一次。
目标定下来后,我一边出工一边复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还算满意的结果,考上了湖南农大畜牧兽医系。录取通知书寄来后,我欣喜之余又一次产生了忧虑: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负担这么重,这书怎么去读啊!
这时,家里的亲人再一次给我打气,坚决表示:千斤重担由他们挑,要我安心去求学。我那尚在稚龄刚刚启蒙的大儿子也拍着胸脯对我说:“爸爸,你放心去读书吧,家里的事有我这个‘男子汉’哩!”好大一个“男子汉”,还真给了我不少温暖和力量。
就这样,我终于挑着被子和旧木箱,徒步三十多里走到邻县浏阳社港,挤上长途汽车,跨进了湖南农大,在而立之年圆了大学梦。
到学校一看,同学们一色是十几二十岁的青年,有几个的年龄刚好为我的一半,我才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由于很久没有过学校集体生活,加上对家中亲人的牵肠挂肚,我开初很不适应,思想顾虑重重。
看到年轻的同学无忧无虑,生活得那么轻松自在,我顿生青春已逝“后生可畏”之感。可喜的是那些年轻的弟弟妹妹,对我这个几乎可为他们父辈的大哥哥十分友好,虽然年龄悬殊,我们彼此却相处得很融洽。在温暖的集体中,我渐渐“乐不思蜀”起来,一头扎进书本中,克服重重困难,读完了四年大学。
转眼40年已过去,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之一的我,还没有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就匆匆步入老年,于几年前正式退休了。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当“大”学生那段很不平常的岁月,给我留下的是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我真诚地感谢湖南农大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非常感谢亲人、同事、同学、农民朋友给了我许多关心、支持和厚爱。我特别深深地怀念、感激、敬仰勇于拨乱反正,作出恢复高考决定的伟人──敬爱的邓小平同志。
当年的毕业照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推送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