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2017-04-13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服饰


概述


一、衣着与气候的关系


衣着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气候的变化决定着衣着的加减。保德地处中纬度地带的晋北黄土高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凉爽。


为适应这种变化,人们的四季衣着变化很大。


冬季寒冷,人们的穿着以御寒为主,棉衣、棉帽、棉暖鞋、皮袄、棉大衣,羽绒服为冬令常服。


夏季炎热,人们的服装为单衣、单裤或短裤、半袖衫,有的甚至袒腹赤背。

春、秋两季,气候不冷不热,人们的衣着比较随便。有夹袄夹裤,毛衣毛裤,运动衣裤,保暖衣裤,故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


春季多风沙,人们都以巾罩头。


二、服饰变化


古人如何穿戴,不是本节讨论的重点,本节只讨论清未民国初年迄今近百年的服饰变化,从服饰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1)衣料


棉花原产于外国,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衣料主要是麻,亚麻和蚕丝。历史上,保德的桑蚕业是非常兴盛的,从现在的一些村名可以得到印证。如:桑树梁、桑园、桑林、桑塔子、桑园塔等。《保德州志》记载:“明万历间,知州胡楠教以蚕桑”。“有桑二千三百八十三株,征丝一十五斤零一钱”。


棉纺织品的大量使用,已经是宋元以后的事。


保德种棉则始于清康熙间。


棉布普及以后,本县衣料主要是本地产的“本机布”,“本机布”是一种尺幅不宽,质量较次的布。比较好的是“平山布”(产于河北)和“禹州布”(产于河南)。

白洋布、黑市布、红标布的输入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事,这些都是机器织的平纹布。当时白洋布也算是一种奢侈品,能穿一件白洋布衫子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保德民歌里,有不少歌词涉及到了白洋布。如:


白洋布布衫子袖袖长,

唱曲子都是打比方。

白洋布白布衫衫白圪生生白,

高梁红的裤裤绿西瓜瓜鞋。

白洋布衫衫裂开怀,

越说越热离不开。

白洋布衫衫滴上一点油,

咱俩结不了婚往死愁。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输入了斜纹布、毕机布、卡机布,这些都是斜纹布。六十年代初期,输入灯芯绒、海虎绒。六十年代中期,输入的确良。以后化纤产品如涤卡、涤龙、晴龙相继传入,八十年代以后,毛料产品,混纺产品逐渐普及。现在市场上棉、麻、毛、丝、化纤、混纺衣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现在人们又时尚棉制品。棉制品舒适透气。


特别值的提及的是,裘皮也是保德重要的成衣材料,主要是老羊皮。羔子皮、狐皮则属名贵裘皮。也有用狗皮做衣服的。


(2)颜色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德人的衣服颜色以黑、白、兰为主,女的则喜欢大红、大绿、大花图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灰色成了潮流色,军绿色成了时尚色彩。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活跃,商品繁荣,衣服色调五彩缤纷,花色繁杂,有写实的,有抽象的,有新潮的,有古典的,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3)缝纫


传统的成衣过程,都是家庭制作,手工缝制。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缝纫机进入农户,机器缝纫逐渐取代了手工缝纫。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多到市场购买衣服。商品成衣逐渐取代了家做衣服。现在家做衣服基本消失。


(4)款式


解放前后的衣服都是传统款式,即偏大襟袄,对襟袄,大裆裤。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服、军干服、学生服、西式开裆裤逐渐取代了传统服装。八十年代以后,西服、休闲服、牛仔服也进入农民家庭。现在,一些年轻人也追求名牌高档服装。女孩子追求新潮服装。


(5)穿衣习惯


穿中式衣裤的时代,都是空身子着装,里边没有内衣内裤。随着西式开裆裤的流行,裤衩也开始流行。现在背心、裤衩是必备服装。春、秋、冬三季,不仅要有外套,而且要有衬衣衬裤或运动衣裤或保暖衣裤,毛衣毛裤。冬季棉衣外还要加外罩,真可谓“三层五衲”。


过去,穿衣美德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父亲穿了儿子穿,儿子穿了孙子穿。现在不仅不见了打补丁衣服,而且更加注重时式新款,高档名牌。形成了一种怪现象,即儿子退下的衣服父亲穿。


在建国前后,妇女出门赴宴,探亲,甚至看戏,向别人借衣服穿不为怪事,人们也不会拒绝。现在家家穿的有,放的有,再不用借衣服穿了。


(6)观念更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穿衣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观念穿衣一为遮羞,二为保暖。现在更注重服饰文化,美学成了着装的重要内容。穿衣成为一种装饰,成为一种打扮。男士有的追求庄重,有的追求活泼,有的追求刺激;女孩子有的追求温柔,有的追求华丽,有的追求浪漫,这一切都可以从服装的选择上看出来。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