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月书10本 | 思考的热情果断地燃烧一切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6月书10本:

思考的热情果断地燃烧一切




10


《大脑的一天

/ (英)苏珊·格林菲尔德 著


韩萌 范穹宇 译


苏珊·格林菲尔德最清楚她起手了一个多么艰苦的写作计划。科普书本来就难写,何况是脑科学、神经学方面的科普书。为了让大多数读者能感到亲切,她设法描绘了一个男性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天:在闹钟的嗡鸣中开始,在静静回到床上结束,其间要接触各种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和公司的同事,还包括家里养的狗。人用来从主观上体验这一天的途径是通过大脑,这也是唯一的途径。

 

苏珊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书写了这位虚拟的主人公所遇到的十分具体的麻烦:妻子的抑郁症嫌疑,孩子的网瘾和吸烟,老人的痴呆症……当生活足够沉闷,大脑也会面临更大的考验,作者认为由此入手来讲述一些几乎不可言说的知识会更合适些,但具体效果还得读者来评价。

 


 


09


《沉默史

/ (法)阿兰·科尔班 著
胡陈尧 译


没有人看到的事情,就相当于不发生——以此论类推,没有被人听到的世界都是沉默的。人的感知就是太阳,而自然万物都是绕日运转的行星,都企图被我们的感知所蹭到。阿兰·科尔班这位独特的法国学者,一生研究的重点就是人如何看待和运用自己的感官,以及身体,进而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

 

科尔班的著作显得很难归类,例如他曾发表过就嗅觉史的专门研究——《污秽与芳香:气味与法国的社会想象》。他的名作《大地的钟声》研究的是大革命后法国的“听觉景观”。但气味与声音毕竟还是“有”的东西,这本《沉默史》研究的是“无”,它的写法全无专著的基本要素:没有脚注、没有引文、没有严密的论证,它完全是一本笔记剪贴式的作品,集中了著名的法国作家如普鲁斯特、雨果、瓦雷里以及不太著名的法国和法语作家罗登巴赫、于斯曼等人的趣味语录,还有对诸多名画的断片式解读。散文体写作的自由和游离感,不太符合一本“史”的标准,却很符合作者撰著时八旬的高龄。

 

书中的见解亮点很多,例如科尔班探讨了在文艺复兴时期,沉默如何点燃人的内在火焰的必要条件,也分析了废墟景观如何刺激了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灵感。他在谈到“沉默的策略”的时候,科尔班对一个越来越鼓动个体闹出点声音来的社会和时代提出了最清晰的批评。



 




08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

/ 邱捷 夏沃 编


邱捷 译


一切都因马可·波罗而起,被掀开的中西交流史的一角催生了“丝绸之路”这样的概念。行商的踪迹一向缺少文本记录,更兼路途跨越多个文化体,要想还原近千年前的往事,学术人面对的挑战不小。这部文集所收的论文中,有的非常基本,有的非常专门,总体来看避免了类似文章的静态:由于人的身世模糊,履历简单,作者们紧扣住“物”来做叙述,使得不少文章有有了“欣赏”的情趣。



 




07


《何为杰作

/(英)肯尼斯·克拉克 著


刘健 译


艺术史家克拉克的两篇讲稿被收在了一起。对于“杰作”的判断和欣赏,克拉克是正统的,严肃的,为古典艺术的光辉成就而自豪,同时十分注重辨识不同年代的画作的风格变化,议论其中的短长。文艺复兴三巨头之后,要间隔了一段时间才出现卡拉瓦乔,对这一间隔,对卡拉瓦乔的过渡期大师的地位,克拉克都做出了言简意赅的总结;而在比较乔尔乔内笔下的维纳斯和提香所画的维纳斯的时候,他谈到了如何鉴别一幅画是否是“色情的”,他启发读者去重视画中人物的“活力与人性”。

 

书中的后一篇讲稿“当艺术家老去”写得更深刻、流畅,也更为跨界。他从马修·阿诺德谈到了华兹华斯和丁尼生,然后转入对艺术家的讨论,最后又回到诗人,以T.S.艾略特的诗歌中表达对衰老的痛苦作为结束。克拉克承认老去是一件不好的事,艺术家能做的是坚持与自己的老去对话,往往以刻骨地怒吼的方式去呈现它。“毫无疑问,存在一种我称之为老年风格的东西”,那些令人敬佩的晚期作品,其笔调往往是悲观的,那些将创作力保持到晚年的艺术家,“对人类生活都会持非常悲观的态度,并且发展出一种超然的悲观主义作为它们的唯一保护。”这句精辟之论让人想起狄兰·托马斯在《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宵》里频繁咏叹的那个句子:“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想必克拉克也是读过托马斯的。



 



06


《扭曲的人性之材

/(英)以赛亚·伯林 著


岳秀坤 译


没有大部头哲学著作的伯林,靠着众多长篇的思想史文章、讲演跻身一流哲人的行列。《扭曲的人性之材》在他的一众名作里,不属于人们会一下子想起来的那种,但其中的核心论文,如谈约瑟夫·德·迈斯特和谈维科的那两篇,还是十分的精辟和有名。

 

约瑟夫·德·迈斯特经常被视为怪胎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他是18世纪的一个极反动的宣传家,能为政教两边的权力机关所用,充当它们的理论刽子手。但伯林深入到德·迈斯特的怪异的言论中,去寻找他的黑暗思想的来源。他指出,迈斯特体系表面上看是古典的,其背后却有很现代的东西……他相信黑暗的力量,总是把暴力学说放在各种议论的中心,还呼吁盲目的信仰,煽动对神秘力量的相信,诱使人去自焚,等等。

 

伯林此论文最初发表于1960年,他的结论是,迈斯特学说正是所有极权主义学说的核心——当《扭曲》一书出版时,此论很自然也很有必要,但过了六十年后读,感受可能大不一样了。不过伯林作品始终是引人进入思想幽深之处的最好的入口,而且他极力地倡导思想的深广无边,他说,我们必须根据所知的一切来看待人的行动,探究其目标和动机,我们必须检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智识资源,看它们在人类社会里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05


勇敢的新世界:西班牙语美洲小说中的史诗、乌托邦和神话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著


张蕊 译


富恩特斯一生都把个人的雄心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他不仅要写出最杰出的小说,而且要成为“一代宗师”级别的人物。他当然也做到了,一方面,他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将之一,另一方面,他完全就是墨西哥和整个拉美在世界上的一张文化名片,他对所有事务发言,从文学、美学、思想到政治、社会、未来。

 

《勇敢的新世界》这部文论讲演集,三十年前差一点就问世了中译本,当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丁美洲文学丛书”里的文论系列收入了此书,部分译稿都已经完成,却因故未能真正问世。书中的一个主题仍然是所有拉美名作家都会极力突出的:美洲的自我发现。富恩特斯讲,在历史上,美洲是被欧洲殖民者发现的,它得名于欧洲的探险家,它如今使用的语言也来自欧洲,因此,对于排除了加拿大和美国在外的所谓“拉丁美洲”而言,需要追寻一种自己的声音,能被世界各地的人听见并听懂,但又要绝对保持它的独立。

 

“文学爆炸”的人物都是深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像科塔萨尔与法国渊源就很深,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的启发后,逐渐找到一条通往《百年孤独》的道路。富恩特斯同样是“国际型”作家,手法多变,现代感十足,他正是以此为基础去发现美洲文学及其中的自我意识。在《勇敢》一书中,他谈论的拉美作家从马尔克斯到胡安·鲁尔福,从莱萨马·利马到卡彭铁尔,在准确精炼的分析中,他从一个显然是西方的审美角度出发,引领他的听众和读者去阅读和认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美洲。



 




04


《法国文学的里程碑

/(英)里顿 斯特拉奇 著


庾如寄 译



《维多利亚名人传》的作者斯特拉奇的水平,简直就是英式写作的范本,激情澎湃,赞美时精准,批评时大气,对莫里哀、狄德罗、伏尔泰的评价尤见功力。这是一本小小的书,一个目的是给英语读者普及法国文学常识的书,其笔力直追勃兰兑斯、戈蒂耶这样一众文学史写作的名家高手。

 


 




03


《兰波评传:御风的通灵人与盗火者

/(法)伊夫·博纳富瓦 著


杜卿 译


兰波就是拿钢笔的梵高——从生活年代、反叛气质、自毁冲动到作品中的烈度,他和梵高有太多的相像之处,但幸而他是写诗的,并有着语言的界隔,兰波的诗歌没有像梵高的画那样,变成一个个被人随便抓取、随便使用和改写的图像材料。人人都能说他爱梵高,但说自己爱兰波就要好好斟酌:兰波是需要解读、需要推敲、需要阐释的。

 

这是一本我们所能期待的最理想的兰波评传,有着最适合的作者——上世纪的法国大诗人伊夫·博纳富瓦,和有才而可靠的译者。“我仍然玩世不恭地由人豢养,”兰波在写给伊桑巴尔的信中说,“我把学校里的那些白痴发掘了出来”;成年后,他在《地狱一季》的著名开篇“坏血统”里讲:“一天夜里我把‘美’抱来坐在我的膝上——我发现她苦涩惨淡”。兰波写下的诗文、书信里,那些苦涩惨淡的美,极具火药味的词句,也都被博纳富瓦发掘了出来;而兰波的激烈、愤怒和痛苦的亢奋则延伸到了博纳富瓦自己的行文之中,例如他在讲述一些考证性的内容的时候,都爱用反问句,他会说:关于兰波我们到底懂得多少?既然他的生命里还有那么多缺少留存下来的文字佐证的空白,我有何资格说我就能理解他作品里那些晦涩不明的东西?

 

这本书是对读者感受力的一次极好的历练:我们对于天才人物采取的态度可以由此变得更有张力,我们将不再拘泥于个别的打动自己的词句,而是揣摩一种人与作品合一的整体的冒险历程。此外,我们也能看出天才诗人对于后世名家的影响,博纳富瓦对兰波的热情中隐藏了太多关于如何写诗的奥妙,太多关于通过表达而获得内心自由的秘诀。



 




02


《临界:鲍德里亚访谈录

/(法)让·鲍德里亚 著

戴阿宝 译


激进反叛的人没有鲍德里亚那么逻辑清晰,逻辑清晰的人没有鲍德里亚那么激进反叛。在他的学者身份之下,鲍德里亚首先是一个随笔大师,一个能够创造术语、运用术语但不会踩着术语登上高处受人崇拜的人,在这本访谈录里,他的言谈风格和他在《冷记忆》和《象征交换与死亡》里的行文风格十分一致,果断地燃烧着,用感知一切的热情来穿透一切,让人想起古希腊哲人对火焰之纯净的赞叹。

 

对于“整个现代性运动”,鲍德里亚严谨地分析道,它的“消极的命运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的想象、梦幻、理想和乌托邦的秩序被转换成了技术的和可操作的现实。”这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就”,“不会再有作为避难所的他者、不可能性和超验。”我想一个体验过模拟太空舱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在游乐场里体验过原地转圈和起降的小孩,在看到这样的论断时,都会一下子就理解其中包含的、他可能前所未见的术语,而对于“成就”这样容易被狭窄运用的词,他也将领悟到它的整体的意义。

 

被鲍德里亚的论断和预测说中,是我们这些无法逃离现代性的裹挟的人所能找到的唯一的安慰;我们在感受到理论的力量的时候,会升起一点点对于现状的不满,然后是不屑。这可太稀罕了;更为稀罕的情况可望在阅读本书的第二部分时发生,在那里,鲍德里亚在谈他在美国时的感受——“这是一个我从未有过乡愁的国家,在我游历这个国家的所有时间里,我从未怀念过欧洲”——的时候,展示了他的“绝对意义上的”骄傲。



 




01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美)索尔·贝娄 著


李纯一 索马里 译


索尔·贝娄在伊利诺伊州旅行的时候,看到众多小镇郊外和乡间很富裕,从农用设施到家用电器,家家都置备了最新式的,工人玩着保龄球,有的农民甚至有自驾飞机,但主干道以外的街上空空荡荡,夜间,青少年在路边晃荡,此外就没什么了。“显然,生活里的某些重要成分缺失了。”

 

贝娄用他所有的文章来提出这些“重要成分”的重要性。他经常迫使我们自问:我们都在做什么?在生活如此便利、发达、高级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填满生活?人的“生命力完全让新鲜事物给吸去了吗?”人的感官能力是否都不需要了,而完全被高超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所接管?

 

如本书的书名所示,作为伟大小说家的贝娄是个不知疲倦的思考者,在对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的持续思考的同时,他所讲出的则远不只是文学的不可取代的位置。在今天,当大众的生活更深度地被人工智能所左右,我们仍然值得经常想起贝娄:他如果活着,就一定还会继续说些什么。



 



往期回顾


5月书10本 | 趁早出名,然后毁灭吧赶紧

3月书10本 | 每个能够写诗的时刻 都被写成了诗

2月书10本 | 无心了解别人、却总在自曝疮疤的国家

看书 | 布罗茨基在北方的顿悟

看书 | 简·莫里斯打出最后一颗子弹

1月书10本 | 我的家乡是一座无足重轻的城市

12月书10本 | 唯一重要的是能够愉悦思想

看书 | A.J.P. 泰勒:拒绝成为沉闷的生物

看书 | 乔治·斯坦纳:身为犹太人的复杂的荣耀

看书 | 《隐》:怎样的春秋,怎样的大义?

看书 | 厌世也是作家的一种生产力:关于《与Y教授谈心》

10月书10本 | 黑格尔从来没有讨论过羊水

9月书10本 | 和他处于同一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

看书 | 7月书10本:在屠杀的现场也有光合作用发生

看书 | 6月书 | 温柔地击破那个幸存者的光环

5月书10本 | 最可取的心境是谨慎悲观

看书 | 残酷居所——敖德萨

在荒诞中重读加缪和萨特 | Naive咖啡馆vol.07

看书 | 没有掘过墓的人,哪能前往死海之滨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小说与疫病:当文学穿过灾难之门

看书 | 知识分子一旦坐下,他的声音就将越来越小

看书 | 吉姆佩尔,有头脑的傻瓜或无罪而忏悔的人

看书 | 抓紧空气:赫贝特的诗

看书 | 《客居己乡》:匈牙利犹太人的死与生

10月10本书 | 裹紧衣袖,等待寒冬

9月10本书 | 幸好,还有一些并不只是交付“干货”的书

看书 | “灵魂三问”后的第四问

看书 | 梅耶荷德的献祭

看书 | 《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个养蜂人

8月10本书 | 祝贺自己,无论我活多少年

看书 | 用刀尖挑起钻石的手艺

歌德诞辰270周年:他是如何成为完人的?

迟到的7月10本书 | 原子弹和化疗来自同一种力量

有些人的祖先在乱交,有些人的祖先在搞艺术

想象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直到你笑出声来

看书 | 维也纳欢迎希特勒,历史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吗?

看书 | 以色列的总理们,一些特别的人做着特别的事

看书 |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

至爱书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6月10本书 | 永远不要杀你不准备吃的东西

关于犹太-以色列,我的四本压仓底的书

5月10本书 | 总的来看,读书还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

看书 |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为理想而发起的战争了

谁最懂言辞,谁就能上六里庄当禅师丨见书

4月10本书 | 有百度则无百年,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

3月书 | 比高级黑更高级的黑

2月书 | 他们在相互纠葛的世界里 挑战世道的不公

看书 | 12月的10本书:既不做玩世不恭者,也不悲天悯人

11月11本书(下)| 刀落鞘,鸟归巢

11月的11本书(上)| 需要多少热情来阻止一本书的流传

看书 |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

10月的11本书(下)| 伟大的作者从不说多余的话

9月11书(上):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

至爱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10月的11本书(上):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9月11书(下)|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

8月11本书 |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却原是自己的亲妈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两副面孔

看书 |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书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圆满

看书 | 一匹马走进酒吧,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

7月11书:“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

至爱书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书 | 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看书 |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 《象棋的故事》:哪来的什么“自由的颂歌”?

至爱书 | 《受害者》:犹太人的头脑风暴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看书 | 再见,菲利普·罗思

看书 |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

4月的11本书:亲爱的,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

看书 | 你是文艺青年,你要学会加戏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书 | 时间不中止,就像地名不会消失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请问上帝,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看书 | 黑人如何写黑人 ——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看书 |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

云也退: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会读

看书 | 李敬泽《青鸟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



本文系原创

首发《经济观察报》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