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亿的「基因测序」行业发展潜力可期,谁能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作者|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来源|高禾投资(ID:GHICapital)
【会议邀请】根据相关机构数据,2019年中国种植牙数量为311.95万颗,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据此推算,2019年种植体市场规模大约为193.1亿元。
基于上述背景,高禾投资拟于2020年11月26日(周四16:30)现场+直播的形式组织「投资公开课」活动,会议主题为《十年十倍成长空间,种植牙行业的投资机遇和挑战》,现诚邀您的参与。
报名联系人吴女士(15011361197,微信同二维码)。如遇繁忙,回复不及时,敬请谅解),具体参与方式将在报名成功后另行通知,期待您的参与。详情请点击会议链接or参看文末海报,谢谢!
导读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有增无减。预计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将达到1650.5万人,2050年将有2702.2万人发病,1750.3万人死亡。而基因测序可用于肿瘤及先天缺陷疾病的筛查,以尽早预防从而降低患者患病的概率,并指导肿瘤等疾病的精准治疗,以大幅减少治疗费用。
预计到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175亿美元,2023年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迅速上升至320亿美元左右。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国家正引领全球基因测序快速增长。随着进入基因产业的公司迅速增加,以及监管政策的逐渐宽松,中国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时期。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产业领域若干意见》的发布,“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确立,未来中国基因测序行业逐渐成为焦点。国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投资加大,直接促进基因测序市场的发展,2019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156亿元。
下面就对基因测序行业展开分析。
超百亿的「基因测序」行业发展潜力可期,谁能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一、 基因测序行业市场研究综述
(一) 基因测序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可以说基因测序技术,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
图1 基因测序图
来源:网络、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2. 分类
基因测序有单向测序和双向测序,单向测序是从一头测,双向测序是从两头往中间测。从基因测序的技术发展来看,市场上已经有了四代基因测序方法: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Sanger),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TGS)和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在终端用户的应用还未完全推广开,这主要是受到了技术发展进程和成熟度的限制,目前应用最广的还是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全投入到商用当中。
图2 基因测序技术分类
来源: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二)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50年代DNA、基因编码概念的出现,到当前第三代、四代测序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50s-1976年)
DNA、基因编码概念自50年代才开始出现,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萌芽兴起。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此后首个基因测序技术自70年代开始发展,我国自对遗传病基因诊断开始发展基因测序行业,但尚未进入临床实验室阶段,自90年代才开始正式进入临床实验室阶段。
2. 初步发展阶段(1977-2004年)
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问世,行业初步发展。1977年,Sanger发明了双脱氧核糖核酸链末端终止法,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诞生;1986年ABI推出第一台商用基因测序仪Prism370A;90年代,靶向药物问世,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行。1999年我国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基因测序公司、部分医院等已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开始进行临床研究和诊断工作。
3. 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问世后引领行业快速发展。2005年454 Life Science推出焦磷酸测序高通量测序仪CenomeSequencer20,标志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诞生,并且由于其拥有高通量、低成本、测序时间短等诸多优势,至今第二代测序在全球测序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紧接着三、四代技术分别于2010年、2012年问世,行业快速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第四代测序技术和纳米技术、大数据计算紧密结合。
图3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三) 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
1.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对于基因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全球基因测序产业近些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新一代测序技术诞生以来,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17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美元。
图4 2012-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来源:BBC research、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2.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2-2018年期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8.56%。预计2020年国内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近156亿元。
图5 2012-2020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来源:CCID、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四) 基因测序行业产业链分析
基因测序的产业链由上游仪器和耗材公司,中游提供基因测序的服务商、生物信息分析公司,下游的终端用户构成。
图6 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
来源:火石创造、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1.上游分析
产业链上游以设备研发、仪器耗材生产为主,产业链上游企业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大量市场份额,掌握着基因测序整个行业命脉,进入门槛普遍偏高。Illumina、Thermo Fisher、罗氏等跨国巨头垄断上游产业,国内公司从事自主研发的公司主要有紫鑫药业,其他公司多采取与国外公司合作授权的形式,主要公司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与达安基因等。
2.中游分析
产业链中游以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收集的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云平台存储分析企业为主。中游服务环节应用市场广泛,不同应用市场发展成熟度差异化大,商业可变现价值高,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中游的基因测序服务,是目前国内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国内已有数百家公司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在测序服务中,最成熟的基因测序服务是无创产前基因测序,美国的主要公司有Sequenom,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国内市场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和市场尚未成熟,参与公司众多。在数据分析服务中,业务主要是大数据的存储、解读和应用,代表公司有华大基因、荣之联、华因康基因,贝瑞和康、基云惠康等。
3.下游分析
产业链下游为基因检测服务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个人用户等,其决定了中游基因检测服务细分赛道的市场容量、发展前景及业务模式特点。产业链下游通过应用上游服务集中攻克自己的规模市场,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科研领域,未来疾病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会持续提升。
二、 基因测序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一) 技术持续进步是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
新一代基因测序等新型高通量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基因组学应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医疗健康应用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常见于癌症检测和产前检测方面,技术的多元化和持续发展使得检测的广度、精度、准确度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等,将逐步被基因测序技术替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也是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移动互联网技术影响基因测序的提供方式,使得渠道网络化,线上线下联动,提升服务效率和覆盖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大数据相关技术帮助人们多维度理解基因的功能,并且提供更可靠的基因知识,大数据的共享为数据的关联和知识的整合提供可能。
(二) 基因测序市场价值高,需求越来越大
公众对基因测序市场价值的认知提高,需求扩大,促进行业发展。基因测序技术能够对基因序列进行精确、廉价、快速的测定解析,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疗、工业、法医学等领域。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8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涉及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个环节。研究与实践表明,基因检测可以提前预测、精准干预癌症。截至目前,国内对基因检测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进入正轨,发展走上快车道。此外,公众自身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基因检测价值的认知不断提高,基于基因测序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基因检测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
(三) 政策利好,扶持力度较大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规定与政策,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支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2015年1月美国发布以基因检测为主的“精准医疗”计划之后,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先后召开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拟到2030年前,合计投入600亿人民币,开展“精准医疗”。我国精准医学时代即将到来,极大的推动行业发展。
三、 基因测序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一) 基因测序面向的群体小,产业化受限
基因测序服务少量高端人群,在终端用户的应用还未完全推广开。这主要是受到了受技术发展进程和成熟度的限制,目前应用最广的还是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完全投入到商用当中。目前的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制约,一个核心问题是限制于计算能力和大规模数据存储,这个问题决定了基因测序只能服务于少量高端人群,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业化无法实现。
(二) 基因数据服务平台存在明显弊端
基因数据服务平台目前还不够规范,制约行业发展。其一,各基因服务平台各自为营,个人基因数据没有形成完整信息,客户的基因数据如同一个孤立的信息孤岛,这些问题导致平台能够对基因数据提供的服务有限。其二,由于没有行业标准,各基因检测企业根据自建的数据库确定相应检测位点,各自数据平台中所得的检测结果也不一样。平台数据缺乏行业标准,这是阻碍基因测序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基因测序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基因数据平台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基因测序存在小概率危险性会不利于行业发展。基因数据平台最大的风险是信息泄漏的风险,DNA是个人最核心最隐秘的信息,从DNA信息中可以解读出许多个人特征,包括性格、体貌、爱好、潜力、疾病风险等诸多方面,一旦个人DNA信息遭泄露并被不当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大多数的基因检测风险都较小,但是某些基因检测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产前基因测序需要胎儿周围的羊水或组织样品,因此具有极小概率的丧失怀孕(流产)的风险。如果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基因测序行业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 基因测序行业政策因素分析
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十数个规划提及基因测序行业,政策助推我国基因测序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增速,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占全球市场比重持续增加。未来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借助政策东风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重点应用领域为医疗和农业。
图7 基因测序行业相关政策
来源:国务院等、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五、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基因测序与信息技术合作,拓宽发展渠道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与生物技术合作,打开“互联网+”渠道。基因检测的市场化和商品化使得测序产生的数据量激增,全基因组数据分析的速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如何有效压缩DNA数据的存储空间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为解决基因组学数据大规模存储和计算等方面的挑战,生物技术开始与信息技术合作。与此同时,顺应“互联网+”潮流,基因测序也开始与其他行业联合,寻找更多拓展市场的渠道。
(二)基因测序应用更加普及,市场规模扩大
基因测序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云计算、超级计算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基因库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备,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基因测序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预计仅基因检测服务业在近几年内可以达到百亿级的市场。根据BBC Research数据进行预测,2018-2023年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增速在22.28%左右,预计到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达到320亿美元。如果整合所有基因检测相关行业产业(产前诊断、干细胞治疗等),该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
(三)行业内头部公司加速产业链整合
基因测序行业内头部公司为了提升能力,趋向于整合产业链发展。随着头部公司规模继续扩大,其将加速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增强对设备、配套试剂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同时降低向下游提供检测服务的成本。在Illumina等跨国公司垄断测序仪设备生产的情况下,国内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积极筹备上市的的安诺优达、博奥生物等,专注设备生产的华因康及初创公司瀚海基因等试图通过自主研发或与Illumina、Thermo Fisher等合作生产二代测序仪,这将有利于测序技术的成熟,测序成本的下降,以及基因测序服务的渗透率逐步提高。
六、 基因测序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一) 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法国的“基因组医疗2025”、英国的“10万人基因组计划”、韩国的“万人基因组计划”、澳大利亚的“零儿童癌症计划”等已经获得重大推进。基因测序产业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节约医疗资源成本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带动生物医药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目前全球共有基因测序设备不足8000台,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中,其中Illumina公司的HiSeq 2000、Genome Analyser 2x、MiSeq和NextSeq等测序平台占比为83.9%;Thermo Fisher公司的SOLiD、Ion Torrent和Ion Proton等测序平台占比为9.9%;Roche公司的454平台占比为5.3%。Illumina和Thermo Fisher设备占比超过90%,上游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已形成垄断。中游应用企业必须购买仪器运行所需的耗材和试剂,基本上不具有议价能力。
图8 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竞争格局
来源: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二) 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类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二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服务内容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还包括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第一类服务提供商包括国内的诺禾致源、百迈克等,第二类服务提供商包括贝瑞基因、博奥生物、燃石医学等。华大基因、安诺优达等公司则两种服务均有所涉及。
基因测序服务行业门槛较低,通过购买基因测序仪,再对服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就可以对所测数据进行解读,没有上游生产基因测序仪产业那么高的技术壁垒,因此,中国基因测序服务行业企业较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2018年,全国共有617家基因测序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图9 2018年中国基因测序服务机构区域竞争格局情况
来源:华经情报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七、行业内主要玩家
我国基因测序行业主要上市代表企业有华大基因、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和贝瑞基因,总部集中在北杭广深地区。华大基因是国内基因测序的行业龙头,也是世上最大的医学基因检测中心之一,它在无创产检、PGS/PGD、肿瘤诊断及治疗、伴随诊断等领域都具备领先优势。金域医学、迪安诊断检测项目数量分别达到2700+、2500+,华大基因和达安基因均超1000。贝瑞基因则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化为临床检测项目,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基因检测全产业链。此外代表企业还有科创板首发过会的诺禾致源。
1. 华大基因(300676.SZ)
(1) 公司概况
华大基因1999年成立,2017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530亿元,PE 19.6倍,PB 7.85倍。华大基因致力于加速科学创新,减少出生缺陷,加强肿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实现精准治愈感染,助力精准医学。
(2) 主要服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基本涵盖了当前精准医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病原感染检测,并与之配套建设了系列数据库。
图10 华大基因科技服务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 核心竞争力
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基因行业全产业链及全应用领域关键要素,主要表现为人才聚集、科研积累、产业沉淀,公司拥有包括测序、质谱在内的多组学平台,具有领先的资质优势,下至行业各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4)业绩情况
根据华大基因2018-2019年报,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36亿元、28.0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04%、10.41%。净利润分别为4.08亿元、2.79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8亿元,同比增长218.08%;净利润是16.53亿元,增长率为735.2%;净资产收益率为29.58%。
2. 金域医学(603882.SH)
(1) 公司概况
金域医学2003年成立,2017年在上海主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397亿元,PE 34.8倍,PB 11.98倍,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领先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金域医学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企业,基因检测等医学诊断服务是其最大的业务板块。
(2) 主要服务
金域医学专注于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外包服务,主营业务由生化发光检验、基因检测、综合检验、病理诊断、免疫学检验和理化质谱检验等业务组成。金域医学有临床试验、冷链物流、卫生监测、司法鉴定和健康体检五大多元服务模块。
图11 金域医学服务与产品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 核心竞争力
金域医学拥有全球领先的肾脏病超微病理诊断中心、对接国家级平台的呼吸道病毒诊断研究中心,拥有严格规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领先的基因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广泛便捷的实验室网络、专业的冷链物流系统,是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规模最大、检验实验室数量最多、覆盖市场网络最广、检验项目及技术平台齐全的市场领导企业。
(4) 业绩情况
根据金域医学2018-2019年报,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5亿元、52.6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35%、16.44%。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4.15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75亿元,同比增长36.63%;净利润是5.86亿元,增长率为223.71%;净资产收益率为21.82%。
3. 迪安诊断(300244.SZ)
(1)公司概况
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2011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10亿元,PE 23.4倍,PB 4.43倍。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平台,主要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以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2)主要服务
主要面向各种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医学诊断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图12 迪安诊断医学诊断服务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核心竞争力
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拥有超过2500项检测项目,可为医疗机构提供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公司现已形成具有迪安特色的“服务+产品”的一体化商业模式,不仅可以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业务,还可以向其提供国内外知名的诊断产品。
(4)业绩情况
根据迪安诊断2018-2019年报,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67亿元、84.5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9.22%、21.33%。净利润分别为5.88亿元、5.76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3亿元,同比增长11.19%;净利润是6.05亿元,增长率为63.39%;净资产收益率为11.43%。
4. 达安基因(002030.SZ)
(1)公司概况
达安基因1988年成立,2004年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322亿元,PE 20.8倍,PB 9.59倍。公司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全国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临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2)主要服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研究体外诊断试剂及生物制品、医疗设备等。
图13 达安基因产品中心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尤其是基因诊断技术及其试剂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4)业绩情况
根据达安基因2018-2019年报,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79亿元、10.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3%、-25.73%。净利润分别为0.87亿元、-0.47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3亿元,同比增长313.63%;净利润是7.24亿元,增长率为1134.29%;净资产收益率为29.93%。
5. 贝瑞基因(000710.SZ)
(1)公司概况
贝瑞基因1997年成立并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170亿元,PE 74.6倍,PB 7.31倍;是一家先进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实现基因测序技术向应用的全面转化,专注于用测序技术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业务为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和设备、试剂销售。其中,基因检测分为医学产品及服务和基础科研服务。公司的医学产品及服务分为医疗检测服务、试剂销售和设备销售。公司医疗检测服务主要分为遗传学和肿瘤学两个应用方向。
图14 贝瑞基因产品与服务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核心竞争力
贝瑞基因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非常快速地将一个创新技术转化为临床可用产品,建设具有国际标准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体系,始终保持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客户覆盖国内外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各行业。
(4)业绩情况
根据贝瑞基因2018-2019年报,2018、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40亿元、16.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93%、12.35%。净利润分别为2.60亿元、3.87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是1.14亿元,增长率为-53.99%;净资产收益率为5.11%。
6. 诺禾致源
(1)公司概况
诺禾致源2011年成立,上交所网站11月10日更新披露,诺禾致源科创板首发过会,公司服务客户超过4,000家,公司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通道审批上市,成为我国首批获准上市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之一。
(2)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其他基因检测方法,为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药企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基因检测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研究服务。
图15 诺禾致源科技服务
来源:公司官网、高禾投资研究中心
(3)核心竞争力
诺禾致源建立了全球领先的基因测序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体系,已经成为高通量测序科研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运营及管理经验。
(4)业绩情况
根据诺禾致源招股说明书,其最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依次为 7.39亿元、10.54亿元和 15.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44.0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56亿元、0.85亿元和1.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3.78%。
【会议邀请】根据相关机构数据,2019年中国种植牙数量为311.95万颗,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据此推算,2019年种植体市场规模大约为193.1亿元。
高禾投资拟于2020年11月26日(周四16:30)现场+直播的形式组织「投资公开课」活动,会议主题为《十年十倍成长空间,种植牙行业的投资机遇和挑战》,现诚邀您的参与。
报名联系人吴女士(15011361197,微信同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