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紫笋茶贡:湖州刺史的顾渚山时光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 2023-12-10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7560字,阅读约30分钟《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潘林荣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2016年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岩土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葛川博士受邀率队来到长兴,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对顾渚山唐代摩崖石刻开展抢救性保护的前期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团队对摩崖石刻进行三维数字扫描测绘、岩土结构分析,探查石刻岩体水系走向及其对文物本体的腐蚀,实施了包括文物污染病害清洗、表面生物病害治理、化学保护材料等多种试验,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编制出该项目的保护方案。
顾渚山村。周德坤 摄
2017年7月,浙江省文物局批准了该方案。不久,在葛川专家的指导下,具有文物保护双甲资质的专业公司开始了分两期、长达近两年的顾渚山摩崖石刻保护工程:他们小心翼翼地对石刻表面进行清洗、脱盐,对危岩体局部加固保护,并在山顶筑防水墙及止水帷幕以阻断水流对石刻的侵蚀,更新了保护棚、增设了展示设施……专家们的工作为什么如此谨慎细微?工程量不大的该项目为何前后断断续续历时数年(第三期尚未启动)?——因为这是湖州乃至浙江境内不可多见的大型唐代遗物真迹,是中国首个皇家贡茶院仅有的实物铁证。摩崖石刻文物的保护还是个国际性的难题,主事者生怕不恰当的维护手段给文物带来伤害,敬畏之心值得称道。
《茶经》中的唐代茶叶产地
陆羽隐苕溪著《茶经》,湖州因此而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同时期的顾渚紫笋贡茶的兴盛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顾渚山唐代摩崖石刻是最靠谱的实证。

顾渚山是天目山余脉,位于湖州长兴县城西北约22公里,海拔352米。相传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为阻击越国而在太湖南岸筑“三城三訢”时,有“顾其渚次、隰原平衍、可为都邑之所”的说法,故名。今山下有其中的吴城、斯訢遗址。
重建的顾渚山大唐贡茶院
顾渚山《新唐书》又名顾山,亦称茶山。这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雨丰沛,自古盛产好茶。陆羽曾著《顾渚山记》,虽已早佚,晚唐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的序文中称《顾渚山记》两篇,其中大部分讲的是茶事;再根据《茶经》中对顾渚山中这么多山、岕地貌的精准描述,《茶经》奉“紫者上”“笋者上”,以及“阳崖阴林”作为好茶的标准,可以推断陆羽对顾渚山应该是情有独钟。我们有理由相信,陆羽隐于湖州苕溪之滨、著述《茶经》期间,肯定多次深入顾渚山的岭岕之间、徘徊于皎然的顾渚茶园,考察研习茶事,顾渚山曾给予他很多写作灵感。甚至有学者认为,先生在此山中置有自己的茶园。
与顾渚仅一岭之隔,今属宜兴、古称阳羡,历史上属常州(又称晋陵郡)。公元765年~768年,前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任常州刺史,大历初(766),有一山僧献上阳羡山中好茶,李刺史召集众人品尝,陆羽品饮后认为“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于是,李栖筠开始向朝廷进贡阳羡茶,此时的陆羽在茶界已有较高的知名度,话语权重已不一般。
当代仿古复制的唐代紫笋茶茶饼
这个时间在位的是大唐第九代皇帝唐代宗李豫,他是唐玄宗之孙,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其父李亨收复两京,即位后最终平定叛乱。代宗为人仁孝温恭,在位17年,实行养民为先的财政政策,改革税政、整饬吏治。代宗秉承了其祖父唐玄宗的嗜好,爱茶如命,因此朝廷对茶叶需求日多,于是下诏命与义兴接壤的长兴“分山析造”。大历五年(770),湖州长兴顾渚山开始奉命造茶入贡,此时李栖筠已升迁为统辖湖州、常州等地的浙西观察使,因《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命名的紫笋茶从此登上茶界的巅峰,风头一下子盖过了阳羡茶,常、湖二州贡茶一般统称紫笋茶。

制茶贡焙最初设在虎头岩后的斫射岕和悬臼岕,草舍三十间,一直延续至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共三十年。公元九世纪的第一年(801),当时的湖州刺史李词觉得贡焙的房子小而简陋,就着手异地兴建,申请移原武康“吉祥寺”的匾额于此,于寺的东廊三十间辟建为贡茶院,两边置茶碓,茶焙一百多个,工匠超过一千人。这李词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唐皇宗室。
唐代饼茶制作的七道工序(“七经目”)——王建荣《陆羽茶经:经典本》


当时的紫笋贡茶一般须经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而成茶饼,按当时江东(太湖流域)的计量,上串(穿)相当于一斤,唐代的一斤比今日计量略高,约680克。这时候贡茶的量也由最初的五百串、两千串,建中二年(781)增至三千六百串(斤),贞元初超过万串(斤),至晚唐的会昌中(843),紫笋茶贡额达到了一万八千四百串(斤),役工最多时有三万人。大规模贡茶一直持续到唐末。
顾渚贡茶院遗址
紫笋茶贡还逐步形成了严格的规制,“岁贡凡五等”。第一批贡茶要求在每年的清明前通过快马陆路驿传送至长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唐·李郢),谓之“急程茶”。其余的数量相对较大,一般在四月底前分四次由山下的水口草市启运,过太湖转大运河水路运送。贡茶包装要以“白泥赤印”封缄后送入长安。“急程茶”一般供皇家品尝与祭祀用清明,后面的贡茶也会由皇帝赏赐近臣及外藩,士人百姓也加效仿,茶风顿时蔚然。

督造贡茶由湖、常二州刺史奉诏主持,浙西观察使总统领,名曰“修贡”,成为一项高雅的差事。杜牧有诗云“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刺史们一般被要求在立春后四十五日亲自进山督造,谷雨后才完贡返回,督造顾渚贡茶成了湖州刺史的重要职责。据宋《吴兴统记》记载,当时的湖州刺史应该是从湖州城西北的蒲帆塘入西苕溪、折箬溪,在水口草市登岸进山的。
从大历五年始贡、至唐末僖宗朝,本州刺史前后有60位左右,贞元年间的湖州刺史李词在吉祥寺新建的贡茶院内置修贡堂,据载堂内曾有刺史题名28人。但因为刺史督贡基本不会见诸正史,唯有其诗文和当年的摩崖题刻才留下其史迹,所以目前确切可考有修贡记录的刺史不到20位。
唐代湖州刺史袁高等督造贡茶留下的摩崖题刻
顾渚山留存至今的三组十方石刻分布在西顾山(又名白洋山或银山)最高堂、斫射岕老鸦窝、悬臼岕霸王潭三处摩崖,除宋代两方外,其余均为大唐7位湖州刺史题刻:袁高兴元甲子年(784)、于頔贞元八年(792)、裴汶元和八年(813)、杨汉公开成四年(839)、张文规癸亥岁(843)两方、杜牧大中五年(851),李词之题刻是新近发现的,799-802年他在任湖州刺史。题刻时间均在春季,其中袁、于、杜三位刺史的题刻中分别有“奉诏修茶贡讫”“奉诏命诣顾渚茶院”“修贡毕”“奉贡讫事”等字眼,清晰地表明,它们是当年湖州刺史督造贡茶留下的题记,因此显得弥足珍贵,2003年荣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载,大历年间做过五年湖州行政长官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修贡时也曾在顾渚明月峡题书勒碑,世人将颜体之书唤作“蚕头鼠尾碑”,后来因经常有人来摹搨,惹恼了当地人而被凿毁,甚是可惜。如今,当地还留下一个“颜板桥”的地名。
修贡是皇家差事,自然十分神圣,主事者祭天敬神是少不了的。顾渚山斫射岕原有祀奉地方神祇——斫射神,会昌二年,张文规任刺史进山修贡时,“先遣押衙,祭以酒脯,及到山茶芽若抽,泉水若倾,因建祠宇系之,祝词贡茶院,面虎头崖后曰,顾渚右斫射左悬臼”。这是张刺史所作《斫射庙记》的文字,以祈祷修贡顺利,原文佚,《嘉泰吴兴志》录文。从此,修贡时多了一个颇具长兴地方特色的仪式。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唐·李郢)。每年三月下旬左右,湖、常二州刺史邀上朋友、带着随从进山驻扎,一边督造贡茶,一边把酒欢宴。当年的热闹景象早已随风而逝,好在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其《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为此段风韵留下生动画面: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唐人宫乐图》(佚名  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年间,白居易当时在苏州当着刺史,他和湖州刺史崔玄亮是挚友,因病未能赴此盛会,诗人的羡慕遗憾之情溢于诗外。这崔刺史在湖州任上可是颇有德政的,相传他率领民众开凿凌波塘,才有了后来菱湖古镇的缘起。
据宋《嘉泰吴兴志》“境会亭在啄木岭,唐刺史于頔建”,从时间上看,崔刺史和贾刺史当会于此。后人“取白居易《寄贾常州崔湖州诗》诗题其上”。啄木岭位于长兴与宜兴两境交界处,其岭脊地势较为平坦,岭下即为紫笋茶、阳羡茶产区,原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古驿道,想必当年的“急程茶”就是由此直通常州而北上的。本世纪初,在宜、长两兴交界的啄木岭三湾岭山脊上,文史研究者找到了民国的《境会亭碑记》及部分唐宋遗迹,碑中记录了宋以来屡毁屡建的经过。
风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这是唐会昌年间湖州刺史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中的诗句,描写紫笋贡茶到达长安时的盛象,那景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千古绝句中的画面!在张刺史任上,紫笋茶进贡处于顶峰,想必他也是因修贡而正风光无限吧。

比之大人们的风光,顾渚山的茶农却因茶贡而苦不堪言,两州刺史的明争暗竞、中央官员的敕牒连催,更是让茶贡成为地方百姓的沉重负担,这让一些忠君爱民的父母官心生怜意。最著名的当数湖州刺史袁高,当时顾渚紫笋贡茶一下增加到3600串,于是他在修贡的同时满怀悲悯地写下了著名的《茶山诗》,痛陈“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的茶农之苦、“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的茶贡之弊,并揭露了部分官员“亦有奸佞者,因兹欲求伸”的邀恩得宠嘴脸。诗和紫笋贡茶一并呈达德宗皇帝,据传该诗触动了皇帝,贡茶时间也得稍加延缓。
当代顾渚茶农
几年以后,于頔任刺史,主动致信常州刺史,两地相约各缓数日以减轻茶农之扰;于刺史还在刺史衙门内重刻袁高《茶山诗》碑,并作《袁高茶山述》,以表达对前任谏争义行的尊崇,该碑后曾存于北宋时兴建的墨妙亭内。开成三年(840)刺史杨汉公上表奏请,乞求宽限三五日,得到了文宗皇帝的诏准。
晚唐诗人杜牧似乎是刺史当中的“另类”,他在吏部员外郎任上、借好友周墀任宰相之便,三次上书请求外放湖州,大中四年(850)冬终得恩准。次年春,杜刺史按例进山修贡,他把自己比作“茶仙”,带着一家老小、佳丽美酒相伴,作题茶山、水口草市诗等四首:“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豗……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携”——水口草市的繁华、顾渚茶山的喧闹以及刺史大人悠闲自在的心态尽在诗中。而事实上这或许只是这位大才子的表象罢了,在他的幕僚、大中十年进士李郢的《茶山贡焙歌》七言长律里,红旌摇曳的修贡盛景下,满是茶农“朝饥暮匐”“半夜催夫”的哀象,以及 “使君(杜牧)忧民”“惨容色”“忧思多”“复长叹”的真实心态。
不管怎么说,中唐以后逐步富庶兴起的江南湖州还是令当时许多人向往的。“骆驼桥上蘋风急,鹦鹉杯中箬下春”“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这是大和元年(827)晚唐诗人刘禹锡与由睦州刺史迁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的挚友韩泰短暂会于洛阳,即兴口吟的诗句(《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看得出来诗人对湖州风雅、茶贡盛象也是充满了倾心羡慕。

贡茶院西侧还有碧泉涌沙、灿如金星,故名金沙泉。顾渚造贡茶之始,大历湖州刺史裴清即上表与紫笋茶同时进贡,《全唐文》收录其《进金沙泉表》:“吴兴古郡,顾渚名山。当贡焙之所据,有灵泉而特异。用之蒸捣,别著芳馨。信至德之感通,合太和而献纳。甘有同于沆瀣,清远胜于沧浪”。金沙泉水被引入贡焙,茶的涤濯、蒸捣多用这泉水,以致形成独特的茶香。元和五年(810)刺史范传正修贡时创制金沙亭于其上,成为顾渚山一大地标景观。
忘归亭·金沙泉
据载,金沙泉还有些灵异:造茶前,刺史大人率众祭拜后,泉才出水,修贡完毕,水也慢慢干涸。上世纪80年代,经地质勘察、国内和日本12家科研单位的360个项目化验,揭开了此泉的奥秘:它潜藏于花岗岩裂隙层内,富含氡、锶及锌、铁、钾、钙等微量元素,且未被污染,被国家地质矿产部等命名为“含锶偏硅酸和氡优质矿泉水”,由此开发的“大唐贡泉”成了星级宾馆和航班的指定用水。
长兴紫笋茶园
王朝时期,一般地方名产进贡朝廷,多称土贡。紫笋茶形成了由两州刺史“奉诏”督贡、浙西观察使统筹的制度,修贡又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清明前首批送达的紫笋茶必须“先荐宗庙”,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为尊贵的礼遇;而且,茶区禁止茶商采买,设官焙,贡额稳定提升,可以说顾渚茶贡远远超出了土贡的范畴,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首个皇家贡茶院,这也是湖州中国茶文化开元之端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中唐诗人卢仝有诗曰:“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可见贡茶象征意义之高。
据专门研讨唐代贡茶的湖州德清籍青年学者胡耀飞博士的考证,最后一位修贡的湖州刺史是唐末的杜孺休,时间大约在879年。这么算来,顾渚茶贡持续逾一百年之久。
据气象学家推算,初唐至中唐时期平均气温比今天约高出1~2℃,进入九世纪,气温逐渐走低,至唐末的880年比今天的均温低了0.6℃,北宋更低,茶叶生长的纬度自然南移。所以,到了同样热衷茶艺的赵宋朝廷,便将皇家贡焙移置到了更南方的建州,这是后话。
而事实上,顾渚紫笋的进贡并未停止:五代时,本地归属吴越国,钱氏地方政权每年仍向中原的“朝廷”纳贡,茶叶有数万斤之多,史书虽没注明这些茶叶的产地,想必大名鼎鼎的顾渚紫笋当是占去很大的份额。而后,紫笋茶的小量土贡应该持续到明末。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尧臣)。茶文化在中唐以后的勃兴,影响最显著的除了皇家贵族,就是文人释道了,顾渚紫笋自然是他们的最爱。包括前述刺史在内,描写顾渚茶事的唐诗文有不下五六十首,长兴籍的大历才子之一的钱起与赵莒的“茶宴”,皎然与崔子向、陆羽与耿湋、颜真卿与诸学士的唱和,等等,无不弥漫着紫(笋)茶代酒、顾渚茶烟的意境。中唐才子顾况,大历年间在湖州、苏州一带与李泌、皎然、陆羽等交游,招为吴兴人丘司议之婿,贞元二年(787),担任浙西观察使(节度使)韩滉的判官,协助负责督运钱粮、总集湖常二州贡茶,留下了茶文名篇《茶赋》。裴汶作为湖州刺史前来顾渚督贡,著有《茶述》,将顾渚茶与四川蒙顶茶、湖北蕲春茶同列为上品,其在茶界名声仅次于陆羽,与卢仝齐名,在茶坊间常配享茶圣陆羽两侧。
陆羽像

 最值得一提的当是晚唐的“皮陆会”。陆龟蒙,苏州甪直人,人称甫里先生,举进士不中后来到湖州,做了当时的湖州刺史张搏的幕僚,置茶园于顾渚山。平时带着茶具、书籍、钓具往来于太湖山水之间,多写些田园诗。皮日休,湖北天门人,陆羽的小老乡,进士及第后曾任苏州军事判官、毗陵副使等,与陆龟蒙交往密切,想必当年也时常光顾甫里先生的茶园。两人围绕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作唱和诗各十首,皮陆唱和诗作各辑为《茶中杂咏》。
唐代茶具一组(湖博)
这二十首唱和诗,更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在顾渚山区采摘、加工、煮饮紫笋茶的细节。如皮日休《茶舍》:“阳崖枕白屋,几口嘻嘻活。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茶扉,清香满山间”——汲泉、蒸茶、研茗、拍茶、焙茶,生动地勾勒出在农家加工紫笋茶的情景。陆龟蒙的《茶灶》:“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及《茶焙》“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同样鲜活有味。一个是茶圣同乡、一位是陆氏本家,皮陆艺茶唱和实在是称得上记录茶人、茶具及士大夫煮茶、品茶生动细节的风雅文章。皮日休为之作的《茶中杂咏》诗序,短短五百余字,字字珠玑,对陆羽及其《茶经》领悟精到,难怪该序被后世茶人推为《茶经》之序。

2021年4月9日清晨,在洪亮的“茶发芽”呼喊声中,长兴大唐贡茶院被唤醒,数百名茶农齐聚,击鼓喊山、迎茶拜泉,共祭茶圣陆羽。不久,刚刚评出的“紫笋茶王”携紫笋新茶一起登上上海至西安的高铁专列,参加当地博物馆的茶文化交流并在西北国际茶城与市民见面,千年以后一段千里茶话再次诵起。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

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

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

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

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

湖州味道91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戴若瑜编辑:柯佳琪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视频:卫越、李潇潇、贾烨、刘朝伟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