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浅释80——少阴篇,条辨295-300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备用公众号: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即心脏和肾脏。心脏包括提供血液输出的主动脉和血液回流到心脏的下腔静脉,从心脏到肾脏的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的相交要通过中焦的脾胃来协助,当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在中医的观念中是太阴先受病的时候,心脏和肾脏就无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因而造血的功能就会降低。心血不足的时候,血脉会很弱很细很微,所以少阴证出来第一个主证是脉很微很细。吸收营养功能不够的时候会表现在我们精神方面,气血是精神的来源,讲话有气无力表示气不足,脉微细表示血不足,气血不足就会想去睡觉休息。少阴病的病因是阴和寒,人体吸收食物的营养不够,生成血的能量不足,所有内脏的功能都因此而缓慢。如果说太阴证没及时治疗,进入到少阴证,人就会很虚弱。
二九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微脉表示气很衰弱,脉细表示血不足,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但欲寐是少阴的主证。例:脉微细,且下焦寒到小便无法自禁,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膀胱无法闭合,一直呈现开口的状态,小便不能自控,会一直往外流。这就是中医观念中寒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也,故令色白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是因为三焦水道受中焦寒湿的影响,好的津液无法传输到上焦形成的症状。太阴、少阴、厥阴都会有下利的症状,下利的程度不同,自利不渴就可以判断病在太阴,寒湿在中焦;自利而渴就可以判断病在少阴,寒湿在下焦。下焦肾虚的时候,会一直在下利小便,虚,故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病人会想喝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颜色整个变成淡白色,就是标准的少阴证。“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寒的观念就是没有温度,小便是正常气化的代谢产物。
二九七、病人阴阳脉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病人左右手的脉又紧又浮,应该无汗,结果病人有汗出,就是亡阳。中医的亡阳观念:人身上的阳和阴是相交的,当阴寒很盛的时候,阳不能入阴就会离开,会慢慢地浮出来。阴阳完全隔离的时候,人就会死掉。阳浮上来的时候,可以摸到浮脉,重按的时候就摸不到脉,此时可以确定里虚得很严重,病人应该没有汗,结果汗流很多,这就是亡阳。所以病人在大虚大弱的时候,脉会变得很芤很大,这是脉证不合,是很危险的症状;病人看着很虚弱,摸到的脉也很虚弱,这是脉证合,还有救治的机会。“此属少阴,法当咽痛”,阳热往上走的时候,走到喉咙时喉咙就会发炎,咽喉会痛。少阴证的喉咙痛和太阳证的喉咙痛不一样,少阴证的喉咙痛因为里虚形成的,太阳证的喉咙痛是伤津液形成的。“而复吐、利”,阴病一定会有下利的症状,少阴证是从太阴证传进来的,始受在太阴,本来就是津液堵在中焦,所以会有下利、呕吐的症状。
二九八、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证是病在少阴,身体内的阴很盛,病人呈现的“咳而下利,谵语者”的症状是因为被火气劫的缘故。“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此条辨的意思是少阴病虽然体内阴寒很盛,也不可以用烤火的方式驱寒,烤火之后流出的汗是正常的津液形成的,外来的温度并不能让体内的寒湿气化,只能更伤津液。只有在太阳表证时才用汗法治疗,少阴证的病人强发汗会让津液更受伤害,体内的寒湿却不能随着汗液排出。发汗和被火劫都会使津液枯竭,这是很危险的方法,少阴病绝对不可以发汗。
二九九、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脉细沉数,病为在里”,细表示寒,沉表示病在里,身体内的寒湿很重,不可以发汗,这是少阴病的治则。
三〇〇、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濇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微,发汗就会亡阳。尺脉弱者,阳已虚的时候,摸尺脉下焦的脉又弱又濇表示血不足;“复不可下之”,这时候绝对不可以攻下。少阴病既不可以用发汗的方式治疗,又不可以用攻下的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