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慧外语教学改革的路径与系统构建研究

钟富强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2-06-09

专注分享学习,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来源:外语教师研究与专业发展公众号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摘要


加快智慧教育的研究和建设是新发展格局下培养国际化人才以及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利用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数据化的外语教学生态与范式是信息时代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智慧外语教学系统包含智能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学习、智能动态测评三个子系统,并提出系统推进智慧外语教学改革的路径,即重构O2O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翻转教学;开展输出驱动的混合教学改革;探索“直播+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强化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学分制自适应学习与测评改革。


1 引言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逐渐步入了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并支持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何克抗,2019:7)。《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教育部,2019)。智慧教育就是“面向智能增强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驱动,推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乃至教育形态的变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沈阳等,2020:6),“包括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学习智能技术的教育和促进智能发展的教育”(祝智庭等,2018:13)。简言之,智慧教育就是“以智能技术为媒介来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或者以人工智能为内容资源,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支持作用,实现智能化的新型教育”(刘邦奇、王亚飞,2019:23)。


智慧外语教学就是利用人机协同、自然语言、语料库等技术学习和模拟人类语言,研究人类语言学习的心理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智慧教学平台,模拟语言应用场景,构建线上与线下一体的智慧课堂,实施自适应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新型教学范式。积极研究与实践智慧外语教学是培养适配“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服务科教兴国,建设人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本研究从智慧外语教学系统功能需求出发,对智能技术框架系统设计、适应智慧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等进行研究,以推动外语信息化教学改革。


2  智慧教育构建教育新生态


科技创新正在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以及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技术迭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特点的智慧教育丰富了教学形式,催生了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正在逐步构建一个融合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特征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新生态。


2.1 智慧教育的生态特征

在教育管理上,智能化教学可以全面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教学决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建立智能化、数据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智能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在教学管理上,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不断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综合利用数据实现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形成智能化和数据化管理的学习生态。智适应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捕捉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规律特征,揭示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绩效数据,科学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服务。智适应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诊断科学规划其学习路径,分层分类推送学习资料,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腾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2019)。


在教学评价上,可以应用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进行学习行为分析、建立学习行为档案、开展能力评估、预测学习绩效,实施基于学习全过程的动态测评,也有助于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域的个性化服务、支持教学科研、优化教学决策等。


在教学能力目标上,由于科学与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迭代,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也必然随之调整,体现相应的时代特征、技术特征。在“互联网+”教育生态下,自适应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将成为智能化网络时代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外语学习中,学生也需要掌握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批判性地获取和使用信息。使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探究、组织、评估与交流是“互联网+”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外语能力呈现多元结构特征,是建立在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基础上,包含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外语的能力、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技能)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即在主要工作场景综合应用外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2.2 智慧教育推动外语教学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研究和模拟人类思维,深度学习技术将赋予机器和系统更高的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对人类语言学习的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和规律进行深度研究,在语言学习的理论与范式上实现突破。近年来技术发展有力促进了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发展与创新,推动了智慧语言学习平台、智慧课堂、在线资源的发展,正在塑造新型的语言学习生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语言以及言语场景,实现智能驱动的语言教学。例如,基于语料库、应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技术建立模型与算法,可以对特定行业语言的特征及其用法进行归纳;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可以诊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状况并提出学习建议。“写作之星”“批改网”等基于语料库、云计算技术开发的英语写作自动在线批改软件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被推广使用。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创设交际情境,提高人与虚拟语言环境的互动,以多模态人机协同技术、知识图谱、学习分析技术等构造虚拟智能助教和导师,辅助教师开展知识教学和练习,让教师更专注于情感和创新智能发展,将推动大数据驱动教学、人工智能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腾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2019)。智慧外语教学塑造全新的语言教学生态。


大学外语教学始终面临较为尖锐的供需矛盾,具体表现为现有的外语教学模式、方法和质量无法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以及专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利用当前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契机,对大学外语教学进行系统思考和构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可行途径。在线外语教育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Unipus、雨课堂等平台都致力于提供外语在线教育服务。充分将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外语学科教育和管理融合,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将成为推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3 智慧外语教学系统设计


智慧外语教学系统包含智能教育技术支撑、智慧教育学习和智能动态测评三大子系统(见图1)。


3.1 智能教育技术系统

人工智能中心和数据中心构成智能教育技术的支撑层,应用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学习分析、智适应等技术建立小型语料库,支撑智慧教育学习层面。数据中心包含学习者信息数据、学习行为数据、电子学习档案、职业能力测评数据等内容,通过知识建模、行为建模、教学决策建模以及评价建模,以强大的计算力支持全程数据记录、存储、分析、评价和报告,支持自适应学习和在线社区交流,同时为教学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支持信息化、数据化教学诊断与改进,是智能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


3.2 智慧教育学习系统

自适应学习模块。主要包括在线口语练习与测试、在线写作与评阅、在线翻译练习、在线测试与诊断、在线智适应学习等模块,具备智能诊断和推送功能,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对其知识、能力进行诊断并进行聚类和分组,为学习者提供分析报告、学习策略、学习方案建议,智能推送学习资料“一人一案”,实现个性化教学。


课程及资源模块。该模块是智能教育学习平台的内容模块,由线下课程中心与线上课程和资源中心组成,共同形成O2O(Online to Offline)智慧学习课程体系,即实现线下教学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数据化,线上教学对线下课程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构建包含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线上独立课程的综合课程体系,推动信息化翻转教学,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与反馈。在线学习社区。支持在线直播教学,实现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与直播教学系统间的自由切换与调度,融合教学管理、在线数据化智能监控、测评功能。开展在线社区活动,如在线学术沙龙、在线英语角,以人机交互技术支持智能化互动、多模态多媒体互动、虚拟互动、人机协同交互,塑造在线交互式学习、社区沟通场景,构建云语言实践社区。


3.3 智能动态测评系统

该子系统是一个融合政府部门、学校、教师、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开放系统,是学校智慧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子模块,与社会需求测评系统、教育教学过程测评系统、人才培养质量测评系统对接,通过现代教育测评技术和教育大数据技术,从学习行为、课程与教学、职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学习者、课程与教学、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测评,进而形成从社会需求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评价标准、过程动态测评、终结性职业能力测评的智能化教育评测体系,具体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评价(自评和互评)、电子成长记录、技能测试与职业能力评估。学习行为评估包括应答分析、技能测评结果、学习参与度、知识掌握度、测试成绩及其分析,所有数据可即时进行可视化呈现,反馈给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并作为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决策调整的依据。课程及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模块选择、学习行为过程、学习效果等数据,获得学生对课程、教学、教师的评价信息,从而对课程进行优化和再设计,调整课程顺序、提高学习效率。电子成长记录记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成果数据、测试成绩、评价数据,是重要的过程性评估手段,同时将学生参与各类外语技能竞赛、涉及外语应用的专业技能竞赛、外语及专业证书等纳入测评,丰富评价维度,提高能力评价的信度,最后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利用智能技术、VR/AR技术创设典型职场情境,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职场中应用外语综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并给出阶段性测评报告,进行学习预警、提示和建议,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的外语职业能力动态评估系统。


4 智慧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与路径


4.1 重构O2O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翻转教学

要解决供需矛盾,首先要从供给侧发力,提供系统、优质的服务内容。有限的规模化课堂教学侧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保障基础上。通过构建课外线上课程体系,大力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创造一个线下(offline)课堂与在线(Online)课堂相结合的平行课堂,实施线上线下翻转教学,充分发挥智能教学平台的教学辅助功能和自适应学习功能,才是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结合的可行路径。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学习差异,开设公共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ESP)、学术英语、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特色课程、区域文化等“必修+选修”的线下英语课程,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分别制定教学目标、授课方案以及差异化评价标准。线上课程分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和线上独立课程两部分。前者要按照翻转课堂教学需求,即线上课前课后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线下教师课堂分析、辅导、项目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线上线下教学需要整体设计、建设课程内容和资源,如公共英语线上课堂,以微课、课前任务、课后拓展课程、自主练习等为主,内容围绕线下课程主题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线上独立课程可以开设西方文化课程、中高级职业应用英语课程、ESP系列课程、课程思政系列等,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基础和需求自行选学,同时借鉴学分银行模式,进行学分改革,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线上课程的积极性。


通过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线下课堂+线上自适应学习”“外语技能课程+职场外语课程”的外语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提供可行的课程内容和资源,让学生有条件学,有内容可学。


4.2 实施输出驱动的教法改革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是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个教学理念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认为教学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文秋芳,2015:548),将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相结合,以输出为目标,围绕一个主题或交际任务,输入输出结合,以表达、交际输出为结果“学”“用”一体,通过让学生完成交际任务来驱动学生意识到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促成学习,并对学习产出效果进行多维评价(高瑛,2017)。POA本质上是以应用为导向,体现了职场中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POA教学再现工作过程的语言应用,以听-写、听-写-说、读-写、读-写-说、观看-写、观看-写-说等综合技能教学与职业情境和工作任务结合,衍生出阅读合同-汇报、商务会议-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展会沟通-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等各种组合形式的教学方法。本研究根据典型职业工作场景下的语言及思维应用,归纳了15种输出驱动导向的综合技能教学方法(见表1),融合语言技能、思维技能,体现职业应用特色和综合教学特点。


输出驱动导向的综合技能教学以培养职场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改变偏重语言知识、语篇阅读、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智慧教育下的产出导向混合教学可以采取课前任务驱动,明确学习主题,要求学生学习微课和慕课,进行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完成摘要、形成小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任务汇报、答辩、互评,在教师的讲解、分析和组织下进行深入探究,解决语言问题,学生完善方案,课后再以小组协作方式进一步搜集资料、探究学习,形成最终的项目报告或方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翻转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输入驱动促成输出,“做学用”一体,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4.3 探索“直播+辅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在线直播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已在自媒体、电子商务等场景中被广泛应用。随着5G商用提速,视频、直播将成为通信和网络社交的主要形式。近两年,在线直播成为快速发展的在线教育商业应用场景,市场快速涌现了众多英语在线教育品牌。直播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教学,把传统课堂搬到了网上”,构建起完整的“课程+资源(文本、音视频)+直播”的在线教育场景。接下来,5G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在线教育变革的突破点点“Al+在线课堂”会成为5G商用时代主流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在线课堂既可以与线下课堂教学结合,构建平行课堂,实施020的翻转课堂教学,也可以集成现有以慕课为基础的在线教学资源,结合在线互动学习社区,实现直播授课、互动交流、教学资源推送、自适应学习、在线评测,从而构建独立的在线学习空间。


利用线上直播,可以衍生出多种教学模式。第一,在线“视频+直播+电子文本”翻转教学。通过网络布置课前任务,安排学生开展课前视频(微课、慕课)学习,然后实施直播授课,讲解重难点知识,进行核心技能实训操作示范,讲解项目要求,分解与部署任务,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探究学习,完成练习、技能操练,提交作业或项目成果。


第二,“直播+线下指导”双师授课。优选骨干教师组建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根据教学资料制作、主播授课、线下助教等任务需求进行分工协作,实施网络直播授课,对重难点知识、核心技能、操作流程等进行讲授。线下教师小班指导,共同完成技能操作,进行项目答疑,指导实训项目的实施,成果汇报与评价等。


第三,校企异地直播,校企双师授课。在本次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5G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企业人员在企业车间、办公室、工厂等工作场所进行直播,由校内教师在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和操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资源共享,解决外语教学与外语应用场景脱节的问题,尤其对酒店、景点讲解、商务接待等具有鲜明场景特征的职业,通过直播方式可以让学生有代入感,将语言学习与语言应用场景充分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直播课程将极大地丰富高校外语教学形式,在选修课、课外自主学习辅导、个性化教学、技能竞赛指导、项目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教学课堂拓展到课外,构建以“课堂教学+课外线上自主学习+直播辅导/教学”的信息化翻转教学模式。


4.4 开源共享,加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于加强校企合作,以开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在互联网教育初期,在线教育资源以考题(模拟题、真题)、复习资料、学习经验总结、知识归纳、电子版教材书籍等文本资料为主,这类资源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付费使用模式,限制了高校的教学应用。随后,在教育部政策引导下,各级学校建设了大量在线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资源。在线教育商业快速发展,企业也开发了大量的慕课、微课、动画等产品和内容,视频产品呈量级增长,在线教学功能显著提高。学生可以根据在线课程资源和教学视频开展以自学为主的网络学习,在线教育进入“资源+视频”模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在线教育平台,如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清华在线等。截至2019年,中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1.25万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学习者超过2亿人(马爱平,2019)。


随着云技术、大数据、Al技术的应用,在线教育逐步进入以教学功能为主、在线资源作为支撑的时期,涌现了一批智能教育平台,能够提供智能批改、拍照搜题、人机跟读、语音矫正、在线作文及批改、在线口语练习等服务。商业教学资源建设已经远超过学校开发的课程资源。知识共享模式,尤其是自媒体、付费分享激励个体在网上发布大量的短视频、微课、慕课、图片、文本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呈现泛在、分布式生产、快速迭代的特点。


但是,在线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中职业外语类在线资源则更少。未来制约大学智慧教育发展的将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在线课程、在线资源建设问题。因此,第一,高校应与在线教育公司、出版社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享,开发适用于大学院校的在线精品课程,以微课、慕课、动画、图片库等形式加强在线写作、在线口语练习与测试、在线英语职业技能测试、试题资源库及在线综合能力测试等建设。第二,通过开辟在线互动社区,鼓励学生进行在线外语写作互动、线上英语角、师生互动交流,探索利用视频、直播等形式开设网络课程,开源合作,以用促建,在使用过程中生成大量的课程资源,采集大量的数据支撑模型和算法优化,提升智能化水平。第三,坚持能力导向,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对接,以开源共享的方式或者购买服务的形式,向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分享其工作经验、案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料,鼓励企业人员、社会人员开发文本、图片、视频课程资料、在线开放课程,可以极大地丰富院校课程建设,提升课程价值,资源共享,充分凸显职业特色。最后,加强数字课程资源的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一流院校的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课程互选、资源共建共享。例如,2020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幕课大会,成立了世界幕课联盟,来自世界六大洲14个国家的20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加入,大会发布了《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在关键领域开始领跑,我国与世界建立高等教育的数字化交换与共享机制,为世界高等教育治理提供服务与课程产品(曲田,2020)。


4.5 开展学分制自适应学习与测评改革

智慧外语教学是新型教学生态,需要构建新型的学习范式。在以信息技术提供的硬件保障、资源保障基础上,还需要构建制度保障。结合学分银行改革试点,推动学分制改革,试行课程学习积分、线上学习积分、技能学分相结合的综合学分,构建学分库,以能力水平测试取代现有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按照总学分不变,以一定比例进行学分重构,学生按要求完成线下必修课、线上必修课后分别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参加国家或社会外语能力等级/水平测试也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第2-3学年的在线自主学习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选修在线课程,经在线评测合格认定后获得积分。以线下必修、线上必修、技能水平测试以及线上选学四个模块构成学分总和,计入该生学籍。这种模式是顺应智慧教育时代线下线上翻转学习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外语学习断档的现实问题,以学分积分方式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建立与学分制自适应学习改革相适应的动态学习评价标准和体系:第一,过程动态测评。开展数据化测评,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应答分析、技能测评结果、学习参与度、知识掌握度、测试成绩分析等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估,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第二,建立个人学习电子档案,根据院校不同专业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外语能力标准,建立模型,通过学习行为记录、学习测评、技能成长记录等计算学习积分,保障学分核算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三,构建数据化职业外语能力测评模型,从语言知识(词汇、语句、语篇)、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交际能力(日常生活场景、职业通用场景、专业应用场景)、学习能力(学习外语的能力和应用外语学习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获取、解码、归纳与综合、呈现、汇报、交流与沟通)、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思政素养、中华文化素养、跨文化知识)等六个角度构建现代化职业外语能力标准,构建能力测评系统,实现学生外语能力诊断和测评的信息化、数据化。


5 结语


本研究对智慧教育的技术应用和生态特征进行了梳理,以建构主义理论、翻转教学模式、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围绕智慧外语教学的功能,对智慧外语教学进行系统建构。笔者认为,智慧外语教学改革是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高校智慧教学工作推进中会面临系统设计、技术、课程资源和师资等系列问题。其中,智慧教育系统设计与技术问题需要由企业主导,高校应该发挥智力资源、人才优势,集中进行资源建设,在政府的政策主导下,积极推进智慧化教学改革,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水平。


在线课程与资源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个体难以独立完成,必须开源合作,共建共享。由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或者一个地区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成立外语智慧教学联盟,寻求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出版社、在线教育公司等的支持,以政校企合作形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进行硬件建设,搭建技术平台,由企业负责平台运营管理,学校联盟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建立适应智慧教学的教学模式、动态测评体系、数据化教学管理模式等。

免责声明:原文载于《外语电化教学》2021,(1),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章。

编辑|排版:魏晨晨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科研助力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公告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公告


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书稿整合要点指南


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
重磅上市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及解读本正式出版!
一文讲清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预告 | 南京大学119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系列讲座
【会议通知】第六届中国生态语言学战略发展研讨会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公告
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
CSSCI来源期刊&扩展期刊(2021-2022)目录完整版
张耀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缺省语义学阐释
赵蓉晖 冯健高 |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语言能力:地位与内涵
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技术的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变
【征稿通知No.1】2021(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第四届跨文化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高峰论坛暨《指南》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研讨会
《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治学的功力与见识
写好的唯一办法:每天都写!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大汇总(最全版)
校友会202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排名!
校友会202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排行榜
2021中国高校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排行榜
全名单!CSSCI(2021-2022)期刊目录与情况分析,增减变化一目了然!
资讯丨CSSCI 2021-2022年扩展版期刊目录(附变动情况)
蔡静 张帅 唐锦兰│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
《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目录
王宁:新文科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外国语》2021(2)
徐锦芬 |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动态与前沿分析
王克非 | 翻译研究拓展的基本取向
《外国语》| 傅敬民 刘金龙: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问题
2021新增 9 本语言学类SSCI期刊 | CorpusTalk
国内最有代表性的17个语料库介绍
涨知识 | 世界语言文字知识知多少?
刚刚,2021 QS美国大学排名发布!
冯志伟先生讲座讲稿:词向量与语言学
会讯 | 第二十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日程(1号公告)
预告 | AI & Cognition Lab 人工智能与认知实验室2021年春季8场讲座
会讯 | 第三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会议(5月27日)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公告
语言学联合书单 | 外教社语言学图书年度盘点
语言认知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LCS-1) 通知(第1号)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和摘要
语言学家伤口撒盐:王冕死了父亲
秦丽莉等 | 生态给养视阈下英语知识内化机制构建——基于课堂展示活动
刘乐宁 |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外语教学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互鉴和互补
重磅 |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炉,外语界有这些学者上榜
语言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CSSCI (2021-2022) 源刊目录及官微汇总
语言腐败的类型/表现形式
干货 | 228所高校学报投稿邮箱+472本社科领域经典文献!
重磅丨2021软科中国语言类大学排名出炉(附中国大学完整排名)
重磅 | 语言学CSSCI(2021-2022)来源期刊投稿方式大全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规划高端论坛(二号通知)
会讯 | 首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
胡键丨语言、话语与中国的对外传播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文秋芳 |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文旭 | 语言学课程如何落实课程思政
王文斌 柳鑫淼: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案例分享及评审标准
数说 | 国家社科思政专项2020年立项题目和2021年选题指南
胡壮麟:吾师韩礼德先生的为人和治学 | 纪念著名语言学家M. A. K. Halliday
黄国文 |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生态语言学研究
新书推荐 | 穆雷 等著《翻译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当代语言学》2021年第2期目录
何宁 王守仁 |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抗击新冠疫情语境中的新语用现象
译者 | 林语堂翻译经验:“之乎者也”怎么译?
刘英凯 | 论中国译论的潜科学现状
许渊冲: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中国外文局
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构成与演化:基于语词、概念与主题的分析
文旭 | 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语言学展望
新书 |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
会讯|第十二届中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征文【一号通知】
冯志伟 |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
访谈视频 | Dan Jurafsky:AI 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徐赳赳 | 篇章语用研究70年
胡钦谙 顾曰国 | 计算语言学研究70年
王灿龙 |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70年
刘海涛 | 数据驱动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3期目录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学术讲堂:2021上半年讲座预告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标准解读
“浙大学报”:建议科研人员培养一些庸俗的爱好!
刊讯 |《外国语》2021年第2期目录
陈旸:《论语》英译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途径(黄国文序)
荐书 |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张辉序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理论探索、方法思考与前景展望

张伟年 段宛云等.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乔姆斯基教授访谈实录》| 外国语
视频 | 乔姆斯基2021最新演讲:Genuine Explanations
讲座视频 | 乔姆斯基:Language, Creativity,and the Limits of Understanding
陆俭明:为何“人工智能对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不是不需要,而是用不上”?
视频 | Martin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批评话语研究的语境-指称空间模型
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一)|《中国外语》
何莲珍 胡开宝 胡壮麟|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二)
梁茂成 刘宏 宁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三)
束定芳 王文斌 修刚 张辉|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与外语研究(四)
张天伟 |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
书讯 |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文旭&Taylor主编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读书笔记链接
韩礼德 | NEW WAYS OF MEANING: 对应用语言学的挑战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12届年会(2号通知)
王铭玉 | 语言符号学派行:中国符号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形象建构
何文忠:翻译质量差谁之过?
论文该发还得发!224本C刊最新投稿指南汇总
孙疆卫 王立非|Nvivo建模方法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
100所发布外语类专业研究生调剂信息高校汇总(不仅限于外语类)
刊讯 |《现代外语》2021年第2期目录
刊讯 |《外语电化教学》2021年第1期目录
《外语学刊》2021年第2期目录和提要
前沿 | 2021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会讯 | 第三届“美国学与国际研究”论坛预通知
张伯江:功能、语用、认知研究的深化
《中国外语》专号预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
陆俭明 | 汉语研究的未来走向
胡键丨“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高雪松 康铭浩 | 国外语言政策研究的问题和路径
沈骑 |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
观点汇辑|“国际中文教育”大家谈
回放︱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翻译必备 |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
郭熙 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
文秋芳 |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总目录
毛浩然:快速入门一个新学科领域的六部曲
视频合集 | Caroline 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 ( 2009-2019)
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 (胡壮麟等 序,陈建华等 译)
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
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
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 王东亮译)
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
交流 | 盘点设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七所中国高校
交流 |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
“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科研助力 |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观点 |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
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
“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
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 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
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
王克非: 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
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知(第一号)
《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
重磅 | 2020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
会讯 |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盘点 |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
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600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
科研贴士 |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乔姆斯基 | Minimalism: where we are now, and where we are going
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
张辉 张艳敏 |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
盘点 | 各学科C刊 2021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2020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
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
译词 |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
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
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陈平 |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吴应辉 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
交流 |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
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
推荐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现状与前瞻( 1934-2020)
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
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高端笔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
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干货 |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
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磅 |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 语言学微课堂
陈平 |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
徐锦芬 曹忠凯:国内外外语 /二语课堂互动研究
韩晔 高雪松 |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
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
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2020年版)
干货 | 3000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
李宇明 郭熙 周洪波 |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
讲座视频 |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
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
大汇总 | 第1 - 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2.79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何不来个点赞、在看、分享三连?!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