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宋韵湖州⑩:湖州秀王家族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 2023-12-10

播音:汇哲
全文9577字,阅读约40分钟《湖州味道》特邀作者:吴永祥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湖州市博物馆对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境内风车口的南宋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由于该墓茔园规模大、墓室营造考究,所以在发掘之初,考古人员认为此墓极有可能就是“秀安僖王墓”,后来也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秀安僖王”究竟何许人也?他和湖州有着怎样的渊源?他和他的后人在湖州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风车口南宋墓地平面示意图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月,一位姓赵名子偁的大宋宗室在当时的秀州嘉兴县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赵伯琮。赵子偁绝对不会想到,日后这个男孩会继承宋高宗的皇位,成为宋孝宗,他自己会成为皇帝的“本生父”。原本宋高宗赵构是有一子赵旉,但他刚被立为皇太子不久就去世了,年仅3岁。赵旉去世那年,是公元1129年,这年,高宗赵构才23岁。


宋高宗半身像 绢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宗赵构是在26岁时,将赵子偁的次子赵伯琮选入宫中抚养的,后来他又选了赵子彦之子赵伯玖入宫。站在宋高宗的角度来看,赵子偁是皇帝的远房亲戚,赵子偁是太祖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人,而宋高宗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在高宗以前的皇位传承中,虽然有宋仁宗过继堂兄赵允让之子为嗣,宋哲宗后由弟弟宋徽宗继位的特殊情况,但皇位一直在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中传承,而高宗这次带入宫中抚养的宗室男孩却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在赵伯琮进宫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一是有另一个孩子赵伯玖作为竞争对手,二是高宗毕竟当时岁数不大,有可能生下子嗣。所以赵伯琮一直兢兢业业地做着高宗的“养子”。赵伯琮进宫后历经三次改名,他先是被改名为赵瑗,后被改名为赵玮,最后在当太子后被改名为赵昚。公元1162年,也就是赵伯琮被赵构收养整整三十年后,其皇太子名分才正式确定,不久后他便受高宗禅让登基为帝。在赵伯琮当上皇帝的那一刻,其生父赵子偁早已不在人间了。


宋孝宗半身像 绢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琮出生时,赵子偁正在嘉兴县当县丞。对于赵子偁的官职,晚年寓居于湖州的著名宋代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有“左宣教郎赵子偁添差通判湖州”、“左宣教郎、添差通判湖州赵子偁直秘阁赐五品服”等记载。宋代的通判是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的,主要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有专家学者研究,两宋时期,从总体上来说,通判的行政权和监察权逐步削弱,而经济权能渐渐扩大。在宋代,州有七等之分,就是“雄、望、紧、上、中、中下、下”;还有州格之别,就是分“都督州、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团练州、刺史州”。按《宋史》的记载,湖州是上州,也是节度州。且宋代制度规定,上州的通判是正七品。赵子偁所担任的湖州通判虽然是个“添差”,也当为正七品。


现位于湖州中心城区爱山街道境内的湖州子城遗址中的南宋城墙遗迹


南宋时湖州的行政中心在子城内,有许多衙署,其中就有添差通判厅。嘉泰《吴兴志》有对当时子城内的湖州添差通判厅,以及当过添差通判的人的详细记载,其文道:


添差通判厅,在谯门内西偏,旧司法之廨也。绍兴七年,始为今厅。题名有记。添差通判始于绍兴初赵名彦,秀安僖王继之,至淳熙八年赵亮夫凡二十人,有石刻,今亦列于左方:赵名彦,秀安僖王继之,董长年、向子昌、李杼、胡浩、赵善长、张瑜、白彦旸、张子华、王守道、韩髦、叶綝、赵不韦、赵师严、林仁、徐发冑、曾师回、张第、赵亮、赵充、曾槃、徐纲。


民国南浔嘉业堂版嘉泰《吴兴志》书影


在宋代,“添差”官有厘务和不厘务两种,从赵子偁当时的境遇和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记载来看,赵子偁当属前者,参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元代的赵孟頫是著名书画家,在书法上创造了楷书“赵体”,而作为赵孟頫祖先的赵子偁也是一位善书之人(赵孟頫之父赵与訔过继给了赵子偁的曾孙赵希永)。据南宋诗人王庭珪的《卢溪文集》中的《跋谢仲振所藏秀王帖》载,秀王赵子偁的书法“英风义气”、“使人叹仰”:


国朝以来,士以职事相交承者,谓之交代。契义之重,至累世犹敦宿好。近时贵显者,或忽略此事,其风浸微。秀王,天人也,应典册、启国封,为真王。初筮仕时,与开封谢仲振,为代于淮阳军幕中。厥后,或以事至东都,必先寻访叙旧,故接殷勤通书,必亲洒墨,英风义气,表表出常情之外,使人叹仰。

             

绍兴十四年(1144)春,赵子偁在秀州(现嘉兴)去世。赵子偁去世后,就当时还是普安郡王的赵伯琮(时名赵瑗)应当不应当守孝的问题,高宗下诏让大臣们讨论,结果大臣们认为赵伯琮应当“依故事”服丧。“故事”指宋英宗赵曙在未被确立为皇子时,曾给自己生父赵允让守孝服丧,此时的普安郡王赵瑗也尚未被确认为皇子,于是宋高宗予以批准。其实,此时才38岁的宋高宗内心仍在期盼自己能生个儿子。在历史上,宋真宗就因一时无子而收养了弟弟的儿子赵允让,结果后来宋真宗生下一个男孩,成年后即位为宋仁宗,赵允让才与皇位失之交臂的。


菁山附近的南山水库


赵子偁死后是安葬在湖州的,而给他选择葬地的人,就是其长子、宋孝宗的哥哥赵伯圭。因为秀州本是水乡泽国,甚少自然高地;而且也缺少“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所以赵伯圭选择离嘉兴不远的湖州为其父亲挑选长眠之所,最后选定乌程县菁山。菁山位于湖州城南面,离城不远。此山之得名,传说与葛洪有关,据嘉泰《吴兴志》载,旧传晋代葛洪曾种黄菁于此,因此山名菁山。关于葛洪,还有传说说他在湖州炼丹,如《职方图志》就记载:“葛仙炼丹处天下有十三,乌程居其一。” 对于菁山的景色,古人曾云:“泉清水深、峰峦峭拔、岩壑郁纡,最为胜处”。两宋之交的文人葛胜仲曾在菁山居住,有一天,他从菁山出发赴湖州城中,便写了一首小诗:“菁村小隐卜巑岏,盟在前峰讵肯寒。却把青鞋踏城市,赤栏山色带惭看。”菁山也是赏梅佳处,故葛胜仲有多首与菁山梅花相关的诗作留传于世,如《菁山梅花盛开,予独未之知,十一月二十二日周元举察院饷数枝,以诗三首为谢》《约特进河东相公、元枢河南相公游菁山观梅,用前韵重赋五绝》等。元代黄溍在撰写的《菁山普明寺记》中对赵伯圭为赵子偁在湖州选墓地有一记载:


 宋绍兴五年,闽僧观公禅师,始来驻锡而结庵,为宴坐经行之所,名之曰普明。后十年,山神一夕见梦,告以有赵姓人当至,宜出迓之。翌日,师出山仅数百步,见服儒衣冠者两人,憩古松下,延之。入坐甫定,两人相顾曰:“地之美者,无以易此”,熟视师而莫敢言。师叩其氏名,其一果赵姓,乃孝宗之兄崇宪靖王,将营宅兆以葬其父秀安僖王。与之俱者,则阴阳家。师欣然撤其墙屋,以地畀之。寺之右安僖园庙,其故址也。师寻改卜而筑庵于今所,买民山若干亩,置长兴秀德庄田八百亩,以赡其徒。淳熙五年,孝宗在位十有五年矣,用宪靖奏,为降敕额曰普明禅院。


南宋楼钥《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


按黄溍记载,赵子偁墓的所在地原有一庵,后庵迁移,赵伯圭(即“崇宪靖王”,因赵伯圭死后追封崇王,谥“宪靖”)还为此庵请得孝宗皇帝下敕,更名为“普明禅院”。楼钥撰写的《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也有记载,但较为简略:


及为安僖卜宅兆,衔哀走数百里,惟乌程之菁山最佳,卜之而食。然念力不能致,裴回其处。一叟忽前曰:“官岂姓赵,而欲求葬地乎?”王矍然曰:“汝何以知之?”叟曰:“尝梦神告我矣。”指所卜之地以售,今寝园是也。


赵子偁是去世于公元1144年,但其去世后并没有马上获得“秀王”封号。公元1162年,赵伯琮被正式立为皇太子,赵子偁才被追赠太师、中书令,封秀王、谥“安僖”。赵伯琮继位为皇帝,则称赵子偁为“皇伯”。秀王墓园庙制度的真正完备是在宋光宗当了皇帝后。宋孝宗在位时的乾道年间,湖州的一所寺院改为了“秀安僖王功德院”。宋代的皇家功德院是由皇帝诏令修筑的给已逝的皇族成员作功德的寺院,据史料记载,此寺原是南朝宋时所建,名禅幽寺,北宋天圣年间改为“宣化禅院”;南宋乾道初年,赵子偁之子赵伯圭请求立为秀安僖王功德院,皇帝批准同意后赐名“移惠崇报禅院”。到了公元1190年,也就是光宗绍熙元年,赵子偁去世将近半个世纪后,南宋政府才正式下令营建“秀安僖王园庙”,并在杭州建立祠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云:


秀安僖王园,在湖州城外之菁山。绍熙元年八月,诏营庙于园之正北。三间二厦,神门、棂星门各一座。神厨、斋馆随地之宜。又作祠堂于临安府,棂星门一座,朝门、祠堂、后堂各三间,挟屋两门。歇泊位、库屋,巡防、从人屋等又共为七十三间。庙库以安神主,祠堂以藏神貌,用濮园故事也。


而对于营建赵子偁的“园庙”,元代官修史书《宋史》也有详细记载:


(绍熙元年)八月,霍汉臣暨通判湖州朱僎言奉诏相度园庙,以图来上。十月,诏委通判一员提督修造祠堂,如法修盖。十一月,礼、工部、太常寺言:“濮安懿王园庙三间二厦,神门屋二坐,斋院、神厨、灵星门,欲令湖州照应建造。”从之。三年正月一日,嗣秀王伯圭奏:“建造秀安僖王园庙,近已毕工,所有修制神主仪式,令所司检照典故修制,委官题写。”诏差权礼部尚书李巘题写。二月,伯圭又奏:“秀安僖王祠堂园庙,乞从濮安懿王制,每三年一次,从本所移牒所属州府检计修造。”从之。


绍熙元年(1190),赵子偁之子赵伯圭被封为“嗣秀王”。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的爵分“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十二等。嗣王是封爵的一种,是高于郡王,低于亲王的二等爵。赵伯圭共生了十个儿子,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后代的字辈按“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排列,所以他的十个儿子皆是“师”字辈,分别是赵师夔、赵师揆、赵师垂、赵师稷、赵师卨、赵师禹、赵师臯、赵师喦、赵师弥和赵师贡。赵伯圭还有女儿三人,长女嫁给了郑嗣宗,次女嫁给了张似续,三女嫁给了史弥坚(南宋权臣史弥远的弟弟)。而因为宋代的嗣王爵并非由嫡长子、长孙这样的顺序继承,而是在嗣王下一代人的同辈中,由长到幼逐个继承,直到该辈的人都不在世,再由下一辈的人继承。所以,关于“嗣秀王” 的承袭,宋末元初的文人周密在其撰写的《齐东野语》中《秀王嗣袭》篇有如下记载:


《齐东野语》书影


秀安僖王,寿皇本生父也。用濮安懿王故事,以子孙嗣袭。安僖薨,子伯圭嗣,是为崇王,谥宪靖。长孙曰师夔,早卒。师揆嗣,是为澧王。师垂、师卨皆先卒。师禹嗣,是为和王。师臯又卒。师喦,宝庆元年自知庆元府入嗣,未朝谢而薨,是为永王。师弥以宝庆三年嗣,至宝祐六年,历三十一年而后薨,是为润王。次师贡,先薨。曾孙希字行亦皆先亡。至景定二年,元孙与泽以浙西仓归班袭嗣,至咸淳七年薨,是为临海郡王。其次,与訔先卒。是岁冬,与泽以知全州换授吉州刺史,主奉香火。其间以傍宗入继者,盖十居五六焉。


从周密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相继为“嗣秀王”的赵伯圭之子分别是赵师揆、赵师禹、赵师喦、赵师弥四人。赵伯圭死后追封为崇王,谥号为“宪靖”。赵伯圭当上嗣秀王时,岁数已经蛮大了。因为宋孝宗出生于1127年,那么作为兄长的赵伯圭肯定在年龄上大于宋孝宗。根据《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的记载推算,他应当出生于1125年。而当他当上嗣秀王时,已是公元1190年,此时他虚岁66了。但是他却比他弟弟宋孝宗去世得晚,在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仙游”,时年78岁。


另据有关史料,其子赵师揆继承嗣秀王爵位后,于嘉定七年(1214)去世,死后追封为澧王。嘉定八年 (1215),赵师禹继承爵位,直至嘉定十六年 (1223)去世,追封为和王。赵师喦的这个嗣秀王只当了很短的时间,他于嘉定十七年(1224)七月继承 ,当年十月就去世(周密所记宝庆元年“入嗣”不确),死后追封为永王。随后是赵师弥,他于宝庆元年(1225)袭封嗣秀王,直至宝祐六年(1258)去世,追封为润王,他能继承爵位,据说与他在“霅川之变”中的表现有关。


“霅川之变”是因为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擅行废立之事而引起的。原本宋宁宗已立养子赵竑为皇子,并已决定将在自己死后传位于他。但是宰相史弥远却在宁宗死后,联合杨皇后矫诏改立赵贵诚为皇帝,改名赵昀,即宋理宗。宋理宗封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宝庆元年(1225)春正月,潘壬、潘甫、潘丙在湖州发动政变,效仿当年的宋太祖,也搞了一次“黄袍加身”,立赵竑为帝,但很快失败。因湖州别名霅川,此事件因此被称为“霅川之变”。在这场事变前,上一任“嗣秀王”赵师喦已经去世了,而“嗣秀王”位子空缺着。据《续资治通鉴》中的“宋纪”记载,在宝庆元年春正月这次事变中,当时在湖州的赵师弥跑到了菁山园庙躲了起来,所以才有“二月丙申,以师弥嗣秀王”之事,主要是“奖其能守园陵”。


待赵师弥去世后,按宋代制度,应当在下一代“希”字辈中选择人承继“嗣秀王”。在赵伯圭1202年去世时,已有孙子24人,分别是希道、希明、希远、希德、希永、希颜、希行、希古、希纯、希闵、希忼、希训、希憕、希刊、希諟、希吕、希怟、希复、希邛,另还有五人在赵伯圭去世时未赐名补官。在行状中,赵希颜和赵希行,分别述为“ 故儒林郎、绍兴府上虞县主簿”和“故将仕郎”,因此在赵伯圭去世时,此二孙可能已亡故。而到1258年赵师弥去世时,离1202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周密所说的“曾孙希字行亦皆先亡”是有可能的。按周密的记载,赵与泽承继“嗣秀王”爵位是在景定二年,就是公元1261年,而《宋史》记载了赵与泽去世的时间。在《宋史》“本纪”卷四十六中的咸淳七年部分中记曰:“冬十月丙申,少傅、嗣秀王与泽薨,诏赠少师,追封临海郡王。”咸淳七年是公元1271年,这说明赵与泽当了十年的“嗣秀王”。赵与泽后面的“嗣秀王”,是赵与檡与赵孟淳(周密的记载中出现了两个“与泽”,其中一位当是“与檡”)。


赵与檡是南宋朝倒数第二任“嗣秀王”,也是与元人抗争到底的一位“嗣秀王”,《宋史》将其事迹列入了“列传”中的“忠义”,其传曰:


赵与檡,为嗣秀王。德祐二年,为浙、闽、广察访使。益王之立,舅杨亮节居中秉权,与檡自以国家亲贤,多所谏止,遂犯忌嫉,诸将俱惮之。未几,北兵逼浙东,乃命与檡出瑞安,与守臣方洪共任备御。朝臣言,与檡有刘更生之忠,曹王皋之孝,宜留辅以隆国本。谮者益急,卒遣之。瑞安受围,城中危急,与、洪誓以死守。小校李雄夜开门纳外兵,与檡、洪率众巷战,兵败被絷。董文炳问之曰:“汝为秀王耶?今能降乎?”与檡厉声曰:“我国家近亲,今力屈而死,分也,尚何问为?”遂杀之。洪亦伏节而死。


赵与檡死的这一年,就是南宋的“行在”临安府(今杭州)被攻克之年,即公元1276年。元代诗人刘麟瑞曾为赵与檡和方洪写了一首诗,诗曰:


派接天潢本近亲,更生忠节古无伦。千军守御来闽路,半岁勤王护宋民。

巷战血流生不辱,剑飞魂逝死能神。风流喜遇莆城友,携手泉扃万古春。


最后一位“嗣秀王”,极有可能是南宋流亡朝廷封的。明代湖州人凌迪知在《万姓统谱》中载道:“赵孟淳,孟坚之弟,嗣秀安僖王,能墨竹,亦有称。”但是赵孟淳的父亲赵与采是宋太祖之子燕王赵德昭的后人,而湖州秀王家族是宋太祖另一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人。因此,赵孟淳可能也是过继给了秀王家族后裔中的某一人为子嗣。


赵孟頫一支世系图


秀王家族中安葬在湖州的人很多,已明确可知的有赵子偁、赵伯圭、赵师揆、赵师禹、赵师垂及其夫人庄氏,赵师夔夫人董氏,赵与善,赵与訔,赵孟頖,赵孟頫及其夫人管氏。其中赵与訔是赵孟頖和赵孟頫的父亲,赵师垂是赵孟頫的继曾祖父。初代嗣秀王赵伯圭死后葬在当时的湖州乌程县永新乡成山之原,赵师揆死后安葬在安吉县邸阁山,赵师禹死后安葬在德清县玉冈。1987年12月,为配合湖州市石油分公司苏台山油库的扩建,湖州市文物部门在苏台山东坡清理了一座南宋时期的单室砖室石盖墓,在墓葬的西壁嵌有《宋故赵司户圹志》,根据圹志判断,墓主人是赵与善。该圹志中有云:


予姪司户与善,字舜卿,予仲兄处州史君之次子也。曾大父伯圭,故太师、崇宪靖王;妣宋氏,齐、魏国夫人。大父师夔,故太师,新安郡恭荣王;妣董氏,秦国夫人。父希明,故朝散郎、知处州军州事;妣秦氏,孺人。


《宋故赵司户圹志》


而根据该圹志的落款可知,作者是赵希邛。圹志中所说的“予仲兄处州史君”则是赵希明,赵与善的父亲。圹志中提到了赵师夔,他是赵伯圭的长子,他本来有机会袭封“嗣秀王”,但是在其父亲去世不久也“驾鹤西去”了,死后被追封新安郡王。赵与善的祖母、赵师夔的夫人董氏的墓则在现妙西镇范围内的马鞍山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赵师垂与其夫人庄氏的墓。赵师垂去世后被追封为新兴郡王,谥曰“恭襄”。无论是庄氏墓志,还是赵孟頫写的《先侍郎阡表》、《五兄圹志代侄作》等,都明确记载赵孟頫的“祖父”是赵希永,但《宋史》在“宗室世系表”中却记载为赵希戭。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并不是赵希永亲生儿子,而是过继来的。赵与訔当出生于兰溪,其生父是赵希瓌。2018年,在金华兰溪发现了赵与訔生母的墓志,而赵与訔的生母就是赵孟頫的亲祖母。对于赵与訔的过继,赵孟頫在为其父亲写的《先侍郎阡表》中却未提到。但是这并不表示后人对此不了解。明代寓居湖州的徐献忠在《吴兴掌故集》中就有明确记载:“赵与噟,兰溪人,宋湖州府通判。其弟与訔侍在湖,遂继希永,后任浙西安抚使,生子孟頫,字子昂。”因此,基本可以确定赵与訔是随他哥哥来湖州后才过继给赵希永的。赵与訔生子八人、生女十四人,赵孟頫只是其中之一。除赵孟頫外,其他还有赵孟頔、赵孟颁、赵孟硕、赵孟颂、赵孟頖、赵孟颢、赵孟籲七人。根据《先侍郎阡表》记载,赵与訔去世那年,是公元1265年,去世时五十三岁;他原葬湖州乌程县澄静乡聂村,后因墓“毁于盗”,到了元代至元庚辰(1280)才改迁湖州城南车盖山。而赵孟頫的五兄赵孟頖也葬于乌程县苏湾方屏山,与其父葬地车盖山相近。


纵观中国园林史,发展至宋代,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庭院的内容形式也趋于稳定。而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宋代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


赵伯圭作为初代嗣秀王,其在湖州的府第亦当有园林。这从楼钥在其行状中的一段描述中可见一斑:“湖州私第中又有堂,曰庆远圃、 曰小隐楼、 曰溪山胜概,扁榜皆三朝宸翰也”。考虑到赵伯圭是在宋孝宗退位当上嗣秀王的,又去世于嘉泰二年(1202),这“三朝宸翰”当是宋孝宗、宋光宗和宋宁宗三位皇帝的墨迹。那么赵伯圭的这个“湖州私第”在哪呢?在光绪《归安县志》中,曾引《大清一统志》记载:“秀王故第,在归安县治西北,即今府学及织染局基”,并在此记载后紧跟着引用了上述楼钥的描述,而清代的府学及织染局就在今天的全民健身中心一带。因此,赵伯圭的“湖州私第”有可能在那里。又据光绪《归安县志》引《吴兴志》载,庆元六年(1200),湖州知州李景和重建白蘋亭,“又修石桥及桥亭廊庑”,还“于亭相对创后屋三间,丹雘一新”;又引《菰城文献》载:“后为秀王大府,至元泰定中复为仓”;最后引乾隆《湖州府志》说:“今为右文馆”。右文馆在今天的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红门馆片区一带,因此“秀王大府”有可能在那里。生活于南宋末至元初的周密在《癸辛杂识》中也记载了许多秀王家族在湖州的园林建筑,如赵府北园、赵氏绣谷园等。周密在《癸辛杂识》中的《吴兴园圃》这一节的开头曾说:“今摭城之内外常所经游者列于后”。可见,周密所记载的秀王家族园林是他所游历过的。


《癸辛杂识》书影


如赵府北园,周密的记载中说:“有东蒲书院,桃花流水,薰风池阁,东风第一梅等亭。正依临湖门之内,后依城,城上一眺,尽见具区之胜。”1220年去世的倪思,也在《经鉏堂杂志》中的记载了湖州城内的游赏佳处有“赵氏北园”,疑当即此。前文分析赵伯圭的私第可能就在今天的全民健身中心一带,正与老北门“临湖门”接近(虽然元代重筑了湖州城外城墙,但临湖门大致位置仍与宋时的临湖门相近)。因此,赵府北园是赵伯圭私第中的园林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从周密对赵府北园的描述看,是一个极佳的园子。但这样好的园子在南宋末时,已落入另一支皇族宗室赵与踌手中(赵与踌为成国公赵希怿之子,其兄长赵与愿被宋宁宗收为养子,赵与愿即“景献太子”)。而赵与踌除此赵府北园外,还将原为“秀邸”的“赵氏绣谷园”收为已有。此园按周密的记载是:“一堂据山椒,曰霅川图画,尽见一城之景,亦奇观也”。“山椒”就是指的山顶。根据记载可知,“绣谷园”中有一堂建设在一山顶上,登临此堂,可见湖城之景。另外,还有“赵氏蜃洞”,“亦赵忠惠所有”(赵与踌的谥号是“忠惠”);同时此园还有“一洞”“窅然而深不可测”,并记载说“闻昔有蜃居焉”。


赵伯圭的长子赵师夔原有清华园。《吴兴园圃》中载:“新安郡王之家,后依北城,有秫田二顷。有清华堂,前有大池,静深可爱。”他还有另外一处园林,后来为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所有,这就是“赵氏菊坡园”。对此园,周密记载得较详:


新安郡王之园也,昔为赵氏莲庄,分其半为之。前面大溪,为修堤、画桥,蓉柳夹岸数百株,照影水中,如铺锦绣。其中亭宇甚多。中岛植菊至百种,为菊坡,中甫二卿自命也。相望一水,则其宅在焉。旧为曾氏极目亭,最得观览之胜,人称曰八面曾家,今名天开图画。


“中甫”是赵与訔的字,“二卿”就是“贰卿”,侍郎的代称,因为赵与訔曾为户部侍郎。赵与訔还创建了赵氏苏湾园。该园“菊坡所创,去南关三里而近碧浪湖,浮玉山在其前,景物殊胜。山椒有雄跨亭,尽见太湖诸山。”从这段记载来看,苏湾园当就在今天的陈英士墓一带。在《癸辛杂识》中,还记载了“嗣秀王”赵师禹的园林。“端肃和王之家,后临颜鲁公池,依城曲折,乱植拒霜,号芙蓉城,有善庆堂最胜。”“拒霜”是花名,就是木芙蓉。因其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颜鲁公池就是放生池,根据湖州作家徐湖老师的考证,放生池的大概位置是在原吉山电影院前,沿吉山南路至文苑小学,包括路两边的吉山新村、华源·城市花园和吉山南区的部分区域,那么赵师禹的园林当也离这一带不远。


现今的莲花庄

周密也写到了“莲花庄”。这莲花庄“在月河之西,四面皆水。荷花盛开时,锦云百顷,亦城中之所无。昔为莫氏产,今为赵氏”。月河之得名,据嘉泰《吴兴志》是因河流“环绕形如初月”。据研究赵孟頫的专家考证,周密将莲花庄载入《癸辛杂识》时,此庄还未归赵孟頫所有,当是其他赵姓人之产业。而“昔为莫氏产,今为赵氏”中的“莫氏”可能是湖州“月河莫氏”。“月河莫氏”在两宋时科举出仕之人很多,如莫君陈,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的进士,其后代中有莫济、莫汲、莫冲;据嘉泰《吴兴志》的记载,莫济是绍兴十五年(1145)的进士,莫汲和莫冲则是绍兴十八年(1148)的同榜进士。


湖州秀王家族的昔日荣光早已随着宋王朝的日暮而雨打风吹去,其宅玆吴兴的印记也被岁月不断消磨,尘封的典籍为后人追寻这一支南宋皇族的来龙去脉给以指引。大德元年(1297)十二月,赵孟頫在《先侍郎阡表》中深切怀念其父赵与訔:“府君玉立长身,眉目疏秀,襟度洒落,不藏怒蓄怨,性好学,躬布衣韦带之行,才任治剧而为政务,岂弟所至皆有惠爱?”或许,正是秀王家族中传承的这一脉品德操行,滋养了赵孟頫这位划时代的艺苑大师。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

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

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

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

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

湖州味道91|湖州味道92|湖州味道93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楼挺编辑:梅菁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记者:陈亚萍 钮小峰  制作:徐文婷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