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但文红:乡村规划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提升路径【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庚子年九月二十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9-04

全文字数 | 2399

阅读时间 | 8 分钟

2019年10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承办的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四和专题会议五““乡村振兴与美好人居”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会议特邀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做题为《乡村规划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提升路径》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乡村委志愿者、中央美术学院苏佳,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邹海燕,根据会议速记稿及主讲人PPT整理校对,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开卷有益



主讲人

但文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委员

贵州师范大学  教授

本报告主要跟大家分享乡村规划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提升路径以及相关工作。

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

从政策层面来讲,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这段话从2016年以来,我们就学习过上百遍,对于政策的充分学习才能够理解顶层设计以及它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大家在乡村做规划、讨论发展策略的时候,需要深刻把握这段话的精神,所做工作成果才能符合乡村的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有效实施。

1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有一个标准,贫困地区以县为单位,有另外一个标准。不仅人要脱贫,导致这个区域贫困的因素也要解决。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汇集了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尽全力来帮助乡村。不论做科研还是项目实践,都是一种参与,做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


坚持中央统筹,市县抓落实的机制。我们教育部是扶持云南的,很多高校都派人专门在云南做对口县的帮扶。今年把非985的大学,实力比较好的211大学都搞去帮扶了。核心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现行标准下,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不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是要解决一能力三保障。

2

精准扶贫

这个概念是习主席在十八洞村提出来的,精准扶贫要求所有的扶贫到户到人都要准确,措施要精准,这是它的核心和要义。


精准扶贫的政策内容和我们比较相关的第一个是危房改造。看房屋建筑质量,要通过专业评估是否危房,而非老百姓自己的判断,并要做到兼顾全村的需求。现在危房改造是整个精准扶贫中最大的工作量之一,每个县几千户,多的有几万户。

已开展的规划助力实践

精准扶贫的精准有六个方面,以下通过具体实践项目来介绍。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的贫困村都基本上做到了到村到户、因户施策、资金到户,大多数村民小组道路和电信通信设施已全部解决。

1

山西省岚县长门村

近两三年,我们已经开展了许多规划助力的实践。在山西省岚县长门村的规划中,村庄公共服务的规划既简单、重点突出又解决问题。它利用原有的场所,解决了村里公共服务需求。在乡村本身经济发展条件不高的情况下,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维护是有难度的。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京生老师的公共服务规划策略,主要是利用当地的设施,让村民可以自我维护。

李京生老师在长门村调研

长门村公共服务设施图

道路规划方面,规划给出一个基本格局,主要道路为全体村民服务,剩下的一些是村庄自己生长的。

长门村道路规划图

总规图要做到村民能看得懂,拿着图就可以去做事,村民做不了的事,就由政府来做。这样就在规划助力乡村脱贫方面,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长门村总规图

2

云南省云龙县

下图是云南省云龙县的诺邓古村,它的景观风貌特色是图中的一大片老房子,当地的同志根据农户的意愿整改了一处危房,非常漂亮。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重点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如下:

产业扶贫

不仅是深度贫困地区,所有贫困地区都有这个问题。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够卖得出去?受价格市场,技术等因素影响,要如何解决? 

就业扶贫

东西运不出来,人可以出来。产业和就业扶贫,都是稳定农户收入的关键问题。

基础设施

包括村组道路,村民小组、入户道路等的建设。

公共服务场所

如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和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本次脱贫攻坚中,公共服务场所也要纳入一个村脱贫与否的整体考量。

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和思考如下:

1

“鱼”和“渔”

一些专家在云南调查的时候,亲自去手把手教农户如何搅拌材料,如何拆装模板,还把农户带到培训中心去培训。

这样一来,老百姓积极性大大提高,掌握了这个技术并自主到清华研究院学习,并商量成立了蜗牛劳务合作社。

下图是老百姓自己用夯土技术建的房子。这是到外面去学习的成果,以前农户们不知道还可以做这样的形状。可能与大家的想象还差很远,但这是他们从传统迈向了现代的第一步。

下图是2019年的8月份,蜗牛劳务合作社给他们的所有社员(都是贫困户)分钱。他们在脱贫攻坚当中,学会了技术,维护了自己乡村的景观风貌,同时又解决了自身贫困的问题。

规划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传达的是,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可能可以去找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当地老百姓“鱼”和“渔”的问题:教他一个方法,又让他用这个方法解决自己的生计。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

2

让传统成为现代

下图是云南另外一个村。以前村里民居主要是木结构吊脚楼,现在村里的树少了,森林也少了。图中的房子是村民自己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造的二代吊脚楼,说明村民自己在改进造房技术,在过去传统住房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进。

3

搬迁社区的完善提升

下图是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庞大的搬迁社区,一个社区约一两万人。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去提升搬迁社区人口的居住条件,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对于稳定这些贫困人口非常重要。

4

消费扶贫

用每一个人的购买彰显自己扶贫的爱心,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扶贫的国家样本。我们真的已经做到减贫了,贫困发生率在中国已经降到了1点几的概率,这四年以来,我国大概减贫了近6千多万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谢谢大家!

我们努力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图文 | 苏佳、邹海燕  整理

编辑 | 孙一休

 END 

学术报告

相关资讯

95. 宁志中:乡村区划与社区治理【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4. 纪莺莺:乡村经济发展的生活伦理基础【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3. 张尚武:乡村的社会再生产功能【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2. 王南溟:行动的费孝通——江南一带的艺术乡村与公共教育【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1. 刘勇: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与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90. 曹迎: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探索和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9. 史怀昱:“守陵人”村庄的故事【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8. 曹劲:南北通融·八方汇流——南粤古驿道上的村落保护与振兴【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7. 叶红:湾区时代·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建设新模式·新思考【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6. 李京生:山村发展的前景与规划【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5. 栾峰:小微渐进——村庄规划建设模式的实践探索【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84. 张尚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2019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3. 奚慧:乡村景观遗产的保育【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2. 刘勇:社会变迁视角下芝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1. 陈前虎:“五态”融合——浙江乡建的3.0版【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80. 罗震东: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网红村的经验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9. 吴小平:海南省美丽乡村规划与若干政策【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8. 陈耀:海南乡村休闲产业的经验与教训【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7. 宁志中:从全域旅游实践看乡村产业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6. 万艳华:乡村环境景观与山水美学【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5. 冯长春:加强要素流动,促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4. 万艳华:休闲养老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3. 周建军:中国美丽乡村海岛样本——舟山新建社区绿色发展实践与启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2. 徐煜辉:共治视角下乡村历史民居修缮资金渠道研究【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1. 周安伟:形而下学——乡村规划建设中的政府作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70. 柳肃:生态环境保护与村落防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9. 敬东:乡村振兴  流与留【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8. 范凌云:乡村规划教育实践与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7. 宁志中:趣谈乡村聚落称谓【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6. 张佳:重塑经济地理,助力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5. 谢英俊:农民能参与的集成化建筑体系【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4. 张尚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乡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修复和重塑【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3. 张佳:国土综合整治视野下大地景观再造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为例【2019规划年会学术报告】

62. 顾守柏:上海大都市乡村振兴的空间机制与政策【2019迈向全球城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学术报告】

61. 魏春雨:另一种乡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60. 李京生: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9. 彭震伟:大都市地区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的上海实践【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8. 沈蕊:北斗乡建故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7.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6.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5.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4.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3.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2.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1.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50.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49.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48. 归玉东:蝴蝶村的蜕变【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7. 桑万琛:基于文化传承的一般性乡村规划实践——以“杭派民居”规划研究实施为例【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6. 戴星翼:传统与现代农村社区【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5. 罗震东:淘宝村3.0与美丽乡村建设【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4. 王春:如何理解“田园综合体”【2017年会专题】

43. 彭婧:我的故事我的家——美丽乡愁大学生公益实践计划【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2. 张尚武:城乡现代化与乡村振兴【2017乡村振兴与发展系列研讨会】

41. 李京生:“学院派”的乡村规划——编写《乡村规划原理》时的思考【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40. 宁志中:从乡村旅游实践看乡村规划教学内容的拓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9. 张秋玲:农业产业视角的乡村规划教育需求研讨【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8. 但文红:文化公平视阈下乡村规划教育课程设想【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7. 任文伟:湿地文化、乡村湿地与农村经济发展【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6. 桂华: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2017乡村规划教育论坛】主旨报告

35. 李铁: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

34. 穆钧:土筑:有关传承与更新问题的一点思考

33. 童纯跃:湖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2. 戴冰武:系统性乡村建设实践

31. 李兵弟:乡村规划建设的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30. 但文红:交换视阈下的苗族招龙节解析——兼论不同群体的文化集体记忆与行为差异

29. 史怀昱:白鹿原乡村地区的发展探索

28. 孙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7. 张佳: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实践与探索

26. 张立:日本的老龄化与地方人口减少及应对 ——东亚经济体农村考察(二)

25. 丁奇:基于城乡等值理念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法探索

24. 康洪莉:农业美——乡村才美

23. 陈瑶:返乡创客是这个时代先行者

22. 王竹:乡建——经营与永居

21. 张乐天:乡村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再生

20. 林善浪:新常态,新农村

19. 党小勇:集聚设计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18. 杨飏:创意,让农村更有价值

17. 李笑光:关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16. 赵民: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启示和思考

15. 张文山:美丽乡村品牌工程策划与行销设计

14. 王竹, 钱振澜:“韶山试验”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方法

13. 段德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

12.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11. 周俭:乡村遗产保护——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管理

10. 冯长春:国家重大科研中的乡村规划 领域研究议题

9. 彭震伟:同济大学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

8. 朱建江:乡村规划编制的议题

7. 叶红:乡村规划实践与教学的议题

6. 张立:韩国:改良支援程序、齐心协力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农村考察纪实及启示(一)

5. 温铁军: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

4. 沈关宝:小城镇研究与新型城镇化

3. 李京生:乡村空间的解读

2. 戴星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环境治理

1. 阮仪三:乡土中国——智慧之道与今日困境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