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三 生活习俗(三十)

2017-04-24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鞋袜


一、鞋


随着时代的不同,鞋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屦、舄、履等。靴是一种带靿筒的鞋。


保德老百姓穿的鞋,旧俗皆由家庭主妇自已制作。


鞋由鞋底和鞋帮两部分组成。做鞋的主要原料为衬子,也叫袼褙。即将旧布块用糊浆裱糊在一起,两层或三层,干后成质硬的大片。依照鞋样剪裁。


按款式分鞋有男鞋、女鞋、童鞋之分。男鞋又分板鞋和牛鼻鞋、圆口鞋、方口鞋、结带子鞋;女鞋有绣花鞋、结带子鞋、掺掺鞋。


还有一种农田耕作鞋叫温鞋。


底有毛布底和千层底。


毛布底的做法是:先将衬子剪成底样,缘边粘贴白布条。作为底层。然后在上面铺垫碎布,达到所需厚度时,最后用一层粗白布苫面,剪齐周边,用麻绳子缝纳即可。


千层底的做法是:将衬子剪成底样,白布缘边,三层或五层重叠,后跟处再加一两层,最后贴一层白布,麻绳子缝纳即可。


鞋帮的做法是:将衬子依样剪成鞋扇,贴上里面,将跟部缝合即可,称为粘帮,如果再用双线缝纳,称实纳帮。


帮和底缝合叫绱鞋,有明绱和暗绱之分。鞋帮的外边向外为明绱,折向里面称暗绱。


毛布底配实纳帮称实纳鞋。结实耐用,是一种劳作鞋。


千层底配粘帮称粘帮鞋或千层底鞋,是一种礼仪鞋。


(1)板鞋

板鞋是一种圆头鞋,有圆口,也有方口。



(2)牛鼻鞋

有单牛鼻和双牛鼻之分。单牛鼻为尖头鞋,圆口,如同现在的僧鞋。双牛鼻是方头鞋,圆口。因牛鼻部分和鞋扇缝合时有两道棱,所以又叫“两道眉”。


(3)绣花鞋

童鞋和女鞋都绣花,这里专指女人绣花鞋。


解放前,妇女多缠小脚,以小脚为美。其鞋均为尖头,鞋上绣花者,称为绣花弓鞋,简称绣鞋。是一种礼仪鞋。家常鞋为不绣花的实纳鞋。


解放后,妇女解放,不再缠脚。妇女穿板鞋,板鞋也有的绣花、有的不绣花。

绣花鞋的面料多为缎料,鞋帮不纳。未婚者多用红色,已婚者多用蓝色。



(4)虎头鞋

是一种儿童鞋,起保育作用。基本式样为板鞋,将鞋头装饰成虎头模样。常见的方法为布贴,即将各色布料剪成老虎的五官形相,贴在鞋头上,然后用刺绣手法缝在鞋面上即可,有的还要将鼻子,耳朵铸成立体形状。红耳、红嘴、黄鼻子、大眼睛,“王”字突出,煞是可爱。


(5)温鞋

形如靴子,是保德特有的一种农田耕作鞋。


鞋底多为毛布底。鞋帮为实纳帮上附一节靿筒,穿在脚上,将裤腿装入靿筒,用带结扎。耕地时不会漏入湿土,也可以防止蛇蠍等毒虫伤害。是一种非常适用的劳作鞋。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百姓穿鞋多从市场上购买,家做鞋彻底消失。市场上流行的鞋各式各样,最受老百姓欢迎的鞋是球鞋和皮鞋。球鞋是主要的劳作鞋,皮鞋则是主要的礼仪鞋。



二、袜

解放前,老百姓穿的袜,基本为三种:一种为布袜,夹层,高靿,家庭手工缝制。另一种为毛袜,即将羊毛捻成毛线,多不染色,用棒针编织而成,多为男性自织自用。第三种为毡袜,用绵羊毛为原料,请毡匠擀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机制细纱袜子流传于本县,群众习称洋袜子。


同时,东关有人买回制袜机,手工为动力,制出的袜子为土纱袜子。不久,洋袜子占了市场的主要份额。现在农民穿的袜子均从市场上购买。有绵袜、丝袜、呢龙袜,女孩子穿的有高筒袜和半高筒袜。半高筒袜至膝或过膝。高筒袜可至大腿根。


这里顺便说一下穿袜子的礼仪变迁。“古者见君解袜”,见尊贵的客人时,脱掉袜子表示敬意。《左传》里记载了一则故事:卫侯与大夫们饮酒,有一个叫褚师比的人,没有脱袜子便入席了,卫侯认为诸师比是大不敬,非要砍掉他的脚不可。


现在如果光脚板去见尊贵客人,那是不懂礼貌。光脚板穿皮鞋便会被人笑话。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二 生活习俗(二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一 生活习俗(二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 生活习俗(二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九 生活习俗(二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四 生活习俗(二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