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支原体在泌尿系感染及下尿路症状中的致病作用
衣原体、支原体在泌尿系感染及下尿路症状中的致病作用
本文就衣原体、支原体相关的病原学特点、临床检查方法以及其在泌尿系感染及下尿路症状等临床常见问题中的潜在致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书籍广告
一、病原学特点
③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种属关系为支原体类-支原体科-脲原体属-解脲脲原体,UU是一种微量需氧的微生物,菌落体积小,并能水解尿素,转变为氨。
二、检测方法
⑤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NAAT),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尿液或阴道拭子最敏感的诊断CT感染的方法,被认为是衣原体检测的金标准,其检测敏感性≥90%,特异性≥99%。男性CT尿道感染的诊断可通过检测尿道拭子或初始尿标本来进行。目前,临床实践中检测支原体的方法有抗体滴度法、血清学检验等,与CT基本类似,但到目前为止尚无被美国FDA批准使用的诊断检测方法。支原体培养因其生长缓慢、实验室条件要求高无法常规使用,因此NAAT也是检测支原体的首选方法。最近有文献报道了生殖道支原体基因芯片(芯片法),与培养法和测序法相比,符合率可达93.3%~100.0%,具有诊断快速和可分型等优点。
三、衣原体、支原体与泌尿系感染及下尿路症状
CT感染危害明确,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但不同人群生殖道支原体的分离率不同:性成熟无症状妇女宫颈或阴道的UU和MH分离率分别为40%~80%和20%~50%,而正常男性尿道的UU和MH分离率分别为34%~50%和20~50%,儿童和无性经历的成年人支原体定植率不到10%,故目前不建议对MH和UU进行常规的筛查检测,也不建议对筛查阳性的无症状男性或女性进行相应的抗菌治疗。临床仅对考虑STD和不明原因的感染或下尿路症状患者,不除外相关病原体感染时才进行相关检测和治疗。
(一)衣原体、支原体与膀胱非特异性感染
文献报道非典型病原体与尿路非特异性感染同时并存的比率很不一致,国内一项研究对5 893例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同时进行了尿路病原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结果发现尿样中除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链球菌等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外,同时检测到CT、UU阳性率高达49%。Demaio等对细菌性尿路感染患者同时检测了CT,也发现47%的大肠埃希菌和100%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尿路感染患者用ELISA法尿沉渣检测衣原体试验呈阳性,而且与病原菌生物型或尿液特征(包括pH值、比重和白细胞)无关,但与非特异病原菌的细菌数量有关,故从检验的角度考虑为高浓度细菌产生的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建议在进行尿路非典型病原体相关检查时,应除外一般性尿路感染和尿标本的细菌污染,否则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一项对296名性活跃期14~22岁女性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和STD(淋病奈瑟菌、CT、UU感染)的患病率分别为17%和33%,而且下尿路症状和非特异性尿路感染都与STD无关;在有尿路感染症状的人群中,尿白细胞酯酶阳性、既往3个月有≥1个性伴侣以及STD病史是STD的高危因素。另一项研究针对急诊明确为STD(包括淋病奈瑟菌、CT和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女性患者,同时具有脓尿和尿培养非特异病原菌阳性的比例仅为9.6%。综上所述,临床对于典型尿路感染患者不必常规检查CT、支原体,但需要对有STD高风险患者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或者在初始经验治疗无效后要考虑到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可能。
(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无菌性脓尿
无菌性脓尿的定义为尿常规白细胞异常(尿白细胞5~8个/HP),但反复细菌培养无明确细菌生长或菌落计数≤103cfu/ml。无菌性脓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没有任何下尿路症状。一项研究对200份无菌性脓尿患者尿液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发现CT阳性为10%,UU阳性为5%,MH阳性为3%,MG阳性为1%,因此研究者认为对无菌性脓尿患者应进行PCR检测以了解有无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有学者对有下尿路症状的288例无菌性脓尿患者进行了MH和UU检测,发现总体阳性率为33.7%,并不高于无症状人群,但对检测阳性患者给予3个月的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后,这部分患者症状改善率达到71.4%。故临床建议对有下尿路症状的无菌性脓尿患者,应积极寻找除一般病原菌感染之外的其他病原体,若有阳性发现应给予相应治疗。而对无症状的无菌性脓尿患者应系统检查明确病因,不建议盲目的抗菌治疗。
(三)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与慢性前列腺炎、膀胱过度活动症和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征
虽然目前对Ⅲ型前列腺炎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患者中微生物致病性检测指标(如氧化应激水平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内毒素浓度等)进行研究的临床意义还十分有限,但临床上一直在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检测CT和支原体,针对性的治疗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 active bladder,OAB)和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or 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的诊断前提都是排除可能的病原菌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的非特异性病原菌可以通过细菌培养证实,然而非典型病原体则需要通过特殊的检查方法,而且由于CT、支原体有可能生长于膀胱壁的上皮细胞内,导致尿液中的病原菌检测困难。Dutkiewicz应用PCR技术对84例女性OAB患者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筛查,发现有高达42.8%的患者检查结果阳性,其中UU占40.5%、MH占7.1%、CT占3.6%,有8.3%的患者检出两种病原微生物,针对这些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后,82.7%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也有文献报道证实经验性应用多西环素治疗OAB和IC/BPS患者取得一定程度的症状改善。但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由于支持数据太少,故无法基于目前证据给予明确推荐是否经验性进行相关治疗,但可以明确的是,对所有不明原因的慢性下尿路症状患者,在进行侵入性诊断之前,应检查泌尿生殖道是否存在非典型病原体,对检查阳性者应采取针对性抗菌治疗。
(四)衣原体、支原体与上尿路感染
综上所述,除STD外,对CT和支原体在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即不能盲目地夸大,对特殊人群也不能忽视(如女性患者非特异性膀胱炎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相对独立),仅对有STD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非典型病原体相关检测,推荐使用NAAT,对检测阳性者可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有症状的无菌性脓尿患者也建议进行尿路非典型病原体筛查;难治性前列腺炎患者应考虑到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存在;对OAB和IC/BPS患者,在考虑行侵入性检查之前应排除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原因;在上尿路感染中,支原体感染仅见于患者免疫力低下等特殊情况,UU因具有产尿素酶的作用,在尿路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中有一定作用,但目前临床报道不多,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书籍广告
常规皮试假阳性率达94.1%?“青霉素过敏史”主诉患者规范化青霉素过敏检测
认识第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SO2 )!SpO2≠SaO2?
扩张钳式(PORTEX Griggs) 经皮气管造口技术(图文+视频)
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图文+视频)
我国首部急救科普三维动画视频---心肺复苏,学会可救人一命!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何操作?非常简单,3分钟视频学会!
CT和腰椎穿刺正常的爆裂样头痛患者没有必要进行更深入检查吗?
以单侧胸腔积液入院,发现多浆膜腔积液,这种鉴别诊断你还记得吗?
47岁女患者,长期透析-发热-左下肢疼痛-肺内结节,原因何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