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的成本在过去十年下降了90%左右。目前它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在我国将会变成最经济环保,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近日,隆基新能源董事长唐旭辉在与搜狐财经《未来商势力》对话中表示。
随着我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落地执行。国内许多公司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投入和布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隆基新能源则在建筑光伏一体化领域进行了探索,推出了针对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隆基隆顶、隆基隆锦、隆基隆行等BIPV产品。唐旭辉认为,光伏发电将成为推动碳中和的主要措施,而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则是建筑领域减碳的必由之路。
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行业的减碳一直都是重点之一,而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功能深度结合的BIPV,被看作是建筑领域最有效的减碳方式。近年来,很多光伏企业转战建筑建材行业,隆基作为行业龙头,布局较早并且也是目前深耕该领域的新能源公司。
唐旭辉表示,按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来看,中国存量的建筑有600亿平米以上,如果按照1∶6比例安装计算,可以安装100亿平方光伏,大概拥有1500GW装机规模,发的电可以达到10万亿度电左右,超过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亿度。
“光伏与建筑结合,不仅要从光伏的角度考虑,还要从建筑的角度考虑。把光伏变成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想要做的”唐旭辉说。
今年3月份,隆基股份收购了高端建筑施工单位森特公司27.2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唐旭辉坦言看重对方的市场份额和施工能力,是双方在应用端的深度合作。在未来商业拓展上,隆基会探索多元合作发展。
关于光伏行业是否会过剩,唐旭辉引用隆基创始人李振国的话:除非垄断,人能造出来的东西都是都会过剩的,过剩是常态,短缺是阶段性的。隆基打造的是过剩状态下的竞争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你必须考虑产品领先性,考虑是否适合产业的发展。”唐旭辉说。
以下为唐旭辉与搜狐财经《未来商势力》的对话精编:
搜狐财经: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光伏市场有哪些影响?
唐旭辉: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减碳。过去整个能源领域,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未来要降低碳排放,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一次利用的比例,至少要到20%以下,甚至趋近于零。
化石能源是碳排的主要来源,国家在发展能源的过程中要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光伏发电有两个特点:第一,水电、火电、风电或者其他电力转换都是多次的,只有光伏通过光照辐射效应直接静态转化成电,这就减少了多次转换中的能源损耗,转换效率高。
第二,光伏发电对人类和环境都是友好环保的,更为重要的是,光伏发电成本较过去十年下降了90%以上。目前来看,作为最具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又易得,既安全又环保,光伏发电必将成为推动碳中和的主要措施。
搜狐财经:隆基也是众多布局 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的光伏企业之一,BIPV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这个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唐旭辉:双碳目标下BIPV站在了历史性的政策风口,这是重大机遇。当然,从市场来看,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600亿平方米,可安装BIPV产品近100亿平方米,约1500GW。每年新增建筑约20亿平方米,可新增安装面积约18GW,市场规模和前景也非常大。
说到挑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BIPV仍然属于新生产业,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还有待提升;第二,标准、规范尚不完善,目前关于BIPV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建筑标准图集等仍有缺失,市场准入制度也亟待完善;第三就是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目前BIPV行业仍在发展初期,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搜狐财经:好的BIPV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唐旭辉:我们盖房子的目的,先是满足建筑本身的性能,建筑光伏一体化是要配合建筑实现它本身的功能,同时又赋予它能发电,来满足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实现真正的低碳或者近零碳目标。
光伏与建筑实现真正一体融合,既要满足建筑的特性,又要让它能发电。这里就牵涉到建筑安全,性能可靠的问题,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同等寿命,因为光伏的寿命比较长,屋面的使用寿命也要同步,满足25年的使用寿命,避免中途重新翻修屋面,不得不拆除光伏板,付出二次或多次投资成本。
所以把光伏跟建筑一体集成,不要老站在光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要从建筑的角度考虑。通过两个产业的融合把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实现降碳目标,对建筑行业也是一次技术升级。
搜狐财经:你们之前也收购了森特股份。
唐旭辉:隆基股份收了27.25%的股份,变成他的第二大股东。森特是一个高端的建筑施工单位,像中国很多超大型公共建筑施工都是出自森特,他在全国机场建设工程中占了90%左右的份额,比如大兴国际机场。隆基的技术研发行业领先,提供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较为优秀,但我们过去在大规模施工的能力较薄弱,而森特大体量项目施工建设的能力和经验比较丰富,能把我们做的产品有效实施在应用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双方合作。
搜狐财经:光伏产业现在最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有哪些?除了光伏,隆基在氢能源上有怎样的布局?
唐旭辉:目前技术方面都比较成熟,下一步要技术升级,降低它的成本支出。隆基做了这么多年光伏,我们还是在继续做大量的技术研究的投入,提升光伏的转换效率,让人类在享受绿色清洁能源的同时,不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和成本,这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事。
在氢能方面,隆基有一个事业部就是专门做绿氢的,叫氢能事业部。氢将来会变成深度脱碳离不开的一个能源,在脱碳过程中,氢跟生物质耦合形成醇类或氨气,可以把它变成化工原材料来使用;第二,氢的能量密度是比较高的,可以作为动力燃料来使用;第三,它可以作为储能的方向来发展,在这些新能源不能持续供电的时候,绿氢再反过来作为燃料来发电;第四,氢还是还原剂,使用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氢气,来替代合成氨、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化石能源制氢,进而实现深度脱碳。
所以绿氢未来的空间也是很大,隆基正在积极探索“绿电+绿氢”解决方案,推动各领域深度脱碳。
搜狐财经:你对储能是怎么看的?比如前段时间缺电,未来新能源储能能否供应上来?
唐旭辉:缺电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比如因为全球疫情的原因,中国低端制造业在大量的扩产,造成能源需求快速上升,这也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认为未来整个电力储能发展,第一阶段要通过国家机制调整的方式来满足电网的平衡发展,这样可以让渡出新能源发展的空间。第二阶段是以大力发展储水储能,这个技术也是成熟的,规模也可以做上去。
通过这两个阶段给其他的储能方式,让渡出10到15年的时间,通过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再发展其他的储能方式,支持调峰,最终通过氢能深化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深度脱碳。
迈向碳中和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上四个阶段有效衔接,相互交叉。而目前最理想的绿氢生产方式就是光伏发电间歇式制氢,配合大规模储氢,能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制氢。
搜狐财经:隆基新能源未来几年将有怎样的布局?
唐旭辉:我们基本上还是围绕着终端应用,在建筑、交通方面,结合各行业特点,来满足行业的减碳需求。我们的产品有适合工业建筑的,还有适合公共建筑的,还有适合城市综合体的,等等。怎样把它做成真正的建筑友好型产品,不要让人一看就是工业品,要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把光伏变成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实现“让建筑的每一寸都发电”,这是我们想要做的。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姚洋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何帆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蔡鄂生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 刘尚希 | 许善达 | 马晓河 | 陆铭 |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张晓燕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 李灿 |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民 | 刘劲 | 徐怀玉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