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赵孟頫《吴兴赋》中的江南风物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 2023-12-10


播音:王然、汇哲
全文9713字,阅读约39分钟《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沈林江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赵孟頫撰写《吴兴赋》的时候,太湖周边的溇港圩田成型已有200年,水利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物产丰饶。


毋庸置疑,《吴兴赋》是讴歌家乡之人杰地灵、富饶美丽的杰出作品。《吴兴赋》正文总共935个字,词采华茂,雍容典雅,清新自然,真可谓是字字值千金,其中描写吴兴山水清远的字有138个,赞美吴兴富饶物产的字有352个,讲述吴兴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的字共445个,在赵孟頫的展演敷陈之中,故乡吴兴的稻麦、桑麻、蔬菜、鱼类,以及其水生植物、野生动物等,编织了一幅摇曳生姿的江南水村画卷。


浙江博物馆藏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大米饭是江南人的主食之一。水稻喜高温、多湿、相对湿度50~90%为宜。抽穗结实期更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吴兴雨量充沛,平均每年1200毫米左右,且上有天目山来水,下有太湖的调蓄,水资源十分丰富。东晋南朝开始修建的荻塘与五代北宋形成的太湖溇港,把东西苕溪下泄“急流缓受”,织造了一张“横塘纵溇、位位相接”的棋盘式水网体系,圩内形成了独立的灌排体系和农业生产体系。溇港圩田内的湖漾连同溇港水系、水塘稻田共同构成了区域类型丰富的湿地链系统,是溇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基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兴的圩田涝能挡水于堤外,旱时可从横塘纵溇中引水灌溉,大大小小的圩区里面全是平坦的耕地。所有这些,给种植水稻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使得吴兴农村到处稻浪滚滚、香飘万里。 


康熙《归安县志》《县境图》


吴兴不仅稻谷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品种繁多。据《崇祯乌程县志》记载,吴兴谷类有“早白稻、绽来乌、黄更鲜、薄毂稻、赤稻、黄赤稻……”等三十九种之多,就连糯米也有“胭脂糯、懒晒糯、光头糯、铁梗糯、乌香糯、朱砂糯、马鬃糯、羊鬓糯、黄皮糯、矮儿糯、金钗糯、赶陈糯”共十二种。

 

《吴兴赋》中有:“其东则涂泥膏腴亩钟之田,宿麦再收。”古人认为小麦是上天所赐。《说文》:“麦,芒谷”《诗·墉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小麦和大麦是旱地作物,又是冬种作物,水稻正好是夏秋作物。吴兴的气候特点是冬季雨量较少,符合麦类生长要求,夏秋正是雨季,适合水稻生长。水稻和大小麦的连作,既适宜各自的生长需要,又完全顺应吴兴的气候特点,互不影响,且相互促进,完美组合。稻与麦的连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粮食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


《打枷图》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人们无不为能否吃饱而担忧,而宋元时期的吴兴先民不仅能自己吃饱无忧,更是“转输旁郡”。南宋陆游《渭南文集》中有一句谚语叫“苏湖熟,天下足”,其中“湖”指的就是湖州。明郎瑛《七修类稿》有:“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外,当时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中原地区更加先进,农民讲究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刈无遗垄”,且当时已经使用最先进的农具“连枷”脱粒。总之,由于优厚的自然条件、宋时水利工程的兴修以及先进农具的使用等使吴兴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良田亩产可达五六石,而且旱涝保收,“常无凶年”,吴兴便成了“天下粮仓”。 


吴兴山水纵横,溪岸曲折犬牙交错,池塘湖泊相互连接。境域的河道边,湖漾旁边,水池中尽是“蒹葭菰芦,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这些水生植物包含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湿生植物。品种繁多,举目四望,数不胜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元赵雍 《采菱图》(局部)


水生植物是非常有诗意的一种植物。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反复歌咏着诸多水生植物,譬如《诗经》《秦风》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成为后世反复吟咏的经典之句,初生的芦苇与北方伊人成为了不朽的比兴,《郑风》中“山有扶苏,阴有荷华”,则显示了先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芦苇


蒹葭菰芦是吴兴自然生长的本土植物,吴兴境域到处郁郁葱葱,哪怕新开挖的水系,不久就会在水边和圩堤上长满这些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自古是吴兴的特产,成为吴兴的地理标志,吴兴先民当然钟爱和喜好,人们常用这些植物来命名一些地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在其封地内筑菰城县,由“地多菰草,城西溪泽菰草弥望”而得名。荻塘,系西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筑堤岸,障西来诸水之横流,导往来之通道,旁溉田千顷。因沿塘丛生芦荻,故名荻塘”。千年古村荻港村因村域芦荻较多而得名。民国期间有观葭村等。至今仍保留与葭有关的地名,如吴兴最大的湖漾陆家漾,岸边芦苇丛生,以前一直称绿葭漾,边上的集镇称绿葭湾。湖州的两条重要水系东西苕溪的得名,在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和咸淳《临安志》三十六有载:“耆老传云夹岸多苕花,每秋风飘散水上如飞雪然,因名”。 


荻花似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吴兴人把本地的水生植物当成粮食充饥,做成菜肴食用,又作为滋补品养身。水八仙,指的是菰(茭白)、莲藕、水芹、鸿头(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是环太湖地区的传统食物,大多在秋天上市。由于在江南水乡种植历史久远,品种种类多、质量上乘、栽培精细,一度形成了鲜明地方特色,享有盛名,故美其名曰“水八仙”。其中,主产于太湖流域的莼菜又名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嫩叶可供食用,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而芡实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一直被视为珍品。


水生植物不仅仅是吴兴人的美食,而且又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用芦苇编芦扉席,用作铺垫或遮盖之所需。选材择老旱芦为材,尺寸按席面而定,用压制好的苇杆,按经纬编制成席状,编织必须需紧密,然后整边修剪成形。芦扉既可用于谷物、蔬果等摊晒晾干,也可搭船棚、草房等遮风挡雨,老芦苇还可编制芦帘(也称蚕帘),并制成芦婆柱等。


用芦扉冒顶的船只


芦荻,为禾本科,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又名岗柴、江荻。芦荻秆直立,高可达2米,直径约10毫米,节生柔毛。叶子长形,带刺,似芦苇,而芦苇杆是空心,芦荻杆则为实心。芦荻夏秋开花,花色为黄褐色或紫红色,随后紫色慢慢褪去,荻花慢慢变白,在秋日暖阳下犹如雪白,古人誉之为秋雪。荻是一种多用途草类,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景观营造、生物质能源、制浆造纸。吴兴人历来用茎干编席。每年冬天,人们将芦荻剪来,在家里编织成芦席(俗称棚卷、干枯卷)。以前芦荻席被广泛用于房间隔断、屋顶铺底。更多的是铺在地面上放新鲜的桑叶,或临时堆放农产品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广泛使用。


吴兴河港纵横、湖漾众多,气候温润,自然是水产品十分丰富。如鲂鱼、鲤鱼、鲦鱼、黄鲿鱼、鲈鱼、鳜鱼等等。小的鱼“针头白小”,而大的鱼“有蚊龙焉,长鱼如入,喷浪生风”,渔民捕鱼,可“一举百钧”。


吴兴因水流平缓,非常适合甲鱼的生长条件,在河道里、湖漾中,池塘中自然生活着许多甲鱼。甲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自古被视为滋补佳品。


吴兴的各水系中都有龟的生长,而且农村居民多数有养龟的习俗,只要房屋中有天井,往往在天井里养上一至二只龟,平时无须刻意喂食,只要将洗锅水、洗碗水倒入天井即可,龟便可以这些废弃物为食。闲暇时细细观赏,非常惬意,一天的劳累便顿烟消云散了。



鼋是鳖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有60厘米左右。头部光滑,颈部无疣,背部覆盖疣粒,脊板和肋板凸回不平。体背橄榄色,上有黄白色的点斑,腹面白色。鼋主要栖息于流动缓慢的淡水河流和溪流中。所以太湖是鼋的天堂,南太湖的对岸无锡市有景点名为“鼋头渚”。


太湖中有驰名中外的三大特产:银鱼、白虾、梅鲚,俗称太湖“三宝”。银鱼因色泽如银,故名,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在太湖南岸有个民间传说,说孟姜女哭倒长城时已怀了身孕,她纵身投入太湖后,被秦始皇下令士兵用“滚钩”去打捞。结果,孟姜女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了,但经过无数滚钩的钩划,尸体已被钩得稀烂。肚里的胎儿也破腹而出,变成了又细又白的银鱼。人们说,秦始皇害死了孟姜女一家,孟姜女死不瞑目,她让自己尚未出世的小孩,变成小鱼活着,要看看秦始皇的下场。果然,孟姜女死后不久,秦始皇就死了。因为小银鱼是破了肚子才出来的,所以吴兴人又称“破娘生银鱼”,直到现在,银鱼的繁殖方式,也一直是破腹产卵。


太湖白虾学名“秀丽白虾”,俗称“水晶虾”,亦是“太湖三宝”之一。白虾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显综色斑纹,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吴兴有立夏尝鲜的习俗,其中鲥鱼、刀鱼、白虾称为“水三鲜”。


太湖捕鲚鱼


太湖的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梅鲚鱼,亦名凤鲚、子鲚,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生于头部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万历野获编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称“贡鱼”。又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红色,尖细窄长,形如凤尾,故又称凤尾鱼。

               

《吴兴赋》中“鲈鳜脍余”引用了晋代干宝 《搜神记》的典故:“昔吴王闔閭江行,食脍有余,因弃中流,悉化为鱼。今鱼中有名吴王脍余者,长数寸,大者如筯,犹有脍形。”这无疑给太湖增加了神秘色彩。



崴,不平。磊,石头多,硱磳的意思是高耸貌。有诗“右山少平地,碅磳断苍玉”。吴兴今日已经很难开采到太湖石,但当年的弁山一带却是“怪石万数”。


太湖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环绕太湖的吴兴、长兴一带,在早二迭世(距今2亿八千万年左右)继续沉积了一套浅海相栖霞组灰岩、含燧石条带或含燧石结核灰岩,其厚度约160米。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太湖石,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与英石、灵璧石、黄蜡石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多为灰色。太湖石又分为江苏太湖石、安徽太湖石、湖州太湖石。太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建园、造景、绿化、美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玩石、藏石历来是人们的喜好。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会昌三年(843),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下了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篇全面阐述太湖石收藏、鉴赏的方法和理论的散文《太湖石记》,在唐人眼中“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当时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


赵孟頫莲花峰太湖石


在吴兴、长兴一带的湖州太湖石具有“透、瘦、漏、皱”的特点,由石炭系黄龙组与船山组、二迭系栖霞组、二迭系长兴组、三迭系青龙群等碳酸盐岩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曾有诗云:瘦奇漏透集一身,海陆苍桑亿年痕”。湖州太湖石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玲珑剔透,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如此奇石,也难怪牛僧孺“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了。


吴兴东部是平原,西侧则是群山连绵,而山又不高,大多是低丘缓坡,植被较厚,山上全部是郁郁葱葱的木本植物,且长势旺盛,果香万里。《吴兴赋》中列举的树种就有杨梅、枣树、栗子树、楂树、梨树、木瓜树、橘树、柚子、槐树、檀树、松树、柏树、椅树、油桐树、梓树等等。


吴兴的树木,不仅仅是当作木材,其中有更多的是果树,果香诱人。好多树木又能当作蔬菜,如樱桃、青梅、香椿称为“素三鲜”。一些树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治病养身。


山楂


吴兴先民视山楂果为神果,妙西镇至今仍有个村名叫楂树坞村。楂树为落叶小乔木,果深红色。山楂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所含的解脂酶具有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至今吴兴人仍然常年喜欢吃山楂干、山楂条、山楂片、山楂饼、山楂糕、山楂膏等,把山楂的系列产品作为健康的休闲食品。


枇杷树是吴兴先民非常喜欢的植物之一。枇杷原产于太湖周边的江苏、浙江,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枇杷系常绿小乔木,是美丽的观赏树木和果树。木材红棕色,可作木梳、手杖、农具柄等用。枇杷果味甘酸,供生食、蜜饯和酿酒用。叶晒干去毛,可供药用,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气之效。枇杷叶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有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作用。旧时缺医少药,吴兴先民用枇杷叶治病。直至今日,村上谁感冒咳嗽了,上些年纪的人总会说:“快去摘些枇杷叶熬汤喝喝”。


元 吴镇《风竹图》。此图是吴镇模仿苏轼在道场山所绘壁画而作。


绿竹是文人雅士十分钟爱的物种,或许是宋代苏轼在杭州等地任职时被湖州的翠竹所吸引,在《於潜僧绿筠轩》中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吴兴先民除山区连绵的竹林外,平原农村一般都会在门前屋后种上一些竹子。竹竿较高大而直立,质地坚韧而不易折断,所以竹子除产笋食用外,一直被吴兴人广泛用于建筑材料。而生活生产用具中主要是竹器制品。吴兴人掌握了一整套制作竹器的技艺。选购优质主材,按器物形制锯成长短不一的竹料,再用篾刀将竹料劈成薄片,经加工完善后,就用这些竹篾开始编制不同竹器。主要制作竹筷、竹篮、竹箩、竹框、竹篰、竹筐、竹箕、竹匾,还有竹椅、竹榻、竹席、竹架、竹梯等。


编制竹子制品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1934年,学者慎微之在潞村的河边,捡起了钱山漾里破碎的陶片,他如获至宝,潜心研究,随后文章《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的发表,震惊全国,沉睡了数千年的钱山漾遗址,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1956年和1958年,专家们在对遗址进行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绸片、丝带、丝线等。经碳14测定,这批绢片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至少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养蚕织丝技术,而且是世界上最早人类利用家蚕丝纺织的唯一现存的实例。2015年6月25日,经专家评审,潞村钱山漾文化遗址被正式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


远古时期的湖地之桑尚属任其生长。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卑梁之衅”,两邑之人争桑相攻,引起吴楚战争。春秋末植桑养蚕兴盛,先民以桑饲蚕,以茧缫丝,以丝绞为线,织为绢,蚕桑业一直是农家的主要产业,域内“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汉至三国时期,因“广开农桑之业”,乌程等地为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其时“平原则桑林遍野,田边塘旁亦普植桑树”。东晋时,“乌程县东南三十里有桑墟”,在唐朝蚕桑不仅数量多,更是质量好,出现“吴地桑叶绿,野径入桑麻”。 


南宋 刘松年(传)《蚕事图》


宋代时,吴兴形成独特的优良品种——湖桑,“湖桑叶厚大而疏,多津叶,少椹,饲养蚕大,得丝多”,吴兴自唐代起即为蚕丝重要产区,至宋代农户以“蚕双为岁计”,“湖桑遍野、桑榆荫道”,“湖丝遍天下”。至赵孟頫时期的元代,将高干湖桑改良成低干湖桑 ,“叶肥嫩而营养足”,“苕溪矮桑丝更好,岁岁输官供织造”。并向湖滩等边角杂地发展,还尽力开拓荒地,即使豪富之家的赵孟頫家,除平陆田塍种桑外,也在山地种桑。真可谓“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遂出现“桑麻如云,郁郁纷纷”的景象了。宋、元时期,成为湖州丝绸重要产区之一。《管子·牧民》:“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宋辛弃疾有词《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云:“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南宋 刘松年《思纶图轴》(局部)


入明,南浔辑里丝名声鹊起,同属乌程县辖地,桑蚕业紧密相连,蚕农间互有交流合作。明清时,江南织造业兴起,镇域内农户家家有土丝车,各个村落皆有棉绸织机、土布织机等织造机器,农闲时乡村“遍闻机杼声”。境域特产还有织造粗绵绸,清同治《晟舍镇志》有载“乡间妇女自育蚕毕后,比户终日打线至八九月间,咸织成绸,鬻于郡城、南浔、双林等。延其绸阔,准尺在二尺以外,长四五丈至十余丈不等”。清光绪六年至十一年(1880—1885),湖州城及四乡“东起新兴港西至长兴,北自太湖、大钱,南至袁家汇、荻港”,织绸木机盛时两万台,织造湖绉、绵绸销于湖城诸绸庄,转上海“申庄”或苏州“苏庄”销售。 


织麻布


境域农村有种植麻的历史,种类又很多,主要有络麻、苎麻、黄麻等,尤其在靠近太湖的农村更多。苎麻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苎麻皮剥下后纺成线,织成布绵,称为“夏布”,细腻牢固。“夏布”可制作衣服、蚊帐等生活用品。“夏布”制作的蚊帐清凉美观耐用。“夏布”印上蓝白或黑白相间的小花纹,制作成衣衫,为当时服饰佳品,一直盛行到20世纪的60年代。黄麻是轫皮纤维作物,一年生草本。夏季收获时将黄麻齐根割掉,放在地上晒干,然后在大伏天气将黄麻浸放于门前的小河或池塘内,浸泡后拿起将麻皮剥下、晒干。黄麻经加工后用途广泛,除了工业生产用的麻绳、麻袋外,用编织机织造出的麻布,缝制成麻布衣衫,轻便凉爽,直到20世纪中期仍风靡一时,域内农村中老年人钟情于麻布衫。 


麻布衫、麻布裙



吴兴土壤肥沃,属生产力最高的土类。境域包含有三个土科:青紫泥、小粉土、黄斑塥土,以青紫泥、小粉土为主。从滨湖平原到水网平原,土壤的分布规律非常清晰,逐渐从小粉土为主转为青紫泥为主。各类土壤适合不同蔬菜的生长。


滨湖平原,土壤主要是夜潮土、湖松土和白土,都属于小粉土科,土壤母质以大河下游沉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愈靠近太湖边,所含沙粒愈多愈粗,质地也就愈疏松。愈向南,含沙依次逐渐减少,砂粒也愈细,而粘则性逐渐增加。湖松土最大的优点,表土非常疏松,耕作轻便,通风透气良好。一般旱地作物都能种,最适宜种植百合、蔬菜、山药、西瓜、胡萝卜、蚕豆等。以地下块茎作物最好。著名的太湖萝卜就是湖松土里生长的,这种湖松土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有大面积发育,嘉泰《吴兴志》中引《旧编》言太湖边的地适宜种植葱、姜等作物。有农业研究专家指出,原产于中国、中国人主要的蔬菜大白菜就是在太湖边的湖滨高地上培育出来的。明代以前白菜主要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栽培。还盛产山药、生姜、麻、红白萝卜、湖葱、西瓜等。湖松土以南,分着着旱地青紫土、白土、和半青紫泥(鳝血土),肥力足,蔬菜“嘉蔬含液”,所产的香青菜鲜嫩可口,青香怡人。


水八仙


太湖百合系境域特产,太湖一带农民几乎家家都有种植百合的习俗。其食用部分是由近百片肉质鳞片抱合而成的地下大鳞茎,由此得名“百合”。由于这里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所产百合个大肉肥、营养丰富、芳香微苦的特点。太湖百合既是一种高级的滋补食品,做菜脆甜清香,熬汤清凉爽口,是夏日消暑的名贵饮料,它又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号称“太湖人参”。据《本草求真》记载:“百合利心,是能于肺敛气养心,安神定魄、保肺止咳的良药,可治病后亲热未清,气阴不足,烦燥失眠等症”。因此百合全身都是宝,不愧为滋补佳品。民间相传太湖边有一个男青年积劳成疾,贫病交加,已奄奄一息。百合姑娘每天一碗清洌芬芳的百合羹,助青年身体渐渐康复。最后,两颗柔软的心相融在一起,结成了百年好合。


在民间传说中,湖葱原本是天上王母娘娘后花园药圃中的一种“药花”,和牡丹、芍药、菊花、玫瑰等互为姐妹。有一天,王母娘娘忙着筹办蟠桃会,药圃众姐妹在牡丹姐姐的建议下,拨开云雾,偷看人间。人间却正在遭受着瘟疫的折磨。瘟疫婆疯狂地跳着舞,传播着瘟疫。牡丹、芍药、菊花、玫瑰等姐妹们看了不寒而栗,却无能为力。葱仙女更是深感沉痛,望望人间,紧紧咬了几下牙,一股强烈的辛辣味呛得瘟疫婆喘不过气,睁不开眼,天空中的浊气被消除得干干净净,大地被洗刷得焕然一新。葱仙女粉身碎骨了,可是那黑色的种子却崩散在太湖南岸。不久,地上长出一片片葱秧。人们把葱秧带到各地种植起来,再也不怕瘟疫婆逞凶了。


吴兴每月都有新的蔬菜可以采摘,且可持续数月,所以全年地里都可产出各种不同的蔬菜,之所谓“不蓄长新”:一月有卷心菜、萝卜等;二月有菠菜、芹菜等上市;三月产水芹、马兰头、苋菜等;四月有莴笋、韭菜、鸡毛菜、豌豆、蚕豆等;五月是黄瓜、洋葱、番茄等可尝鲜;六月有土豆、瓠瓜、刀豆(菜豆)、茄子、南瓜等;七月豇豆、冬瓜、丝瓜、毛豆、辣椒、扁豆、空心菜等可采摘;八月茭白、榨菜等上市;九月芋艿、扁豆等成熟;十月雪里蕻、芥菜、小白菜成熟:十一月青蒜、秋荠菜、大头菜等可食用;十二月慈菇、大白菜等上市;全年都可以采摘的蔬菜有青菜、葱等。地里天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可采摘,还需要储存吗?


山区和平原、陆上和水面的地理结构,决定了吴兴动物数量多,种群齐全,更有一些珍稀动物在吴兴繁衍生息。


明 吕纪(传)《草花野禽图》(局部)


雉鸟,外形像鸡,吴兴人称它为山鸡、野鸡,如今除人工养殖外,已很少有野生的。但在元代时,随处可见。公山鸡的羽毛艳丽,具有观赏价值,标本可以提供给教学、科研和展览用,一直是吴兴文人雅士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


野兔喜欢生活在有水源有树木的混交林内,尤喜栖于多刺的杨槐幼林中。此外还栖息在附近有水源,种植有豆类、萝卜、白菜田地附近的荒坡。吴兴到处有水,有各类植物,环境非常适合野兔的生存,便成了野兔的乐园。直至如今,无论是西部山区,还是东部平原的农村,仍可见野兔在小路间跳来跳去。


清 沈铨 《鹊兔图》


吴兴的水体中,一直以来都有野鸭在戏水。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鸟头颈部基色为栗褐色,从两侧眼周开始直到颈侧有一条绿色的色带,呈逗号的形状,与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脸上的这个“绿色大逗号”也是辨识绿翅鸭雄鸟的重要特征。野鸭虽小,引无数诗人为它赋诗。宋元时代有多少诗人为野鸭赋诗,黄庭坚有“菰蒲野鸭还飞去”,苏辙的《兴州新开古东池》中有“人来野鸭望船鸣”,戴复古在《次韵卢申之正字野兴》有“牛渡横塘野鸭飞 ”,在《江山》有“野鸭飞边人上船”,梅尧臣《绝句五首》有“船头拍翅野鸭浴”,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有“送目群飞野鸭边”,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中有“野鸭飞来成画图”,杨万里有《登净远亭》中有“鸂鶆娇红野鸭青”“不因野鸭飞来喜”等诗句。


宋 佚名《秋荷野凫图》


吴兴的好山好水,吸引了无数候鸟每年春来秋往,从不失信。吴兴人又对候鸟十分钟爱,民间一直视候鸟为吉祥鸟,故爱候鸟、护候鸟,与候鸟共生存。大雁是候鸟中体形最大的,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春天来吴兴安营扎寨,繁殖后代。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因为行列整齐,吴兴人称之为“雁阵”。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有“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有“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有“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等。


清代湖州诗人阮元对《吴兴赋》理解深透,对吴兴的环境和物产十分赞赏,才有了《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烟波太湖,天赐岁月星移成物阜;清丽吴兴,躬耕桑麻鱼米慰民生。



往期推荐

上下滑动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⑱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湖州味道㉓|湖州味道㉔

湖州味道㉕|湖州味道|湖州味道㉗

湖州味道㉘|湖州味道㉙|湖州味道㉚

湖州味道㉛|湖州味道㉜|湖州味道㉝

湖州味道㉞|湖州味道㉟|湖州味道㊱

湖州味道㊲|湖州味道㊳|湖州味道㊴

湖州味道㊵|湖州味道㊶|湖州味道㊷

湖州味道㊸|湖州味道㊹|湖州味道㊺

湖州味道㊻|湖州味道㊼|湖州味道㊽

湖州味道㊾|湖州味道㊿|湖州味道51

湖州味道52|湖州味道53|湖州味道54

湖州味道55|湖州味道56|湖州味道57

湖州味道58|湖州味道59|湖州味道60

湖州味道61|湖州味道62|湖州味道63

湖州味道64|湖州味道65|湖州味道66

湖州味道67|湖州味道68|湖州味道69

湖州味道70|湖州味道71|湖州味道72

湖州味道73|湖州味道74|湖州味道75
湖州味道76|湖州味道77|湖州味道78

湖州味道79|湖州味道80|湖州味道81

湖州味道82|湖州味道83|湖州味道84

湖州味道85|湖州味道86|湖州味道87

湖州味道88|湖州味道89|湖州味道90

湖州味道91|湖州味道92|湖州味道93

湖州味道94|湖州味道95|湖州味道96

湖州味道97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王燕婷编辑:梅菁晶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制作:徐文婷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