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念堂出品|说学逗唱之“逗”
本文作者:葛念堂-小葛哥
逗 主要是指相声演员组织、运用笑料即抖包袱的技巧。逗是相声区别于其他说唱喜剧艺术形式的功能特征。相声“寓教于乐”的文艺功能在逗的过程中得以完成。我国早就有“谑而不虐”的喜剧原则和标准:“谑”指的是语言轻松,“不虐”指的是内容严肃、不低俗、不过分。逗正是遵循了轻松的形式和严肃的内容相结合这一喜剧的美学准则,并且从历史上的俳优、参军戏、滑稽戏及其他艺术形式如戏曲中的丑角、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等中吸收了大量营养,在兼收并蓄中汲取精华,而使逗成为相声艺术所独有的艺术特征。逗在说学逗唱中具有内在制约的作用,是相声艺术的最终归宿和目的。相声有艺谚“以说为主,以逗当先”,一个“为主”,一个“当先”,说明了说与逗错综复杂的关系。事实上相声艺术中的说是为逗服务的工具,用以实现逗的目的。没有工具,目的难以达到,而没有目的,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说如果不具备鲜明的喜剧风格,那就是评书或故事了。反之,逗如果不是通过说的方式来表现,也只能是喜剧里的插科打诨,仍然不是相声艺术。相声艺术是以说为逗,以逗为说的,说的目的是为了逗,逗又是以说的方式来表现的。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
《西江月》马三立、王凤山
此外逗除了依靠语言作为工具抖响包袱,发挥喜剧效果,学和唱作为逗的辅助表演技巧,同样可以达到逗的目的。如模拟一些特殊人群神态的逼真,唱词与唱腔的有意偏离等,均可视为包袱。因此学和唱是相声艺术语言的两种补充,也是为逗服务的。在说学逗唱中,无论单口、对口还是群口相声,逗永远是第一位的。再有,逗是衡量相声演员表演技艺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一位优秀的相声演员一定是逗的高手。而语言上迟疾顿挫的把握、技巧上瞪谝踹卖的运用以及避免顶刨撞盖的出现,是逗能否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的关键所在。
逗乐观众是相声的终级目的,但通过什么逗乐观众也并非是无选择无甄别的。“相声如果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这句话如今被曲解为庸俗的实用主义。这句话只侧重突出了相声的喜剧性,但同时被有些人忽视了相声的艺术性,把快感等同于美感。由此,偷换了概念,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幽默统统解释为博人一粲的雕虫小技。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历史的虚无。在任半塘先生所撰《优语集》中,我们随处可见古代专职搞笑的弄臣和优伶们尚且通过他们的幽默讽刺当权者。近代相声作品仍不乏继承这一优秀传统在舞台上嬉笑怒骂。这样的搞笑因文以载道而愈显智慧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使人们听过之后不仅产生了审美的愉悦,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涤荡,从而增强了文化之自信。
而那些粗鄙、幼稚的愚乐,虽然也能使人发出快感的笑声,但我们不禁要问,受众因为什么笑的?笑过以后呢?是因为对逗哏挖苦乃至谩骂捧哏的幸灾乐祸?还是把自己意淫为与捧哏媳妇暧昧的下作者、偷窥者呢?相声艺术到底应该是让人们在笑声中不断扬弃自身呢?还是诲淫诲盗的阿Q胜利法的集体抒情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那个时代的相声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翻身感,觉今是而昨非从而笑着告别过去。同时,在建设国家方面,都有一种昂扬的革命热情。观众希望听到反映他们真实的现实生活的相声,演员也把观众的这份需要作为一种使命,由此歌颂型相声应运而生。如《海燕》《找舅舅》等。那时候的观众喜欢听的是英雄事迹,喜欢主人公高贵的品质,对于错误和灰色思想采取的态度是否定的。如《买猴》《离婚前奏曲》等……经过文革以后,人们想到的是尽力弥补文革的损失,拨乱反正,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如《如此照像》《帽子工厂》《欢迎批评》《教训》等。
而不知从何时,社会风气变了,崇高优美被嘲笑成虚无和反人性的,幼稚粗鄙反智却被奉为人性必不可少的。
这种环境下,相声依然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小偷公司》《电梯奇遇》《是我不是我》《自食其果》等。而随着对相声锋芒的限制打压和社会风气的堕落,相声的那些优质观众也在流失,而新的具有审美鉴赏力的观众,又没有培养起来。这就变得尴尬了。也就产生了一帮听了爸爸儿子邻居和媳妇暧昧,就从胃口深处发出一声“咦”的所谓的受众群体。
在以前的相声录音里,听到观众为英雄鼓掌,为善良欢笑,嘲笑丑陋时,对照当下的愚乐,心里真是感觉不是滋味,相声内容和受众的变化,记录了历史,留下了证据。
曾经的辉煌,文艺工作者,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欢喜虫了呢?
下期,我们将聊聊“说学逗唱”中的“唱”
今日探讨话题
您又是如何理解“说学逗唱”中的“逗”呢?
【欢迎留言或后台讨论】
【往期回顾】
曲艺:
京剧:
文艺:
微电影:
其他:
书籍:
--END--
葛念堂
一个江湖上没几个人知道的会道门,成员隐蔽,组织松散,几乎所有显赫堂会的优长都不具备,但只有一条堂规颠扑不灭,那就是:做人不能念嘬!人间正道是沧(ang……)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