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电,我们精选汇总了110篇钠电推文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7月29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了首场线上发布会,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发布了宁德时代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作为宁德时代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钠离子电池将为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推动“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突破钠离子电池技术瓶颈


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阶段,愈发细分的市场对电池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世界范围内对于电池基础材料的研发速度正在加快,这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打开了双向窗口。


钠离子电池有着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



然而,相较锂离子,钠离子体积较大,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更严苛,这也成为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宁德时代多年来深耕钠离子化学体系材料的研发:在正极材料方面,宁德时代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创新性地对材料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解决了普鲁士白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这一核心难题。



在负极材料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其具有克容量高、易脱嵌、优循环的特性。



基于材料体系的一系列突破,宁德时代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



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既可应用于各种交通电动化场景,尤其在高寒地区具有突出优势,又可灵活适配储能领域全场景的应用需求。



四大创新支撑三大方向


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科技公司,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是宁德时代的愿景。为此,宁德时代在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上不懈努力:一是,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是,以动力电池助力电动车发展,替代移动式化石能源;三是以电动化+智能化的集成应用创新,加快各领域的新能源替代进程。


作为三大发展方向的支撑,宁德时代形成了材料与化学体系、系统结构、极限制造、商业模式四大创新体系,形成从前沿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再到大规模商业化的快速转化能力。


材料与化学体系的基础研究是关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有人认为电池的化学体系已很难创新,只能在物理结构上做些改进。但我们认为,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我们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其中的奥秘。”


曾毓群介绍,宁德时代构建了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在原子级别对材料进行模拟计算和设计仿真,凭借对原理的深刻理解,借助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寻找各种材料基因的结合点,开发出更适合钠离子电池的各类材料,推动其进入产业化的快速通道,并不断迭代。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在系统创新方面,宁德时代在电池系统集成方面另辟蹊径,开发了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以此系统结构创新为基础,可为锂钠电池系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多维布局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在发布会上,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博士介绍,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宁德时代表示,欢迎相关研究机构、上游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电池应用端一起参与,共同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曾毓群认为,“碳中和”催生了万亿瓦时级的电池需求,推动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产生,给了不同技术施展的舞台。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将助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完整视频请戳↓)




钠电推文110篇


张雷霆博士等:钠离子电池产气揭秘


武汉大学曹余良&陈重学:高倍率长寿命Na3Fe2(PO4)P2O7/rGO钠电正极的绿色规模化合成


Joachim Maier/胡勇胜教授等人Nature综述:钠电能否上位?


郑州大学李丹课题组:导电聚合物封装的拓扑绝缘体Bi2Te3纳米片的储钠机理探究


EnSM: Sc,Ge共掺杂NASICON提高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性能


铁碳二亚胺材料中构筑取向生长结构实现倍率储钠性能


宝藏综述: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电压调节结构应力以增强电化学性能:以钠离子电池中的μ-Sn为例


南开大学李福军研究员团队:钠离子层中钾离子的“大”作用


晶体结构里内嵌导电网络?这种钠电正极材料有点意思!


南京大学:“钉扎效应”助力零应变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


复旦大学周永宁课题组:P2型材料的秘密-Na的占位对性能的影响


济南大学原长洲教授课题组AEM:Na3V2(PO4)3正极用于高倍率宽温区锂/钠混合离子电池


乔振安教授课题组连发Angew和Adv. Sci: 20C稳定跑10000圈的等级多孔钠离子超导体


类百香果状、碳限域Cu2ZnSnS4长循环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周永宁&陆俊&祖丽皮亚·沙地克AM:全电压范围氧变价的P2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厦大孙世刚院士组:双添加剂协同修饰钠离子层状正极界面膜,提高电池循环性能


构筑零应变P3结构的正极材料助力钠离子电池的实用化进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AFM:杂多酸与MXenes化学键合实现高载量下赝电容储锂/钠


北理工吴川教授:揭示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中的“准金属钠”存储机理


今日Nat. Mater.:太燃了!一种电压无明显衰减的钠电正极被发现,可逆容量还挺高!


1.4万字细讲下一代电池:钠电、钾电、固态电池和多价离子电池


哈工大王振波教授: 稳定氟合成策略制备高稳定、高电压Na3V2(PO4)2F3


碳负极内精准嫁接羧基官能团协同强化钠离子吸附、嵌入储存过程


首次!实现室温下4V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超长稳定循环


胡勇胜研究员等今日发表钠电重磅Science!


钠电前景到底怎么样?看大牛K.M. Abraham教授的观点


如何设计下一代碱金属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这篇文章给了很好的思路!


郭玉国课题组Adv. Mater. : 正极补钠技术助力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


高安全钠离子电池材料如何设计?


控制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相变以及化学反应实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电压迟滞?阴离子氧化还原表示这锅我不能全背


德国-以色列电池研讨会解读:电池的未来是后锂电时代,还是百花齐放的时代?


南开大学焦丽芳教授Chem. Soc. Rev综述: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AEM:炭负载高含量磷配位单原子铜及其对储钠行为影响


Chinese Physics B:聚焦热行为失效分析—迈向更安全的钠离子电池


等离子体巧筑SnO2@Sn核壳结构助力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


中科院胡勇胜团队:反其道而行之,超低盐浓度电解液让钠电成本再降!


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广东工业李运勇教授团队Nano lett.:高度致密的石墨烯和氮掺杂碳双包封纳米锡块体材料实现超高体积容量和长稳定的锂/钠储存


王春生: P2型层状钠离子氧化物中的阳离子、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研究


Small:一种高容量、高倍率的O3型层状高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ESM:电压调节协同结构设计实现Na3MnTi(PO4)3高效超快储钠特性


Small:二维纳米碳墙包埋金属锑实现超快钠离子存储


层状黑磷烯和Ti3C2MXene自组装成分子级异质结作为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高倍率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层间距增大的SnS2/石墨烯/SnS2夹层材料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中的竞争优势


“内外兼修”:可快速充放电的钠离子电池材料设计


低成本、高功率密度且空气中稳定的钠电正极:Na4Fe3(PO4)2(P2O7)


中科院化学所&四川大学AEM:一种稳定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纳米球状 Na4Fe3(PO4)2P2O7/C作为性能优越,廉价低廉的钠离子电池正极


普鲁士白分级纳米管:基于表面控制的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Na3MnTi(PO4)3——实现稳定三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红毛丹状的碳基质限域的Co3O4纳米粒子杂化空心球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构建分层管状异质结构的MoS2/C复合材料用于钠电负极


具有高度可逆合金/去合金行为的SnSb纳米颗粒/富氮多孔碳纳米线复合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实现超长的循环寿命


李喜飞教授团队:氮硫共掺杂RGO提升空心ZnSnS3微纳米立方体的储钠性能


钠电层状氧化物正极暴露于空气中降解机理研究


异质界面构建“离子储库”助力增强钠/锂储存的转化反应动力学


锑基金属化合物材料用于高性能锂离子及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


一石三鸟——氧离子变价提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抑制相转变及降低体积形变


离子液体和有机离子塑型晶体助力安全高性能Na储能


Chem. Soc. Rev. 综述: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在锂/钠电池中的应用


楼雄文教授AM综述:基于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空心结构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


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氧化石墨烯包裹Na2Fe2(SO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颗粒间铰链的碳包覆CuP2复合材料用于钠电负极


林锋&刘宜晋EES:三维组分不均匀性的钠离子电池多组分正极材料的构筑


石墨烯改性Na2MnP2O7用于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钠电正极


中南大学纪效波:镍钴硫化物用于超快/高性能钠离子存储:形态结构,物相演变和界面性质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Nano Energy:一种新型CaV4O9实心微米花实现高面积比容量及长循环稳定性用于锂/钠储存


中南大学AFM:调控氮掺杂碳包覆FeSe2棒状尺寸用于高性能钠离子存储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Nano Energy:构建新型“气泡纳米棒”混合纤维结构实现焦磷酸盐基柔性电极的高效储钠/锂能力


超快、超稳定循环性能的铋纳米颗粒嵌入石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基于金属钠/碳复合负极和O3正极的高稳定钠二次电池


低缺陷低孔率硬碳用作高首效高容量的钠离子电池负极


物尽其用:(002)晶面侧边富集的MoS2纳米带作为高效锂、钠离子负极材料


MOF衍生策略制备原位碳包覆金属硒化物作为高倍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通过原位转化反应规模化制备Na0.23TiO2/Ti3C2 三明治结构复合物用于长循环、高倍率的锂/钠离子电池


氰胶衍生均匀化Sb–Ni–C三元框架材料及其储钠性能


基于生物分子一维自组装结构的水系钠离子电池


充分利用碳布孔隙制备高质量负载Na3V2(PO4)3@C-CC薄膜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基于生物质材料几丁质的高性能钠离子全电池


郭玉国课题组:一类新型蜂窝状有序结构的高电压钠电正极


用于超高容量钠离子电池的硫代羧酸盐有机电极


石墨烯封装Na3V2O2(PO4)2F纳米粒子作为钠电正极


SnSe0.5S0.5纳米合金作为锂/钠离子电池高性能负极


碳纤维基MoS2纳米花用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原位3D自建FeS@Fe3C@石墨碳


双离子扩散路径1T MoS2钠电负极


MOF衍生N掺杂碳负载红磷用于高性能钠电负极


高性能储钠:ZnS-Sb2S3@C核-双壳十二面体复合材料


高首库钠电负极材料Sn4P3@C


溶剂热法合成红磷空心纳米球


理论比容量最大/体积变化最小的Na3V2(PO4)2FO2


钠电嵌入型负极--KTi2(PO4)3


高储钠/储锂的管线状TiO2-Sn-CNF


前方高能!钠电正极材料:P2-Na0.7CoO2微球


自支撑高性能NaVPO4F/C纳米纤维


钠电层状氧化物改性实现优异综合性能


Goodenough|一种塑性-晶体电解质界面材料用于全固态钠离子电池


钠电之神奇的O3-P3可逆相转变


赝电容储钠:TiO2纳米笼/石墨烯复合物


超高可逆性无粘结剂钠电负极——氢化有序介孔Nb2O5


纳米限域电偶置换法合成蛋黄-壳Sb@C空心纳米球


超柔性氟氮双掺杂石墨烯自支撑膜钠离子电池


大规模制备赝电容性 高储钠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Adv. Mater.|层间距可拓展的高储钠硫掺杂富氮碳纳米片


Adv. Mater.|你信或者不信,碳纳米片层间距扩大后真能增加储钠量


ACS Nano|赝电容辅助钠离子快速存储


源自可再生棉的高能储钠硬碳微米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