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零二 游艺习俗(八)

2017-05-08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民间体育


保德民间体育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抗性的,有非对抗性的,有竞技性的,有表演性的。无论哪种形式,都毋须特别的场地,也没有复杂的规则,即使有些简单的规则,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一般活动,都没有裁判。

民间体育活动,都属于“快乐体育”,即在娱乐中锻炼了身体,或者说,更多的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地上运动


一、踢毽子


踢毽子是冬春季民间最盛行的活动之一,青年男女都可参加。

毽子,又叫毛毽子,由毽砣和毽羽组成。毽砣由二至三枚铜钱组成,毽羽为公鸡翎毛或山羊胡子。玩者自己制作。

早在汉代就有踢毽子活动,盛行于唐宗,流行至现在。

踢毽子的动作丰富、变化多样,因流传地区不同,其套路与称谓也各不相同。基本动作有踢、撩(本地也叫学)、拐、剪子股、蹁腿、定等名色。可单脚踢,也可双脚踢。

若双方比赛,临时约定套路和数目,先完成者为胜方。

胜方对负方的处罚叫“攻”。即站在高处,将毽子用力踢向远方,负方在空中用手接住,算完成处罚。如接不住继续处罚,直到接住为止。如被其他人接住,也可代“攻”。



二、跳绳


古称“跳百索”,在《金瓶梅》里就有记载。

跳绳分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

单人跳,又叫跳小绳,即自己甩扬绳,自己跳。绳可以从前向后甩,也可以从后向前甩。可双脚跳,也可单脚跳,还可两脚交替跳,或者甩扬两次绳跳一次。

集体跳,又叫跳大绳。两个人甩扬一根又粗又长的绳索,其它人跳,可轮流跳,也可二三人同时跳,可穿插行进路线,还可表演脱衣、穿衣、解系红领巾、传皮球等节目。

还有一种大绳小绳一起跳。即一个人在大绳中间跳小绳,同时越过大绳和小绳。

如若比赛,先完成约定数目者为胜。




三、荡秋千


也叫“打秋千”。清明节打秋千,是约定成俗的活动。据说这一天打秋千,可心明眼亮,故曰“游眼明”。

秋千架由两个人字架和一根横梁组成,木架上悬挂两条绳索,下面拴上一块横板,称“秋千板”。玩时,人在秋千板上或站或坐或跪,两手握绳前后荡动,越荡越高,悠然舒心,飘飘欲仙,故荡秋千又称“半仙之戏”。

荡秋千,除一般的前后飘荡外,还变化出一些非常动作,如“凤凰点头”、“鹞子翻身”、“单野鹊”、“双野鹊”、“裁跟斗”等。

有的地方,将秋千架栽于水塘之上,中间放一块可供上下的石头,名为“水秋千”。往往上架容易,下架难,稍有不慎,便会弄湿衣裳。但艺高人胆大,好动者还是乐此不疲

也有人将秋千架立于船上,称“西洋秋千”

小孩子荡秋千,不立秋千架,在自家的大门框上,或树枝上,拴一条绳索,即可玩耍。



四、跷跷板


又叫压哟儿压。在一根圆木上放一块木板,两端坐人,一起一落玩耍。


五、翻手


两人盘腿坐在一张小桌前,交叉握手,手腕相扣平放在桌面上。一人压住,一人用力翻转,如若翻转,则自己压住让对方来翻转。这是一种比较臂力和腕力的游戏。不能借助身体力量。谁的屁股离地,便算犯规。


六、把公道


又叫“列手片”。也是一种较手劲的游戏。两人坐在一张高度适中的桌对面,将较量的臂肘支撑在桌面上,双方手掌紧握,两臂呈人字形立于桌面上。比赛开始,双方各自用力向手心方向扳去。直到一方的手臂被压倒在桌面上,认输为止。基本规则是,肘不能离开桌面,股屁不能离开坐椅,手不能拉拽。


七、推手


两人并腿相向站立,距离等于两人臂长,以两人手掌能互相击中为度。

游戏开始,双方用力去推对方的手掌。对方可奋力还击,也可巧妙躲闪。在推闪中,设法使对方的腿脚移位,只要腿脚移位便算输。推手不能蛮干,一半凭力量,一半凭技巧。


八、顶圪膝


又叫“顶拐拐”。不用任何导具,可两人对玩,也可多人混战。

参加的人用左手扳住右脚腕,或用右手扳住左脚腕,将腿弯曲至膝,另一条腿活动跳跃。游戏开始,参与者单腿弹跳着,用盘起的圪膝去顶碰对方的圪膝。其方法,可顶、可压、可挑。谁被顶得松手,腿脚落地或跌倒,谁便算输,此项活动主要是锻炼孩子们的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及灵活性。



九、摔跤


又叫“丢跌”,是一种力量型的对抗活动。

保德摔跤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停抱搂搂”,即俩人事先就互相抱住,靠力量将对方摔倒,类似中国古典式摔跤。另一种是自由式,即事先不搂抱,在躲闪腾挪中,瞅准对方破绽,手脚并用,将其摔倒。此种摔跤,不穿跤衣,往往赤膊上阵。

保德摔跤,虽然没形成赛事,但也是农村中的一常见活动。


十、扑马城


参加的人员分为攻守两方。防守的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叫作“城”,进攻的人排成一列,高喊:“城门城门几丈高?”答:“三十六丈高。”又问:“叫进不叫进?”答:“不叫进”。进攻的一方说:“打上锣鼓就要进!”于是呐喊着派出一人去闯城。如果撞开对方牵着的手,便可俘获一人回到自己阵地,如果撞不开对方,自己便当了俘虏,加入在“城”的行列之中。对方可再派出一人攻城。可反复进行,也可以团队互换角色。


十一、骑黄马


六个孩子分为两组,每组三人。其中两个孩子扮黄马,一个孩子扮骑士。扮黄马的孩子两臂交织,四只手“互”字形相握,组成一匹马。骑士两腿分开,穿入两人手臂的空间,臀部坐在四只手上。

游戏开始,双方投入战斗,通过拉、推、掀、捺、躲、闪等方式,使对方落马。先落马者为败。


十二、开火


也叫“打死仗”。是一种群体游戏。一大群孩子分为两拨,各由孩子王带领。

手拿着自己制作的刀枪木棍,高声呐喊着,互相追逐,撕扯拉拽。也可用小土块投掷,但不能用石头块和弹弓。

打死仗的胜负由双方各自的俘虏多少而定。


十三、单人运动


单人运动往往是表演给众人看的,只有观赏性,没有对抗性,但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主要活动方式有:翻跟斗(包括滚翻、手翻和空翻)、栽花树(手倒立)、下耍腰、放八叉、打车轮(侧手翻)、倒立行走等。

(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一百 游艺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九 游艺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八 游艺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七 游艺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五 游艺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四  游艺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三 生活习俗(三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二 生活习俗(二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一 生活习俗(二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十 生活习俗(二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九 生活习俗(二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四 生活习俗(二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三 生活习俗(二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二 生活习俗(十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一 生活习俗(十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十 生活习俗(十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九 生活习俗(十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八 生活习俗(十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七 生活习俗(十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六 生活习俗(十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五 生活习俗(十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四 生活习俗(十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三 生活习俗(十)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二 生活习俗(九)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一 生活习俗(八)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十 生活习俗(七)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九 生活习俗(六)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八 生活习俗(五)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七 生活习俗(四)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六 生活习俗(三)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五 生活习俗(二)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四  生活习俗(一)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二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一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十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九 生育保育习俗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一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十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九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八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七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六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五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四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三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二 丧葬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一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十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