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ol.706 『法律思想』2020年推送合辑

法律思想 2022-03-20

「法律思想」2020年推送合辑

我不追求可朽之物

——鲁道夫·施塔姆勒

题记

法律思想在2020年持续关注法学理论的各种相关问题:我们关注法概念论、法学方法论、法伦理学等传统法哲学的领域,也关注部门法哲学等新兴的法哲学领域,同时也对法的实证研究等交叉学科保持兴趣;我们为读者提供域外法学、新书速递等学术讯息,也和读者分享大师的学术研习经验和我们的学术作品。

苏格拉底在《斐德若篇》中说:“我想有一种高尚的消遣,就是找到一个相契合的心灵,运用辩证术来在那心灵中种下文章的种子,这种文章后面有真知识,既可以辩护自己,也可以辩护种植人,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可以结果传种,在旁的心灵中生出许多文章,生生不息,使原来那种子永垂不朽,也使种子的主人享受到凡人所能享受的最高幸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希望法律思想能成为种子的主人,为读者的心灵播种下生生不息的法律思想的文章。


法教义学和法学方法论

法教义学在中国(续)

01

Vol.549 雷磊:作为科学的法教义学?

02

Vol.550 王夏昊:从法教义学到法理学

03

Vol.552 泮伟江:中国本土化法教义学理论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同案同判

01

Vol.564.1 周少华:同案同判: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

02

Vol.565.1 孙海波:同案同判:并非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

03

Vol.566 陈景辉:同案同判:法律义务还是道德要求

04

Vol.567 张超:论“同案同判”的证立及其限度

05

Vol.568 张骐:论类似案件应当类似审判

06

Vol.569 孙海波:类似案件应类似审判吗?

07

Vol.570 韩振文:论认知风格对法官决策差异形成的影响

法律发现

01

Vol.575 焦宝乾:法的发现与证立

02

Vol.576 刘治斌: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及其方法论析

03

Vol.577 赵玉增:法律发现:法官“找法”的规则新解

04

Vol.580 侯健:法律判断过程中的反思平衡

05

Vol.581 张顺:直觉主义法律发现模式及其偏差控制

06

Vol.583 王凌皞:发现、证立与司法想象力——双系统决策理论视角下的法律推理

07

Vol.584 韩振文:面向证立获致正当性的司法裁决程序

法律行为的概念

01

Vol.593 马驰:普遍法律行为概念的法理学重构

02

Vol.594 黄金荣:法理学中“法律行为”

03

Vol.596 吴奇琦:法律行为三元素理论的诞生发展史

04

Vol.597 成协中:行政行为概念生成的价值争论与路径选择

习惯与法源

01

Vol.599 刘作翔:“法源”的误用——关于法律渊源的理论思辩

02

Vol.600 谢晖:“可以适用习惯”的法教义学解释

03

Vol.601 彭诚信:论《民法总则》中习惯的司法适用

04

Vol.602 雷磊:习惯作为法源?—— 以《民法总则》第10条为出发点

05

Vol.604 刘智慧:习惯作为民法法源的类型化分析

06

Vol.605 汪洋:私法多元法源的观念、历史与中国实践 ——《民法总则》第10条的理论构造及司法适用

法律漏洞

01

Vol.610 吴丙新:法律漏洞补充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02

Vol.611 纪海龙:法律漏洞类型化及其补充——以物权相邻关系为例

03

Vol.612 孙光宁:漏洞补充的实践运作及其限度

04

Vol.613 孙海波:越法裁判的可能、形式与根据

05

Vol.615 于程远:民法上目的性限缩的正当性基础与边界

比例原则

01

Vol.642 梅扬: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与限度

02

Vol.643 蔡宏伟:作为限制公权力滥用的比例原则

03

Vol.648 秦策:理念、制度与方法:比例原则的法教义学面相

04

Vol.650 姜昕: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

05

Vol.653 尼尔斯·皮特森:比例原则与价值的不可通约性难题

06

Vol.654 戴昕、张永健:比例原则还是成本收益分析

07

Vol.655 刘权、应亮亮:比例原则适用的跨学科审视与反思

08

Vol.657 陈景辉:比例原则的普遍化与基本权利的性质 

涵摄模式

01

Vol.678 罗伯特·阿列克西:论权衡与涵摄——从结构进行比较

02

Vol.680 孙海波:告别司法三段论?——对法律推理中形式逻辑的批判与拯救

03

Vol.683 雷磊:为涵摄模式辩护

04

Vol.684 陈坤:概念涵摄与规则适用:一个概念与逻辑的分析

05

Vol.690 王洪:制定法框架下的判决论证模式

06

Vol.693 徐雨衡:法律原则适用的涵摄模式:基础、方法与难题

07

Vol.695 王彬:逻辑涵摄与后果考量:法律论证的二阶构造


法伦理学


人的尊严

01

Vol.554 杰里米•沃尔德伦:法律如何保护尊严

02

Vol.555 胡玉鸿: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

03

Vol.556 张龑:人之尊严:世俗化时代的法权基础

04

Vol.557 郑玉双:人的尊严的价值证成与法理构造

05

Vol.559 王晖:人之尊严的理念与制度化

06

Vol.560 王进文:“人的尊严”之疏释与展开

07

Vol.561 白斌:宪法中的人格尊严规范及其体系地位

08

Vol.562 王旭: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

法治国的观念与历史

01

Vol.585 阿道尔夫·J·默克尔:法治国的观念和形态

02

Vol.587 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

03

Vol.588.1 德国“法治国”的历史由来

04

Vol.589 王贵松:法治主义在日本的继受与展开

05

Vol.590 罗智敏:“法治国”在意大利:涵义、类型与危机

06

Vol.591 李晓兵:法国法治发展的多维考察:“法之国”的法治之路


法的实证研究


法律东方主义

01

Vol.617 络德睦 :《法律东方主义》的中国解读

02

Vol.619 刘磊:对欧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与超越

03

Vol.620 郑戈:法律帝国主义、法律东方主义与中国的法治道路

04

Vol.623 魏磊杰:东方法律主义的中国意涵

社会理论法学

01

Vol.631 贡特•托伊布纳:社会理论脉络中的法学与法律实践

02

Vol.633 莫里茨·伦纳:社会理论法学的兴起——贡塔·托依布纳的生平、著述和影响

03

Vol.634 於兴中:社会理论与法学研究

04

Vol.635 鲁楠:社会理论之法:学源、学理与学问

05

Vol.636 泮伟江:西方社会学理论一次最激进的冒险远征

06

Vol.637 陆宇峰:社会理论法学:定位、功能与前景

07

Vol.638 马剑银:社会理论法学:机缘、进路与关键议题

08

Vol.639 余盛峰:社会理论法学的品格

法律现实主义

01

Vol.660 斯图尔特·麦考利:新老法律现实主义:“今非昔比” 

02

Vol.663 布赖恩· Z.塔玛纳哈:裁判的均衡现实主义

03

Vol.664 陆宇峰: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内容、兴衰及其影响

04

Vol.665 邱昭继:法律现实主义的再生

05

Vol.666 戴昕:认真对待现实主义 评《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

06

Vol.670 范愉:新法律现实主义的勃兴与当代中国法学反思

07

Vol.672 王彬:法律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司法决策

08

Vol.676 邓矜婷:新法律现实主义的最新发展与启示


法理学学术信息


域外法学

01

Vol.548《法哲学与社会哲学论丛》(ARSP)第105卷(2019)第4期

02

Vol.553《伦理学》(Ethics)第130卷(2020)第2期

03

Vol.572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 Jurisprudence,Vol.33,No.1

04

Vol.579 Legal Theory,Volume 25, Issue 1-2

05

Vol.582《法哲学与社会哲学论丛》(ARSP) 第106卷(2020)第1期

06

Vol.592 《法律人报》2019年第24期

07

Vol.608 Legal Theory,Volume 25,Issue 3

08

Vol.627 《法哲学与社会哲学论丛》(ARSP) 第106卷(2020)第2期

09

Vol.641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 Jurisprudence,Volume 33

10

Vol.658 《法哲学与社会哲学论丛》(ARSP) 第106卷(2020)第3期

11

Vol.673 Rechtstheorie, Vol. 50 (2019), Issue 1

12

Vol.687 Rechtstheorie, Vol. 50 (2019), Issue 2

学术快讯

01

Vol.558《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疫情应对及疫后重建的法律问题”专题征稿启事

02

Vol.628.2 第十六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征文公告

03

Vol.630 博士论文精要第5期:童海浩·叶会成·李柏杨

04

Vol.677 “方法论视野下的中国法学教育”系列讲座

课程大纲

01

Vol.564.2 李红勃:法理学研讨课教学大纲

02

Vol.565.2 高尚:法理学研讨课教学大纲

03

Vol.573 李晓辉:法理学研讨课教学大纲:正义理论专题

04

Vol.574 斯科特·夏皮罗:法理学课程大纲(上)

05

Vol.578.1 迪特玛尔·冯·德尔·普佛尔滕: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导论课程纲要

06

Vol.578.2 安德里亚斯·冯克:法哲学课程纲要

07

Vol.622 朱明哲:法学基础理论课程大纲

08

Vol.628.1 朱明哲:经典著作导读课教学大纲

09

Vol.629.1 张国旺:“法律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书速递

01

Vol.588.2 高尚:《德国判例使用方法研究》

02

Vol.595 朱振、刘小平、瞿郑龙等编译 :《权利理论》

03

Vol.598 刘练军:《公法上的姓名权》

04

Vol.606 周林刚:基础规范的基础:凯尔森基础规范学说批判

05

Vol.607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七版)

06

Vol.614 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07

Vol.616 王人博 :《1840年以来的中国》

08

Vol.621 黄涛:《法哲学与共同生活》

09

Vol.625 约翰·菲尼斯:《人权与共同善》

10

Vol.626 吴彦、黄涛主编:《作为通识教育的法学教育》

11

Vol.644 黄涛:《自由、权利与共同体——德国观念论的法权演绎学说》

12

Vol.646 刘树德:《无理不成“书” ——裁判文书说理23讲》

13

Vol.647 何海波:《实质法治》(再版)

14

Vol.649 叶一舟:《论法律作为常识的制度化》

15

Vol.651 舒国滢:《法学的知识谱系》

16

Vol.652 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黄家镇译)

17

Vol.659 沃尔夫冈·凯尔斯汀:《良好的自由秩序:康德的法哲学与国家哲学》(汤沛丰译)

18

Vol.661 杰·M.费曼:《推开美国法律之门》(张玉洁译)

19

Vol.662 雷磊主编:《法理学案例研究指导》

20

Vol.668 霍姆斯:《法学论文集》(姚远译)

21

Vol.671 菲利普·索珀:《法理论》(汪雄译)

22

Vol.675 泮伟江:《法律系统的自我反思——功能分化时代的法理学》

23

Vol.679 王琳:《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德沃金整全法理论辩护》

24

Vol.685 焦洪昌主编:《法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十讲》

25

Vol.686 罗伯特·乔治:《使人成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与公共道德》

26

Vol.688 亚历山德拉·纳塔波夫:《告密:美国司法黑洞》

27

Vol.689 凯文·D·阿什利:《人工智能与法律解析》(邱昭继译)

28

Vol.694 菲利普•热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的学说——法国法学的历程》

29

Vol.699 高奇琦等:《人工智能治理与区块链革命》

30

Vol.700 罗尔夫•旺克:《法律解释》


法理学研习方法与记录


论学

01

Vol.551 陈波:面向问题,参与哲学的当代建构

02

Vol.563 张健:中国法学中的研究问题:一次有关学术规范的理论铺陈

03

Vol.586『判例与法治』创号题记:为什么关注案例研究

04

Vol.645 梁漱溟:做学问的八个境界

05

Vol.656 王笛: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

06

Vol.667 尤陈俊:作为问题的“问题意识”——从法学论文写作中的命题缺失现象切入

读书札记

01

Vol.603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

02

Vol.609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三章)

03

Vol.618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四章)

04

Vol.624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五章)

05

Vol.629.2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六章与第七章)

06

Vol.632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八章)

07

Vol.640 法思读书小组读书札记之《纯粹法理论》(第九章)





法律思想|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